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極致是什麼?

財神之友


所謂藝術,就是美化生活、美化生命,昇華氣質昇華品格。讓平庸的變得不凡,讓暗淡的變得有光,讓粗糙的變得精緻,讓世俗的變得高雅,讓呆板的變得生動,讓生動的變得飛揚。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化腐朽為神奇。

讓短暫的變成恆久,讓掠目而過的變成深入人心。這是藝術的追求。

但藝術的極致,可能就是一種忘我的宣洩,一種精神的轉化,一種靈魂的複製。如燈取影,如印印泥。銀碗裡盛雪,空明洞徹,不可言說。



佩劍—無邪


我覺得對極致最好的解釋就是:無意識感知。什麼意思,舉個例子人感知不到空氣的存在,但是都知道生活離不開空氣,人人都堅信空氣的存在。

藝術的極致就是精神上的絕對愉悅,面對所謂的藝術品,不會產生懷疑,這是藝術本身的超強魅力,置身其中,內心會被完全的放空、不會有什麼私心雜念,說的直白一點,真正的藝術是屬於老百姓的,我從來不認為看不懂的那些東西是什麼藝術品,儘管再有噱頭,市場價值被炒的再高,我還是沒有辦法說服自己這是藝術品。

真正的藝術大師是完全能夠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的,是沒有距離感的,這樣的藝術創作是和公眾血脈相融的,我覺得這就是藝術的極致,趙本山就是代表人物!





金小主說電影


可以這麼說,自從人類有了藝術的概念以後,極致一直是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努力追求的目標。極致就是完美,極致就是一件藝術作品達到了幾乎無人能夠逾越的高度。

布格羅油畫




從理論上講,藝術是無止境的,因而說極致的藝術品似乎是沒有的。但是在實際運作中,確實有一些頂級大師的藝術造詣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他們創作的一些作品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格維得油畫




比如說王羲之的書法從一千多年前的晉代傳到現在,仍無人超越,仍有很多人在臨帖學習,這不就是極致嗎?再比如說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無論後人多少次模仿,都無以達到原作的高妙,這就是極致。還有被世界許多國家列為人體藝術教學範本的安格爾的《泉》,儘管後來有很多人學習效仿這幅畫,其中包括一些名家,卻再也畫不出《泉》的意境和韻味,這就是極致。

王羲之書法




極致的藝術品往往是具有高超藝術造詣和精湛技藝的藝術家在特定時期創作的藝術精品,比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比如魯本斯的巴洛克藝術、倫勃朗的繪畫明暗法、格維得的人體藝術、布格羅的唯美寫實等等都可以用極致來形容。

安格爾油畫




極致是藝術創作的巔峰,是藝術發展進步的標尺,是藝術代代傳承的榜樣。


燈影書畫


藝術的極致是生活,是自然而然的生髮與創作,它不因內在的技巧而凌駕於生活之上,也不因遠離生活的位勢而脫離生活,它應該是和生活相存共生的,它應該是通過生活中的想象或狀態來反映當前人的、社會的情態,真正的藝術是需要做到物我合一的,只有這樣你作品的欣賞著才會與你產生共鳴和同感。


劉明山水畫


“藝術”是個偽命題。


用貢布里希的話說“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所謂的藝術家,從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畫個野牛形狀,現在則是購買顏料,為招貼板設計廣告畫;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藝術家還做其他許多工作。只是我們要牢記住,藝術這個名稱用於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食物會大不相同,只要我們心中明白根本沒有大寫的藝術其物,那麼把上述工作統統叫做藝術倒也無妨。”

所以,所謂“藝術的極致”也是個偽命題,如果非要探討這個話題,也只能說藝術家個人作品的極致。而因為藝術家可能是畫畫的,可能是做雕塑的,可能拍電影的,也可能是搞行為藝術的……等等許多許多形式,而每種形式又包含很多內容。比如畫畫,按材料講有油畫有水墨畫等等;按地域講有西畫有中國畫等等;按題材講有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有花卉又有山水等等。每一種又根據不同藝術家的審美體現出不同的表現方式,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只能勉強說,一個藝術家能夠把他在作品中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到極致,就算這件藝術作品的極致;而這個藝術家在他人生中各個方面都做到符合他的內心,我們也可以說這個藝術家做到極致了。

比如說冷軍的作品




情感滴滴


我覺得,藝術的極致,就是通過熟能生巧的藝術創作活動,使原來並不好看的東西,變成了賞心悅目的寶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許多人都認同這個道理。但是,我認為,這是相對的事兒,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藝術就是創造極致的,最好的!比如說,古典藝術的開山鼻祖達芬奇,他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一個極致,一座高峰,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人超越!同樣的,多年前在南非發掘的一顆金剛石,經過精雕細刻,直到現在還是最璀璨奪目的寶貝!這就是藝術的極致。





hi123


藝術的極致是什麼,無盡頭,所謂極致是輪迴的。今天的極致,或許就是以後的平平而已。

因此藝術永恆,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在造化之門,開啟我們對自然的認知,從中甄選出魅力,也是具有的時效性,一如花有開時,也有凋零時。

藝術達到極致,證明藝術家,有高超的技藝,能感悟到自然的真諦,通過自己藝術語言形式表達出來,感染觀眾,共鳴中以饗美妙。

每天追求藝術,而睜著眼睛,滿眼風景,但不知如何欣賞,知其美,然不知為何美。可見美來自自然而如何物我相共鳴,需要靈犀,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即能夠把自然的美經過自己的加工創作出富有想象的意境。同樣也在追求藝術極致。是對藝術熱望。

