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蕭曠

蕭曠

唐文宗大和年間,有位隱士蕭曠,從洛陽向東遊覽,到了鞏縣西面的孝義館,晚上他到雙美亭上游玩小歇。當夜月朗風清,蕭曠善於彈琴,就在月下彈琴。他一直彈到深夜,琴聲也越來越悽苦。

忽然聽見洛水上有人發出長嘆聲,越來越近,竟是一個美貌女子。蕭曠放下琴,起來行禮並問,“您是什麼人?”女子說,“我是洛浦神女。從前陳思王曾作了《洛神賦》,你不記得了嗎?”蕭曠說,“記得。我聽說洛神就是甄皇后,死後陳思王在洛水邊遇到了她的魂魄,有感而發寫了《感甄賦》,後來覺得不太恰當,才改名為《洛神賦》,並假託於宓妃,是有這回事嗎?”女子說,“有的,我就是甄皇后。當初因為我傾慕陳思王的才華,魏文帝大怒,把我幽禁而死。後來我的魂魄在洛水邊遇見了陳思王,我向他傾訴了我的哀怨,他才寫了《感甄賦》。後來覺得這事不太莊重,就改名叫《洛神賦》了,事情確實是這樣的。”

古代志怪故事——蕭曠

(陳思王是指曹操的兒子曹植,從小文采過人,寫七步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據說他愛上了他哥哥曹丕的愛妃甄氏,有過一段感情。最後甄氏被曹丕賜死,下場淒涼。曹植為懷念甄氏而寫下這篇《感甄賦》,後來覺得倫理的原因,假託寫給洛神,改名為《洛神賦》。

後來又有學者不同意這種說法,理由是曹植當時十幾歲的少年,甄氏比他大九歲,有一定的年齡差距。兩人不一定產生感情。)

不一會,有個梳著雙髻的婢女拿著坐席和酒菜過來,坐定後神女對蕭曠說,“我從前作袁紹家的新婦時,很喜歡彈琴。每當彈起《悲風》和《三峽流泉》這些曲子時,常常會彈上一夜,剛才我聽到您的琴聲清新幽雅,能不能再彈給我聽聽呢?”蕭曠就彈了《別鶴操》和《悲風》。神女聽罷感嘆地說,“您的琴藝真能和蔡邕相媲美啊。”又問蕭曠,“您覺得陳思王的《洛神賦》寫得怎麼樣?”蕭曠說,“正如晉朝陸機《文賦》所說‘體物而瀏亮’,不愧是梁昭明太子《文選》中的精品,不論文體和文采都十分完美。”神女微笑著說,“賦中寫我的舉止,說我‘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也不是有點誇張嗎。”蕭曠問,“陳思王的靈魂現在哪裡?”洛神說,“他現在是遮須國的國王。”蕭曠說,“什麼叫遮須國?”洛神說,“當年匈奴族劉聰的兒子死而復生以後對他父親說,‘有人對我說,遮須國一直沒有國王,等你父親來當國王。’說的就是這個遮須國。”

不一會,又有一個使女引導著一個女子走來 說,“織綃娘子到了。”洛神說,“這是洛水龍王的女兒,他織綃織得很好,一直在水府裡,是我剛剛把他請來的。”蕭曠就問織綃娘子說,“近來人世間都傳說柳毅傳書與洞庭龍女聯姻的事,是真有此事嗎?”織綃娘子說,“十成只有四五成是對的,其它都是編造的了,不要相信。”

古代志怪故事——蕭曠

(《柳毅傳》是唐初李朝威所作,講述的是柳毅為龍女傳書,最後和龍女終成眷屬的故事,篇幅較長,也是唐小說中的名篇。)


蕭曠問,“我聽說龍最怕鐵器,是真的嗎?”織綃女說,“龍有神力,不論金玉鐵石都不能阻擋,怎麼會只怕鐵呢。真正怕鐵的是蛟、螭之類。”蕭曠又問。“傳說晉朝雷煥的兒子雷華佩著豐城寶劍,到了延平河邊,劍竄到水裡變成了龍,有這回事嗎?”織綃女說,“這是胡說了。龍屬木,劍屬金,金與木相剋而不相生,劍怎麼能變成龍呢。倒是鳥雀入水能變成蛙,野雞入水能變成蚌。寶劍是有靈的東西,入水以後,金水相生的,雷華不能自己下水搜尋,相信下人的話,別人就胡說寶劍已變成龍了。其實雷煥只不過說‘寶劍化去’,張司空則說寶劍與水‘終合’,都沒說變龍的事。寶劍雖然有靈性,但畢竟是由人鍛燒錘鍊而成的,並不是自然中的東西,所以不可能變成龍,應該是很明白了。”


