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奶水少了,鯽魚也買不到,怎麼有效追奶?

LoveMe152


下奶湯有很多種,雖說鯽魚湯下奶好,但在特殊時期,也可以利用其他湯代替的。比較常見的下奶湯有黃豆豬蹄湯、花生豬蹄湯、雞湯也是很下奶的。不過現在出門困難,豬蹄也不一定能買到,下面給題主推薦另一款下奶湯——五紅湯。

很多產後媽媽奶水不足都是用這款湯追奶的,因為產後容易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就會引起奶水不足。而五紅湯就是一款很好的補氣血湯。

五紅湯材料有紅棗、紅豆、紅皮花生、枸杞、紅糖。每天睡前把紅棗、紅豆、紅皮花生泡好,第二天早上起來就開火煲,40分鐘左右就能煲好了,煲好後放入枸杞、紅糖再煲10分鐘就可以出鍋喝了,每天多煲點當水喝。

除了喝下奶湯,最快的下奶方式就是讓孩子多吸。母乳是越吸越多的。還有就是要調整心情,不要過度緊張,可能由於這段時間疫情的影響,產後媽媽情緒有些過度緊張也會導致回奶的。為了孩子著想,放鬆心情,多喝水,多喝湯,多給寶寶吸。


全職寶媽小包


記得在月子期間,身邊的一位月嫂張姐經常給我說的一句話奶水充足的四個條件是:充足的休息、愉快的心情 、營養均衡、多吸。所以要想奶水充足,儘量從這四個方面去考慮。

.輕鬆愉悅的心情

生完寶寶之後的一段時間,我曾有過一個誤區:總感覺奶水不夠,寶寶無時無刻總想吃奶,吃不著還鬧騰。但體檢時每月的生長曲線都很好,體重增長也很快。所以寶寶有時的鬧騰,不一定是肚子餓,有的寶寶很想吃著奶睡覺,容易戀奶或者可能她想享受在媽媽懷中的感覺,要從多方面分析原因。但媽媽的心情確實是制約奶水充足與否的關鍵因素,焦慮、緊張、壓抑的情緒會導致奶水減少,我們應放鬆心情,不要考慮太多的事情,專心照顧好孩子和自己。

.充足的休息

生完寶寶之後,寶媽一般都會感覺到夜晚相比於白天來說奶水更加充足。這也是為什麼要求寶媽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的直接原因。有許多寶媽晚上要給寶寶換尿不溼、餵奶,導致晚上休息不好。這時候的寶媽要給家人做好溝通,最好晚上讓自己的老公、或者親人幫忙照顧一下寶寶。若由於某些原因實現不了,白天寶寶睡著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多休息。其他的事情放到一邊,沒有比媽媽和寶寶再重要的事情!

.均衡的營養

每天水果、蔬菜、主食與肉類營養搭配好,其次寶媽要多喝些湯水,絲瓜湯,青菜湯,豆腐湯等等,一天至少要喝兩次,我在做月子期間,月嫂經常給做的便是四紅湯(紅棗、枸杞、紅豆、花生放砂鍋裡面煲),豬蹄黃豆湯,絲瓜雞蛋湯等,而後期的奶水也越來越多。

.多吸

寶媽的奶水像是給自家寶寶專屬配置一樣,無論是在營養還是產量上。所以寶媽要堅信自己一定可以餵飽寶寶,沒事就讓寶寶多吸。慢慢,母乳也會根據寶寶的需求越來越多!

做到以上四點,相信寶媽的奶水會越來越多!


