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合理的“认筹金”,处处是猫腻,新手买房一定要避开

一、“认筹”楼盘大多没有预售许可证

搞“认筹”的楼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很多楼盘是在项目设计方案确定后,广告就开始“出街”,营销人员就开始了认筹,那个时候房子预售许可证还没有办下来呢。

看似合理的“认筹金”,处处是猫腻,新手买房一定要避开

二、故意控制房号、制造热销假象

不少开发商及代理商在“认筹”时,往往故意控制房屋销售的数量。知情者打了一个比方,有些楼盘往往只放出1/3的房屋,这1/3的房屋销售完了之后就对外声称“全部售罄”,从而故意制造楼盘热销的假象。越说房子卖完了,消费者越急,越急就越想买。但等不到多久,就会发现有人愿意转手,但价格自然高出了很多。这往往都是开发商或中介在当中做的手脚。

看似合理的“认筹金”,处处是猫腻,新手买房一定要避开

三、变相无偿占用消费者资金

取得认筹资格时,有意购房者都将被要求交纳一笔数额不菲的“认筹诚意金”。一般为数千、数万至几十万不等。尽管开发商均承诺,“认筹诚意金”可无条件无息退还。其实,这实际是一种无偿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融资方式”。有些开发商长时间占用认筹金,项目开盘后以各种理由拖延退还。

看似合理的“认筹金”,处处是猫腻,新手买房一定要避开

四、开发商随时提价,优惠成“空中楼阁”

所谓的“认筹”一般都有折扣。一般的楼盘都会以折扣2至3个百分点或者交多少抵多少等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前来“认筹”。这种“优惠”其实完全是虚幻的。因为,在“认筹”阶段,开发商一般不会公布销售价格,如果“认筹”的人数超过预期,开发商将立即提价。如此一来,之前的所谓优惠无疑是“空中楼阁”。

看似合理的“认筹金”,处处是猫腻,新手买房一定要避开

五、排队之“谜”

几乎所有的楼盘在“认筹”之时都要交钱排队,这其实是开法商制造出楼盘“供不应求”的假象,就是让购房者看到越是排队的人多,越觉得房子难买;越觉得房子难买,就越愿意排队。而那些尽管排了队,也交了“认筹诚意金”但最后并未选中中意房子的人,最后只能放弃自己心意的楼层和户型选择不满意的房源,结果就是开发商很容易清盘。

看似合理的“认筹金”,处处是猫腻,新手买房一定要避开

六、认筹金变“认购金”

很多人交了认筹金排队选房,开盘时候选房,但是选的房子不是很满意,但又担心房子被别人选走,就先签订了选房认购书,将认筹金变更了认购金。等回去和家人朋友商量完,不想买了打算退房,这个时候认筹金就退不了了。很多人骑虎难下,未使自己的损失减小,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把房子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