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長輩磕頭這種習俗應不應該被抵制?

牧儒囧途


我是山東棗莊人。

針對關於說磕頭磕出優越感的,我要說幾句不該說的。

其他地區不談因為不是其他地區的居民實在沒有發言權。

就簡單談下山東磕頭文化

磕的是為繁衍生息努力的先輩,跪的是塑造一身肉體難以回報的父母。磕的是家鄉一片蒼天,跪的生養自己的土地。磕的是逝者,跪的是生人。不跪權勢,不磕惡人。是山東人忠義挺直的脊樑。

磕頭的禮法繁瑣卻有根有據,不是單純雙腳跪下,頭朝地就是磕頭。

脫離歷史和實際情況批判別人的文化帶來的優越感,和將自己勝利的喜悅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沒什麼區別。還有以偏概全不好,倖存者偏差無時無刻不存在。現在真正懂得磕頭文化內涵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不會使用互聯網。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真理啊。

為什麼越往鄉下磕頭文化越盛興,不是農村文化不發達沒有各種高大上理論支持。而是農村人生活不容易,直到改革開放前,生與死便是農村主要的主題,面對這個主題的不是兩鬢白霜的老人,而是所有人,包括乳臭未乾的孩童。你生存下來到青壯年需要多少親戚長輩幫助,需要多少父母白天黑夜的養活。跪的是恩,磕的是情。

農村是曾經歷史的遺留地,在農村記錄時間的節點是家族長輩去世的時間。

不經歷過生死的人不會明白人在偉大的背後也很脆弱。

當然你不磕頭沒人強迫你磕頭,山東人在省外感覺磕頭是山東特有產物,這個標籤不是我們自己想貼的,是省外網絡貼的。就像自己習以為常吃煎餅卷大蔥,哈啤酒吃海鮮突然有人說煎餅和啤酒不是這樣吃的,這個我自己吃什麼東西還用你管嗎。可能剛開始是新奇,慢慢的突然發現山東經濟這麼落後,怪不得吃法和我們不一樣。那麼我們是因為吃煎餅哈啤酒才窮的,還是因為窮吃煎餅哈啤酒才被別人感覺很落後那。慢慢的新奇就變成鄙視了(舉個栗子有點不太妥當)。

誰都沒有能力代表近一億父老鄉親,可往上找找你的先輩,磕頭行禮是先輩在曾經做過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歷史才有了今天的山東,最讓我感覺觸動的是《闖關東》裡傳武他娘離開朱家峪前,在山上的路上,讓幾個孩子向著家的方向跪下。這是數億山東人,中國人腳下土地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他不應該被遺忘,更不應該被鄙視。他應該值得被尊重,這是那個時代留下記憶,表達感情最樸實的方式。

這是歷史,磕頭下跪禮放在現代有它的侷限性。因為科技的發展人民再也不用雙腿下跪,頭懇土地表達深情、再也不用此時一別,擔心再無相見,用腿下的黃金錶達恩情。便捷的視頻通話,隨手可拍的圖片,總能在你思念故土、想念親人時唾手可得。

在我看來磕頭行跪禮代表了曾經億萬中國人,拋頭顱灑熱血所揹負的鄉愁和成長,他是歷史的產物,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被歷史消滅。

可他值得被歷史所記住。



金錢的熱浪,帶來的不止是琳琅滿目的物質生活,還有不明白自己從何而來要往何處去的空虛。


九八年後生


每個人問自己幾個問題,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1,如果你出生的地方,有磕頭的習俗。而你真的愛自己的父母,像對自己的生命一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你會考慮磕頭這個東西是否與時俱進,是否需要廢除嗎?連對自己的父母磕個頭都還思考思考,那是幾個意思?

2,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愛人,而你的愛人所在的農村有這樣磕頭的習俗。而你的愛人都磕了你還考慮這個習俗好與不好對與不對?抵制不抵制?——你這是讓自己最愛的另一半自己自己另一半的父母丟面子哦!你真愛你的另一半嗎?如果真愛他或者她。磕就是了!

3,遇到傳統文化或者技藝的大師收你為徒,需要用過去的禮節磕頭敬茶,你幹不幹?是否和大師探討說自己心裡有,別搞這個形式了?!

4,磕頭是原則嗎?是大是大非嗎?對自己的長輩磕頭丟人嗎?自己的父母、愛人、親朋所在地域都認可磕頭習俗情況下,磕頭與不磕頭,會讓誰高興?誰不高興?誰幸災樂禍?誰承受輿論壓力?你愛他們嗎?

