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朋友可以談談東北農村和《鄉村愛情》中農村的差別嗎?

電競小生辮兒哥


我們雖然都是東北的,但我們這邊是吉林的,鄉村愛情拍攝都是遼寧的,東北農村跟電視劇中其實不太一樣,現在農村條件都特別好,住的也都是磚瓦房,大院子,超市大多跟大腳超市差不多,但是現在基本上沒有賒賬的,都是買什麼就給什麼錢,農村現在都有路燈,垃圾桶,廣場,自來水,條件還是不錯的。而且我覺得大家說話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因為是喜劇都有搞笑的成分在裡面,大家見面都很客氣的,沒有那麼潑辣,不講道理,大家都叫大哥,二哥,大叔,二叔,沒有直接呼姓名:劉能叔,這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婉婷流浪者


鄉村愛情這部電視劇就看了頭幾部,還是看的半拉卡機的!因為我家是黑龍江牡丹江的可能和遼寧有點區別!

總之來說和我們那區別太大了,農村主要就是種地,每天談論的也是種子,播種機,明年種啥之類的!但是鄉村愛情裡面我就沒怎麼看到種地,哦也對!人家演的主要是愛情,但是問題又來了現在農村20左右的年輕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就算是有小夥子願意在家種地,也不見得有小姑娘願意種地啊!雖然說種地比打工強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這點來說鄉愛有點假!

還有就是比較贊同他們提到的房子越來越新,越來越大!而且裡外收拾的一塵不染,這就脫離了農村的本質以及大腳超市,叫超市TM的還真是個超市乾淨整潔的環境,裡面成排的貨架,聆郎滿目的商品一時讓我忘記了這是在村裡!

固定橋段一幫老孃們聚在一顆不知道啥樹下面嘮嗑家長裡短的,大夏天的你們都不用下地幹活的嗎?還是都實現了現代機械化耕種,不用女人插手啦?那你們劇中的穿著打扮也不合理啊!

說到大夏天我就有一個問題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鄉愛從來不拍冬天的戲!作為一個東北農村題材的電視劇而且拍了第12部基本就沒有雪天的戲,不管你是什麼原因在東北缺少了雪天那就缺少了代表性!










名揚天下林


鄉村愛情四以後就不看了,說實話前幾部還可以,比較貼近實際!我們村離開原拍攝地二百公里,離櫻桃紅拍攝地就幾十裡地,其實和拍攝的情況差不多,村裡總是有幾個能研究事的,又是村民代表,有事站出來能拍桌子,說實話我媽叫運動油子,想當年造反派留下的底子,還有劉一水那樣悶聲發大財的,我們村首富開水泥廠的趁幾億,還有倆二傻不捏的,死人穿衣服扛番的,至於開超市,我村倆超市,大到電風扇,電熱毯,小到氣門芯,襪子襯褲,水瓢,螺絲刀啥都有,沒錢的可以記賬,秋後或者年底算也行,民風淳樸,一個村的很少幹架,出來喝多的,紅白事情,幫忙的也多,四百五十多戶的大村子,可惜一五年動遷了,全村一個小區,住上了樓房,開始了市裡人的生活!近期病毒鬧的不出小區,村裡人都特懷念農村的日子,炕頭熱乎乎的,東西院子串串門!日子好了,感謝共產黨,但也懷念農村的日子!


清舞飛揚131641574


十五年前在農村生活過一陣,黑龍江雙鴨山寶清下邊,那時候農村比較好,年輕人很多,比電視上還有意思,年輕人基本不種地,就在附近煤礦上班,賺錢,攢錢蓋房子,娶媳婦,生孩子,然後攢錢給孩子蓋房子娶媳婦,哈哈,週而復始,娛樂項目比電視上好多了,也多多了,有那種最原始的舞廳,跳舞,打麻將,打撲克,上網吧上網,還有個重要的就是買新衣服,比帥,比漂亮,還有就是吃飯,聚餐喝酒,然後吹牛逼,最重要的是搞對象,這個最好玩。


