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為什麼裹腳?

用戶4474273111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纏足在現代來說,那是妥妥的惡習,讓女性受到了極大的痛苦,既然這麼痛苦,為啥在古代還有那麼多女孩子去纏足呢?這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關於纏足的故事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關於纏足的傳說,這個傳說是關於隋煬帝的,當年隋煬帝楊廣東遊的時候,每天就是找美女小姐姐快樂玩耍,這一天他找來一批新的美女小姐姐,其中有一位小姐姐叫吳月娘。這位吳月娘不是一般的小姐姐,她是一位俠女。

吳月娘看見隋煬帝楊廣暴虐的樣子,她就賊反感,於是有一天她就想通過隋煬帝好色這點來弄死他,但是守衛森嚴,吳月娘如何才能將武器帶進去呢?

吳月娘仔細一想,誒,有辦法了,她將小刀藏在了腳底板下,為了顯示腳裡沒貓膩,她還用布將腳給裹住了,而且裹的很小。

吳月娘很漂亮啊,楊廣一見到吳月娘就喜歡上了,兩人確認過眼神,是互相需要的人,於是兩人曖昧起來,這期間的事情我就不描述了,因為不可描述嘛。

兩個人玩耍的時候,隋煬帝楊廣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吳月娘的腳為啥老是包著布呢?於是吳月娘就打開給他看,楊廣好奇啊,就傻乎乎的在那看,隨著裹腳布一層一層的剝開,最後露出了藏在腳底的花瓣刀,說時遲那時快,當楊廣還傻乎乎看得出神的時候,吳月娘捻刀入手,快速劃過楊廣的咽喉位置,可惜被反應過來的楊廣用手臂擋開了。

吳月娘一見事情敗露,自己必將受到楊廣的摧殘,於是一咬牙,跳江自殺了。

楊廣嚇屁了,於是趕緊下令,以後再招美女來伺候,腳上裹布的一律不要。這個消息傳到了民間,民間炸鍋了,一時間布都賣斷貨了,大家都給自己的家女兒的腳裹上布,以此來避免被楊廣糟蹋。

古代到底為啥纏足啊?

說到古代女性纏足這件事情,表面原因是因為古代女性以此為美,古代女孩愛美,所以纏足。

但實際不是,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女性的地位低,需要靠取悅男人才能生存下去。

隨著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開始,男人的性趣開始對女人小腳轉移,在這期間,男人們對女人小腳十分熱衷,他們覺得這女人較小才惹人憐愛呢。

而且女人走起路來,因為較小,身軀一扭一扭的,特別能引發男人的性趣。於是在宋代的時候,為了迎合男人們的性趣,女性開始裹腳討男人歡心。

到後來,成熟起來的裹腳惡習,就從小女孩開始裹腳了,因為小女孩的腳軟,容易裹腳成型,可塑性比較強。

《史記 滑稽列傳》: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

以上的記載,證明在宋代以前,女性是不纏足的,因為史記中記載的這句“履舄交錯”。這證明在當時聚會的時候,女性是脫了鞋的,如果女人裹腳,是不會拖鞋的,畢竟裹腳之後穿鞋很好看,不穿鞋很嚇人。

當時南宋的老爺們兒就喜歡這小腳,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需求,改變了社會的風氣。就連蘇軾也曾有過這樣的詩句:“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從詩句中可以看出蘇軾對於裹腳也是很感興趣的,大有把玩一番的味道在裡面。

辛棄疾也是一位撩妹高手,他也有“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這樣的撩妹詩句,雖然文縐縐,但是詩句中的“騷氣”顯露無疑。兩位詩人尚且如此對裹腳著迷,可見當時那些肆無忌憚的達官貴人們會是何種的景象呢?

纏足到底纏?

