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造成了隔輩親?

我是勝利哥



一、孫輩滿足了老人的傳統思想。


老年人大多在意傳宗接代,希望後輩能繼承香火。有了孫子孫女之後,他們心理得到了莫大的滿足,甚至有人會覺得自己這輩子就夠了。


二、孫輩豐富了老人的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大多單調,有個孫子孫女就不一樣了,孩子哭了笑了、會翻身了、會走路了,老年人都覺得特別有趣,孫輩的到來,讓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希望,也有了樂趣。



三、沒有教育責任,焦慮很少。


雖然現在家庭養孩子,多有老人幫忙,但是很少爺爺奶奶負責孩子教育的。


負責孩子學習、習慣培養等等,父母一般都會比較焦慮,因為這些事情都有標準、有比較,所以常見父母對孩子嚴格。


而爺爺奶奶多管孩子生活,對教育方面管的少,而且他們對教育方面的要求相對父母來說,要求低一些,所以不焦慮,更溫和。


這是我總結的幾點關於隔輩親的原因,你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補充哦。


如果你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也歡迎你轉給自己關心的朋友看。


歡迎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

一點心理學


您好:

隔輩親,分兩方面說。

第一,老人看見隔輩孩子親――是希望。

剛結婚的小夫妻,盼著自己的孩子快點出生、快點長大。盼來盼去無意當中竟然把自己盼老了。

一旦年紀大了,就覺得日子過的平淡無常,沒有任何激情了,但是又不甘心只倒數著日子,因為人都是活在希望裡的,那樣才有奔頭。於是就把希望轉而寄寓在兒子身上,就開始催著結果、要孩子,他們要升級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了。

孩子出生了,老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起色,又開始精神抖擻了,孩子的降生給他們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那是鮮嫩的小花苗苗,嬌貴得很,澆點水怕涼著,給點溫暖怕曬著……溺愛出來了。

第二、孩子看見隔輩老人親……是相伴。

所有人都在喊壓力山大,年輕人紛紛走出家門為了下一代去掙錢,老人便加入到照顧孩子的孩子的行列當中。

天長日久和老人在一起,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個稱呼。

不論怎樣,建議孩子自己帶,溺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極其不利。

在看護班,一個十歲男孩,讓奶奶寵的不得了。他被同班女生打了胳膊一下,就說不能動彈了,奶奶跑過來不依不饒指責老師。哎呀,真替男孩未來擔憂啊!

要了孩子,就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來吧,隔輩親讓他們親熱親熱就行了。萬萬不可嬌生慣養,社會上沒人慣著他的時候如何自立?


尤主明


這個也問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現象啊,才琢磨!

首先,傳宗接代的慾念老人比年輕的急切,自個弄不清哪一天,看不見孫輩不放心。有了孫輩當然心裡舒服,隔輩的愛是真切的,深沉的。

而年輕人精力正盛,思路繁雜,身擔家國實務,多是繁忙、少數紈絝也顧不上疼孩子。顧得上負有教育責任,不是緊說就是巴掌,急眼嘍抄傢伙滴也常有呢!這種愛雖然來的實在,可孩子的感受就不如隔輩溫煦,儘管可能是溺愛,舒服多了。

頭幾年不行了,只生一個,這可就嚴重,什麼嚴重?年輕人把孩子愛滴邪乎,親不夠,隔輩人都 比不了啦,想教育還惹事兒。大大扭曲了傳統,所以今天竟有這種問題,再深沒法曰了!

嗨!這麼多年這事兒得多少人說啊,真老碎嘴子,給個話題兒就沒完,打住吧啊,別討人嫌啦!


西山逸隱


一方面是爺爺奶奶,對於自己的孫子孫女呢,就是格外的親,因為是自己兒子的孩子,家庭有了傳承。

另一方面呢,姥姥姥爺,經歷了自己女兒的生產,知道自己女兒的辛苦和不容易,對女兒忍受著10級疼痛生產下來的孩子,就特別親。

當然,還有一種是控制慾特別強的父母,因為自己的兒子或女兒已經成為別人的了,

自己沒有辦法再掌控他們的人生,只能通過掌控他們的孩子來達到滿足自己的控制慾的目的。

無論哪一種,隔輩親都是常見的。最主要的還是疼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是一種情感轉嫁。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助他們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

所以,溺愛也常見於隔代撫養中。


友芳心理圈


是心態的變化造成的這個問題,人的內心世界,是一個會隨著人的成長經歷而不斷變化的神奇領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年齡也在不斷的增長,人們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 變成了一個滿鬢斑白的老人。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心態也在不停的變化之中,從兒時的懵懂幼稚 到少年時的浮躁輕狂、在從少年時的浮躁輕狂 到中年時的堅韌剛強、又從中年時的堅韌剛強 到老年時的平和謙讓、直至最後暮年時變得心若止水一般的慈祥。

