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人雞鳴而起,日落而息,你怎麼看?

五常大米惠惠


雞鳴而起,日落而息。這句話的出處被很多人誤解了。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孟子·盡心上》)

意思是,孟子說:“雞鳴就起身,不知疲倦地行善的人,是與舜同一類的人;雞鳴就起床,一刻不停地牟利的人,是盜蹠的同類。想要知道舜與蹠的分別,沒有別的,就在利與善中間。”

雞鳴而起的,原本論述利和善的關係。和農村生活沒有很大關係,主要原因在於孟子時代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鄉村環境中。

後來,為了對稱,為了強調規律的生活,便有了日落而息的對句。古代沒有電,缺乏娛樂生活,這八個字反應的是一種淳樸自然的鄉村生活,是絕對的環境友好型生活。

但現代社會,即便對農民也不可能那麼要求了,何況,很多農村對養雞也有嚴格的規定,早晨雞不打鳴的農村也有。


姚耀1188


農村就是這樣啊,永遠有幹不完的活。



我小時候,就是天天看著我媽媽從清晨忙到半夜。小時候在農村,我爸爸為了掙點給家裡貼補家用,基本上長年都不在家,都在外面幹活賺錢。家裡就是我、我媽媽、還有我弟弟,媽媽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家裡養了幾頭豬,每天要出去打豬草,還養了牛,還得割草喂牛。還種了田,種了地。


我媽媽是每天天還沒亮就起來了,要是春秋天,就是不熱的天,她起來就給我們準備早飯,給豬準備豬食,然後她自己草草吃了就出去幹活了。一直要到中午一兩點才回來,回來做好飯吃了就匆匆出門幹活了。晚上是很晚,天黑了都看不見了才回來,回來也歇不下來,做飯,煮豬食,餵豬,在吃飯打掃衛生,這樣弄弄就估計十二點了。幹活累了,倒下床就睡著了。如果是夏天,早上一起來就出門了,幹活幹到十點左右,太陽很曬的時候才回來,回來才做早飯吃,中午很曬可以休息會。


那時候不理解媽媽,不知道她一天到晚都在忙啥,也不知道她到底多累多辛苦。現在才知道媽媽都是為了這個家,讓我們有吃,能生活得好一點。在農村,要是懶,不想幹活的話,像那時候,又沒錢,肯定要被餓死,不種菜就沒得吃,不養豬就沒肉吃,不養牛,就沒東西耕田……所以什麼都要自己去種。

雖然很累,但日子有盼頭,日子會越過越好,也許那時候我媽媽就是這麼想的。


彥群姐姐


對農村人雞鳴而起,日落而息發表言論!

首先對這個句子,可能更適合於古代,在當代而言,過於誇張,雞鳴代表是三更的時晨,而現在農村人再早也要五六點起床,冬季更晚。

雞鳴而起,日落而息,代表的是一個作息時間觀念,人類文明瞭幾千年歷史,從奴隸到封建,再到如今,勤勞的古代人們從早做到晚可依然無法填飽肚子,衣食不得周全,不早起做工,更會沒得吃,長期以往,便形成了自然為習慣。

我們80後的那時農村,也是一樣,父母一天從早忙到晚,依然也沒改變什麼,種的糧食也就是夠吃而已,好像沒有什麼餘糧,自從水稻之父的袁老研究出雜交水稻,開始推廣實施種植後,這才有了糧食的增產,有了多餘的糧食。

反觀現在的農村,又有幾人種地種糧的,大地一片荒廢,更別說雞鳴而起,日落而息了,至早不睡到六點,是不會起床的,下雨天就三五人坐著打牌,天氣好點,勤快的就會種些菜自供,至於晚上看電視、玩手機,不玩到十一二點是不會睡覺的,這離日落已久遠!


