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成本有什麼關係,和資產有什麼關係,資產可以虛構嗎?

尋情迷糊


資產、收入、成本,會計學最基本的三個名詞,但確是整個會計學科的基石,同時也是會計學的基礎,雖然簡單但實則貫穿於整個學科的任何一個角落,類似於《道德經》中的“一生二,二生,,三生萬物”。而也正因為其含義模糊的定義,或者說無法準確定義,從而導致了會計從業者將其藝術化,造假作弊事件也隨著會計學的發展而發展,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咱就詳細的聊聊這個話題。

資產、收入、成本的由來

通常我們在講到會計學時,就不得不提到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其著作《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在1494年問世,標誌著近代會計的開端。會計學的發展是隨著公司這一新的經濟組織形式一同發展。人類最開始的是單式記賬,單式記賬的缺點也相當明顯,不能有效的反應經濟組織中資金資源的來龍去脈,於是逐漸發展成為複式記賬。後來在阿拉伯數字取代了羅馬數字、紙張的普遍使用以及東西方貿易往來的推動下,形成了近代意義上的會計。

在這一過程中,各國的學者共同努力研究,同時為了對經濟組織中資源、資金的準確的定義,於是將經濟組織中的所有要素劃分為六大要素,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和利潤。

其理論基礎是:會計各要素在理論上是一種恆等式關係。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或收入-成本=利潤。


資產,收入,成本的概念

1、三個定義

(1)資產: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關鍵詞一:過去的交易或者經濟事實;

關鍵詞二: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
關鍵詞三:預期會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很顯然:過去的強調的既成事實,是已經發生了的經濟事項,未來的交易、生產不屬於資產。擁有代表著企業對某一資源具有控制權,或者法律上沒有所有權,但是事實上處於控制的資源,例如融資租賃。預期會帶來經濟利益,會為企業帶來現金流入,這是資產最重要的特徵。
(2)收入
按照2006年修改後的會計準則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這裡的重點在於:迎來經濟利益的流入的驅動因素是日常經營活動,而偶發性的,一次性的經濟利益流入不屬於收入範疇,收入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但和所有者流入無關。收入屬於所有者,代收不屬於收入範圍。
(3)成本:
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

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採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採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2、三者的關係

企業的生產活動大致流程是:原材料資源準備--生產加工--形成產品(商品)--銷售產品--收到資金。在這流程中,資源會不斷轉化形態,以示區分就形成了資產,成本和收入。

資產是企業的資源,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消耗資產會製造出一定的物品和輸出一定的服務,在隨著資源變成物品(商品)的過程中,資源就相應的變成了成本和商品,而銷售這些產品所迴流的資源(現金、票據等)就是定義為收入。

3、一個例子

我們來舉一個小例子來加深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

假設我有100萬,現在想開一家小加工廠,主要生產摩托車齒輪,首先我會註冊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具有法人、註冊地址,我也租了一間廠房,一切準備就緒。把這100萬作為生產資金投入這家工廠。於是我的會計就會列出一個恆等式。即資產(此處是銀行存款)=所有者權益。注意只要我將這100萬存入工廠的一般賬戶,這100萬就不屬於我,而是屬於工廠,但是工廠我有100萬的權益。

接下來我用這100萬買回機器設備、鋼材等原材料等,但是這100萬遠遠不夠,於是我找到銀行貸款100萬,這時我的會計再次做如下記錄,即資產100萬(借貸的資金,會計科目上為銀行存款)+原材料100萬(我自有資金換回來的原材料)=負債100萬(銀行貸款)+所有者權益100萬,這樣等式再次恆等。

但是,我的資產中不全是銀行存款和現金了,而是一部分存款加原材料,換言之我的一部分資產轉換了形態,變成了原材料。然後齒輪被加工出來,原材料就變成了成品(商品),我自有資金100萬再次轉換形態為商品,以示區分定義為成本,當齒輪賣出之後,假設銷售貨款為150萬,資源再再次轉換為現金或者銀行存款,或者應收賬款。換言之,我是100萬轉了一圈之後有回到了我手中,但是這是100萬會變成150萬。於是我就實現了生產的目的,150萬中可以簡單理解成100成本,50萬利潤。

在這個例子中,100開始是資產,隨後變成成本,最後變成收入。

資產可以虛構嗎?

