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鄉村校長羅承業:阻止訂下娃娃親女孩結婚,改變其命運


“涼山州收費最少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 “涼山州少有的民辦學校” ……禮州鎮一座小山腳下,四川涼山州喜德縣李子鄉愛心小學書聲朗朗。從第一屆73個孩子到現在的1100名學生,這個“16歲”的民辦小學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山裡孩子,也收穫了一個又一個標籤。

創辦者羅承業今年35歲,初中成為孤兒的他,靠每月70元的教師子女補助費和兩個哥哥相依為命。儘管生活貧苦,受曾是教師的父親影響,羅承業對上學卻很堅持。考上中專後,兩個哥哥賣掉了家裡僅有的一頭水牛幫他籌集學費,直到中專畢業時,羅承業還欠著學校兩年的學費,最後是賣掉了家裡的房子,學校又減免了一部分,才勉強把畢業證拿到手。

畢業後,羅承業回到老家,成了當地一所小學的代課老師。2003年,在同樣是教師子女的陳曉莉建議下,兩人開始聯手辦學。找人出面擔保貸了3000塊錢,把村民們免費提供的房子進行簡單維修後,李子鄉愛心小學成立了,19歲的羅承業是學校的校長,也是第一個老師。圖為愛心小學的第一間教室。


但由於當時村民對教育普遍不重視,為了招生,羅承業和陳曉莉挨家去跟附近村民們溝通,勸家長把孩子們送來上學,跑了一圈招來73個孩子。今年25歲的阿爾五各是這73個孩子之一。從小被訂娃娃親的她,按當地習俗,17歲要換裙子然後出嫁。在羅承業的勸說下,阿爾五各退掉了娃娃親,一路從小學讀到大專。從李子鄉愛心小學畢業的花花2017年考取了碩士研究生,曾經,花花一度輟學在家放羊,是羅承業把她從羊圈帶了出來。

16年下來,羅承業的愛心小學已經在當地有口皆碑,學生人數從最開始的73人增長到了1100多人,學生數在全鄉排第六。為了送孩子來上學,條件稍微好點的家長寧可從山裡搬出來,到學校附近買地安家。條件不允許的家庭,寧可多過一條河,也要送孩子來這裡上學。辦學質量起來了,新的問題卻也困擾著羅承業,用他的話說,“以前,擔心的是學校能不能辦下去;而現在擔心的,是孩子們能不能好好學,現在學生太多。”

已經有16年的李子鄉愛心小學現在共有19個班級,2016年,學校新建了一幢教學樓,學生們有了6間在樓上的新教室。但是,全校的19個班級中,還有11個班級依舊在板房和舊的平房中,平房是用了10多年的舊教室,夏天板房裡上課太熱,老師們寧可把學生帶到戶外上課。樓上原本計劃容納50個孩子的教室裡,每個班都坐了70多個孩子。


容納不下就只能收緊招生,一年開學季,有家長為了讓孩子入學在學校門口連著坐了3天。學校的1100多個孩子中,光留守兒童就有300多個, 另外還有單親孩子和孤兒近百個。冬天天不亮,有的孩子6點多就得出門打著手電筒來上學。

恰是這樣,羅承業和老師們壓力也越大。山裡孩子身體素質好,加上彝族本身能歌善舞,但全校19個班級只有1個兼職音樂老師,體育、音樂、繪畫等專業老師都嚴重不足,“埋沒了很多人才”,羅承業說。雖然學校的老師待遇遠遠比不上公辦學校的老師,但老師們的熱情卻很高,他們之間互相鼓勵時有句常用的話——“我們要對的起孩子這雙腳。”

2017年,首屆馬雲鄉村校長獎評選揭曉,羅承業是首批20位獲獎校長之一,同時,1984年出生的他,也是所有獲獎校長中最年輕的一個。圖為羅承業與馬雲鄉村校長在美國遊學照片,在馬雲的牽線下,校長們第一次走進了聯合國安理會大廳。不過,最讓羅承業開心的,還不是拿獎,他更希望孩子們能走出大涼山,學到本事能回來建設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