纏足可不是穿襪子,如果這樣理解你就大錯特錯了,纏足一般都是在女人還小的時候開始纏。

有的好一點的、有經驗的纏腳大媽,他們纏足會選擇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開始慢慢纏,將四個腳趾併攏,之後再逐漸加力。

但是也有不懂的,不管被纏人死活的纏發,直接就使勁纏繞,把腳趾有的都纏斷了。

纏足最終的結果是要將腳纏成一個“高跟鞋”的樣子,小腳指基本就是纏到了腳底板,其他的腳趾和大腳趾逼成一條線,大腳趾獨自在腳的前方,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尖尖的凸起,和今天的高跟鞋一樣。

纏足是痛苦的,對女性身心傷害很大,這種惡習在新中國已經去除了,是女性解放的象徵,所以生活在今天的盛世之中,你我都是萬分有幸之人!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順手點個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您!


野史日記


我認為是一種病態的審美,也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關係,裹腳一開始就是為了束縛女性,而裹腳也成了束縛女性的枷鎖。古代對處女情結特別嚴重,裹腳也是證明女性貞潔的一種象徵。也有傳說女子裹腳是為了取悅家中的丈夫,只有少數達官顯貴的家中女子裹腳,但後期越來越多的女子裹腳,無論貧賤富貴,已然把這作為一個傳統。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書,上面的裹過得腳十分恐怖,我拿回家給奶奶看,奶奶竟然說她還差點被裹腳呢,奶奶說,只要家裡生下女孩,到五歲就要用布把腳裹起來,在裹腳之前的幾年裡,作為母親,會為女嬰捏腳,把他們的四個腳趾向腳心方向彎曲揉捏,到了年齡用布裹起來,更方便。奶奶說後來國家禁止了裹腳,她就倖免於被裹腳了,但是奶奶的姐姐確確實實被裹了腳,但是因為禁止裹腳,也放開了。但是聽奶奶說她的婆婆也裹腳的女人,腳裹的特別小,下地幹活都不方便。就連農村的女性都不能倖免,可想而知裹腳害了多少女性。

現代摒棄了裹腳這個陋習,但是真的摒棄了嗎?裹腳是一種危害健康的美麗,那我們現在很多女性穿的高跟鞋又與裹腳有哪些區別呢,女性穿高跟鞋,也是一種損害自然身體機能的活動,但是現代女性以之為美,這是否是裹腳的另一種審美呢?



歷史嘚嘚嘚


我奶奶就是裹腳的老太太,我問過她,為什麼要裹腳,她說小時候她媽媽強行給裹起來,說長大怕嫁不出去。奶奶說她乘她媽媽出去幹活的時侯就偷偷的解開,回來被發現以後,就會責罵她一頓,就這樣斷斷續續,也沒裹成小腳,卻也破壞了原本腳的結構。成了又不是小腳,也不是正常的腳。奶奶走路總是想快快不了。白天干活腳疼一天,晚上熱水洗了腳,就自己按摩很久才能舒服點。奶奶常跟我說,那個年代真不好,好好的腳給弄成這樣,想走路都走不長。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封建社會壓迫女性,讓裹腳的女人們想跑都跑不了。嚴重的殘害女性。感謝新中國,徹底解放了女性,才有女性能頂半邊天的今天。





豪媽愛寶貝


小時候去外婆家,經常在村子裡看到三四個老太太柱著柺杖一步一挪的走路,看著就很怪異,我媽說那是“小腳老奶奶”,她們走不快是因為把腳裹小了。

那時我很調皮,好奇心重,覺得這個事兒很特別,總想看看她們的腳有多小,後來有一次偶然間看到了。。。。。。恨不得自插雙目!

再聽她們講述小時候裹腳的痛苦,趁五六歲時身子骨還柔嫩,硬生生把腳骨折斷了裹起來,那真是一語一淚啊!這麼大年紀了,回憶起來還覺得疼痛,而這疼痛伴隨了她們一生。

在我為她們抱不平時,她們說“也不能怪父母心狠,不裹腳要被人笑話,嫁不到好人家,要麼嫁死老婆的,要麼嫁二流子,要麼在家當老姑娘。”

我想這就是古代女孩子必須要裹腳的原因。

裹腳,是件反人性的、特別殘暴的、醜陋噁心的、對於女性的摧殘!

