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造成了隔辈亲?

我是胜利哥



一、孙辈满足了老人的传统思想。


老年人大多在意传宗接代,希望后辈能继承香火。有了孙子孙女之后,他们心理得到了莫大的满足,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够了。


二、孙辈丰富了老人的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大多单调,有个孙子孙女就不一样了,孩子哭了笑了、会翻身了、会走路了,老年人都觉得特别有趣,孙辈的到来,让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希望,也有了乐趣。



三、没有教育责任,焦虑很少。


虽然现在家庭养孩子,多有老人帮忙,但是很少爷爷奶奶负责孩子教育的。


负责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等等,父母一般都会比较焦虑,因为这些事情都有标准、有比较,所以常见父母对孩子严格。


而爷爷奶奶多管孩子生活,对教育方面管的少,而且他们对教育方面的要求相对父母来说,要求低一些,所以不焦虑,更温和。


这是我总结的几点关于隔辈亲的原因,你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哦。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也欢迎你转给自己关心的朋友看。


欢迎关注“一点心理学”,让生活轻松一点。

一点心理学


您好:

隔辈亲,分两方面说。

第一,老人看见隔辈孩子亲――是希望。

刚结婚的小夫妻,盼着自己的孩子快点出生、快点长大。盼来盼去无意当中竟然把自己盼老了。

一旦年纪大了,就觉得日子过的平淡无常,没有任何激情了,但是又不甘心只倒数着日子,因为人都是活在希望里的,那样才有奔头。于是就把希望转而寄寓在儿子身上,就开始催着结果、要孩子,他们要升级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

孩子出生了,老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起色,又开始精神抖擞了,孩子的降生给他们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那是鲜嫩的小花苗苗,娇贵得很,浇点水怕凉着,给点温暖怕晒着……溺爱出来了。

第二、孩子看见隔辈老人亲……是相伴。

所有人都在喊压力山大,年轻人纷纷走出家门为了下一代去挣钱,老人便加入到照顾孩子的孩子的行列当中。

天长日久和老人在一起,在孩子的世界里“爸爸妈妈”就是个称呼。

不论怎样,建议孩子自己带,溺爱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其不利。

在看护班,一个十岁男孩,让奶奶宠的不得了。他被同班女生打了胳膊一下,就说不能动弹了,奶奶跑过来不依不饶指责老师。哎呀,真替男孩未来担忧啊!

要了孩子,就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来吧,隔辈亲让他们亲热亲热就行了。万万不可娇生惯养,社会上没人惯着他的时候如何自立?


尤主明


这个也问问,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现象啊,才琢磨!

首先,传宗接代的欲念老人比年轻的急切,自个弄不清哪一天,看不见孙辈不放心。有了孙辈当然心里舒服,隔辈的爱是真切的,深沉的。

而年轻人精力正盛,思路繁杂,身担家国实务,多是繁忙、少数纨绔也顾不上疼孩子。顾得上负有教育责任,不是紧说就是巴掌,急眼喽抄家伙滴也常有呢!这种爱虽然来的实在,可孩子的感受就不如隔辈温煦,尽管可能是溺爱,舒服多了。

头几年不行了,只生一个,这可就严重,什么严重?年轻人把孩子爱滴邪乎,亲不够,隔辈人都 比不了啦,想教育还惹事儿。大大扭曲了传统,所以今天竟有这种问题,再深没法曰了!

嗨!这么多年这事儿得多少人说啊,真老碎嘴子,给个话题儿就没完,打住吧啊,别讨人嫌啦!


西山逸隐


一方面是爷爷奶奶,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呢,就是格外的亲,因为是自己儿子的孩子,家庭有了传承。

另一方面呢,姥姥姥爷,经历了自己女儿的生产,知道自己女儿的辛苦和不容易,对女儿忍受着10级疼痛生产下来的孩子,就特别亲。

当然,还有一种是控制欲特别强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已经成为别人的了,

自己没有办法再掌控他们的人生,只能通过掌控他们的孩子来达到满足自己的控制欲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隔辈亲都是常见的。最主要的还是疼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是一种情感转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们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所以,溺爱也常见于隔代抚养中。