蕭曠又問“,晉朝的陶侃小時候在雷澤撒網,網到一隻織布的梭子,把它掛在牆壁上,不多一會兒雷雨大作,梭子化龍飛去,這件事是真的嗎?”織綃女說,“梭子是木頭做的,龍本來就屬木,梭變龍後仍歸為木,這有什麼奇怪的呢。”蕭曠又說,“龍可以像神仙一樣變化,又為何龍會生病,還要請馬師皇來醫治呢?”織綃女說,“師皇本是天界裡的仙人,他憐憫馬受盡了負重奔波之苦,所以才當了馬醫。經他治好了的馬成千上萬。天帝知道後,就把一條龍變成馬,並讓它的口唇生了病,想試試他的醫術究竟如何。師皇治好了病馬,那馬立刻變成了龍,師皇就騎這條龍上了天。所以說,並不是龍真的有了病,而是上天故意安排的。”

古代志怪故事——蕭曠

蕭曠又問,“說龍愛喝燕子的血,有這事嗎?”絹綃女說,“龍在清虛的雲間,吃的是露水雲霧,如果真吃燕血,還能在雲間藏身遊弋嗎?喜歡喝燕血的是蛟、蜃(音甚)之類。你別信那些胡編的話,那都是梁朝四公們胡說八道。”


蕭曠又說,“那麼龍到底喜歡什麼?”織綃女說,“龍很愛睡覺。大睡能睡千年,小睡也能睡幾百年。它在洞穴裡伏著,鱗甲間聚集了很多泥土灰塵。有時鳥銜著樹木的種子丟落在龍身上,就會長出樹來,甚至能長得又高又大兩人合抱那麼粗,這時龍才知道,於是才掙脫了身上的大樹,蜿蜒脫身進入虛空的世界,凝神歸於寂滅的境地。形體和精氣隨他變化,可以分散進入最高的天空,就好像並沒有胚胎,沒有凝結,就像是一種恍惚神奇的物體一般。在這時候,儘管它龐大的形體,都可以納入到微小的芥子之中,隨它的舉止可以到任何地方,自然能得到返本還原的法術,和天地造化爭功了。”

蕭曠又問,“龍的修行,是向哪裡求得的呢?”織綃女說,“龍的修行和神仙修道的法術,並沒有什麼兩樣。上等人修行,身體和精神都能達到仙人的境界。中等人修行,精神能成仙肉體卻失去了。下等人修行,則不論神和形都不能達到。而且修行的時候,心氣清爽而全神貫注,這時就會感到有東西產生,正象老子說的‘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也’。至於修行中更奧妙的方法。我不敢洩露,不然會受到上天的譴責和懲罰的。”


這時洛神就讓使女倒酒,傳杯遞盞,和蕭曠一起談得很投機,態度也很親切。蕭曠看身邊的兩位神女,左邊的洛神象是瓊枝,右邊的織綃娘子象是玉樹,都是那麼光豔照人。蕭曠和兩位神女歡聚了一夜,心情非常曠達舒暢。蕭曠說:“今天在這裡有幸遇見二位仙女,這亭子可真說是雙美亭了!”忽然聽見雄雞啼叫,洛神就寫了首詩留贈:

“玉筋凝腮憶魏宮,朱絲一弄洗清風。明晨追賞應愁寂,沙渚煙銷翠羽空。“

織綃娘子也贈了一首詩說,

“織綃泉底少歡娛,更勸蕭郎盡酒壺。愁見玉琴彈別鶴,又將清淚滴珍珠。”

蕭曠也寫了一首詩酬謝,

“紅蘭吐豔間夭桃,自喜尋芳數已遭。珠佩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雲高。”

洛神拿出了明珠和翠羽贈給蕭曠說,“這就是陳思王的賦裡說的‘或採明珠,或拾翠羽’,我就把這兩件東西送給你,這樣就符合《洛神賦》裡所描寫的了。”織綃娘子則把一匹輕綃送給蕭曠說,“如果有外國商人買它,必須一萬兩銀子才能賣。”洛神又說,“您的骨相和麵相都不同凡人,應該會脫離塵世成仙,只要你清心寡慾,修真養性,我會在暗中幫助你的。”說罷,兩仙女輕輕地騰空而去,什麼也看不見了。

後來蕭曠保存著明珠和輕綃,常常遊嵩山,有朋友曾遇到他,詳細地記下了這些事。

現在蕭曠已經隱身於塵世之外,再也沒人見過他。


<strong>【原文】

<strong>大和中,處士蕭曠,自洛東遊,至孝義館,夜憩於雙美亭。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夜半,調甚苦。俄聞洛水之上,有長嘆者,漸相逼,乃一美人。曠因舍琴而揖之曰:“彼何人斯?”

<strong> 女曰:“洛浦神女也。昔陳思王有賦,子不憶耶?”

<strong> 曠曰:“然。”

<strong> 曠又問曰:“或聞洛神即甄皇后,謝世,陳思王遇其魄於洛濱,遂為《感甄賦》,後覺事之不正,改為《洛神賦》,託意於宓妃,有之乎?”

<strong> 女曰:“有之,妾即甄后也,為慕陳思王之才調,文帝怒而幽死,後精魄遇王於洛水之上,敘其冤抑;因感而賦之,覺事不典,易其題,乃不繆矣。”

<strong> 俄有雙鬟,持茵席,具酒餚而至。謂曠曰:“妾為袁家新婦時,性好鼓琴,每彈至《悲風》及《三峽流泉》,未嘗不盡夕而止。適聞君琴韻清雅,願一聽之。”

<strong> 曠乃彈《別鶴操》及《悲風》,神女長嘆曰:“真蔡中郎之儔也!”