夏、商、周、秦、漢、隋、唐都還沒有這種陋習,是在南唐時出現,北宋時興起,南宋時發揚光大。所以後世再沒出過呂后武則天這樣的人物,把女孩子們的腳裹住了,思想也裹住了,男權制達到頂點!

那是誰第一個裹腳的呢?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們。當時他有一個寵妃名位窅娘(yǎo niáng),很善於跳舞,李煜便打造了一個高六尺的金蓮令她踩在上面跳,窅娘舞技高超,立起腳尖像跳芭蕾似的在金蓮上翩翩起舞,姿勢優美,李煜大為讚賞。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了博得李煜的喜歡,宮裡的女子們開始模仿,跳舞不行,至少可以把腳裹小一點,看起來輕盈。此事傳到宮外,有愛漂亮的小姑娘也跟著學起來。

但那時裹腳是出於自願,也沒後來那麼殘忍,最多就是用布多纏幾道。

北宋時也不是很普及,多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家想為自己女兒在婚姻市場上增加籌碼,真正的高門大戶和貧苦人家都是不裹的。前者用不著,後者不想浪費一個勞動力。

南宋時,隨著皇室南遷,“裹腳”由北方傳到南方,漸漸為人們所接受,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風俗。

而到了元朝,裹腳莫名奇妙的成為了漢民族文化的特徵,堅持裹腳彷彿成了一種美德。元朝統治者可不關心這個,愛裹不裹,不過到了晚期已有被同化的趨勢,有些貴族姑娘們也開始裹了。

之後元朝被滅,明朝老朱家其實是不贊成裹腳的,明確規定裹腳女子不在選妃之例。但光他家不贊成沒啥用,士大夫們很推崇這種風氣,也不能總和世情對著幹,所以也不反對。

而民間裹腳之風盛行,甚至到了不裹腳就嫁不出去的地步。

當然,還有一個地方的姑娘們也必須裹腳:青樓!不過那就和文化習俗什麼的無關了,純粹為了滿足某些人的不良嗜好。

清朝統治者剛開始是禁止裹腳的,但此時和元朝時相仿,裹腳成了漢族人堅守的文化,越禁止越反抗,也就不禁了。

初期雙方互相鄙視,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清人覺得漢族女子一雙腳裹得醜死了,騎不得馬跑不了步,有個罵人的詞語叫“小蹄子”,就是形容裹腳女子的腳如蹄;而漢族士大夫們覺得滿清女子一雙天足醜陋笨重,毫無精緻感。

可和元朝後期一樣,清朝中後期也有要被同化的趨勢,但孝莊太后明確說過“纏足女子入宮者,斬!”所以宮妃們退而求其次,發明了花盆底,為的就是效仿纏足。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士大夫都覺得裹腳是好事,有很多有識之士也曾提出質疑,宋代有個叫車若水的大學者就說過“夫人纏足,不知始於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

清朝末期,在康有為的勸諫之下,光緒帝諭令各省督撫勸導地方禁止婦女纏足,但收效並不是很大。

直至民國時,孫中山先生髮布“勸禁纏足文”,這風氣才給慢慢剎住了。而到解放後,這種陋習更加不可能死灰復燃!女孩子們才真正從這種非人折磨中解放出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為什麼古代的女孩子必須要裹腳呢?

我奶奶和二奶奶也是裹腳女,她們走起路來的樣子嫋嫋婷婷,真的像風中的楊柳,雨中的浮萍,我們看了常常不由自主地伸手攙扶。我不知道為什麼前人都說那種畸形的小腳好看,但我看了卻怎麼也沒有看出好看來呢?相反我看了卻有一種憐憫和心痛的感覺。

她們以前在世的時侯常常望著下一代的年青女子說:

“你們這一代人真是幸福得翹尾巴了,連腳都不用裹,比這個時代更幸福的總是沒有的了……”。

我小時候也有不解地問為什麼要裹腳,她們說以前沒有裹腳的女子是嫁不到好人家的。前人都說“小腳女人好做家”,女人腳被裹小了行動不便,本來就崇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觀念,由於走路蹇澀就更加懶得外出了。這樣的女人就只有整天在家圍著鍋臺打轉轉了,當然外出幹活的男人回家就不愁沒有熱飯、熱茶供應了。