劉屁屁的日常生活


我就是出生在東北農村(瀋陽管轄),十多歲時父母在一個小縣城買了房子算是搬出農村了,沒有土地,不好好學習,十七歲就上班賺錢了。那時候(2000年以前)農村老家那邊沒幾個有錢的,基本都是靠種地為生。後來村裡開始組織村民建蔬菜大棚後,人們生活水平漸漸提高了,吃的穿的用的現在一點不比城市人差(我說的是三四線城市比,你要和北上廣比那是抬槓)。我們這裡的農村現在都是柏油路,確實很乾淨衛生的。但是人口越來越少了,年輕人能留在村裡的都是一些養殖戶了 開飯店了 種地大戶了 ,就是比較能抓錢的留在老家了。另外一小部分年齡偏大一點的中年人他們選擇把土地租給那些種地大戶,一邊收地租錢,一邊再到這些大戶去打工再賺一份錢。其他基本都是在比較近的縣城買個房子 學點技術 找個工作一個月賺個三千五千的圖個旱澇保收,很少有走很遠去打工的。現在農村最多的就是老人和空房子,以前一趟街幾十戶人家現在就剩個位數了,再過十年二十年的估計就沒人了。還有就是我沒見過誰家跟別人天天勾心鬥角,天天想著法琢磨別人的,真沒有。


飛翔的烤翅兒


鄉村愛情裡的農村無論是演員的穿著和居住環境都是與東北農村存在極大的不同,比較貼切的是鄉村愛情前兩部的著裝和居住環境 其餘的都是假的,

比如謝大腳超市,一年比一年大,這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農村就那幾個人,擴張可能嗎,誰會傻到在農村弄個超市,而且負責任的說東北農村小賣店就是主要打麻將玩撲克的地方,

再有就是房子,常表現的謝劉趙三家,短短几年房子變得多少,東北農村以前的房子都是孩子快結婚了,才會翻修一下,或者是另蓋新房,幾乎都是都得隔十多年,當然也有以前是土房後來蓋新房的,那樣時間就會短點,想想現在在東北農村沒個十五六萬是蓋不起來新房的,現在東北農村年輕人都會在縣城或者市裡買房子了,沒有多少人留在農村的,我的農村同學結婚就是這樣,去屯子參加完婚禮就完事,都在外面買房子了,就把家裡的老房子收拾乾淨點,畢竟不在這生活,

再說穿著,農村穿著沒有那麼洋氣的,都是比較質樸的,畢竟買衣服得要錢的,一般都是三種衣服,有一倆套稍微好點的,留著出門穿,價格也不會太貴,有些日常穿得和幹活穿得,其實農村無論北方和南方差距都不大,當然個別那種城鄉結合部的或者發達地區的會好些,東北正常農村家庭一年就靠種地,打工或者養殖能掙點錢,刨除日常開銷,都想著攢點錢。

對於一個東北人知道鄉村愛情那不是真正的東北人的生活方式,更不是東北農村的生活方式,現在東北人口流失嚴重,年輕的大多數都上城裡打工或者做點小生意了,在農村的都是父輩,有的混的好的會把父輩接走,有的都不回來種地了,把地承包出去就完了,我說的才是大多數東北農村的寫照。


蘇鷲翎


我是東北人,對於趙本山是又喜又恨,雖然他的小品內容是虛構誇大的,但確實給我帶來了歡樂,而電視劇從第二部以後就發展到不願意看直到不看,除了劇中起的地名符合東北風格,其他的全是扯蛋,總共一村那麼幾個人,一半當大老闆了,剩下一半不是佔便宜沒夠的,就是裝瘋賣傻,瘸子,磕吧,純是為了搞笑而硬搞,這都什麼玩意,不管是從語言肢體動作上還是服裝上,狗屁不通的邏輯劇情,幾個狗屁不是的臭狗屎都能當上大老闆,總之各個方面扭曲誇大到無限,比抗日神劇還神劇,其實朋友們仔細想一下,以劇中這些人物為人處世的方式和自身能力,在現實社會中能活過幾集?法制社會不允許罵人,不然我真想問候編劇祖宗十八代。王老七和個別幾個性格穩重的演員刻畫的性格方面還有點符合,東北人也是什麼樣性格的都有,脾氣暴,嗓門大,性格直佔比能高一些,哪來的那麼多搞笑能手?也有一些像快手上拍視頻的那些不要臉的主播,對於那些主播見一個舉報一個,像另外兩部電視劇插樹嶺和聖水湖畔,還算勉強和以前的東北農村貼點邊,我爺爺奶奶輩的就是遼寧的,現在還有大部分的親屬在遼寧,我們現在定居在吉林,如果外地的朋友非得要把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套到東北人身上,我也沒有辦法,但是這鍋遼寧人願意背就背,我們吉林和黑龍江人可不背


