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電影《追愛》是一部法國劇情片,是由Joachim Lafosse執導的電影,影片榮獲2016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於2017年12月29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的主要情節是瑪麗和鮑里斯這對在一起15年的中年夫妻遭遇感情危機,但因為兩個年幼的女兒和財產分割問題仍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各種矛盾衝突之下他們的感情最終破裂走向離婚。

瑪麗和鮑里斯的婚姻裡沒有第三者,沒有婆媳關係,沒有扶弟魔,也沒有生育問題,可是他們的婚姻還是出現了裂痕。因為錢,更因為男方的不上進,因為各種瑣碎的事情,15年感情泡湯了。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現代社會,尤其是近幾年,中國離婚率暴漲,分離已是常態,疫情當前人們都被困在了家裡。有人說如果這麼多天還和諧的夫妻疫情結束就不用離婚了,很多人在抖音的評論區裡討論著怎樣離婚和離婚後怎麼辦這種問題。

既然危機四伏,不如選擇面對,讓我們直面離婚問題,透過《追愛》這部電影看看離婚的全過程,尋求婚姻的出路。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這部影片及其現實意義進行解讀: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離婚不是一個行動,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鮑里斯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他的呼吸都讓瑪麗感到厭惡,讓她發瘋。可她依然同他住在一個屋簷下,共用廚房和衛生間,還要一起照顧孩子。他們倆的離婚一直擱置著,擱置的原因有很多:

  • 財產還沒有分割清楚,鮑里斯不願意離婚。鮑里斯沒有工作,也沒有存款,他沒有辦法出去租房子。
  • 兩個女兒還是希望他的父親能陪她們,照顧她們,她們還太小。
  • 瑪麗的母親不願意讓瑪麗走向離婚這一步,她一直在幫鮑里斯。

看到瑪麗的困境,我才明白自己當初是多麼年少無知,當初文章“週一見”事出以後,我不能理解她為什麼會說出“戀愛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這樣的話,同樣也不能理解佟麗婭和董璇。現在才知道離婚從溝通、簽字到找到合適的角色去適應自己的生活,接受另一種身份的他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財產的分割就是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鮑里斯不滿意瑪麗提出的補償,他固執的給他們的房子估價,並且想要房子的一半財產。鮑里斯是裝修房子的,接到活就有錢,沒活就沒錢,他沒有固定的收入。房子的首付和按揭都是瑪麗在負,但是鮑里斯一直覺得他的付出值很多錢,他的愛,他對這個家庭的照顧。心理學裡有一個詞叫

被害者心態,鮑里斯就是抱著這樣的被害者心態,覺得他為這個家付出了愛,付出了青春,對方應該為他的後半生負責。

孩子的阻撓和鮑里斯利用孩子賴在家裡不走的心態,讓瑪麗抓狂卻沒有辦法。她雖然制定了了只讓鮑里斯週五回家看孩子的規則,可是規則一再被破壞,鮑里斯甚至一直住在家裡。孩子的需求,讓她一再妥協。

母親希望瑪麗有個完整的家庭,她的觀念是:以前什麼東西舊了都可以修,關係也一樣可以修補,完整的家庭對孩子是最好的。所以她一直阻撓瑪麗和鮑里斯離婚。

看著逐年上升的離婚率,很多人會以為離婚很簡單,直到看了這部影片,我才知道離婚意味著新的開始,需要強大的意志力重新開始生活,建立新的關係,打破成功的人生表象,克服對另一半和子女的內疚感,脫離親人和社會的言論綁架,面對兩個人朋友圈重疊的尷尬,所以離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成的。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如果沒有愛,孩子將不再是捆綁婚姻的紐帶。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瑪麗跟朋友哭訴:“我現在很厭惡他,可是曾經深愛過,現在說來也是個笑話”。他們也曾經海誓山盟,耳鬢廝磨,可是現在她不愛他了,曾經的愛在生活中消磨殆盡。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有很多夫妻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就像《囧媽》裡伊萬的媽媽,等孩子成家立業,他們才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家庭打著孩子的幌子重新去愛,《小歡喜》裡的宋倩和喬衛東就是彼此愛著但又不承認,打著為英子著想的幌子復婚。

現在的人,個性都很明顯,尤其是女性要比以前更有知識,有力量。孩子是維持婚姻的原因,但決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瑪麗因為兩個女兒嘗試過跟鮑里斯重修舊好,他們一家四口一起做遊戲,跳舞。那一瞬間我甚至以為《追愛》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鮑里斯重新贏得愛人的心。瑪麗甚至和鮑里斯擁抱在一起了,短暫的歡愉後,瑪麗覺得她還是不愛他,鮑里斯看孩子的過程中沒留意讓女兒吃錯了藥,成為壓死瑪麗內心愛意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終於走向了離婚。

心理學有個詞叫離婚創傷

,父母總擔心孩子在單親家庭里長大影響孩子的性格,但其實,當孩子長期在父母關係緊張緊、家庭不和諧的氣氛下,產生缺乏信賴感的後遺症的可能性會更大。徐伊萬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變的跟他母親一樣沒有安全感,不會溝通,控制別人。