友芳心理圈


是心态的变化造成的这个问题,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会随着人的成长经历而不断变化的神奇领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年龄也在不断的增长,人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 变成了一个满鬓斑白的老人。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态也在不停的变化之中,从儿时的懵懂幼稚 到少年时的浮躁轻狂、在从少年时的浮躁轻狂 到中年时的坚韧刚强、又从中年时的坚韧刚强 到老年时的平和谦让、直至最后暮年时变得心若止水一般的慈祥。

如梭的岁月 即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又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它不但在人们的脸上刻满了抹不去的皱纹和沧桑;还洗净了包裹着人们内心的淤泥及肮脏,更沉淀了那些数之不尽的浑浊与激荡。

人在每一个阶段的经历、承受的压力及肩负的责任都是不同的,心态自然也是大不一样的。

儿时的人们,万事都有长辈们的庇护,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心态懵懂幼稚;少年时人们初入世事,未曾经历过坎坷磨难的拍打,所以心态浮躁轻狂。

中年时人们多经坎坷磨难,肩上满是压力和责任,所以心态坚韧刚强;老年时人们久经世事,内心早已被岁月洗礼,凡事都已经能看的清楚明白,肩上的压力和责任,也都已尽数卸下了,所以人们心态变的谦让平和。

暮年时 自不必多说,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已至暮年还有什么好争好想的,自然也就心若止水了。

由此可见,人在中年时,心态除了遇到磨难时的坚毅外,还有为人处世时的刚强。中年时的人们,正值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压力和责任最大的时候,可谓是 事情多、压力大、责任重,这时候人们满心多是愁,这也就是心态上刚强的由来。

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年时人们对待孩子态度大多都有些刚硬甚至是强势,凡事都缺乏耐心,自然也就不招孩子喜欢。

这个阶段,工作或事业挤占了人们大部分都时间和精力,人的时间及精力都是有限的,除了工作事业之外,还有老人、伴侣和很多重要的人际关系需要维护。

也就意味着能留给孩子的其实并不多,感情是需要培养和维护的,没有过多的时间及精力来培养维护和孩子的感情,那么和孩子的感情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深厚。

而老年时则不同,老年时人们肩上没有了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脸上的笑容也就变的越来越多,为人处世也变的越来越随和。

老年时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心里跟明镜似的,很多事情都已经看的很开了,心态也变的谦让平和了,凡事都能忍几分,对孩子的态度大多都是包容的,自然就招小孩子喜欢。

加上老年时 人们大多退休了,很多人际关系都不需要在去维护了,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和孩子培养感情和维护感情,关注点也大多集中到了还需要人照顾的孙子身上,和孙子的感情自然就很深厚了。

这些就是造成隔辈亲的详细原因,关键点就是人们心态上的变化,造成的隔辈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很简单168888888


从我的角度看:我们这代人忙忙碌碌的工作和学习,上有老下有小,家务事也多,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那个精力耐心呵护和溺爱,稀里糊嘟的就把孩子养大了。到了这个年纪,心里也会感到愧疚,孩子们结婚又晚,也不能保证结婚就有,一旦有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真是如获至宝,相隔20多年见个独苗,真是从心里往外的喜欢,把自己对儿女的愧疚,甘心情愿的补给隔辈了,现在的孩子也真是招人爱哈哈。


碧波荡漾479


这就是俗称的隔代亲。因为自己的孩子的话都是有那种恨铁不钢的想法,一心想着好好教育他,但是如果隔代的话,你给他的只有宠爱。主要是因为看见自己的孩子结婚完成任务,心愿达到了,所以比较高兴,这时候一定要让老人经常带孩子的活,可以培养这样的感情,让老人更加高兴开心的。再个就是现在社会压力大,好多年轻夫妻生了孩子,顾不上照看,把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孩子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慢慢长大,而爸爸妈妈对孩子接触太少,这就导致成了隔辈亲。


一旬情感


这是由于工作上的原因,顾不上照看孩子,把孩子们就托付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们经常在爷爷奶奶的照看下慢慢长大,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接触太少,这就导致成了隔辈亲。


乡村牧歌


子女对老人陪伴交流太少,老人在孙辈身上寻找一感情寄托吧!



一个不务正业的工程狮


什么原因!造成了隔辈亲,现在留守儿童很多,因为,年轻的父母,在外打工居无定所,孩子不可能带在身边。只有放在家里,让爷奶长年照顾孩子。所以,孩子长大后,父母不亲,跟爷奶最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