1、資產當然可以虛構,這點確定無疑,唯一的區別是虛構資產手段的高低而已。

只要收入端和資產端同時增加,恆等式永遠成立,相關票據齊全,虛構資產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在系統性的財務舞弊中,往往可以看到銷售收入持續增長或飆升,成本通過計算進行倒軋,毛利穩中有增,利潤表顏值在線。在表面繁榮之下,虛增的毛利始終會在資產負債表上留下蹤跡 —— 應收賬款。為了消化虛增的應收賬款,舞弊者勢必需要將自有資金或者其他籌資方式偽造成回款,使虛增的應收賬款得以消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製造應收賬款回款及時、賬齡結構健康、銷售週轉率提高的假象,同時還可以把虛構銷售規模做大,使經營現金流量看起來充沛。

虛增長期資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方式就是虛假採購固定資產、虛構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另一種就是虛增資產採購價格,舞弊者利用部分資產不存在公開活躍市場、難以取得公允價值的特點,隨意對資產定價。更甚者,直接和關聯方子虛烏有,捏造壓根就不存在的交易事項。

2、虛構資產的大體方式

第一步:和關聯方合計,虛增收入,一般是應收,同時增加成本和應付賬款。

第二步:上市公司將自有資金以預付形式打款給供貨方。

第三方:供貨方把資金拆零,經過無數次的轉手將款項回到客戶賬戶中。

第四步:客戶收到打散的款項後,通過其自身銀行賬戶向上市公司進行回款,將資金打回上市公司銀行賬戶,在上市公司會計記錄中形成客戶回款。經過上述過程後,上市公司自有資金以貨款或者工程款形式流出上市公司,最終以銷售回款形式又轉回上市公司,實現了資金的循環。

綜述:資產、成本和收入可以理解成為企業資源的不同表現形式,同時虛構資產是可以虛構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在虛構時,是否將會計的藝術發揮到極致!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收入、成本、資產的關係


對於企業或者個人而言一筆收入的產生就應該會有對應的成本發生,只是不同行業同樣收入其對於的成本差異較大,企業成本一般包括固定成本(設備成本、管理人工等),變動成本(直接原料、直接人工等)。

以現如今的企業來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重資產企業,二是輕資產企業。

1,重資產企業一般我國現如今的大部分製造類企業都是還是屬於重資產企業,即在企業產生收入之前需要購置大量生產設備,來生產產品,設備屬於固定資產佔用企業資金較大,而且投資回收期較長,且利潤率一般都是較低的,企業在進行設備投資前,都需要進行投資決策分析。


2,輕資產企業一般無需購置大量固定生產設備,投資回收期較短,一般包括金融企業、以專利等無形資產經營的企業等,此類企業一般利潤率都比較高。

在對一項業務是否值得投資的分析時,主要考慮投資回收期有多長。在確定一項訂單是否需要接受時則要先考慮此筆訂單的收入與變動成本的差異(可以暫時先不考慮固定成本),只有當訂單收入大於變動成本時才需要考慮接受的問題。另外至於資產能否虛構,這個問題不用說肯定是違法的,而且你可能需要虛構很多佐證的資料,在如今這個信息高度集今天合法經營企業才是正途。

綜上所述,企業收入與成本的關係是互相對應的,不同行業行成不同利潤率,這個是同類企業相同投資相同產品所產生的相近結果。而資產與收入的關係,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資產收入轉換率也是有差異的,而企業資產收入的轉換率也是能夠用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來加以改善的,所以對於企業的收入、成本、資產之間的關係,不同企業不同時期不同經營方式產生不同的結果。


稅問稅答


收入跟成本的關係就如同吃飯與工資的關係,你每月的工資就是你的收入,而你每天吃飯就是你的成本,這應該是最好理解的,但是這和資產有什麼關係呢?事實上收入跟資產有著很大的關係,就如同你的工資跟存款一樣,對於個人來說,資產不同意虛構,但是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資產包含很多,我們一條一條的說。

