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有自殘傾向,該怎麼辦?

a1030941713


我是老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建議是馬上去看心理醫生,尋求正規醫生的幫助。自殘傾向是非常嚴重的心理抑鬱表現,千萬不敢大意馬虎,是一種心理疾病,在我的經歷當中曾經就見過我們中學二年級有個女生,因為戀愛失敗開始不停的自殘,用刀劃自己的胳膊,留下一輩子的劃痕,用點燃的菸頭燙手腕,最後心理抑鬱不得不退學,差點自殺。這種自殘的傷疤會伴隨一生,心理的灰暗也會伴隨一生。所以,一定要學會排遣心裡壓力,多交朋友多溝通,實在不行一定要找正規的心理醫生去治療,尋求各方面的幫助,解決問題。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70後大叔的生活


先講兩個我自己經歷過的小故事。

故事一,記得我女兒在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她要買什麼東西,我們認為不該買,沒有滿足她的願望,她就連哭帶叫,並且自己薅頭自己發,還用頭來撞牆。孩子太小我們也不忍心打罵,講道理她也不聽,只好把她獨自關在一間小屋裡,任憑她哭去,哭夠了,發洩完了也就沒事了。

故事二,我的一個女同學,因為戀愛婚姻的不如意,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有時候看她用刀片在胳膊上割一條條血道道,她看著流血還快意的微笑。

故事三,記得好多年前,一次酒局上,一位老哥喝多了,說起一件傷心事,痛哭流涕,追悔莫及,用啤酒瓶子砸腦袋。

故事解析:第一個故事,小孩之所以那樣做是為了向大人施壓,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第二個故事,那個女同學用刀割肉是因為絕望,懲罰自己,對自己不滿,認為戀愛的失敗責任全在自己,怨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一種極度自責的表現。心理上的自責導致行為上的自殘,以此獲得解脫和愉悅。故事三,是一時的衝動,酒後無法自控,通過自殘的方式來表達一種慚悔。

美國心理學家彼特曾說過,世界上大概有一半的人或多或少的存在自虐狂傾向,他們總認為自己渾身上下都是缺點,進而喪失了自信心。我認為,人可以自律,但不可以自虐。有的人大考前徹夜學習,廢寢忘食;有的人為了減肥,控制飲食,即使餓了也不食,或者少食,這種自律行為可以理解,但三個故事裡講的行為則不可取。

自殘者在走向社會時,社會會擔心自殘者的脆弱或另類而厭惡,而限制,而拒絕,那樣自殘者勢必會走向絕路。

那麼如何把控好自己的自殘行為或傾向呢?不成熟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是認清自殘的危害,找出自殘的原因。一般有自虐傾向與行為的人,只注重自殘當時的解脫和愉快感受,卻沒有想到它帶來的各種危害。

二是要正確地評價自己。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身上都是優缺點共存,對於因自我評價過低產生自虐行為的人,要有重塑自我的認知,正確地評價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比別人差了一些,也要愉快接受,不要苛求,這樣就會減少消極情緒的出現,自殘自虐的行為也就隨之減少。

三是要有自信心。多做一些自己擅長的事情,這樣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的體驗可以提高自信,提升勇氣,以克服因自卑產生的自殘自虐行為。

四是要正確地宣洩情緒。每個人都會有不良的情緒,都需要發洩出來。但要有正確地宣洩情緒的思想意識,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找朋友談談,想發怒時去空曠無人的地方喊上幾聲,等等,要學會及時表達與處理不良的情緒,不要把負面的情緒積壓在一起,否則,人就很容易用自殘自虐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五是假如真的有了自殘行為也不要過度恐懼,建議去看看心理醫生,請他來幫助你疏解一下心理障礙。

總之,希望你心態陽光,天天幸福快樂!

我的回答你滿意嗎?


詩騎天下張百軍


首先您要明白自殘心理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對自己的一個保護,自殘比較狹義的概念是通過傷害自己的軀體這種方式來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你有可能是不想讓另外的東西傷害他,才用自殘的形式傷害自己,你能夠接受自殘的傷害不能接受來自於情感或者父母之間控制的傷害,對你來說把更難接受的傷害屏蔽掉,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防止另外的侵犯;或者通過自殘表達抗議,向父母表達抗議,是你一種發洩情緒的手段和方式,可以使你內心獲得平衡和控制感;也可能是一種對自我的否定,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

每天記錄下自己的心態變化,對消極的認知加以反駁。比如“今天希望每個身邊的人都能關注自己”,而這個願望沒能實現,則反駁“一個人不可能得到每個人的關注,因為我也沒關注每一個人啊”。