如梭的歲月 即是一把無情的刻刀、又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它不但在人們的臉上刻滿了抹不去的皺紋和滄桑;還洗淨了包裹著人們內心的淤泥及骯髒,更沉澱了那些數之不盡的渾濁與激盪。

人在每一個階段的經歷、承受的壓力及肩負的責任都是不同的,心態自然也是大不一樣的。

兒時的人們,萬事都有長輩們的庇護,過得無憂無慮,所以心態懵懂幼稚;少年時人們初入世事,未曾經歷過坎坷磨難的拍打,所以心態浮躁輕狂。

中年時人們多經坎坷磨難,肩上滿是壓力和責任,所以心態堅韌剛強;老年時人們久經世事,內心早已被歲月洗禮,凡事都已經能看的清楚明白,肩上的壓力和責任,也都已盡數卸下了,所以人們心態變的謙讓平和。

暮年時 自不必多說,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已至暮年還有什麼好爭好想的,自然也就心若止水了。

由此可見,人在中年時,心態除了遇到磨難時的堅毅外,還有為人處世時的剛強。中年時的人們,正值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壓力和責任最大的時候,可謂是 事情多、壓力大、責任重,這時候人們滿心多是愁,這也就是心態上剛強的由來。

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年時人們對待孩子態度大多都有些剛硬甚至是強勢,凡事都缺乏耐心,自然也就不招孩子喜歡。

這個階段,工作或事業擠佔了人們大部分都時間和精力,人的時間及精力都是有限的,除了工作事業之外,還有老人、伴侶和很多重要的人際關係需要維護。

也就意味著能留給孩子的其實並不多,感情是需要培養和維護的,沒有過多的時間及精力來培養維護和孩子的感情,那麼和孩子的感情自然也就沒有那麼深厚。

而老年時則不同,老年時人們肩上沒有了那麼多的壓力和責任,臉上的笑容也就變的越來越多,為人處世也變的越來越隨和。

老年時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心裡跟明鏡似的,很多事情都已經看的很開了,心態也變的謙讓平和了,凡事都能忍幾分,對孩子的態度大多都是包容的,自然就招小孩子喜歡。

加上老年時 人們大多退休了,很多人際關係都不需要在去維護了,有了充裕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和孩子培養感情和維護感情,關注點也大多集中到了還需要人照顧的孫子身上,和孫子的感情自然就很深厚了。

這些就是造成隔輩親的詳細原因,關鍵點就是人們心態上的變化,造成的隔輩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實很簡單168888888


從我的角度看:我們這代人忙忙碌碌的工作和學習,上有老下有小,家務事也多,對自己的孩子,也沒有那個精力耐心呵護和溺愛,稀里糊嘟的就把孩子養大了。到了這個年紀,心裡也會感到愧疚,孩子們結婚又晚,也不能保證結婚就有,一旦有了,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真是如獲至寶,相隔20多年見個獨苗,真是從心裡往外的喜歡,把自己對兒女的愧疚,甘心情願的補給隔輩了,現在的孩子也真是招人愛哈哈。


碧波盪漾479


這就是俗稱的隔代親。因為自己的孩子的話都是有那種恨鐵不鋼的想法,一心想著好好教育他,但是如果隔代的話,你給他的只有寵愛。主要是因為看見自己的孩子結婚完成任務,心願達到了,所以比較高興,這時候一定要讓老人經常帶孩子的活,可以培養這樣的感情,讓老人更加高興開心的。再個就是現在社會壓力大,好多年輕夫妻生了孩子,顧不上照看,把孩子就交給爺爺奶奶,孩子常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慢慢長大,而爸爸媽媽對孩子接觸太少,這就導致成了隔輩親。


一旬情感


這是由於工作上的原因,顧不上照看孩子,把孩子們就託付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孩子們經常在爺爺奶奶的照看下慢慢長大,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孩子接觸太少,這就導致成了隔輩親。


鄉村牧歌


子女對老人陪伴交流太少,老人在孫輩身上尋找一感情寄託吧!



一個不務正業的工程獅


什麼原因!造成了隔輩親,現在留守兒童很多,因為,年輕的父母,在外打工居無定所,孩子不可能帶在身邊。只有放在家裡,讓爺奶長年照顧孩子。所以,孩子長大後,父母不親,跟爺奶最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