阿里淘小鋪運營團隊長


因為過去低下的生產力水平,貧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條件的限制,雞鳴而起,日落而息,就成為了農村人最形象的比喻。現在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資料的日漸豐富,勞動條件的改善,這種現象在大多數的農村家庭已逐漸消失,所以才會解放出了眾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每年都外出去打工(當然了這也不排除穀賤傷農等其他類問題帶來的影響)。


就拿我們地區來講,現在的農業生產,基本上已經完全拋棄了那種牛耕馬拉的傳統模式。因為國家對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補貼力度每年都在加大,現在最高的可以補助到總經額的40%以上,所以每家每戶幾乎上都添置了各種各樣的農機設備,從耕田到犁地,從撒肥到噴藥,從種植到澆水,從收穫再到入庫,都使用上了機械化或者是半械化的設備,大大地降低了農民種地的勞動強度,而且每一次農忙時的勞動時間集中在幾天內就可以完成,因此就節省出了很多的勞動時間,每年總的勞動時間最多也就是三四個月。


但是這也並不排除一些長年堅守在農村,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一部分農民,還在繼續著雞鳴而起,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模式,特別是家畜、家禽養殖戶和大棚蔬菜的種植戶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們每天休息的時間總共加起來,絕不會超過八九個小時的,這也是我最近深入到這些農戶中作調查研究時發現的。雖然現在他們所從事行業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水平也大幅度的提高了,但是隻降低了他們的勞動強度,而並沒有降低他們的勞動時間,但是值得可喜可賀的是也增加了他們的勞動收入,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生活和生存的條件和環境。



駱駝草的吟唱


對於目前的情況,農村裡面的生活,農村人的生活並沒有雞鳴而起,日落而息。時代在改變,農村的生活也在改變,所以對於農村裡面的勞作,也是逐漸的改變。


有電的生活更加自在。

就是針對於這個聞雞起舞,雞鳴而起,日落而息這個看法這個問題來說,可能是由於之前農村裡面沒有電,那麼一般早上都起的比較早,雞叫的時候就開始起床做家務,然後準備外出幹活。

那麼晚上,太陽一旦落山了就不再幹活了,基本上就回去收拾好之後就開始睡覺了。

但是現在不同,現在有電,電影比較方便,用電比較方便,所以在農村裡面,基本上現在晚上一般都要到10點或者說晚一點的,像我們這種年輕人在農村裡面,基本上到晚上一兩點才睡覺。


幹農活的也漸漸減少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家裡面種田種地很多。那麼父母每天早上很早都要起來,晚上呢,基本上天黑才回家。幹農活乾的比較多。

現在幹農活逐漸的減少了,現在對於農村裡面來說,種地種田的可能還有,但比較少,基本上種個一兩畝,兩三畝就已經算多了。

所以幹農活漸漸減少了,白天可能在農忙的時候父母可能會早一點去幹農活,但是對於幹完了農活之後基本上就每天懶洋洋的七八點鐘才起床煮早餐。

有時候白天如果沒有什麼活幹,基本上都在家裡面,甚至不出去,所以這種情況而言,對於現在農活逐漸減少的情況下,人們不再是雞鳴而起日落而息的狀態。


時代在改變了。

確切的說時代真的在改變了,對於以前父母們種田種地才能足夠溫飽,想要賺錢那麼幾乎是一種奢望。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農村裡面的時代也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了。就連我們現在農村裡面很多年輕人在農村裡面創業也能賺錢,在農村裡面養殖也能賺錢,種植也能賺錢。

上次和我們一樣的新媒體頻道的創作者,在農村裡面憑著電腦和手機在家裡面就能夠賺錢。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現在對農村的生活習慣並不贊同,雞鳴而起日落而息的看法。

因為往往我們基本上都處於晚上11:00 12:00才開始睡覺。早上可能到8:00 9:00才起床,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做法,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做法,所以基於這個問題而言,我們並不能夠一概而論。