倣肆哋尒莮亾


《鄉村愛情》從我本人來講,還是比較喜歡看的,每一個人物刻畫的還是比較鮮明的,但是電視劇畢竟需要渲染,誇張,有一定的戲劇性,老百姓才會認可去觀賞,本人就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祖宗三代都是在東北農村生活的。

東北人的農村正常生活和《鄉村愛情》差距還是挺大的,但是也有相同之處。

首先從人物刻畫性情說起,東北人確實比較直爽,質樸,女人較江南女子的柔弱還是比較兇悍的,這一點從謝大腳身上,我們可以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東北女性雖然絕大多數比較兇悍,但是對待愛情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專一的,這一點從謝大腳身上也能體現出來。

東北人骨子裡都透著一股狠勁,這一點也許是自古東北就是蠻夷流放之地,環境比較惡劣,老祖宗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留下的血脈。但是東北人都比較豪爽,雖然不及蒙古漢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是感情鐵一口悶,鐵鍋燉大鵝,肥肉片子滿嘴香。比較重情重義,這一點從宋曉峰身上,我們可以完全詮釋出來 。

無論是我們東北人,還是南方人,在觀看《鄉村愛情》都會產生一種感覺,東北農村人,在為人處事上,感覺傻傻的,憨憨的,用我們東北方言就是一字“彪”尤其是劉能,趙四,謝廣坤,一個比一個傻一個比一個彪,這是劇情需要而故意誇張刻畫的鮮明對比,主要就是表現了,東北農村人的直爽,憨厚,樂於助人,雖然在瑣碎小事上斤斤計較個人得失 ,但是在大事上,還是比較積極向上團結一心的。

我只是想說,東北人農村的現實生活還是有差距的,《鄉村愛情》只是片面的根據劇情需求利用誇張手法展現了,現代農村生活的一角,現實中的農村生活還是比較安逸的,鄰里之間彼此相處的比較融洽,生活的也是比較平淡無奇,總之就是一句話,沒有《鄉村愛情》故事裡面那麼多事兒,也沒有那麼多離奇的故事。









指間一壺酒


我是一個純正的東北人

我認為有東北農村有廣袤的土地和農村,發生在這些土地上的故事從來都沒有人真實的描繪出來。

所以,表面上大家被本山的包袱逗笑了,但背後的真相卻是農村無喜劇,農村其實就是與艱苦勞動不可分割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裡並不出產段子和喜劇素材

鄉愛的背景放在東北農村,不能反映出大部分農村的現實場景

老百姓也無非就是家長裡短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唄,這裡沒有驚天大懸案也沒有燈紅酒綠KTV和包二奶婚外戀。農村人的日常就是辛苦勞作。

看電視電影這些娛樂活動其實都很奢侈,只發生在休息時間段裡。地裡的活計和工廠的節奏賺錢養家才是主題。






老野說電影


東北農村的人,第一是說話土,第二是辦事實,第三是心眼直,第四是脾氣爆,第五是鄉音濃,第六是喝酒爽,第七是親味濃,第八是,重面子,第九是窮大方,第十是講義氣。鄉村愛情,是過去大家最瞧不起的二人轉“”山炮們”,闖關內,把東北的風士人情,以戲劇藝術的形式,給以幽默,風趣,開心,現代化的表演。其本身原來文化程度不高,但表演起來夠賣力,加上這麼多年的打拼努力,確實在方方面面藝術上,文化上,形象上,提升了不少。但黑土地的厚重感少了,樸實的味淡了,重視了螢萍效果多了。但東北的純樸勁少了。可以說,也相當不錯了,盼望其在走出去的同時,常回家看看,看看那今日的北國風光,風土情深,得意不能忘根,風光不能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