一、營業收入和成本有什麼關係

1、營業收入的構成部分

什麼叫營業收入?通常來說就是主營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比方說一家小麵館,主營業務肯定就是麵食等可食用物品了,那麼在一定的週期內,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其他勞務所獲得的收入,就是營業收入了,但收入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營業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我們從財務報表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營業收入的構成,比方說上圖,這是我隨意找的某上市公司2018年的數據,其中營業收入來自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合計收入還挺高,接近170億了。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一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來自其公司經營的項目,這家公司相比業務單一一點,但有的上市公司業務很多,甚至是跨行業的。

然而還是有一些細分,比方說主營業務裡邊包含了液晶顯示主控板卡以及交互智能平板,這同樣是不一樣的細分,所以,我們在分析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時候,不能太過單一。

比方說利潤表裡邊一般有八個科目,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每股收益、其他綜合收益、綜合收益總額,其中的營業利潤裡邊,包含了營業外收入,這同樣會算在營業總收入裡邊。

2、營業總成本的構成部分

就算你沒有學習過會計學,作為投資人,也應該學會看財務報表,營業總成本體現在財務報表中的利潤表,這張表中我們通常需要重點分析的就是營業總成本及營業外收入,這裡邊內容很多。

我們重點聊一聊營業成本的構成,最重要的部分不外乎三費。

其中,營業總成本包含了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

主要聊一下三費及營業成本,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我們生活中的房租、生活費等日常開支,營業成本來自於主營業務的消耗,比方說前文距離的小麵館,那麼主營業務就是麵食類,營業成本就包括了一碗小面的原材料、房租等等。

那麼銷售費用是什麼?就比方說最現實的東西,一家醫藥公司的銷售員想要銷售自家的藥品到某機構,一旦生意談成,醫藥公司可以轉5個點,但是需要讓出其中1個點給機構,這讓出來的1個點就是銷售費用,所以,我們通常可以看到醫藥公司的銷售費用很高,就是這麼來的。

再比方說財務費用,很多不懂財務的投資者會想當然的認為財務費用就是財務花費的資金,實則不然,財務費用是公司因為借錢而給出去的費用,其中包括利息費用,也就是說公司借錢越多,財務費用也就越高。

小結:營業收入包含了成本,但是收入與成本都有很多分類,不能簡而言之,我們在討論收入的時候,一定不能忽視現金流量表中的三個科目,如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受到的現金跟營業收入不匹配或者相差很多,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很可能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沒有賺錢,而取得投資收益受到的現金卻很多,或者是處置固定資產收入很多等等……

二、營業收入和資產有什麼關係

開篇已經提到了,資產就如同你的存款,而收入就是你的工資,換言之,你的資產主要來自於你收入的多少,但是,收入是需要開銷的,當開銷越大,當年的利潤就越少,而資產的增長也就越少了。

1、資產可以有哪些分類?

首先,總資產=淨資產+負債,因為負債也歸類於你的資產,只是這個錢是需要還的,所以我們通常需要查看財務報表中的資產負債表,其中的各個科目都非常重要,我們撿幾個重點內容聊一聊。

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五個科目是整張資產負債表所包含的內容。

其中的所有者權益就包含了淨資產以及負債,淨資產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所有者權益,總資產則是負債+所有者權益,所以,在資產負債表的最底部,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組數字。

比方說上圖,該上市公司的淨資產就是倒數第二列的55.87億,而總資產則是最後一列的90.63億,如果這放在一個家庭中,假設你的全部可流動資產為500萬,而你還有100萬的房子,那麼你的總資產就是房子總值加上你的流動資產,這100萬的房貸既是你的資產,也是你的負債,所以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說按揭的房子屬於負債,因為它會不斷的找你要錢(每月還貸),看到這裡,應該能分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了吧。