實際上古人中的窮人根本就娶不起老婆,能夠娶妻的窮人也沒有資格挑剔女人腳的大小。然而一些上層人物往往都是三妻四妾,正是這些上層人物以及文人墨客們的畸形審美觀害得古代女子裹了上千年的腳。

我認為古代女人之所以要裹腳是由於下面幾個原因:

• 統治者畸形的審美觀所導致。

古代女子裹腳的陋習到底起源於哪個朝代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有的說是南唐,有的說是宋朝,有的說是隋朝,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事應該是從宮裡開始而往民間滲透的。

唐玄宗就寫有一首《楊妃羅襪》:

仙子凌波去不還,獨留塵襪馬崽山。可憐一掬無三寸,踏盡中原萬里翻。

可憐一掬無三寸,這裡的三寸應該就是指“三寸金蓮”之小腳。皇帝尚且喜歡這種畸形的小腳,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上行下效之下,達官顯貴更是對擁有三寸金蓮的女子趨之若鶩了,更何況民間老百姓啊?民女為了能夠嫁入豪門顯貴,拼了老命也要把腳弄小了。

• 文化輿論以及畸形審美觀所導致。

古人寫有許許多多讚美“三寸金蓮”的詩文,比如杜牧就寫道:

“鈿尺裁量減十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更有清朝的評花御史,號稱香蓮博士的方絢將女人畸形的小腳按照“小、瘦、塵、彎、香、軟、”等程度來區分比美。只剩下兩個腳指頭正常向上的,叫做“並蒂蓮”;用兩個腳跟走路的叫做“同心蓮”;人躺下時兩個腳掌微微向兩邊分開的叫做“分香蓮”。還有什麼“朝日蓮、纏枝蓮、西番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傳說隋煬帝下江都之時曾經搜刮數百名民女拉縴,有一位叫做吳月娘的民女為了殺掉驕奢淫逸、昏庸無道的隋煬帝,就讓她的父親鑄造了一把半月形的尖刀綁在腳底下,而後把兩隻腳全都用布條包裹起來。為了掩飾,又在腳底綁了兩朵特製的梅花鉻鐵,無論她走到哪裡地上全都留下了兩朵梅花圖案。


這些文人墨客用這些畸形的文化輿論誤導了民間的審美觀,導致整個民間對女子裹足的看法認為是一種時尚,時髦的東西,認為女子為了美犧牲一點,受苦受累也值得。

• 應該說儒家思想對古代女子的禁錮是造成裹足之風氾濫上千年的根本原因。

我認為的就這些了,問題回答完畢!敬請賜評!謝謝!


四季養生密碼苑


看到小腳就想起我的奶奶了。奶奶個子大。現在的鞋穿39碼,所以難裹,因為腳大好人家沒人娶,所以14歲嫁給她姑姑的兒子。現在的爺爺。直接的血緣關係導自父輩殘缺。爺爺42歲去世了。那年奶奶還懷著叔叔。奶奶帶著6個孩子沒有嫁人。奶奶79歲去世。小的時候經常給奶奶洗腳。剪腳上的死肉。看到小腳想起奶奶心酸流淚。痛恨過去的封建社會。害了多少女子。


用戶1385836390608


小時候去外婆家,經常在村子裡看到三四個老太太柱著柺杖一步一挪的走路,看著就很怪異,我媽說那是“小腳老奶奶”,她們走不快是因為把腳裹小了。

那時我很調皮,好奇心重,覺得這個事兒很特別,總想看看她們的腳有多小,後來有一次偶然間看到了。。。。。。恨不得自插雙目!

再聽她們講述小時候裹腳的痛苦,趁五六歲時身子骨還柔嫩,硬生生把腳骨折斷了裹起來,那真是一語一淚啊!這麼大年紀了,回憶起來還覺得疼痛,而這疼痛伴隨了她們一生。

在我為她們抱不平時,她們說“也不能怪父母心狠,不裹腳要被人笑話,嫁不到好人家,要麼嫁死老婆的,要麼嫁二流子,要麼在家當老姑娘。”

我想這就是古代女孩子必須要裹腳的原因。

裹腳,是件反人性的、特別殘暴的、醜陋噁心的、對於女性的摧殘!