農人莫小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農民的作息時間。沒有人督促、沒有人安排,一切都是自覺自願的行為。



農民這每天十多個小時的勞動時間,他們無怨無悔,甚至都是心甘情願的延點幹活。天亮是農民的起床上工號角、天黑也是迫不得已的收工。至於問到我的看法,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責任”最能說明問題。



對家庭的責任

農民的身後有失去勞動能力的老農民父母需要贍養;有希望用上學來走出農村的子女需要供養;日後生活中的婚喪嫁娶、蓋房置家的都需要在農民的勞動來獲取,他們不敢停下來、不敢偷懶,也容不得他們停歇身後那幾張嘴在等著吃飯、身後好多事都需要錢。天不完一個個都醒來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年四季都這麼重複的工作著。



對莊稼的責任

“搶收搶種”,與節氣爭時間、與天氣爭收成。農民朋友將地裡的莊稼看作是希望,將不但是全家人的口糧,更是生活中的經濟來源。

從莊稼種下的那一刻起,從發芽看著成長、從結穗到成熟,這中間的農活多得就幹不完,有一項工作沒做在他們心中都是“疙瘩”,只能是起早貪黑的儘量多幹點,生怕人虧對莊稼、莊稼到最後虧了農民。



對身份的責任

農業是農民有生俱來的工作。農民就是種好地、產好糧,種地是農民的社會分工,也是本職工作。

同樣是地連坢,別人家地無雜草、產量拔尖,而自家地裡草比莊稼高、產量不及人,這會招來閒話、會讓人笑話的。

農村是熟人社會,大家的唾沫星子都會讓你不甘不落於人後,逼得你都不敢耍奸。雖說糧食不值錢,但農民朋友將糧食更多是看成是自己的作品,僅量充其完美。



農民當然知道糧食不值錢,他們也知道冬天冷、夏天熱,也能體會到種地的辛苦,但是農民的責任讓他們必須要努力,掙一點、算一點,都不種地吃飯問題誰來解決,糧食安全誰來保證。大家說是嗎?


鹿塬農事


農村人雞鳴而起,日落而起,感覺是很正常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只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城市的快速化發展,這種正常的生活方式反而成為了不正常的一種習慣!

個人認為城市化是好的,但是城市不斷的盲目的擴大是破壞環境的毒手!城市高樓林立,動輒都是三十層的住宅,家家幾乎都是兩臺甚至三臺空調,一到夏天,空調全都開放,用電量大不說空調外機排放的熱氣真的是避之不及,感覺正常36度的氣溫,因為大量空調熱氣的排放整整能上升五六度,再加上城市人口密集,綠化再多一平均就少之又少,汽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等嚴重汙染空氣,城市環境自動淨化能力很弱!同時為了環保,城市的大型器械工作都是在夜裡十一點以後,可是十一點以後,到處都是大型器械的聲音,根本沒辦法睡覺,即便你想要日落而起也是不可能的。

農村現在發展也非常快,但是大部分人即便農閒時也都已經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再加上農村人口沒那麼密集,到了夜裡相對來說非常安靜,睡眠質量也很好,所以很容易早起!

所以感覺現在一些所謂的新一些城市,不停的盲目擴大城市,想要發展成為超級大城市,感覺還是不太靠譜的!


攝靈魂影


做為農民,從來未曾深思過這個問題。今天談一下我怎麼看的,勿笑呀!