2、營業收入如何構成資產

為了通俗易懂,我們就依照一個人的情況來講述收入如何構成資產。

比方說某人每年的收入是50萬,而每年的開支為30萬,那麼原則上每年就能結餘出20萬,這20萬就可以構成你的資產,假設你還有30萬的存款,則你當年度的淨資產就是50萬了。

然而你還有50萬的房貸需要還,而你房子的價值為150萬,同時你還有一輛價值30萬的汽車,這輛車還有10萬元的貸款沒有結清,那麼你的總資產就應該是50+150+30=230萬,但是其中還有60萬屬於負債,這需要你每個月還貸,直到你還完為止。

所以,營業收入最後剩下的錢就能構成你的總資產,而上市公司則比個人更復雜一些,同時你的車子就類似於企業的生產設備,這是需要折舊的,而車子每年的這就可能是10%(事實上更高),那麼三五年之後,這兩價值30萬的車可能還值得了10萬,這就涉及到資產減值的分析了。

<strong>三、資產是否可以虛構

原則上來說,資產是不可以虛構的,法律也不會允許,但是資產是可以減值的,也是可以出現溢價的,所以,我們通常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會出現商譽、無形資產這樣的科目,這些科目我們甚至可以主觀的認為就是虛構的。

比方說商譽,俗話說得好,無收購不商譽,所以只有在上市公司產生收購的時候才會出現商譽,事實上這就是收購溢價,我們無法客觀的得知A公司收購B公司是否一定是客觀合理的。

假設A公司收購B公司花去了15億,事實上B公司的價值只有10億,那麼多餘出來的5個億就屬於商譽了,而這個商譽屬於就屬於虛擬資產,但我們無法認為這是虛構的,所以只能接受公司公告給出的客觀上的主觀數據。

而這5個億的商譽因為是虛擬資產,所以最後是需要在上市公司的資產中扣除的,也就是所謂的計提商譽減值,如果今年的淨利潤為50億,那麼計提商譽減值就得扣除5個億,這就成了45億,2019年的某上市公司打雷就是計提商譽達到了80億,公司市值才不到50億而已,這豈不成了笑話。

綜上所述,財務數據相互之間都是有關聯的,而收入與成本、資產的關係並不複雜,但我們要去分析細分科目是否合理,作為投資者,一旦發現某數據不合理卻找不到答案的時候,那就得多一點風險意識,而法律上的資產是不可以虛構的,但是可以減值或者溢價,所以收入扣除成本之後,還可能繼續縮減,只有在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找到貓膩的存在……


易論招財圈


可以肯定地說,收入、成本和資產的相關性還是很大的。

一、收入和成本

收入與成本是正相關的關係。任何企業的經營均需要取得收入,無論是經營產品、經營服務首先是取得各類經營收入,而收入的取得又伴隨著成本費用的發生。而成本費用多與收入之前發生或支出。

簡單地說,就是有收入,就一定有成本費用的發生;且是先有成本後有收入。

銷售商品取得收入的同時失去了成本,並取得了收現的權利。

例如: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在公司成立後公司就需要支付租房(或買房)租金,僱傭員工工資、水汽電等費用,一個月後公司有了第一筆收入。因此收入的取得與前期的成本有直接的關係。

生產製造型企業也是如此,在產品銷售取得收入之前,同樣需要先行支付原材料、員工工資和各種費用。但成本費用的支付是與收入的取得正相關。

二、收入和資產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資產?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有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資產是指股東投入的資本金都做了什麼?

資產是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債權和其他。

從會計學的角度來看,企業的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投資)。

企業的經營模式分為重資產經營和輕資產經營。

而收入與資產的關係,正常情況下二者也是正相關的關係,主要是重資產經營的企業,即企業的資產規模與收入等經營規模相關:

即資產規模越大、企業的產出能力越強、可供銷售的產品銷售收入越高;

反之資產規模越小、企業的產出能力越弱、可供銷售的產品銷售收入越高。

而輕資產經營的企業,如金融、證券、中介機構等,其收入的多少與資產大小的相關性不大,主要與人力資本相關。

三、資產和成本

資產和成本的共同之處是都需要花錢。

資產和成本不同之處的判定標準是花出去的錢是否對未來有用。

如機器設備的使用年限較長,在有效的使用年限裡該機器設備一直有用,所以是資產,但隨著機器設備使用和磨損,也隨著折舊進入了成本;而企業採購的原材料則屬於一次性消耗、構成產品主體的支出則屬於成本。