但是總是艱難的,達到極致,就是藝術的最頂端。有的藝術家窮其一生,可望不可及也。

同樣又有誰說自己的藝術達到了極致?故只能相對而言。


狂喜淡墨a


藝術的極致就是找到並刻畫出本來的你、本來的我、本來的他、萬物本來的樣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然”。



何為最美?自然最美!石頭中為什麼太湖石最美,因為它是自然的,不經過任何雕琢。真正的大畫家,都是大巧若拙,其他藝術也是一樣。因為如果你加入了你的審美,那麼自然有愛也有憎,畢竟蘿蔔酸菜各有所愛,眾口難調。

總結:藝術的極致是“自然”,而非人為!

聖哲同學


你好親,很開心一起探討藝術的極致

藝術的極致是達到何種境界?

比如繪畫的極致?畫家要達到何種境界,自己創作的藝術品才能達到極致的境界和層次?

達到繪畫的極致,需要畫家一生孜孜不倦,勤奮鑽研藝術的精神,最重要的是畫家自己的創新精神,敢於突破傳統,突破前輩的創新精神,一輩子推陳出新,永不滿足的精神

比如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少年時期的寫實繪畫功底就達到了成熟的地步



但是畢加索並沒有就此滿足,停止對自己藝術的更新與探索

畢加索的繪畫寫實功底成熟之後,他又開始探索立體主義繪畫風格,從藍色時期,玫瑰時期,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都是畢加索一生推陳出新的成果

畢加索一生的藝術生涯,從來沒有把自己侷限在一個繪畫風格里面,不斷演變,創新

最後九十多歲時,成功實現了像兒童一樣畫畫的境界

欣賞畢加索九十三歲的自畫像,已經超越了技巧的限制,實現了純真的藝術極致

個人拙見,國畫家齊白石的作品達到了極致的境界

齊白石九十三歲的絕筆作品 《葫蘆圖》,這幅大寫意葫蘆作品,是齊白石老人在半糊塗半清醒的狀態下完成

創作這幅畫時,齊白石老人把葉子畫成了葫蘆的形態,左上角的形態也畫成了葫蘆的形態,葫蘆貌似用筆墨表達破損的形態

說明齊白石老人在半糊塗的狀態下完成,齊白石老人的藝術境界,修為在自由自在的狀態下釋放,達到了渾然天成純樸的藝術極致

齊白石的絕筆之作 《葫蘆圖》,說明齊白石老人已經超越了技法的限制,寫實的形態,規矩的束縛,達到了渾然天成的純樸境界



個人拙見,齊白石,如同畢加索一樣,實現了像孩童一樣創作,迴歸自然的本心,超越技巧限制,規矩的束縛

野獸派畫家馬蒂斯說過:“人類應該如孩童般的眼光觀察世界,感知世界,如果失去了孩童般的感知本能,也失去創造性的表達,藝術家應該保持純淨質樸的創作方式。”

我想,馬蒂斯說的純淨質樸的藝術創作,擺脫規矩,技法,嚴謹的束縛,這就是藝術的極致吧

藝術的極致,如同孩童創作繪畫,孩童三四歲的創作,是大師的境界

因為三四歲,還沒有接受繪畫技法的訓練,所以孩子作畫全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用純真的童心感知世界,作畫完全不受經驗,技巧,知識的束縛

所以個人拙見,藝術的極致,比如繪畫創作的極致,就是經過孩童時期的純真無拘無束地創作,再到青年時期訓練藝術基本功,然後再經過一輩子的修行,創作又達到返老還童的境界,擺脫規矩,技巧,經驗的束縛,如齊白石,畢加索一樣,達到孩童時期無拘無束創作,渾然天成的單純原始的創作境界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首先,我認為提問者的這個題目是一個偽命題,不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只能通過我對於藝術的理解來粗淺的判斷提問者對於藝術是不瞭解的。藝術,這個詞彙,我認為這是一個感官詞彙,是感性的,判斷藝術品或者藝術行為都是人感官上體驗,既然是感官體驗,那麼這個東西它就是變化的,不確定的,加上事物不斷變化的規律,感官體驗會不斷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藝術這種感官性體驗也就不存在極致。

那麼,提問者為什麼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呢?我想這也是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疑惑,畢竟不是所有人對藝術這種可以說比較抽象的事物都能理解,況且,就算是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也未必能說清楚這回事,這種事情司空見慣,幾乎每一個藝術門類的藝術工作者都存在相互看不來對方的藝術作品的情況,為什麼這麼說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我認為這個和提問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很相似。我們對於藝術和藝術作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分清楚,上面提到藝術是一個感官詞彙,是一種感覺,而這種感覺就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藝術作品,而大家所關注的藝術的極致,這個並不存在的問題偏偏又在現實生活中反覆出現,並經常討論,讚美或者謾罵,攻擊等等,那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我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我們把藝術和技術的評判混為一談,我們很多時候評判的藝術不是藝術本身,而是對於技術的一種評判,對於技術的讚美或者攻擊,同樣,技術也是不斷髮展的,技術也是沒有極致的,因此,提問者的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不過這個問題它又是存在的,因為,極致不存在,但我們都在追求極致,我們都在造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