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見山東人闖關東文章,闖關東山東人多,河北人也闖關東,你身邊祖籍河北的人多嗎?

手機用戶51726325446


闖關東山東人居多,河北人也不少,如果按百分比的話,山東人佔百分之六十五,河北人佔百分之三十五!大家都知道,山東和河北歷史上是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局面迫使這兩個省的人口闖關東謀生,除清未民初移民之外,在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也有大量山東河北人來東北謀生,特別是六O至六二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來的最多。這些人一部分參加林業,農墾,煤礦工作,大部分在農村落戶。闖關東確切的說闖吉林和黑龍江。這兩個省接受的關里人最多。吉林黑龍江省地多人少,有大量土地極缺勞動力,山東河北人又能吃苦,來了後大都落地生根,現在三代人具多。當年闖關東的還有少量河南人,安徽人和江蘇人!


用戶正言


我認識的一個大哥,工作關係認識的朋友,姥姥姥爺一輩都是我們唐山人。

當年闖關東來到東三省,在我們這兒還有些親戚。

後來,大地震,這頭兒的親人不幸罹難。

每年728,他都去南湖公園的地震遺址去看看,給遇難者獻花。三十多萬罹難者,獻給自己的親人和所有人。他說,那個時候總很惆悵,但是平常想起來也沒啥,生活總要繼續。

除了他一個,我接觸過很多東北人。

在華北各省份,東北人很多。

很多人不喜歡東北人,可能是因為東北人的性格,東北人說話聲音高,而且有些耿直,喜歡不喜歡一個人或者事兒,都直接說出來。更可能是勢利眼,當年東三省比全國平均還多一塊的時候沒人說東北人不好。這有點像我們唐山的古冶人。不過這種人但凡交成朋友就很近,他們不擅長也不會欺瞞。其實我也是個這種人,敢愛敢恨,所以我倒是覺得性格上和他們投緣。

不過對我個人,我覺得身邊的東北人大多數不錯。包括我大學幾個同學,公司師傅,還有賣板面的大叔大媽。當然也有給我印象不好的個例,不過人哪兒沒有好壞,你敢說北上廣沒犯罪嗎?

說到底東北人也算是我們河北人半個親戚,現如今多數東北人祖先應該都是河北,山東漢族。祝所有東北人能夠活的更幸福,開心。


放學後的teatime


當年太爺領著我爺闖關東,老家滄州鬧災,太奶奶在家照顧爺爺的弟弟妹妹。他們爺倆和同鄉一起到了黑龍江密山縣,這時大約是1940年,在密山被日本人抓走當勞工,修鐵路。因為勞累和氣候寒冷,太爺在密山縣病逝,爺爺和同鄉九死一生逃回關內,當時他才15歲。之後,太奶奶帶著爺爺他們投奔天津小站的三女兒,就是爺爺三姐,這才最後落戶天津。爺爺解放後去密山縣尋找太爺埋葬地,10多年了,開山開荒地形變化了,尋找不到。爺爺80多歲去世,一直記得密山縣那個地方,他父親還在那


不一樣的維強


我聽過最無恥的事就是闖關東~~要飯就說要飯~~~沒人鄙視~~自己非得粉飾一下~有勁嘛~~~最後說了~~東北都山東後裔~~怎麼想的~~~???逃荒~要飯來了~~東北人把你們女人收留了~~生了娃~~這是山東後裔~~???別說現在~~自古就是門當戶對~~東北女人嫁給來要飯的~???沒看不起~~給口飯就是東北人的寬容大度~~都東北人的娃~~應該說祖籍山東一部分東北人後裔~~~


也許140739591


看問題要全面多維,既不能太籠統,也不能太微觀。

綜合分析,闖關東的,還是山東為主,河北次之,再次是不少靠近兩省的蘇北皖北豫東豫北的朋友混入其間,最後是其他各省移民去東北,這四者的總體比例大致為5:2:2:1。

🙏

要說清這個問題,必須先明確幾個概念:1,何為關東,2,闖關東的時間段,3,闖關東的線路

🙏

關東與關內的分界線在哪裡?

是山海關長城?還是柳條溝?

要說清這個問題,還要翻閱歷史,從明朝說起……

在大明的大部分時間裡,山海關外還有個外長城,與後來的柳條溝大部分重合,這個外長城內的部分,涵蓋今天的遼寧大部,都歸大明的中央政府管轄,而且有意思的是這裡省級歸位就是山東。

換句話說,大明的山東承宣佈政司,不止是目前的山東省地區,還包括遼東半島,即今天的遼寧大部,這便是山東遼寧是一家的最早的由來。

要說清這個問題,還要說說大明的省級治理是三權分立,管民政常務的叫承宣佈政司,管軍事的叫都指揮使司,管司法的叫按察使司。

遼東指揮使司,又稱遼東都司,駐地遼陽,屬軍事單位,直屬中央管轄。同時,遼東也有50萬在籍的民眾,歸山東布政司而不是直隸布政司管理,這就是大明皇室的狡猾。

如果歸直隸的話,作為邊地的這裡一亂等於直隸亂,對中央政府的駐在地的穩定,極為不利。

況且這裡走海路到山東很近,這裡的原住民也多與山東聯繫密切,更為重要的是中央可以責令山東專門對該地開展移民開發!