簡單地說,對未來有用的是資產,而今天的資產就是明天的成本費用。

四、資產不可以虛構,虛構資產是在做假賬,是違規違法行為,不可取。

總之,收入、成本和資產的關聯性很強,但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關聯度也不盡相同,還需要進行系統的分析。


智融聊管理


我們是超級企業家,我們專注於企業服務,陪伴企業家成長,這個問題我們回答一下,我們是專業的。

首先,回答收入和成本的關係,這個問題把,學過管理和會計的一定知道,收入-成本=利潤(稅前),這個是會計報表的恆等式,也是會計學的基礎前提。這個是一個很基礎的問題,那如果你要問我收入由什麼決定,成本怎麼構成,這兩個問題影響的因素就多了,不是由一兩句話回答的清楚的。收入和成本的關係呢就是上面的恆等式的關係,但是這裡有一點要強調一下,雖然說:收入-成本=利潤,但是他們之間還有些特殊的特性,各自有各自的脾氣。比說說,收入是可以為零的,就是沒有收入;但是成本是幾乎不可能為0零,因為你有固定成本。

其次,回答收入和資產的關係,收入和資產有關係,但是是比較間接的關係。收入增加,並不意味著資產規模一定增加,因為收入主要是通過影響利潤,進而影響公司的總資產規模。公司收入提升,利潤增加的時候,公司的未分配利潤會增加,在不分配的情況下,公司總資產規模也會增加。資產收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最直接的是負債和所有者權利,未分配是所有者權利中的一部分,所以還是有影響。

最後,資產是否虛構。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空間比較大,手法也比較多,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方法,但不建議大家這麼做。

分享這麼多,歡迎交流


超級企業家


收入和支出是兩個不同的財務方向,屬於一個單位的現金流。收入裡面包括成本和利潤。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大小和支出大小決定了會在金融機構的授信情況。資產,是單位的非現金流的部分,包括固定資產和非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可以參與評估,也可以作為抵押品。非固定資產無法作為企業估值參考,因此一般計入支出項目。

回答完畢。



小蚊子的逆轉日記


收入-成本=利潤 這個誰都知道,對吧?

至於資產是什麼?資產就是隻要擁有,就能給你帶來收益的東西。


但如果,讓收入-成本變成再投資本金,這個就是資產增值,而且是指數級的。

那麼問題來了,第一怎麼保證成本永遠低於收入?

要嘛降成本,要嘛提高收入,沒了

第二個問題,怎麼保證再投資的入口有效?

第一得保證你這個模式是長期有效的,並且做好失效時的第二手準備。


小林紺晃


收入和支出是兩個不同的財務方向,屬於一個單位的現金流。收入裡面包括成本和利潤。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大小和支出大小決定了會在金融機構的授信情況。資產,是單位的非現金流的部分,包括固定資產和非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可以參與評估,也可以作為抵押品。非固定資產無法作為企業估值參考,因此一般計入支出項目。


天道房地產陳道天


企業收入與成本的關係受企業內部市場環境和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其關係相應發生變化。一般情況下,有如下可能的關係存在:1.企業總收入與總成本是正相關關係;2.企業總收入與單位成本是負相關關係;3.單位收入與單位成本是正相關關係。

資產和收入沒直接關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而收入體現在所有者權益中,但收入增加並不就意味著所有者權益增加,因為還要跟相應的支出做配比,如果支出大於收入,那麼所有者權益反而還減少。資產體現一個企業的規模,收入體現司的營運能力。

資產虛構是造假行為,違法行為,不可虛構


局思想佈局思維


資產可以虛構,但是收入卻是現實的,騙不了人。收入和成本肯定有關係,存在一定的比例,比如說你的利潤是你成本的多少,但是收入和成本是不對等的,有些人成本低收入高,有些人成本高收入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