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別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維和眼界還是意志?

tiantinligong


我的理解,思維是人對事物及其內外聯繫的認識,眼界是我們看世界的高度和角度,意志是人的內動力。對事物及其聯繫的認識會影響我們看世界的高度和角度,眼界的高低也可以反過來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意志在人的思維和眼界相似的情況下可能起到決定作用。我覺得單純地認為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在人與人的差別中起到最大的作用都是片面的,畢竟人是結合各種因素的複雜的個體,只有總體來看才能做出比較全面的判斷。


桔子在奧地利


眼界、思維、意志,這三個詞說的只是一個事,區別只是一個過程的不同階段,把這三個詞合起來,就是感知

人與人最大的不同,其實是基因上的不同,這輕微的不同,是造成人與人巨大不同的直接原因。哪怕是男人與女人,看起來差異那麼大,從基因來說,也不超過1%的差異。

說到感知這件事,從看到,到用簡單邏輯整理,再到用精密邏輯定性定量表達出來,這是人類感知的過程。

比如,在某地看到果實落地偶然長出新植物結出新果實,於是模仿這個過程。這就是農業文明的初期。

不斷耕種積累經驗,就發現收穫並不是定量的,總是有豐產減產的變化,於是思索之間的聯繫,逐漸找到溫度、水量、土壤、肥料和莊稼之間的關係,農業開始規模化種植。

更深層對植物探究,進入到分子層認知,化肥、農藥出現,農業開始走入集約化產業化生產模式。

基因層深度探究,人為干預種子的基因問題出現,種瓜得豆成為可能。

毫無疑問,這的確是眼界的不同,這也同時是邏輯工具的不同。當進入分子層研究後,明顯引入了數學邏輯形式,每個分子的結構可以定量表達出來。

所以說,三個詞說的只是一件事。


何處是家鄉


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謙卑低調,得道多助;

厚積簿發,積善成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卑不亢,永遠向上;

登高自卑,行遠自邇;

聰明者煩,糊塗者安;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己不所欲,勿施於人;

山高水長,人要堅強;

天人合一,人要知足。

——清風月感悟別人告誡自己於/2020年2月7日


清風月8888


題主是不是下了決心要追求與別人的“不同"?如果真下了決心要使自己變得"與別人不同",則顯然應該在“思維、眼界、意志”這三個特質上均"與別人不同"。而且,光有這三個不同可能尚不夠,還需要有其他方面的不同,譬如說遺傳基因不同、家庭條件不同、認識能力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等等。倘若不是下定了決心非要與人不同,那這樣的問題與這個語句便沒有多大意義。

先說語句。作為一個選擇句,其結構是不夠完整的,也不很通順。依愚見,問句“一個人與別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維和眼界還是意志”?若要使其(選擇)語意清晰的話,應修改成:一個人與別人最大的不同是(表現在)思維、眼界還是意志(三種特性的哪一種)?括號裡是筆者擬加的成分。

此外,這三個詞(思維、眼界、意志)的含義,用來表示人的素質特性,它們之間並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有著內在緊密聯繫的。一個人,要是其思維(素質特性)好,即思想活躍、豐富、深邃、透徹、周密,則無疑與其"意志"和"眼界"有關。反過來,"思維"水平非同一般,又可能促進其“眼界”和"意志"的出色優秀。可見,三者可以互為因果,是不宜截然分開討論的。

還有,人與人個體之間的素質特性差異,不一定僅在於所指三個特性的差別,更不在於三個特性中的哪一個“最”突出。真正要探討人的個性差異,須從上面提到的遺傳基因差異起始,然後從生存環境、成長曆程、受教育程度及過程等方面考察。這樣的考察可謂非常錯綜複雜,也無多大的普遍指導意義。