所以早在大明時期,山東內地移民遼東,根本只能算省內搬遷。

明朝的滿族各部,也是不少分佈在遼寧吉林等地的,她們也接受明中央政府的領導。在遼寧的滿族,她們部分的戶籍,也是這個廣義山東。

清代以後,遼寧才成為了獨立的省級政區。

此時,已在遼寧的原山東漢人便被鎖定在了遼寧,因為滿清在原外長城的大致方向,密植柳條樹,設立關卡,嚴控漢人出這個外關,以保護滿族人的祖居地。

然而,到了清中期康熙與俄國簽署尼布楚條約後,康熙帝發現,滿族都願意到各種條件更好的又有特權的關內生活,柳條溝外,人跡罕見,才私下放開漢人出柳條溝外關,但沒有官方背書,這便是闖關東的起點,但此時,出去的多是遼寧本地的漢人為多,雖然他們的祖籍最大可能也是山東。

到乾隆後的嘉慶時期,俄羅斯對大清壓力山大,才背書准許漢人出關,以增加今天黑龍江吉林的人口。

到了晚清,因為璦琿條約等因素,東北急需增加人口,而因義和團運動等事件,山東天災人禍不斷,加上早先闖關東的人與山東關係密切,於是出現了大批山東移民,而勤勞樸實山東移民,在黑土地上馬上富裕起來,又帶動了山東的移民潮一浪一浪地推進。

這波山東移民潮,又通過親屬關係波及到周邊地區。

因此,嚴格講,闖關東,應該是闖這個柳條溝的外關,而不是山海關。

🙏

當然,河北緊臨東北,在這波開發潮水中,自然會收到信息,不過河北移民(含老熱河省),更多集中在西線部分,即山海關,承德,錦州,通遼,白城,松原,再北進黑龍江……

因此,闖關東到蒙漢交界區的河北人多於山東人,而山東移民則是東線為主,全線出擊。

🙏

早期去東北,山東移民主流是膠東人,水路為主,再東線中線北上,走陸路多以山東內地為多。

至於,後來鐵路開通後,山東去東北,後來移民走鐵路去東北,投靠移民,走山海關出關的才更多了起來。

🙏

敲鍵不易,敬請關注,雅正探討,共同成長。


精解女排


滿清入駐北京後曾下嚴令,不準漢族人進東北,視東北為滿人風水寶地,根據地。明王朝如沒有內部李自成農民起義做亂,滿清評自身力量根本無法取勝。偶然取得政權信心不足,所以禁止漢人進入他們認為的大本營,以防不測,留了個後手。

隨著滿清政權鞏固,逐漸放鬆漢人入關外,但仍然明文禁漢入關外,但東北的黑土地擋不住關內,由其山東,河北人對其的誘惑,但只有小股偷來東北,不算闖關東。

到清順治年間,政權穩定社會繁榮,山東人口澎漲,順治有計劃從山東移民東北,但主要現遼寧遼河流域,和吉林南部,沒進入東北腹地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不泛大部富裕人家,這段時間不算闖關東。

真正為生活所迫,闖關東應該是192O年到30年以到延伸至35年,到日本統佔東北才漸漸停了下來,由於黃河懸河多改道,黃河氾濫民不聊生,以至大部山東,河南,河北。不泛少量窮山惡水之地雲南人,也都舉家湧向東北,流向最遠越過了黑龍江以北當時中國領土建立了大量村屯。

解放後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人們只為吃飽肚子,以叫氓流形式,從關內大量闖東北農村城市。

直到70年代,黑龍江吉林,整村山東河北人,進村就好象置身山東河北。因經過三四十年老家口音還沒變。

闖關東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想往。以山東闖關東最多,次之河北雲南。


用戶遼河人家


我遼寧人 姥爺是河北過來的,身邊河北人不比山東少,不明白為啥山東人老說東北人山東人居多這話,大連人山東不少,別的地方沒看出有多少,早說本地人滿族人居多,十個人有三個滿族人,一個回族人。。。本人錦州人


心靜自然涼66141083


我姥姥她們的親戚有在哈尓濱,長春,還

有同村的,有三四家。保定清苑。


養條小狗很後悔


說實在的,山東人豪爽、正直,但他們很自大而且在地域上有些挾隘!一提到山東就象打了雞血,認為中國只有山東似的。


千年古郡一一清河


河北的在遼寧不太多的,我們哪裡住了十三戶,有九戶山東的,兩戶當地滿族人叫,還兩戶是安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