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語文教育才是符合國人認知的語文教育?

混不吝的大叔


關於語文教育,我特別認同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最新的教育改革中,提高了中高考語文所佔比重,提高中小學語文閱讀比重,不失為恰逢其時的正確導向。

我覺得語文教育的真正目標應是:文化傳輸,知識拓展,思想道德情操培養

一,通過課本學習+課外閱讀,除了識字及基礎知識,在中外文化傳輸上下足功夫,讓孩子們從小接近中外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接近和了解中外文化,拓展知識面,提升文學素養。這正是青少年綜合素質提升的良好開端。

語文課本不只有集中識字、語法等基礎知識和課文,加大課外閱讀指導的比重。課本上的課文是基礎,教與學則要把課文和相應課外閱讀相結合,也就是說單純只學習課文無法滿足學習。

二,語文是包羅萬象的學科,語文教師作為語文教育的“靈魂工程師”,不是單純的課本知識傳授,而是知識傳授+閱讀與寫作指引,教學中將課本基礎知識、課外閱讀與寫作融會貫通,互相促進;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提升作文、語感、答題、閱讀水平,避免死記硬背。

雖然提高了閱讀比重,但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能否支撐起語文學習的初衷,教師的指引必不可少。直白的講,就是不能只為讀而讀,不能只為滿足打卡、閱讀書本數等數據性的任務而敷衍,這明顯背離了初衷,孩子們花費了很多時間,也沒有啥明顯的收穫。

教師要掌握近年語文中高考課外閱讀的出題軌跡,對所教年級做階段性的閱讀指引,包括作品名、版本、購買與借閱等;引導孩子們用心閱讀、欣賞每一本推薦作品,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發現其中的魅力,提升綜合素質、情商及思維水平。

除了課外的閱讀要求,學校和教師更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時間,比如把創造閱讀環境作為工作的一個重心;基礎知識學習完畢後,閱讀與寫作佔據語文教學的主流;專門針對閱讀+寫作開展相應課程、活動等,營造語文學無止境的氛圍,讓孩子們有相對自由的展示平臺,不設置獎項等功利要素,真正為閱讀、寫作而生。

教師的角色是指引,激發閱讀興趣,讓孩子們保持“想讀”的好習慣,杜絕死記硬背;培養學生自我積累、自我總結、知識運用等必備能力。

三,不為培養“高分機器”,但平日的點滴積累學習都是為考試添磚加瓦,也就是功夫全都在平日。平日做到一步一個腳印,考試就會得心應手,但學習不是為了考試。從小學到高考,考試的出題模式,除了固定的識字及基礎知識外,循序漸進,以知識運用能力、思維能力為主要考核目標。當然,因地制宜特別重要,不能為改而改導致難度超出


東北虎EDU


我曾經是個語文教師,教過初中高中的語文。語文是一種內容十分豐富廣義的科目,它包含了一切做人的素質教育,除下專門的科學技術不教,幾乎無所不教。自打幾千年前創辦教育開始,似乎只教語言,文字,文學,文藝之類,後來才有算術,算學,自然,數學,物理,化學,政治,外語,等等,但都必須在接受語文知識之後才能學的,所以說語文教育是所有知識教育的基礎。

人的啟蒙教育便是語文,一直到大學的文學課還是屬於語文。它的內容包含識字,寫字,閱讀,說話,文法,語法,詞語結構,短語結構,句子結構,文章結構乃至作法,還有對語言文學的欣賞乃至創作,同時在閱讀,欣賞,創作中得思想道德的昇華。語文教育學習是一種終身的教育學習,這也是它與其它專業教育學習的不同之處。

在古代官員及文人墨客都是有高深語文知識的,民間也提倡識字斷文,知書達理,能言善辯,吟詩作對。華廈五千文明,語言文字文明是一大亮點。

我覺得在啟蒙階段還是要以識字為主,教學內容要以朗朗上口的三字,四字短語為主,比如以前的“對課”(80年代,我主動在我校初高中開設“對課”。有報紙以《敢為天下先》報導此舉),很受學生歡迎。到了初高中,語文則要以寫作與欣賞為教學重點,一是從選文中去看社會,去學為人,去看文學反映刻劃的各種真善美假醜惡,從而獲得做人做事的審美觀人生觀,有機會再將自己的觀察體會用自己的語文手段發表出去,影響別人。