夏、商、周、秦、漢、隋、唐都還沒有這種陋習,是在南唐時出現,北宋時興起,南宋時發揚光大。所以後世再沒出過呂后武則天這樣的人物,把女孩子們的腳裹住了,思想也裹住了,男權制達到頂點!

那是誰第一個裹腳的呢?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們。當時他有一個寵妃名位窅娘(yǎo niáng),很善於跳舞,李煜便打造了一個高六尺的金蓮令她踩在上面跳,窅娘舞技高超,立起腳尖像跳芭蕾似的在金蓮上翩翩起舞,姿勢優美,李煜大為讚賞。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了博得李煜的喜歡,宮裡的女子們開始模仿,跳舞不行,至少可以把腳裹小一點,看起來輕盈。此事傳到宮外,有愛漂亮的小姑娘也跟著學起來。

但那時裹腳是出於自願,也沒後來那麼殘忍,最多就是用布多纏幾道。

北宋時也不是很普及,多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家想為自己女兒在婚姻市場上增加籌碼,真正的高門大戶和貧苦人家都是不裹的。前者用不著,後者不想浪費一個勞動力。

南宋時,隨著皇室南遷,“裹腳”由北方傳到南方,漸漸為人們所接受,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風俗。

而到了元朝,裹腳莫名奇妙的成為了漢民族文化的特徵,堅持裹腳彷彿成了一種美德。元朝統治者可不關心這個,愛裹不裹,不過到了晚期已有被同化的趨勢,有些貴族姑娘們也開始裹了。

之後元朝被滅,明朝老朱家其實是不贊成裹腳的,明確規定裹腳女子不在選妃之例。但光他家不贊成沒啥用,士大夫們很推崇這種風氣,也不能總和世情對著幹,所以也不反對。

而民間裹腳之風盛行,甚至到了不裹腳就嫁不出去的地步。

當然,還有一個地方的姑娘們也必須裹腳:青樓!不過那就和文化習俗什麼的無關了,純粹為了滿足某些人的不良嗜好。

清朝統治者剛開始是禁止裹腳的,但此時和元朝時相仿,裹腳成了漢族人堅守的文化,越禁止越反抗,也就不禁了。

初期雙方互相鄙視,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清人覺得漢族女子一雙腳裹得醜死了,騎不得馬跑不了步,有個罵人的詞語叫“小蹄子”,就是形容裹腳女子的腳如蹄;而漢族士大夫們覺得滿清女子一雙天足醜陋笨重,毫無精緻感。

可和元朝後期一樣,清朝中後期也有要被同化的趨勢,但孝莊太后明確說過“纏足女子入宮者,斬!”所以宮妃們退而求其次,發明了花盆底,為的就是效仿纏足。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士大夫都覺得裹腳是好事,有很多有識之士也曾提出質疑,宋代有個叫車若水的大學者就說過“夫人纏足,不知始於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

清朝末期,在康有為的勸諫之下,光緒帝諭令各省督撫勸導地方禁止婦女纏足,但收效並不是很大。

直至民國時,孫中山先生髮布“勸禁纏足文”,這風氣才給慢慢剎住了。而到解放後,這種陋習更加不可能死灰復燃!女孩子們才真正從這種非人折磨中解放出來!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在現在我們發現一些女性愛美,都會穿著一些高跟鞋,而回家之後,看到直接被擠壓成紅色和紅腫的腳趾,一些女性就抱怨起來,穿高跟鞋真的太難受了,

而其實在古代有比這更讓人難受的事情,就是女性必須得裹腳,不然這樣的女人是沒人願意娶她的,那麼為何在古代,裹腳很痛苦,女性還得必須裹腳呢?