再說整個提問。人與人的個體特性特質比較,固然有差別,但從總體上看,是大同小異。這就如同我們過細觀察會發現,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可這些微觀細小差別又有什麼意義,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例如,咱們經常見到的風景樹——樟樹。我們只會關注它的幹、枝、葉整體,枝繁葉茂、青綠茂盛、陰影婆娑,適合美化風景。而除特殊需要時,我們決不會去怎麼在意樟樹的個體差異。因為每一棵樟樹的些微差異並不影響其整體功用。就每一棵樟樹而言,不管其大小形狀如何,都可以派上各不相同的用場。即使有長得最小最矮的,也可用來做盆景。

其實對於社會中的人也一樣。每個人都充當著與其他人不同的角色,缺了哪一行,甚至哪一個崗位都不行。我們決不能說誰有用、誰無用,誰高貴、誰卑賤,誰偉大不可缺、誰平庸可以被輕視。我們主張人人平等,尊重每一個個體的人格尊嚴和人生基本權利。

所以,說思維、眼界、意志不同,存在個體差異,並不能反映什麼,更不能決定什麼。我們提倡積極進取、努力拼搏以追求和實現理想目標。但人生的整體進程一樣,從無無中來,回到無無中去。我們最需要追求實現的是國家、社會的整體目標和共同理想願景。作為個人,我們則應該始終保持"三心":平常心、責任心和事業心,而不是總想出人頭地、與眾不同。(完)




柔柔春風1


《辭海》(1989)對“觀念”一詞的解釋有兩條,一是“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二是“觀念(希臘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時亦指表象或客觀事物在人腦裡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思想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屬於理性認識。一般也稱“觀念”。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一切根據和符合於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它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起阻礙作用。

思維與感性認相對,指理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反映,是認識的高級形式。

思想: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想法與思想差不多,不過思想更加深奧。

思維則是非常的深奧,分類很多。

思維: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

觀念是中性詞,可以用來形容正確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形容錯誤的事情。 舉個例子:傳統的觀念認為,男人比女人要高貴。 這句話裡,觀念就不是指一個正確的觀點三個詞語我認為由淺入深,觀念是基礎,思想是過程,思維是最高目標!


搞笑萌寵會


除了思維眼界和意志的不同,還有情商、財商和社交能力等等,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決定了他的人生軌跡。這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同才能構成了人的多樣性,才有了合作共贏的可能。

用人之所長,只有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夠做成一件大事,任何單打獨鬥都無法完成一件事情,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真的是太有限了,到最後你會發現,一個人的影響力,一個人的學識,一個人的為人處事,一個人的品德,才決定了一個人究竟能夠走多遠。

需要在人生道路上不斷的去成長去練習,去成為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標,不斷的前進,但是最關鍵一點,你必須要有執行力。你腳下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數。


張贇ZhangYun


這句話弄錯了概念之間的關係。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關係,而是因果遞進關係。

思維方式是前提與基礎。有了發散式的思維方式,就是打開了認知的領域,就是登泰山而小魯,眼界自然就開闊了。思維方式的開放,視野的開闊,必然會產生夢想的衝動,這種衝動持續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實現夢想的意志。

這是一個合乎邏輯之逐級遞進的因果關係。

因此說這句話弄偏了幾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天道若龍


都有,沒有思維邏輯的人第一反應在沒有腦子上,二沒有進一步去探索與發現事物的本質或者規律性,通俗一點,別人在吃飯,他拿起皮鞋刷子要坐下來開始刷,他沒有想過飯桌上能做的事是什麼,也沒有想到刷子會把皮油刷到菜裡,我見過才知道大人說過的一句真的“無腦”,應該指的是思維。眼界,就是井底之蛙與地面之蛙,不在一層次。不管做什麼,意志力不夠堅定很難成事。學習,工作,減肥,婚姻,那樣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取得好成績,結果。個人見解,見笑了。


en鄺小恩


一個人與別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維和眼界還是意志?

我認為眼界還是比較重要的,也就是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大小,對人生的影響很大,格局大的人,眼界開闊,心胸開闊,著眼長遠目標,目標遠目標大,格局小的人,視野侷限,目光短淺,隨遇而安,追求安逸,沒有什麼遠大理想。



竹箋閣


思維和眼界都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有的人活著而是懶著活,有的人是勤快的活,所以出現了有的人活著其實已經死了[笑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