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逾八年後首“破5”,疫情對物價影響已現?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物價在春節因素與疫情影響下繼續走高。國家統計局2月10日公佈今年1月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這是CPI逾8年後首次“破5”。

春節期間物價上漲是常態,今年1月下旬全面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物價變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認為,1月CPI同比、環比皆出現上漲,且漲幅擴大,一方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到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影響。

此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談及疫情對物價的影響時表示,疫情導致工業生產需求減弱,因此工業品價格走勢偏弱,食品價格和大部分非食品價格受影響不大,醫療保健相關消費價格會有不同程度上漲。

受春節影響服務價格全面上漲

從1月數據來看,同比方面,1月食品價格上漲20.6%,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7.7%,服務價格上漲1.5%。八大類價格同比全部上漲,環比價格中也僅衣著下降0.5%。

其中,醫療保健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6%,漲幅較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

疫情暴發以來,醫用口罩、醫用酒精等醫療防護用品價格居高不下,“一罩難求”。加之春節假期,工人放假回家,生產能力受限也進一步加劇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此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1月,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5%,漲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0%,漲幅較上月擴大1.4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兩月環比下降趨勢。

董莉娟表示,服務價格的全面上漲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春節前城市務工人員返鄉,部分服務價格上漲明顯,其中美髮、家政服務、車輛修理與保養價格分別上漲5.2%、4.7%和4.6%。

此外,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同比上漲2.2%,環比上漲1.4%,漲幅均較上月有明顯擴大。疫情導致學校無法按期開學,線上教育、空中課堂等成為主要授課模式。春節期間人員返鄉流動明顯增多,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環比均上漲明顯。居住和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變化不大。

豬肉價格仍是1月CPI上漲主因

食品價格仍然是影響CPI的主要因素。1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6%,漲幅擴大3.2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4.10個百分點;環比價格由上月下降0.4%轉為上漲4.4%,影響CPI上漲約0.96個百分點。

從往年看,春節前1-2周食品等價格偏高,食品價格環比上漲明顯。同時,受到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影響,食品同比價格也明顯上漲,且漲幅擴大。

其中,豬肉價格再度上漲,蔬菜價格升勢明顯,成為1月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1月,鮮菜和豬肉價格分別環比上漲15.3%和 8.5%;同比方面,豬肉價格上漲116.0%,鮮菜價格上漲17.1%。

李慧勇表示,此前豬肉價格企穩下調預期,但實際上並未符合下調時的預期,影響CPI大幅上漲5.4%。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雖然生豬供需矛盾正在緩解,但恢復正常至少要到2020年一季度以後,短期內會影響食品價格走高。

此外,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分別環比上漲5.5%和4.5%。雞蛋、雞肉和鴨肉供應充足,價格分別下降3.7%、1.7%和1.0%。

疫情對價格影響集中在1月下旬

市場批發價格反映了CPI的變動。商務部數據顯示,1月豬肉、牛肉、羊肉批發價格環比小幅上漲,雞蛋價格小幅回落。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蔬菜、水果批發價格明顯上漲。

華寶基金李慧勇表示,新冠肺炎1月下旬全面爆發,因此疫情對價格的影響也集中在1月下旬,目前價格的上漲更多是春節因素的影響。

考慮到疫情尚未結束,因此2月份新冠肺炎的影響會更大,生活必需品大幅漲價會繼續拉動CPI。由於供給減少,服務業價格也會繼續上漲,只不過很多服務業暫時停滯,其價格怎麼算入CPI尚難確定。

他表示,分析CPI此前主要是判斷貨幣政策空間,但目前保增長重要性提升情況下,CPI超預期並不會影響政策寬鬆。反而是由於疫情爆發,可能導致寬鬆節奏提前,寬鬆力度加大。目前關注CPI,真正的意義是迴歸居民消費本身,關注其對民生的影響,相關部門出臺針對性的平抑物價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