小木二小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奶水不足,除了可以用鯽魚豆腐湯湯之外。根據我的親身經歷,還有以下幾個辦法,醪糟雞蛋紅糖,木瓜燉牛奶,豬蹄燉花生黃豆,花生黃豆黑豆豆漿。具體的做法都可以在網上搜到。當然,根據育兒專家的建議,最主要的是要保證良好的休息,愉悅的心情,還有就是一定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但是強調一下並不是吃的飯多就一定奶水充足,所以沒必要吃很多,要不然後期減肥也是很鬧心的一件事,另外切記最好不要吃的過於油膩。僅供參考。




畫意寧


米酒充雞蛋非常的發奶水,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b707e381ec84285941a6b0ab077a99a\

深漂的王豔子


一、母乳是寶寶最適合的天然食品,所以我們應該提倡和支持母乳餵養。一般在剛剛生完寶寶之後,媽媽的奶量都不會特別多的,但是這個時候是我們建立一個好的母乳餵養習慣的最關鍵的時期。如果在一開始就能做到充分的按需哺乳,每24個小時可以餵奶8-12次,讓寶寶充分的吸允,基本上絕大部分的媽媽母乳的量和寶寶的需求量都是可以相持衡的。但是如果寶寶生了病,或者是媽媽的身體狀況欠佳,可能就會出現奶水減少,真的出現奶水減少了,那該怎麼辦?這種情況下,首先要讓媽媽有一個充分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另外心情也非常重要,媽媽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只有讓這個生命體處於健康的狀態,她的母乳才會充分。同時要培養寶寶好的吃奶習慣,不能奶水一少了,很心疼寶寶就馬上給他又補回奶粉,這樣子可能就很難把少了的奶水追回來了。

二、吸奶器吸出來的奶不等於你所有的產奶量

很多寶媽都以吸奶器吸出來的奶來評判自己有多少奶,這是不對的。

很多過來的寶媽就知道,吸奶器吸不出來,但寶寶一吸就出來了。哈哈,寶寶是最會的吮吸的,他比吸奶器厲害多了

還有,寶寶沒吃完的要用吸奶器吸空。

三、催奶秘方

剛開始月子裡,寶寶奶量小,勉強能夠滿足需求,但隨著寶寶猛漲期到來,奶量跟不上節奏,這時候豬蹄湯、鯽魚湯、、、、成為天天的標配。1.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各類營養素充足,尤其是蛋白質和醣類,一定要達足夠量。

2. 適當補充熱量:哺乳產婦每日應增加500大卡的熱量,熱量不足也會導致乳汁分泌不足。

3. 哺乳時應多攝取水分:每日應攝取2000ML的水份。

4. 多喝魚湯、雞湯:可提供蛋白質並補充哺乳時所需的水分,對產婦發奶有很大的幫助。

5. 避免生冷、辛辣以及油膩的食物。

6. 少量多餐,飲食應清淡且容易消化吸收。

7. 飲食上可選擇一些發奶的食物:許多媽媽在哺乳期間食用,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每位媽媽的體質不同,對每種促進發奶食物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8. 避免抑制發奶的食物:如韭菜、人參、麥芽,還有避免攝取含酒精、咖啡因的食物。



踏鄉小高


1,按摩追奶法:

步驟一:用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指腹沿著乳房外圍畫圈式輕推,可以雙手手指一起,由外及內,漸漸推至乳暈區。如果已經有硬結那麼會有痛感,這個是漲奶壓倒了乳腺周圍神經導致的疼痛,不要避開,一定要揉,不要用蠻力。

步驟二:仍然是四指,成梳齒狀從乳房外圍根部向乳頭方向梳理,乳房各個區域都要梳到,奶結區域尤其需要反覆梳。這個手法的關鍵是方向一定要對,不能橫梳或梳歪了,不能按壓下去。提醒一下,千萬不要用木梳或其他硬質梳子來代替手指,那樣也容易傷害乳腺,我們柔軟的雙手就是最好的工具。

步驟三:用手握住整個乳房,就像我們餵奶時那樣,然後上下左右輕輕晃一晃。可別小看這個步驟哦,因為我們平時無論是用吸奶器還是寶寶吸,吸出來的都是乳暈和靠近乳暈區域的奶水,而乳房外緣根部的奶水往往是吃不掉的,所以乳房外緣容易淤積奶結,前面兩個步驟就是在把乳房外緣的乳汁往乳暈推,第三個步驟就是讓乳汁更好地在全部乳腺流動。