<strong> 問曠曰:“陳思王《洛神賦》如何?”

<strong> 曠曰:“真體物瀏亮,為梁昭明之精選爾。”

<strong> 女微笑曰:“狀妾之舉止雲:‘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得無疏矣?”

<strong> 曠曰:“陳思王之精魄,今何在?”

<strong> 女曰:“見為遮須國王。”

<strong> 曠曰:“何謂遮須國?”

<strong> 女曰:“劉聰子死而復生,語其父曰:‘有人告某雲:遮須國久無主,待汝父來作主。’即此國是也。”

<strong> 俄有一青衣,引一女,曰:“織綃娘子至矣。”

<strong> 神女曰:“洛浦龍君之處女,善織綃於水府,適令召之爾。”

<strong> 曠因語織綃曰:“近日人世或傳柳毅靈姻之事,有之乎?”

<strong> 女曰:“十得其四五爾,餘皆飾詞,不可惑也。”

<strong> 曠曰:“或聞龍畏鐵,有之乎?”

<strong> 女曰:“龍之神化,雖鐵石金玉,儘可透達,何獨畏鐵乎?畏者,蛟螭輩也。”

<strong> 曠又曰:“雷氏子佩豐城劍至延平津,躍入水,化為龍,有之乎?”

<strong> 女曰:“妄也!龍,木類;劍乃金,金既克木而不相生,焉能變化?豈同雀入水為蛤、野雞入水為蜃哉,但寶劍靈物,金水相生而入水,雷生自不能沉於泉,信其下,搜劍不獲,乃妄言為龍。且雷煥只言‘化去’,張司空但言‘終合’,俱不說為龍。任劍之靈異,且人之鼓鑄鍛鍊,非自然之物,是知終不能為龍,明矣?”

<strong> 曠又曰:“梭化為龍,如何?”

<strong> 女曰:“梭,木也;龍本屬木,變化歸木,又何怪也。”

<strong> 曠又曰:“尤之變化如神,又何病而求馬師皇療之?”

<strong> 女曰:“師皇是上界高真,哀馬之負重行遠,故為馬醫,愈其疾者萬有匹,上天降鑑,化其疾於龍唇吻間,欲驗師皇之能。龍後負而登天。天假之,非龍真有病也。”

<strong> 曠又曰:“龍之嗜燕血,有之乎?”

<strong> 女曰:“龍之清虛,食飲沆瀣,若食燕血,豈能行藏?蓋嗜者乃蛟蜃輩,無信造作,皆梁朝四公誕妄之同爾。”

<strong> 曠又曰:“龍何好?”

<strong> 曰:“好睡,大即千年,小不下數百歲。但仰於洞穴,鱗甲間聚其沙塵。或有鳥銜木實遺棄其上,乃甲拆生樹,至於合抱,龍方覺悟,遂振迅修行,脫其體而入虛無,澄其神而歸寂滅,自然形之與氣,隨其化用,散入真空。若未胚腪,若未凝結,如物有恍惚,精奇杳冥。當此之時,雖百骸五體,儘可入於芥子之修行,向何門而得?”

<strong> 女曰:“高真所修之木何異。上士修之,形神俱達;中士修之,神超形沉;下士修之,形神俱墮。且當修之時,氣爽而神凝,有物出焉,即老子云:‘ 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也。’其於幽微,不敢洩露,恐為上天譴謫爾。”

<strong> 神女遂命左右傳觴敘語,情況暱洽,蘭豔動人,若左瓊枝而右玉樹,繾綣永夕,感暢冥懷。曠曰:“遇二仙娥於此,真所謂‘雙美亭’也。”

<strong> 忽聞雞鳴,神女乃留詩曰:“玉箸凝腮憶魏宮,朱絲一弄洗清風,明晨追賞應愁寂,沙渚煙消翠羽宮。”

<strong> 織綃詩曰:“織綃泉底少歡娛,更勸蕭郎盡酒壺,愁見玉琴彈《別鶴》,又將清淚滴真珠。”

<strong> 曠答二女詩曰:“紅蘭吐豔間夭桃,自喜尋芳數已遭,珠佩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雲高。”

<strong>  神女遂出明珠、翠羽二物贈曠曰:“此乃陳思五賦雲:‘或採明珠,或拾翠羽’,故有斯贈,以成《洛神賦》之詠也。”

<strong> 龍女出輕綃一疋贈曠曰:“若有胡人購之,非萬金不可。”

<strong> 神女曰:“君有奇骨異相,當出世,但淡味薄俗,清襟養真,妾當為陰助。”

<strong> 言訖,超然躡虛而去,無所睹矣。

<strong> 後曠保其珠、綃,多遊嵩嶽,友人嘗遇之,備寫其事。今逅世不復見焉。

<strong>

<strong>

《唐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