磕不磕頭,糾結什麼?該磕就磕!什麼封建、什麼陋習、什麼膝下有黃金,“愛”才是根本!


老鬼歸來


給長輩磕頭這種習俗該不該被抵制?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首先弄明白為什麼要給長輩磕頭,給長輩磕頭有沒有意義,有什麼樣的意義?給長輩磕頭對於長輩或晚輩的心理以及人生有什麼好的或不好的影響?當我們把這些問題都搞明白了也就可以知道給長輩磕頭這種習俗該不該受到抵制了。

我們且不研究磕頭的起源,我們僅用現代的的心理方面考究一下。

首先我們討論一下晚輩給長輩磕頭又沒有意義以及有什麼意義。不知道提問者是否聽說過打罵父母或者打罵爺爺奶奶的事情呢!反正筆者經常聽到此類新聞。最近幾年也有空巢老人死在家裡直到出現臭味才被人發現的情況了。磕頭是晚輩對長輩的恭敬與謙卑,是對長輩表達尊敬的一種方式,通過給長輩磕頭能夠增加對長輩的恭敬心,以及自己的謙卑心。

一個到了六十歲還能夠給父母或長輩磕頭的人,他的子女肯定是孝敬父母的,他的子女肯定不會是打爹罵孃的,更不會在外面惹事生非的,因為他們不會讓父母傷心的。

而那些經常惹事生非的,打爹罵孃的,丟下爹孃不管的人,他們肯定沒有接受過為長輩磕頭的教育與實踐。乃至於他們的父母也沒有接受過。

當然那些情況也不是絕對的,不過是相對的。相對而言是這樣的。

基於以上的為長輩磕頭的各種分析。筆者認為,晚輩為長輩磕頭這種習俗哪怕不弘揚呢!也絕對不應該被抵制。


神學老羅怡康齋


磕頭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現在不時興了,有些沒落了。也的確被現代文明邊緣化了。

但我絕對絕對是反對取消磕頭禮的。你可以不提倡,你可以不宣揚,但不能說取消,不能說禁止。

磕頭磕父母,感謝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並且將我們撫養成人;磕頭磕長輩,感謝他們為我們開創了這麼一個美好的世界。

若你接受不了,你可以不磕。這是你的權利,但你若拉著別人,也不讓別人磕,那就是無理取鬧了。


只想說說心裡話


現在人們考慮了太多的因素,尤其是個人利益、面子方面,自身價值觀方面,而乎視了長輩的需求,才出此討論。給長輩磕頭本就是禮節的一種形勢,原來給長輩磕頭無可非議,不磕頭才是問題,那叫沒禮數。時代變了,向前發展了,那麼舊習從舊制被推翻後逐改,磕頭硊拜雖是傳統,但平時不再延用,只是在過年、大壽等等特定情況下采用磕頭的形式,足以說明在這些特定情況下采用磕頭跪拜大禮的方式的重要性,這些情況下長輩們也樂見此大禮,由此證明晚輩對長輩由衷的感恩和重視,這與平日多陪老人、多給老人錢花即不衝突也不矛盾。老人們都是這麼過來的,當晚輩給長輩磕頭時,長輩的一句“別瞌了”,就當真了,這次不磕了,以後也不磕了,於是不磕成了習慣,面對那些依然尊傳統磕頭的,那些不磕的又說三道四,除不知長輩的那一句“別磕了”事實上是客氣的一種,謙讓禮數的一種。


行攝幹嘛


我不知道你們那邊是怎麼說,反正我們這邊只會給老人、父母長輩磕頭。如果按照我們這邊的就封建習俗遺漏的話,那真是無語了-_-|| 老人六十大壽,我們就拜一拜,或者是像我爺爺他們不在了,我們就磕頭,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有什麼不對的呀!這是尊敬吧,出自內心的尊敬,尊老愛幼,難道說誰會莫名其妙的讓你去拜一個年輕人?就像前段時間,有一些地方不是給老人拜壽嘛,結果發到網上以後竟然一大堆人說這是封建陋習,人人平等憑什麼要給老人磕頭=_= 人人平等是這樣平等的嗎?這老人不是你們家親人(父母的父母親)嗎?不是該尊敬嗎?如果按他們說的我估計他們心中根本不尊敬老人,可能連父母都不怎麼尊敬,長大以後父母老了是不是就把他們拋棄了?對父母磕個頭就覺得那是封建迷信,那是父母讓你覺得不平等了,你就低人一等?反正我是覺得對年輕人的肯定不行,但是如果對自己的長輩,那就不是什麼錯。