在我看來,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里長大比待在父母每天吵架甚至動手的家庭裡要好很多,就如瑪麗所說就算離了婚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還是很愛他們,只是他們不住在一起罷了。大人也有權利去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為了孩子困在不幸的婚姻裡掙扎,父母追求自我反而能激勵孩子更好的做自己。孩子可以不必成為徐伊萬和喬英子。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嘗試自我覺醒、努力蛻變去挽救婚姻危機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裡說:“人類並不完美,我們就是會犯錯,但是在錯誤中才會展現美麗的一面。”

正如馬伊琍所說,人難免犯錯,婚姻確實不容易,很容易有疲勞期。如果還可以做點兒什麼重新收穫幸福和睦的家庭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鮑里斯一直嘗試跟瑪麗重新在一起,但他一直用錯了方式。他用女兒,用丈母孃打感情牌。可是他根本的問題一點兒都沒改變。

  • 他不出去找工作,不思改變,把追債的人帶到家裡來。這些讓瑪麗極為惱火,這15年一定都是這樣,一點一點消磨掉了瑪麗的耐心和愛情。
  • 他不工作,但他也不是《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媽蟲”,他不怎麼會照顧小孩兒,一個月之前答應給孩子買球鞋,等到第二天女兒要去比賽,也沒有等到他買的鞋。
  • 他想努力修復關係,但一直用著自己的方式,他沒有去消除瑪麗心裡對他的芥蒂,而是一直破壞瑪麗制訂的傢俱分開使用規則去刺激她,然後發生激烈的爭吵,讓矛盾升級。

鮑里斯沒有清醒的認識到這段婚姻存在的問題到底是什麼,瑪麗需要的不是他死纏爛打式的和好,而是他能上進,擔起一個男人的責任,能學會去照顧小孩。可他絲毫沒有改變,他只知道他不想離婚,但從不去解決最根本的問題。男人總覺得女人經常發脾氣,經常舊事重提,其實翻舊賬只是因為那些事情從來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很多時候都是被男人敷衍和糊弄過去的。女人的失望一點點積攢,最後吞噬了所有的美好,關係最終走向死亡。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我認為婚姻存在問題之後,想要挽救這段婚姻首先要明確認識到是什麼問題導致兩個人產生隔閡,然後再去考慮對方需要你做出怎麼樣的改變,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情緒管控,不能把每一次溝通都變成吵架,經過徹底的溝通之後雙方努力做出對方想要的改變,重新適應婚姻。重新開始意味著打破重塑,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做出改變,不能有遺留問題的存在。

如果離婚是必然,該怎樣去重塑自我,接受新的環境

“我們在一起不會快樂的,只會控制彼此,互相傷害、憎恨。”

如果兩個人的矛盾真的沒法調和,分開是最好的選擇。分開不代表人生以失敗而告終,而是雙方新的人生的開始。如果有孩子更要處理好分開的方式和感情衝突,避免關係的惡化。瑪麗和鮑里斯的離婚過成給我們幾點啟示:

  • 當引爆點出現的時候,找一個不是那麼傷人的理由說分手。

瑪麗每次跟鮑里斯有意見分歧的時候都顯得格外暴躁,而且他們每次吵架都是當著女兒的面,這種行為特別容易傷到孩子,小女兒問鮑里斯:“你是不是沒有媽媽富有?”但是她不肯承認她是聽他們吵架得出的這些結論,父母吵架、爭論,孩子都會記在心裡。攻擊對方,並不會對自己有利,甚至毫無意義,何不大度地祝福彼此,這時候情緒的管控就顯得格外重要,友善的離婚進程是比較可取的一種方式。

《追愛》豆瓣評分7.4:瑪麗離婚給我們的四點啟示


  • 處理離婚後的各種關係要靠智慧

不管你們的婚姻走到哪一步,他/她依然是孩子的父親/母親,都不應該給孩子灌輸對方的不好。這一點瑪麗做的就很棒,她從來不讓女兒覺得自己的父親有多糟糕,始終維護著她們對他的信任。

孩子是雙方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還要接觸對方的家庭。其實大家大可以以合夥人的身份相處,不必把關係搞得太僵。

至於朋友圈,如果繼續接觸他的朋友讓你心裡難受,那麼斷交其實也不是很大的問題。

如果沒有孩子,如果真的那麼討厭對方,其實就此成為陌生人也沒有什麼不妥。

我認為離婚最重要的是心理重建,去擁抱新的開始,成為更好的自己。沒有人規定人應該結幾次婚,甚至可以不用結婚。如果不結婚能收穫更好的自己,就像傅首爾所說:“三十歲之前,我沒有想過不結婚的人生是什麼樣子,但現在,我想如果我不結婚、沒有孩子的話,我會過的比現在好。”那就可以不結婚。最重要的事情是,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