聽說有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寫不好畢業論文,很多公務員寫不好一份講話報告,有許多人,在大庭廣眾面前不敢說話,怕說話,更談不上用文學去反映社會生活,人生感悟了,這都與語文功底有關。

據說,對現在的《語文》課本封面上的“語文”兩字是什麼含義都發生過爭議,有說“語言文字”的,有說“語言文學”的,有說“說話習字”的。我看都沒錯誤。提高語言交流能力,提高對文字產品(含一切用文字創造出來的作品)的欣賞與創作能力,這便是我們需要的語文教育。




老年非老人


語文教育,必須扭轉教師的語文教學功利心,樹立大語文觀念,與時俱進,擁抱中國夢。

新綱鉅變。

教學大綱:內容分為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三大部分,傳統文化點70%,革命文化站20%,先進文化佔10%,第一次在綱領中提出革命文化概念;試卷信息:專家解讀說,高考試卷信息量加大,將要讓15%的學生答不完,這樣的變化,其意在於考查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人文情懷。

這些變化,讓語文教學真正迴歸大語文教學;傳承民族語言,發展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這樣的變化是時代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必然左右教師淡化語文教學的功利性,作好建立文化自信的引路人。

現實功利。

應試環境讓語文教師在功利面前,客觀上淡化語文的根基。A基本認讀:原來高考試題非常重視考查學生語文的根基:基礎知識放在前面,而現在放在後面;過去考查學生字音、字形,現在砍掉了,不考了,只是在作文評閱中規定,一個錯別字扣一分,5分封頂,而實際操作中往往被忽略,形同虛設。高考一考定終身,這是基礎教學中唯一能用一個人命運來左右語文基礎學習的機會,但被專家砍掉了!漢字的認讀,是語文學習的根基,根基不牢,安能成棟樑。B淡化了語文的語法:語法、修辭、邏輯是語文三大基石,但現實教學、高考試卷都突出淡化了語法教學,學生不會準確使用詞語、句子不通順,從根本上制約了學生表達能力。C人文情懷:原來高考現代文閱讀,是文學作品和實用文作品二選一,但實際教學中,老師往往忽視文學作品,只作實用文,因為實用文相對來說是死的,而文學作品是活的。現在把文學作品賞析強化出來,一是把這一部分前置,二是把選擇改為必作,但分值太低,不足以凸顯人文情懷的培養。人文情懷的缺失,勢必造成人性的不健全。

教師職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好語文,必須扭轉教師的語文教學功利心,樹立大語文觀念,與時俱進,擁抱中國夢。

大語文觀念。1扭轉教師應試教育的功利心為文化傳承使命感,培養民族文化傳承人。2強化民族語言的根基,把漢字讀準、寫對、會用,這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必須突出穩固;3強化語法教學,讓學生會準確使用詞語,把句子表達通順;4寫作上,把寫作的內涵改為創作,淡化寫作技巧,強化獨抒性靈,培養人文情懷;5閱讀上,凸顯文化品味,突出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6民族語言樹大根深,在政策上,減少外語成績比重,不能讓民族語言與外來語言平分天下,讓民族文化得以光大,讓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綜述:語文教育中要重視"傳道",傳承民族文化,傳承傳統美德,建立文化自信。止於解惑授業的語文教育,己跟不上時代步伐,教師也不是一位合格的語文老師,起碼不是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


老樵


語文教育,我個人談談看法。語文教育首先是傳承中華語言文化,現在高考強調古詩文的考查,導向正確。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建議重點要放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輸上下功夫,讓學生認同本民族文化。其次,語文重點在思想培養,說語文是基礎絕對沒有錯。一個人的素質高低,情商高低,思維水平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語文老師責任重大,所以語文老師要知道從教育整體出發,不能天天著眼於語用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我對語文教育是外行,站在外行的角度,我自認為所有學科都沒有語文重要。

