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最近,小羅後臺收到最多的一類消息:


“能不能推薦幾部適合當下看的電影?”



一部,是韓國的《流感》;


一部,是美國的《傳染病》。


而小羅今天想聊的,卻是一部純正的中國電影。


《大明劫》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豆瓣8.0。


好在哪?


一部電影,若想打動觀眾,需要一個最基本的要素:真實。

而,《大明劫》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逼近真實。

道具、佈景、人物內心、時代氛圍、大環境中的各方勢力……

為了還原那段真實的歷史,導演光是鑽研史料,就耗掉了兩年光景。


上映後,片中所使用的火銃、弗朗機炮等道具,甚至被博物館收為藏品。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你問故事?


明朝末年,遍地哀怨。


亂世的舞臺上,充斥著饑荒和瘟疫。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人物陸續登場。


一個,是朝中大將孫傳庭(戴立忍 飾);


一個,是江湖遊醫吳又可(馮遠征 飾)。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表面上看,此二人的身份,貌似毫無關聯。


但冥冥中,他們彼此間,其實存在著某種相似的點。


孫傳庭,戰功赫赫的國之重器,如今卻身在獄中,等候發落。


吳又可,曾是宮廷御醫,如今卻流落江湖,被取消行醫資格。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這是為何?


影片開場,便揭示了此二人與眾不同的處事風格。


吳又可治人,好用虎狼之藥,經常違背傳統理論。


因此,吳又可雖未害過人,卻依然被怕擔責任的官僚視為眼中釘。


從今日起

不許你在本官所轄境內行醫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孫傳庭面對的困境,則比吳又可還更艱難。


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大明江山危在旦夕。


皇帝從獄中請出孫傳庭,委以大任,命其扭轉局勢。


孫傳庭自信地對皇帝說:只需五千精兵,加上當地駐軍,便足以蕩平反賊。


皇帝卻不屑一顧,直白地告訴孫傳庭:調令當地駐軍?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到了開封,孫傳庭才終於明白,皇帝所說的一切都是現實。


各地將領非但不聽指揮,甚至還劫戮百姓。


割下百姓的人頭,當戰功上報。士兵質量參差不齊,毫無章法。


糧倉耗盡,守糧官卻監守自盜。


米袋裡裝的,盡是沙塵。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末世的大明王朝,就如同一個病入膏肓的患者。


而孫傳庭,要喂大明王朝吃下最後一劑虎狼之藥。


決戰前,一場瘟疫把孫傳庭和吳又可連在了一起。


“末世”與“瘟疫”,正是呈現人性最好的舞臺。


高潮就此開始。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描述高潮戲之前,小羅想另外說一件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


在“大明劫”的同時代,地球彼端的人類,也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先是法國的街上,開始出現大量死老鼠。


人們卻不以為意,法國政府也聲稱一切正常。


自然界的預警,和最佳預防時機,就這樣錯過。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城市中,逐漸出現了浮腫的病症。


可大家仍在迴避與“鼠疫”有關的話題。


法國政府封鎖消息,直到疫情爆發,蔓延至整個歐洲……


防控、消毒、隔離、監控,最後整座城市被完全隔離……


人們終於停止了工作,每天待在家裡,追更死亡數字。


小人興風作浪,趁機牟利,囤積居奇。


慌亂的百姓,搶光了商店裡所有的薄荷糖,因為據說薄荷糖能預防鼠疫。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


1947年,加繆以此事為原型,創作了經典小說《鼠疫》。


而,《鼠疫》的主人公里厄,又與大陸此端的吳又可不謀而合。


他們不信仰宗教,也不想成為英雄。


他們唯一尊重的,是生命本身。


可在他們上峰,卻有一些權威人士,似乎更看重某種生命之外的東西。


比如,藥局提領:趙川。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軍中出現疫情,整個營的士兵都在叫苦連天。


出於經驗,吳又可懷疑有邪氣,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口鼻相互傳染。


而趙川,則因沒從醫書上見過傳染病,而只認為這只是普通的傷寒。


吳又可據理力爭,卻被一句“狂妄忤逆”懟了回去,還被吊銷了軍醫資格。


又可 《傷寒論》歷經千年

不能因為僥倖治好了幾個患者

就對醫聖不敬

如此狂妄忤逆

實為是我醫家之大忌

明天軍營之中

你就不必去了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無奈之下,吳又可只好去找更上峰的軍隊長官。


勸說其向外界宣佈瘟疫將至,應做好隔離防範。


結果?


你懂得。


放屁

淨在這裡危言聳聽

如此一來豈不軍心大亂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沒過多久,趙川自己也被瘟疫傳染,死在了軍營裡。


沒多久,疫情徹底爆發,逐漸蔓延到周圍營地。


長官這才明白,吳又可,才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於是,孫傳庭請回吳又可,委以大任,命其扭轉局勢。


整個治療過程,吳又可完全拋棄了傳統藥方。


在吳又可眼中,沒有偉大的醫聖,沒有莊嚴的大明。


有的,只是真實存在的病症,和亟待拯救的病人。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面對同樣孤注一擲的吳又可,孫傳庭選擇了相信。


一個,用虎狼之藥治疫;一個,用雷霆手段治軍。


儘管沒有科研設備,吳又可依然提出了蒙面隔離法。


終於,治療初見成效,有病人開始好轉。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孫傳庭設宴,大肆讚揚了吳又可的功績。


然而轉眼間,孫傳庭卻為了大局,一把火燒死了所有染病的士兵。

就像《鼠疫》中,裡厄拼命抵抗的鼠疫,在入夏後竟莫名消失了。


你看——


醫生們竭盡全力,但最終能夠決定命運的,依然還是某種不可抗力。


大軍開拔前夕,吳又可怒而拒絕了孫傳庭的隨軍請求,選擇獨自離去。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而,軍營裡的那場大火,同樣也預示了孫傳庭的結局。


壯士赴死,馬革裹屍,無處話淒涼。


片尾曲中,小野麗莎唱道:

記憶在夢裡尋找

春光難遇秋草


《大明劫》,何為“劫”?

不可說,不能逃,無可解。


正所謂“春光難遇秋草”。


借豆瓣用戶@有用_翻滾吧!的一句話講:

病不入肌膚而入口鼻,是為瘟;國不等外寇而兵自潰,是為劫。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熟讀歷史的都清楚——


明朝的滅亡,並非毀於外敵,而是源自內部。


孫傳庭的救國之路,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


但,長遠上講,孫傳庭所做一切,卻並非沒有價值。


電影結尾,吳又可歸隱蘇州,過上了漁樵耕讀的生活。


桌案前,吳又可寫完了領先世界兩百年的醫學名著《瘟疫論》。


吳又可站在窗口,彷彿回想起了與孫傳庭並肩戰鬥的那段旅途。


關於傳染病,我只推薦這一部電影


多年以後,孫傳庭成為了中華楷模,其精神和事蹟成為了恆久的傳說。

而,吳又可的《瘟疫論》也成功奠定了,中醫治療傳染病的理論基礎。


2003年,非典期間,《瘟疫論》中所記經方“達原飲”更是立下了不朽之功。


你看——


現實也許總是殘酷,也許總是存在不公正。


但,真正的英雄,依然能活在歷史之中,造福後來的人類,並被永久歌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