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序:武漢暴發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牽動億萬人心,這裡物華天寶,九省通衢,自古英才輩出,始終引領潮流。災難面前你們封鎖了自己的城市以挽救他人,武漢病了最多的百姓,逝去了最多的親人。向這英雄的城市致敬,感謝你們高尚的人品。襲屈原楚辭《九歌》,董事長金衛東夫婦共同創作了這首長詩,致敬武漢人。


武漢·九歌


九歌一:通衢


荊楚兮久遠,結三鎮兮武漢。

長江兮縱貫,復漢水兮斜穿。

銜巴蜀兮接三吳,

臨洞庭兮成江漢。

南通兮瀟湘,北鄰兮中原。

嶺南兮遙望,華北兮非遠。

水路兮湯湯,陸路兮漫漫。

東西百業兮鹹集,

南北人物兮聚散。

四大名鎮兮雄冠,

九省通衢兮絡延。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武漢長江大橋


九歌二:騷客


屈子見放兮楚水滄,

《離騷》《九歌》兮著華章。

伯牙撫弦兮江渚,

子期知音兮琴臺上。

仲謀築城兮江夏,

岳飛屯兵兮武昌。

太白鞠別兮浩然,

孤帆遠影兮天長。

黃鶴一去兮崔顥,

晴川歷歷兮漢陽。

物華天寶兮國中央,

人傑地靈兮列華堂。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武漢東湖行吟閣屈原像


九歌三: 辭賦


千古辭賦兮唯楚獨秀,

百代詩篇兮數唐風流。

因緣際會兮荊楚地,

妙筆生花兮吾雜糅。

故人西辭兮黃鶴樓,

煙花三月兮下揚州。

出不入兮往不返,

終剛強兮不可留。

日暮鄉關兮何處是,

煙波江上兮鸚鵡洲。

路漫漫兮其修遠,

上下求索兮東奔西走。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武漢黃鶴樓


九歌四:街巷


江漢關鐘聲兮開埠急,

陸海開放兮洋務啟。

閱馬場兮首義路,

改朝槍聲兮響第一。

百業繁華兮漢正街,

司門口卓刀泉兮起次第。

早嘗美食兮戶部巷口,

夜吃特色兮吉慶街裡。

春賞櫻花兮繽紛色,

夏看荷花兮爭豔奇,

秋聞丹桂兮飄芬芳,

冬來紅梅兮傲雪霽。

街美巷麗兮長天秋水,

江城多姿兮怎不愛你!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武漢江漢關


九歌五:風雲


近世中華兮風起雲湧,

改朝換代兮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兮血染城頭,

彭劉楊路兮松柏青青。

京漢鐵路兮勞工苦行,

漢口江岸兮燈火通明,

民族苦難兮民生多舛,

刀山火海兮我敢抗爭。

農民運動兮野火星星,

武昌講習兮親力躬行,

喚起工農兮改天換地,

扭轉乾坤兮共和終成。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武昌起義紀念館


九歌六:時代


雄雞一唱兮黑暗除,

荊楚大地兮起宏圖。

龜蛇鎖江兮煙雨莽,

一橋飛架兮天塹變通途。

冶金造船兮大國重務,

名商巨賈兮物流要埠。

群賢畢至兮東湖新區,

未來引領兮關山光谷。

武大華工兮薈萃珞珈,

生命科學兮環繞東湖。

人文藝術兮五州傳,

吾城巍巍兮天下足。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武漢光谷


九歌七:食色


三鎮四季兮皆難忘,

夏日火爐兮忍冬涼。

爹爹婆婆兮牽伢仔,

出門過早兮上學堂。

熱乾麵兮騰騰熱,

排骨藕湯兮噴噴香。

街頭巷尾兮人聲沸,

的士麻木兮追路上。

勤勉勞作兮傳統,

食色天下兮無雙。

楚歌雜技兮名遠,

漢腔漢曲兮悠長。


1:過早,字面上解釋為超前、提前,是湖北地區一種俗稱,即吃早餐。稀鬆平常的早餐在武漢已形成了一種文化,通常都是全家人一起出門到街邊巷尾的各色小吃店吃過豐盛美味的早餐,再去上班上學。


2: 的士麻木,指載客的電動三輪車。麻木,武漢話指那些愛酒如命的人,後來演變為稱三輪車伕和三輪車叫麻木,有了電動三輪車後就再次演變為“的士麻木”。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武漢戶部巷美食街


九歌八:狂飆


庚子春節兮狂飆臨,

病毒肆虐兮洶洶以來侵。

萬人染病兮數百死,

凌餘親族兮躐餘鄰。

長歌當哭兮哭無淚,

瘟疫蔓延兮出城門。

向死而生兮舍我誰?

毅然封城兮保國人!

同仇敵愾兮赳赳,

萬眾一心兮殷殷。

四面八方兮齊救助,

排山倒海兮送瘟神。

火神山兮雷神山,

共保錦繡兮河山。

醫者心兮患者心,

同持不變兮初心。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九歌九:漢魂


九頭神鳥兮鳳凰涅磐,

篳路襤褸兮攻堅克難。

智勇兼備兮唯楚有才,

目空一切兮我自坦然。

出身平民兮我不認命,

難耐寂寞兮偏要冒險。

你去運動兮我去打牌,

你靠硬體兮我有軟件。

你憑苦幹兮我靠精明,

你有關係兮我有肝膽。

條條大路兮成功可達,

我有漢魂兮自動自發。


《武漢·九歌》——致敬武漢人 作者:金衛東、毛東輝


金衛東 曾短暫在武漢工作。

毛東輝 武漢長大,武漢大學畢業。

2020年2月6日,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