這三個步驟可以反覆來,都是促進乳汁流通的方法,每次餵奶前都這樣按摩一下,可以有效防止奶結。

2,吸奶器追奶法

(1)寶寶吃完再用吸奶器兩邊各吸15分鐘左右。

這種情況下吸奶器往往只能吸出很少的奶來,甚至什麼都吸不出來。很多媽媽等寶寶吃完後吸奶器吸兩三分鐘,沒吸出奶來就放棄了。其實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放棄,雖然奶沒有吸出來,但是吸奶器不停地在幫你刺激乳頭,促進乳汁分泌。想要變成奶牛的媽媽們,這個15分鐘,你就忍忍吧!

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先用吸奶器吸掉一部分奶,再讓寶寶吃。但是很多寶寶都很刁的,奶不多的時候就不吸。而且很多媽媽覺得先吸出來的那一部分奶最後還要加熱了再用奶瓶餵給寶寶吃,有點麻煩。

(2)對於那些寶寶不在身邊的媽媽來說,只能單純依靠吸奶器增加產量了。

這種情況下,建議是不管你有沒有奶,每2個小時吸一次,兩邊各15分鐘。堅持個把星期,肯定能提高母乳產量。等產量基本穩定以後,可以慢慢拉長吸奶的間隔時間,2.5小時吸一次,3小時吸一次,這個要由媽媽們自己調整了。

(3)結合吸奶器一起實施的輔助手段:多喝湯水,牛奶,多吃發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充分休息.





沫之雨兒


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買不到鯽魚,也很正常!

其實也不一定非要喝魚湯,其實多喝點水,或者清淡的湯,牛奶都可以,也能減少脂肪的攝入,防止產後發胖!


C蘿蘿556


乳汁的分泌與寶媽的精神、情緒、營養狀況、休息和勞動都有關係,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憂慮、驚恐、煩惱、悲傷都會減少乳汁的分泌。

如果想追奶成功,首先要把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寶媽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不急不躁,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態,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喝到的奶水少而焦躁不安。再搭配合理的飲食,餵奶前熱敷和按摩效果會更好。

其實很多食物可以起到催奶的效果,如:豬蹄、排骨、牛肉、羊肉、烏雞、茭白、萵苣、香菇、黃花、牛奶、各種豆類等。催乳的中藥,如:通草、王不留行、漏葫、路路通等。

催乳食譜:

木瓜花生大棗湯

木瓜山藥玉米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

豬蹄通草湯

豬蹄黃豆湯

烏雞糯米粥。





母嬰紫圓蔥


不一定要喝鯽魚湯,推薦排骨湯:三四塊排骨,兩小跟胡蘿蔔+山藥+少許鹽 熬一個小時左右 做法簡單 下奶效果不錯 ,也可以放些幹桂圓和紅棗之類的 效果更佳


i活寶淡定淡定


你好,很高心回答你的問題。

奶水的分泌和很多因素有關,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寶寶多吸吮,這樣可以刺激媽媽泌乳素水平升高,從而使媽媽多產奶。

2:充足的休息和健康的情緒也很重要,儘可能調整自己的作息與孩子一致,保證自己充足的睡眠,只有精神好,才能奶水足。

3:哺乳姿勢,採取正確的哺乳姿勢有利於奶水的產出。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寶媽多喝湯水,營養均衡飲食,只有寶媽原料夠了,才能產出更多的奶水,所以說均衡營養最重要,不是說一定需要鯽魚湯,具體來說,適量多吃肉和蛋,保證足量的優質蛋白,多喝牛奶,多喝湯水,重視蔬菜水果建議每天吃蔬菜 300~500 克,水果 200~400 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