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朋友比真敵人更可怕,如何判斷身邊人是否可以深交|羅志淵專欄

假朋友比真敵人更可怕,如何判斷身邊人是否可以深交|羅志淵專欄

假朋友比真敵人更可怕

先來談一部電影《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表達的是美國人的主流價值觀:夢想、信仰、家庭。當夢想與家庭衝突的時候,該如何抉擇,這是一個問題。很多人為了不違背家人意願,放棄了自己對夢想的追求,從而放棄了人生。

影片中12歲男孩米格爾要追求音樂夢,卻遭到全家人的反對,最後以一種穿越的方式,來到了幽靈的世界。在另外一個世界,讓他看到真相,殺死他曾祖父的兇手就是他一直崇拜的“歌神”。這“歌神”盜用了他曾祖父寫的歌《Remember Me》 成為歌神,更殘酷的是他曾祖父曾與這“歌神”是最好的朋友,他曾祖父到死都不知是被他的好朋友毒死的。

這個故事揭露了一個深刻道理:假朋友比真敵人更可怕。在背後捅你一刀的人,往往不是敵人,而是你最親近的“假朋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北島的這句詩在此成了淒涼殘酷的現實。

假朋友比真敵人更可怕,如何判斷身邊人是否可以深交|羅志淵專欄

“假朋友”有什麼特徵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過假朋友,一般來說,心地善良、單純熱血、樂於助人的好人更容易遇到“假朋友”。因為“假朋友”們是很會利用別人的善心的。

這些“假朋友”有什麼特徵呢?她們很會偽裝,人前人後不一樣,表面上“無公害”,說話好聽,做人八面玲瓏,事實上從來沒有真誠與真心。她們還喜歡利用人,非常喜歡找朋友幫忙解決問題,而且在索取過程中,不願意付出。“假朋友”一般都把自己扮成受害者,讓你同情她,而且會說沒有錢給你,希望你無償為她做事。如果你拒絕她,她就馬上翻臉,惱羞成怒。

在寓言《農夫與蛇》故事裡,陰險的毒蛇自私冷血,你永遠別想用善心與愛去溫暖它。這種陰險的毒蛇也代表著一群“假朋友”。只知道索取不懂感恩與付出,是“假朋友”的顯著特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對猶太兄弟逃難,他們在投奔對象上產生分歧,最後,哥哥投奔了自己一直付出很多去幫助的人,而弟弟卻選擇投奔那個曾盡心盡力幫助過自己的人。結果,哥哥被出賣,弟弟卻受到了保護。所以,只懂向你索取的“毒蛇”是不會對你真心的!

歷史上最有名的“假朋友”

以史為鏡,據《史記》記載,幾千年前的戰國,便上演著很多關於“假朋友”的故事。

戰國初期的齊國人孫臏是兵聖孫武的後人,他與同窗好友龐涓,同拜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孫臏真誠善良,而龐涓為了自己的野心與仕途,設局害了孫臏。龐涓非常嫉妒孫臏的才能高於自己,擔心自己被取代,所以找人偽造孫臏私通齊國的家信,設局讓魏惠王相信他背叛了魏國。龐涓趁機將他處以臏刑和黥刑(挖去兩腿膝蓋和在臉上刺字)。事後,龐涓假惺惺的在孫臏面前埋怨自己,雖向魏王求情,卻只保得他的性命,孫臏一開始不明白事由,還很感激老同學龐涓讓自己免除死罪。

龐涓之所以不直接殺孫臏,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這個陰險的假朋友有意讓孫臏對他感恩戴德,然後誘騙他默寫出十三篇兵法。這世界,真的是有“黑天鵝”的,照料孫臏的奴僕發現了龐涓的陰謀,把真相告訴了孫臏。孫臏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要置他死地的是他一直最信任的好朋友。後來,孫臏用自己的智慧上演了“圍魏救趙”的故事,報仇雪恨。

假朋友比真敵人更可怕,如何判斷身邊人是否可以深交|羅志淵專欄

如何判斷身邊的人是否可以深交

戰國的李悝就提出了“識人五法”,流傳了幾千年:一是居視其所親;二是富視其所與;三是達視其所舉;四是窘視其所不為;五是貧視其所不取。簡單來講就是要懂得觀察對方有什麼喜好,喜歡與怎麼樣的人在一起,還要看他們在幹什麼事情,最後要看他們的財富觀是怎麼樣的,當他們在貧窮的時候會不會不擇手段去做事。

對閱歷淺的年輕人而言,認識一個“假朋友”的真面目是有難度的,因為“假朋友”很善於偽裝。在這裡,我簡單歸納了幾條大原則。見利忘義的人不可交,這種人特別貪婪;只做好人只說好話的人不可交,這種人是偽善,帶著面具做人,居心叵測;有很強妒忌心的人不可交,這種人遲早會毀了你;做事沒有底線的人不可交,這種人心胸狹隘,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擇手段,暗地裡陷害身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