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合理的“認籌金”,處處是貓膩,新手買房一定要避開

一、“認籌”樓盤大多沒有預售許可證

搞“認籌”的樓盤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沒有取得《預售許可證》。很多樓盤是在項目設計方案確定後,廣告就開始“出街”,營銷人員就開始了認籌,那個時候房子預售許可證還沒有辦下來呢。

看似合理的“認籌金”,處處是貓膩,新手買房一定要避開

二、故意控制房號、製造熱銷假象

不少開發商及代理商在“認籌”時,往往故意控制房屋銷售的數量。知情者打了一個比方,有些樓盤往往只放出1/3的房屋,這1/3的房屋銷售完了之後就對外聲稱“全部售罄”,從而故意製造樓盤熱銷的假象。越說房子賣完了,消費者越急,越急就越想買。但等不到多久,就會發現有人願意轉手,但價格自然高出了很多。這往往都是開發商或中介在當中做的手腳。

看似合理的“認籌金”,處處是貓膩,新手買房一定要避開

三、變相無償佔用消費者資金

取得認籌資格時,有意購房者都將被要求交納一筆數額不菲的“認籌誠意金”。一般為數千、數萬至幾十萬不等。儘管開發商均承諾,“認籌誠意金”可無條件無息退還。其實,這實際是一種無償佔用消費者資金的“融資方式”。有些開發商長時間佔用認籌金,項目開盤後以各種理由拖延退還。

看似合理的“認籌金”,處處是貓膩,新手買房一定要避開

四、開發商隨時提價,優惠成“空中樓閣”

所謂的“認籌”一般都有折扣。一般的樓盤都會以折扣2至3個百分點或者交多少抵多少等優惠方式吸引消費者前來“認籌”。這種“優惠”其實完全是虛幻的。因為,在“認籌”階段,開發商一般不會公佈銷售價格,如果“認籌”的人數超過預期,開發商將立即提價。如此一來,之前的所謂優惠無疑是“空中樓閣”。

看似合理的“認籌金”,處處是貓膩,新手買房一定要避開

五、排隊之“謎”

幾乎所有的樓盤在“認籌”之時都要交錢排隊,這其實是開法商製造出樓盤“供不應求”的假象,就是讓購房者看到越是排隊的人多,越覺得房子難買;越覺得房子難買,就越願意排隊。而那些儘管排了隊,也交了“認籌誠意金”但最後並未選中中意房子的人,最後只能放棄自己心意的樓層和戶型選擇不滿意的房源,結果就是開發商很容易清盤。

看似合理的“認籌金”,處處是貓膩,新手買房一定要避開

六、認籌金變“認購金”

很多人交了認籌金排隊選房,開盤時候選房,但是選的房子不是很滿意,但又擔心房子被別人選走,就先簽訂了選房認購書,將認籌金變更了認購金。等回去和家人朋友商量完,不想買了打算退房,這個時候認籌金就退不了了。很多人騎虎難下,未使自己的損失減小,無奈只能硬著頭皮把房子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