  

  相信很多網友們都聽過三寸金蓮,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在古代女性以小腳為美,相傳,最初的裹腳還是來自於李煜,相傳李煜在一次宴請大臣的時候,請來一些女子跳舞,但是想要跳出優美的舞蹈,也是有要求的,除了女性社體苗條之外,還需要有一雙小腳,小巧玲瓏才行,所以李煜下令,從哪個時代開始,風靡起來女性開始裹腳。

  

  雖然這樣的要求滿足了一些達官貴人的慾望,但是實際這對於女性來說是一種迫害,我們人體腳趾都是肉長的,受到擠壓之後,必定開始紅腫起來,而隨著時間的長久,就會形成和當時穿著的鞋子一樣了,從上圖中大家可以看到,這和豬腳有什麼區別?

  

  長時間的纏足限制了女生日常活動,使得她們疾病纏身。而且,古人還愚昧的認為,纏足有利於女生的生養,腳越小,屁股越大,越好生兒子。這種思想竟然長時間的影響著女人,一直延續到清朝。

  

  其實在古代裹腳女性從小時候幾歲就開始了,如果不裹腳的女人,這樣的女子是很難出嫁的,但是在清軍入關了之後,認為這是對女性的折磨,所以就慢慢取消了這樣的制度,不得不說,在古代女性裹腳和我現代女性穿高跟鞋,相比起來,還是古代女性受到的傷害比較大一些。


路之意


說到纏足起因,大概說來有四個方面:審美的要求、兩性隔離制度、宋明理學的推動、處女嗜好的促進等。[3]

漢族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來已久,古來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說法,歷朝歷代歌頌美女們身材嬌好,步履輕盈的詩句不勝枚舉。宋朝統治者的推崇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宋朝皇室與宋朝上層社會是最早開始纏足的。《鶴林玉露》記載: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顰蹙曰:金人驅迫,跣行萬里,豈復故態。上為惻然”。《宋史·五行志》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這是宋朝皇室、宮中女子纏足的例證。蘇軾《菩薩蠻 詠足》稱女子小腳為“宮樣”,曹元寵在一首詞中稱小腳為“官樣兒”,這也足見纏足起自宋朝官僚貴族階層等宋朝上層社會。[4]

纏足也很受宋朝文人的推崇,連蘇軾、辛棄疾這樣傑出的文豪都有歌詠和欣賞纏足的篇章。蘇軾《菩薩蠻》詞中有“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句,辛棄疾《菩薩蠻》有:“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句,常常為人們引用。林語堂先生曾描述過女子纏足後的步態:中國女子的纏足,完全地改變了女子的風采和步態,“其作用等於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產生了一種極拘謹纖婉的步態,使整個身軀形成弱不禁風,搖搖欲倒,以產生楚楚可憐的感覺。”而正是這種“可憐的感覺”,膨脹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優越感。從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密”。



堯曛


封建社會中存在著荼毒人們身心的種種弊病而女子裹腳就是其中突出的陋習。

在當代社會,由於思想開放女性同胞們的美麗可以表現在各種地方,評定美女的標準也一直不唯一。但是在古時候,女性同胞們可以說是深受封建社會陋習的迫害,她們被強制要求從小裹腳,使腳畸形發育,以此來滿足大眾“女子小腳”的審美,這對歷代女性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纏足的由來

關於纏足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早在戰國時期,女子纏小腳之事就已經出現了,還有的人認為纏足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總而言之纏足有著悠長的歷史,不過其中被較多人認同的說法是“裹腳始於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在位的期間,有一個窅娘別出心裁,她喜歡用帛將腳纏成新月外形,然後在金蓮花上翩翩起舞以此來取悅天子,李煜對此也是十分受用,後來這種風氣慢慢普及到了尋常百姓家,女子們都以纏足為美,隨後裹小腳這樣的陋習更是延續了近千年,對女性造成的傷害難以估量。


纏足的過程

古代女子纏足之後,人們將其稱為“三寸金蓮”。而那個裹滿布條的小腳也成了女性最為隱私的部位,只允許自己的男人欣賞和觸碰。在當時,倘若一位女性的小腳不慎被陌生男性看到或者觸摸到,那麼該女子會將其視為生命中最大的恥辱。