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沒有擺正語文的地位。很多人特別重視英語教育,我很奇怪。英語只能是一門交流工具,但是語文不一樣,你如果想讓孩子優秀,語文不好是不行的。不單單是考試,語文學習沒有止境。把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學習透不是簡單的事情。


老仝看天下


關於目前的語文教育,提點個人一點拙見,拋磚引玉。我們都知道語文的教育,最基礎的就是語言和文字的教育,這是基本功。但是這個基礎知識的傳授千萬不要孤立的去教,一定穿插著文化的內容在裡面。

比如開始教漢字的時候,完全可以穿插一些簡單的甲骨文的知識,通過圖畫的形式讓孩子看到漢字是如何演變的,漢字的本來意思是怎樣的。比如為什麼有的漢字裡的“口”是指人的嘴巴,有的漢字裡的“口”是指城邦。比如舌頭的“舌”和城邑的“邑”,在甲骨文中這兩個字中的“口”是完全不一樣的,這裡面就有文化的內容。

現在的語文教學,一上小學就是簡單而枯燥的拼音和筆畫的死記硬背,開始就讓孩子對原本最具美感的語文學習產生厭倦心理。雖然看似最簡單的拼音漢字的教學,這其中也一定要有文化內涵在裡面。古人如何造字,漢字的產生來源於生活,這就是文化。這種文化的傳授要一直貫穿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這同時也要求老師有一定的文化功底。

當然這種文化的傳授在語文課堂上不一定能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他的影響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的,讓孩子對語文的學習有一個正確的文化觀和價值觀。

所以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學語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探尋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

也許這種文化的傳授在學校的課堂上不被重視,好在我們的培訓機構開始重視文化的教育,因此,我也將致力於中國文化的傳輸,幸得如今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文化素養的培養,我們的文化教育任重道遠,還要繼續努力。




晨韋老師講語文


語文教學四個任務: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會聽,別人說話的目的,為達目的採用的說話方法,說話的角度,話外之義,弦外之音,說話產生的效果等等。會說,表達的方式,要達到的目的,傳情達意的效果,即能否完成交際任務等等。讀,讀懂別人的文章著作,文章的表達方式方法及意涵情感等等。會寫,用文字完成表情達意,以及採用的表達方式和產生的效果等等。

語文的教學,應該是除語文四個任務之外,還有就是情商的培養。文學,是培養情感的。這是一個語文教學的制高點。這個任務不能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嚴格意義上講,是沒有懂得語文教學的要義。這,需要教師有文學素養,需要有豐富的情感。否則,難以勝任。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難以通過分數考察的。它是要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潛移默化的陶冶,才能完美對學生進行情感滋養的。

沒有情感的滋養,語文教學就是一片沙漠。

一得之見。


悅閱齋


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更多是在基礎知識和寫作上,那麼現在語文學習更加立體和更注重語文素養。大量的閱讀+寫作+口語表達,通過長期不斷的堅持訓練和積累沉澱,相信會讓語文學習更輕鬆,更加具有人文底蘊和深刻思想!



美菁老師


語文教育著重聽說讀寫外,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更要強調語文的綜合性。比如,邏輯性、形象性、情感性。最後說一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詩書五經,琴棋書畫,這些主要的國學元素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丟,否則就不是國學。


輝大帥520989


現在家長們滿意的語文教學就是大量做題,只要成績好就是所謂的好教育,其實這種教育是不可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真正能力,好多人不會寫文章,開頭結尾全背的好作文,沒有自己的思想,事實上不知道表達


翰墨榮華


我覺得現在的語文教育要加多點健康知識和養生理念,讓孩子從小就能學會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因為環境都變了,要讓他們從小就能適應現在的環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大愛國主義的教育的,讓他們從小知道有國才有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