當效果不明顯時,應該及時專業心理諮詢,如果你本人有牴觸情緒,先可以通過電話諮詢或者語音諮詢的方式慢慢打開心結,然後去做面對面的諮詢效果最好。

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老凱說體育


其實每個人其實都有或多或少的自殘傾向,只是明不明顯,人生氣的時候會暴怒,人悲傷的時候會大吼大叫,人失望時會借酒消愁,基本上都算是一種自殘行為,不過大部分是在一些比較極端的情緒下產生的,所以一般都不會覺得那是自殘,算是一種自我保護安慰的行為。不過當清醒的時候對於自己有自殘行為的,大部分是一種心理疾病,抑鬱症會想要輕生,自閉症會想要把自己藏起來,所以如果有自殘傾向的話,儘量去找一下心理醫生諮詢一下,或者思考一下自己曾經的經歷是否有一些過不去的心結,導致心理有一定的缺損,不夠圓滿。所以儘可能的去找一下把自己的心理問題解決。加油!!!


隨遇而刊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覺得自己有自殘傾向,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一、找到問題的根源

如果有了自殘的傾向,那一定是受到了難以釋懷的傷害、忍受了無法放下的苦痛。自殘的人比自行了斷的人更加痛苦,因為他是在用一種傷害自己的方式轉移對另一種疼痛的注意力。這樣的朋友讓人憐愛,更讓人擔憂。人生在世,不可避免會遭遇各種不幸,但不能否認的是,有的人會經歷一些常人難以忍受的傷害和痛苦,這種痛苦的出口如果無法找到,將會讓痛苦始終存留在自己心裡、讓自己日夜遭受折磨。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有了自殘的傾向,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痛苦的出口。如果問題的根源是一件具體的事,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要去化解這件事。如果問題的根源不甚明確,只是簡單地想要自殘,那麼就要及時尋求相關醫療幫助。無論哪種方式,一定要讓心裡的痛苦有疏導的出口和渠道。

二、找到釋然的方式

任何我們遭遇的痛苦,身體都會記得。如果內心沒法釋然,那麼這些痛苦將會繼續導致自殘的傾向和可怕的後果。所以如果已經有了自殘的傾向,要儘快找到放下煩惱的方式。很多傳統的做法都會讓人去多交朋友、找到愛好、及時傾訴,以求讓痛苦儘快忘卻。但我卻認為,欲速則不達,越是刻意去遺忘的事,越是會加深印象。不如就順其自然,把痛苦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去接納自己、包容自己、原諒自己,讓自己在與痛苦和解的過程中慢慢釋懷、慢慢放下。時間真的是最好的藥,目前的許多煩惱,如果再過5年、10年來看,真的不會算是天大的事。如果時間都沒有讓痛苦忘卻,那就坦然記得,讓痛苦來指引未來的路,至少我們在這次的苦難中付出了一些代價、學會了一些道理,而這些收穫,將會是人生路途上最寶貴的財富。

三、找到全新的寄託

痛苦可以不急於忘記,也或許根本不會遺忘,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先把這些煩惱放在一邊,試著去過另一種生活。要找到全新的寄託,這個寄託不一定非得是一件具體的事,也可以是一種情感的寄託。俗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只有生我們養我們的爹孃,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離開我們,更不會刻意傷害我們。如果我們在情場、職場受到了傷害,那麼請記得,人生的路千萬條,愛人也可以再找,可是父母,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把更多的關心和愛給我們的父母孩子,讓這些真正愛我們的人感受到溫暖。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不止對父母孩子,對真正關愛我們的朋友,我們也要學會去牽掛和問候,相信只要我們願意挺起胸膛、抬起臉頰好好生活,願意在自己有傷時為他人付出、給他們幫助,上天一定會眷顧我們,更多的溫暖和陽光一定會回到我們身上。

願我們都能愛惜自己、珍惜自己,早日放下傷害和傷痛,早日站在陽光和明媚之中。


正能量散文


1、存在感缺失,人類的大腦會不自覺地追求確定性,快速地給自己和環境下定義來尋求內心的安全。當我們面臨很多無法排解的困擾時,我們會用看起來是失控的自殘來儘可能保持原有的局勢。自殘本質上是極端的自控,只不過沒有找到其它不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管理自己,所以只能藉助自殘來消耗內心的那些負面能量。

2、有了第一次自殘帶來的快感,就會有第二次。慢慢就變成習慣。漸漸也就把自己困在只能用自殘來安撫自己的牢籠。

3、自殘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自己的某種缺失的心理需要。或許是來自重要他人的心疼和憐憫,甚至是妥協,把為自己負責的罪名無意識中甩給他人,這樣就可以再一次逃避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呼喊。

4、啟動死本能。我討厭那樣不敢面對的自己,我討厭那個不好的自己,我討厭自己這樣那樣,既然自己始終擺脫不了,那就直接毀掉那個不好的自己,就像殺死癌細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同時也就毀掉了自己的全部。很多重度抑鬱,很多不能接納自己的人常常是這種表現。