惡魔時空


個人感覺這個完全沒有必要,對於長輩的尊敬,不是體現在形式上,而應該體現在具體的言行舉止和真心實意上。磕頭這個形式可以有,但不應該固化或者強制。這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磕頭也逐漸變了味,成為一些家長變相為孩子索要紅包的一種途徑。這種變味的形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對於一些長輩來說,盡孝是應該的。但只是為了磕頭而磕頭,並不能從內心深處加重對長輩的孝心,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過年磕頭只是為了形式或者為孩子索要紅包,過後對於長輩還是愛答不理。


現在時代發展了,提倡孝道更應該落在實處,不是一味形式化。


應作如是觀


中國是講究傳統文化的國家,所謂“禮儀之邦”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十分重視禮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這些。對待長輩磕頭行禮所體現的是儀式感。

今天,我們說繼承傳統文化,就是要回到過去。給長輩磕頭在舊時是一種禮節。我曾見過不少老輩人的交往,禮儀很重要。即便年紀在大,遇到長輩是需要行禮的。這體現的不只是尊重,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傳統。

不過,不少人認為大可不必如此。這是錯誤的說法。深圳學者許石林先生認為,長輩晚輩不能只體現在口頭上,或者紙上,而要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對待長輩,節日是要磕頭的。這樣才能體現一地的文化、風俗的傳承有序。這就好像我們見父母,不能只是電話問候就完了,還要有具體行動關愛老人的。

對長輩磕頭看似荒誕,但千百年來卻被中國人一代代遵循,自然有其道理。而今天講傳統,反而不重視這些細節,就使傳統成了無根之本。尤其是倡導傳統文化人,不妨先行動起來,給現代人以榜樣,這樣才能漸漸讓傳統文化走回來。


朱曉劍


#丁酉新春#春節磕頭是一種舊時禮節,是過年拜年的一種形式。主要是小輩對長輩進行,小輩需要跪在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間,青年及成年人要幾人一組去鄰居和親戚家中磕頭。這段時間,家中正屋掛著家譜牌位的畫卷,門前擺放供人磕頭的席子。客人來時,首先站在祖譜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頭三次。然後給年長並且輩分大的人磕頭三次。如果有兒童參與,並且與被磕頭的人有非常親密的親戚關係的話,就要給兒童壓歲錢。磕頭大體分兩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時候,主要去鄰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後的幾天,拜訪其他親戚時進行。

春節磕頭之禮雖然由來已久,但在現在過年給長輩磕頭的民俗主要在農村流行。有很多年輕人對此不能理解和接受,但迫於長輩的威嚴不得不雙腿屈膝,下跪磕頭;也有不少回農村過年的城裡媳婦為了磕頭和農村老公鬧翻;鄭州大學一學院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磕頭”作業題,讓學生過年回家後給父母磕一個頭。這些熱門的話題都拋出了一個問題:春節應不應該磕頭?

  有不少人都認為,過年磕頭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小輩學會感恩。現在社會的發展,人們拋開了過去許多的禮節,而也對長輩缺乏感恩之心,因此這些觀點認為春節磕頭是應該的。

  然而也有不少人站出來表示,春節磕頭有些匪夷所思,是陋習。突然要給長輩磕頭的話,無論自己還是長輩都會有一些尷尬。有些人甚至由於不想磕頭而春節拒絕回家。

就個人認為,春節向父母、長輩表示感恩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是無須去強制要求。磕頭只是一種形式,事實上表示感恩的形式有很多,陪長輩聊天、幫父母洗碗、洗腳,這些很常見的方式都可以表示感恩。如果願意復興磕頭這一傳統的人,那麼無需強制要求,他們也會很樂意給長輩磕頭。如果要淪落到強制的形式,則反而變得迂腐死板了。


進擊的Charles


我發現怎麼那麼多抵制傳統的問題呢?上次問題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過農曆生日?這次是抵制向長輩磕頭?如果按照小編的意思改成親吻禮?傳統的東西還有多少?一點點的都被這些人遺忘了,磕頭,也只是在特殊時間磕頭,如春節,如過壽。有見面就磕頭的嗎?為什麼抵制呢?傳統文化一點點的都抵制沒了,都忘完了,留點給後代吧。春節過的還沒聖誕節熱鬧,元宵節過的意義全沒了,中秋節有多少能和家人團聚的。我們的節日都過的沒意義了,不發揚下我們傳統節日,還抵制下傳統文化,再傳幾代,不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不是隻留在了書本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