農村人的雞嗚而起,曰落而息。從有農業以來,就順理成章的形成了。也是不可爭議的,自然的,必然的產生了。

例一,夏天小麥成熟了。那時,天可不待時,時不待人啊!天氣變化無常。如果你不雞嗚而起,日落而息的掄收,你就不能完全的收穫你精心費力而種植己成熟了的麥子!會遭受到不期而遇的暴雨,洪水,冰雹,毀滅性的災害,最終一場空。

例二,節氣不待人,如不按節氣種植上該節氣所及時應種的,

某種農作物,也就不會很好的出苗,不會好好的生長或不成熟,就會空勞而無獲。

例三,現在正當摘花椒時期。你不雞嗚而起,日落而息。時不待人,節氣不待人,天氣變化不待人,成熟了的椒粒就會跌落於土中。使你一年耕作,細心的做務,勞而無獲。

例四,秋收,秋播時,不雞嗚而起,日落而息。冬天的嚴寒不會等待你收,播種完,會將大地封凍,就會種不上,收不回。影響當年生活與來年的收成。

俗話說——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啊!

天待時嗎?時待人嗎?節氣待人嗎?天氣待人嗎?農村人為了生存,發展,生活,不得不雞嗚而起,日落而息的與天,地,時,節,氣——大自然作鬥爭!

這就是我對農村人雞嗚而起,日落而息的看法。實不叫看法,它是自然的,必然的,必須的!大家說呢?

歡迎批評,指正!


liujianweng


對於農村人雞鳴而起,日落而息,你怎麼看?

農村人自古以來就是“勤奮”二字,“聞雞起舞”是農村人最好的寫照。

在農村,一般的情況下,家家戶戶都是聽到雞鳴四五遍後,就立即起床,男人下地幹活,女人灑掃庭除,洗衣做飯。只要是農村人,基本上很少有人睡懶覺,睡懶覺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沒有鬥志的單身漢,或者是一些年級較大,身體不便的老頭子。

農村人受傳統教育影響,總是把“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一生之際在於勤”的古訓銘記於心,這不是故弄玄虛,你看,凡是富裕之家,大多是靠勤奮得來的,可以說沒有誰是睡在床上撿錢,坐在家裡發財的。

農村人白天忙活了一整天,太陽落山的時候,就在田地裡扛起鋤頭回家。說到日落而息,意思是天黑了,人們就睡覺。這句話是形容古時農民的生活方式,因為古時農民到了晚上沒有什麼消遣工具,也沒有消遣條件,不睡覺幹嘛呢?如今,我們這裡農民傍晚收工後,早早洗澡,快快吃飯,收拾停當就直奔村廣場而去,男人打球,女人跳舞,歡聲笑語彼此起伏,只有走不動路的老人坐在家裡看電視。

新時代,新農村,新氣象;新農民,新風尚,新思想。這就是社會主義旗幟下的農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值得謳歌,值得頌揚!





湖北大老方


"雞鳴而起,日落而息",是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為了生存,也為了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而辛勤勞作的形象畫面,字面上聽起來似乎是一個令人嚮往的美好田園生活,實際上呢,並沒有那麼多的詩意,更多的是勞累。



我是農村生長的,十分清楚農民在田間地頭勞動的艱辛,即使是烈日當空,為了搶節令,那是顧不了這些的,揮汗如雨也得堅持啊。

時至今日,農民進城打工的越來越多了,留在老家的中青年農民雖然不多,但盤地種糧那一樣都得靠雙手一件件去完成,做不到一點點,那收成就會打上一點點的折扣,這那行呢。

我的哥嫂養育了四女一兒,在他們60歲的時候,一兒一女還在省城讀大學,即使是農閒季節,大嫂天麻麻亮就要上山把落在地上的樹葉松針揹回家堆積成農家肥。為了兒女讀書,家裡餵了很多雞豬和一頭牛,都需要人力去忙碌的。太陽落山後從地裡回來,首先要把雞豬牛餵飽,才輪到做自己吃的晚飯,往往天黑了還吃不上飯。

近些年來,雖然農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趕集串門閒聊的時間多了些。但是,在搶種搶收農忙季節,在找到打零工的活計時,雞鳴而起日落而息仍然是農村農民的常事。前不久,我在老家建一個太陽能洗澡間,並外包出去,來這裡做零工的農民每天六點半就到現場,晚上七點半才收工,實打實的起早貪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