悅納生命


這是一種危險的傾向,你大概是受到了什麼刺激,或者長期在一種有家暴家庭中成長,或者在一種很壓抑環境中工作,時間長了就會爆發,或者說給自己一個發洩出口。但是你又不能傷害別人,所以只能傷害自己了。在某方面來說是個善良的人,出現了這種傾向怎麼辦?還是要從自己身上解決。

一是要確立生活目標,不能盲目的瞎混。二是多讀書充實自己,讓沒有胡思亂想的時間。三是多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讓自己開朗樂觀的活著。四是多和家人朋友溝通,訴說心事,慢慢就會好的。



天花板的秘密


我覺得你這種想法有點悲哀——你家庭的悲哀。試想,你的父母把你養的這麼大,一把屎一把尿的。什麼叫含辛茹苦?特別是現在,家家只有一個孩子,或許你現在就是個孩子,沒有考慮到父母擔憂,你想過沒有?為什麼兒女走千里?時刻牽掛的都是父母,他們就是擔心失去了這個孩子,因為你是他們的希望,你是他們的資本。在許多父母眼裡,創家產萬貫,不如有一個孩子,創萬貫家產,也是為了這個孩子,不然要這麼多錢幹什麼?所以奉勸你一句,這種想法也是你個人的悲哀,人活在世上不容易,疾病,災難,瘟疫,時時刻刻在困擾著人們,你不去自我的保護自己,為什麼還有這種想法呢?

假如你是一個成年人,我更不需要多說,你應該有自己的思維,畢竟你是一個成年人,或許你上邊有老人,或許你膝下還有孩子,所以你更要知道,一個人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周圍的人,你的親人,一個人的想法也不能考慮自己,也要考慮周圍的人,你的親人。

最後用一句名人的語言結尾吧!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給與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他應當怎樣度過呢?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名著與人生


最近在群裡參加學習,聽到一位朋友分享她自己如何從自殺的邊緣走出來,變得越來越快樂 自在。她的氣場變得很柔和,生活 工作真的充滿智慧。

她分享到,她那時候之所以想自殺,是因為她內心無法接受自己身上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比如長的不漂亮 、自己人生沒什麼成果……

這些讓她完全無法接受自己,

不過幸運的是,她勇敢地面對內心的痛苦,經過了幾個月的煎熬,她深刻的意識到不接納的部分是她生命無法去除的一部分,突然有一天,她接受了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而就在那一刻,她內心很喜悅 生命充滿活力。以前她看別人,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看,總看別人不順眼,自己也很痛苦。當全然接受真實完整的自己之後,在看周邊的人,看到的都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看誰否很好,很舒服。

從此之後,她的人生完全變了,充滿智慧跟快樂。

因為我個人也很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快樂。

從她的分享中,我梳理了一下突破的關鍵,就是完全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看別人不順眼,其實是因為我們從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這時候,我們內心往往對那個人會很排斥,實際我們排斥的是我們對自己不滿意的部分!

事實上,我們對別人的反感,只是宣洩自己對自己的反感而已。

如果能夠藉由這樣的情況,看清楚具體自己對自己哪裡不滿意,並且接納自己這個不滿意的部分。我們就能真正快樂起來,之後再看到那個人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內心不在討厭那個人。反而很感謝 他的出現,讓自己發現自己一直排斥的部分。因為哪些被自己排斥的部分,我們會選擇性遺忘,如果不是藉由這樣的機會,我們很難看到自己內心深處在排斥自己,就無法與自己和解。我們會一直陷入在 自我排斥的漩渦裡邊痛苦不堪,而且會一直持續,直到有一天我們完全接納了自己身上不滿意的地方為止。

我自己在學習她的經驗,發現,生命終於找到出路了,太棒了!隨時隨地都能收穫快樂!


清淨覺知


自殘傾向是一種平凡之惡的力量,是愚蠢無知的罪惡!

為什麼會產生自殘傾向?

引起自殘傾向的原因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個人的性格缺陷,這部分人的性格大多膽小多疑,過於謹慎敏感;外因是這部分人可能從小被家長溺愛,獨立性差,這就加大了他們適應社會的困難。還有一個外因是社會、自身的期望過高,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久而久之逐漸形成焦慮的心境,而且感到自卑,從而害怕社會,進而產生自殘傾向。

幫助自殘者克服自殘傾向,可以按照由輕到重的脫敏療法分步進行,一般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1)請心理專家或資深教師來輔導;(2)家長或親人陪有自殘傾向的人學習;(3)鼓勵其與社會和人接觸;(4)加強學習和閱讀,特別可以多看一些勵志方面的書籍和視頻;(5)音樂療法;(6)走近自然,放鬆自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3b00026732b1fbb7b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