纏足的過程是非常的痛苦嚇人。據文獻記載,纏足通常是從女子四、五歲時就開始,歷經三、四年時間,一直到她們七、八歲時才能初具輪廓。

纏足之前,女子必須先以熱水燙腳,然後趁著腳還殘餘溫熱,將除拇指以外的其他四個腳趾強行向腳底方向彎曲,而後讓腳趾緊貼足底,並且在腳的下趾間塗上明礬,用來去溼、殺蟲、解毒等。

雖然已經採取了一定的防護措施,但是仍然會有許多女孩子的腳化膿流血,痛苦到無法站立,只能通過爬行來移動。

就這樣折騰過後一段較長的時間,她們的腳就會被纏得異常短小,腳底向下凹陷,腳背則像弓背一般隆起,這樣就變成了所謂的“三寸金蓮”。

我們不難想象,將本來健全完美的腳強行地扭曲成這樣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女子將會承受多麼大的痛苦,而她們卻還要與其相伴一生,這簡直就是最殘酷的折磨!

纏足風靡的原因

既然纏足對女性會造成如此大的傷害,那為什麼它還能流行起來呢?在我看來,纏足能夠廣為流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封建社會扭曲了正常審美觀念

在封建社會,社會風氣的發源地是宮廷與官場。因為皇帝和官員他們認為小腳是女性美麗的標誌,久而久之,有著跟風心理的民間同樣以小腳為美,甚至還給它冠上了“三寸金蓮”的美稱。

在當時的人看來,女子小腳是其美麗的重要體現,纏足的小腳不但精緻美觀讓人賞心悅目,而且走起來路來搖搖擺擺的模樣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一位女性容貌再端莊、身材再妖嬈,倘若沒有一雙玲瓏小巧的玉足或是腳纏得程度不夠,那麼她就會遭受世人的恥笑,並且難以出嫁。

封建社會這種畸形的審美觀念,違背了自然界發展的法則,嚴重損害了女性的身體健康,走向滅亡是其必然趨勢。

第二、深受父權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

“男尊女卑”的思想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始終,當時男人三妻四妾是基本權利,而女性只能依附於男性並任其擺佈。

纏足也是男性控制女性的一種手段。一旦女子的腳纏被成了“三寸金蓮”,那麼她們在勞動和交往方面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於站立、行走都必須要扶著牆壁。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男主外,女主內”的邏輯變得順理成章,也使得“男強女弱”成了既定事實,女性對於男性的依賴也會越來越深,即使她們有什麼不滿,想要反抗就會難上加難,只能忍氣吞聲,對男人的所作所為聽之任之。

第三、文人的推波助瀾

常言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古時候的文人不僅沒有批判纏足的弊病,居然還興趣盎然地把探討小腳當作一門“學問”,為此他們甚至不吝筆墨地撰寫有關文章,讓世人細細品味女子纏足的“美麗”,將女子們的痛苦當成自己的快樂,唯恐世人不能領略其中的奧妙,他們這種行為同樣對女子纏足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清代一名叫做方絢的文人,他特意寫了一篇名為《香蓮品藻》的文章,文章中他費盡心機地將小腳劃分為五式九品十八種,並且對於每一種都進行了細緻的描述,同時抒發了自己的讚賞之情。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居然就此名聲大振,由此可見當時社會的風氣有多不好。

《金瓶梅》當中,西門慶看上了潘金蓮,想要找王婆說媒,此時王婆這樣說道:

“她有沒有這個心思,實在不好說。你可到我家來吃飯,我請她也來,吃飯時你可以假裝把筷子掉在地下,然後俯身去撿,順勢捏一下她的小腳。如果她發作開來,老身也沒有辦法了;如果她不言語,這事就成了。”

西門慶照做後事情就水到渠成了,這也是當時社會狀況的普遍反映。這類文學作品的普及會讓女子纏足的思想變得更加頑固,助紂為虐說的就是如此。

前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時代的演進也必然伴隨著舊事物的滅亡。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毒害女性長達千年的纏足惡習終於被廢除,這是人性的勝利,也是文明的勝利。身體的控制權應該屬於我們自己,他人又有何資格指指點點呢?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