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信發佈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消息一出,穿山甲又火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每年2月的第3個星期六,也就是下週六,是“世界穿山甲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日子?因為這個在地球上生存了幾千萬年的動物,正瀕臨滅絕。

2014年7月29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其紅名冊上將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正式定為“極危”(CR)。這距離野外滅絕僅剩一步之遙。另外,所有的8種穿山甲的保育級別都被提升到了“易危”(VU)以上。穿山甲已經比大熊貓更接近滅絕邊緣。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上圖:穿山甲流著淚,有家不能回

穿山甲是地球上最古老、還存留的哺乳動物之一,從恐龍滅絕以後就遍佈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唯一的覆蓋著鱗片的哺乳動物。

作為鱗甲目穴居動物,

穿山甲自小練就了

一身出神入化的挖穴打洞本領。

研究顯示,

每隻穿山甲可能有200個藏身之處,

每天在不同地方棲身,

簡直就是打洞界的“帝王”!

狡兔三窟什麼的弱爆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不過,打洞只是穿山甲的技能之一,

在動物界,它可算得上“全能高手”,

上樹、下水、攻擊、防禦,無所不能。

它真正厲害的,

是那一身褐色角質鱗片,

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這些鱗甲很像古代士兵的鎧甲,

硬度還超過了鎧甲,

據說小口徑步槍難以擊穿。

於是,穿山甲遇到危險時,

立即把自己團成一個“球”,

牙齒鋒利的食肉動物也奈何它不得。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尖齒利爪都拿穿山甲沒有辦法,獅子遇到了它,也只能是一臉生無可戀: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還能“轉守為攻”。

當遇到大型食肉動物時,

穿山甲就會控制肌肉

讓鱗片進行切割運動,

割破敵人的嘴巴。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穿山甲共細分為8種,

其中2種——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的鱗片格外犀利。

它們的鱗片上,

都有一個銳利的小尖,

邊緣很薄,十分鋒利。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強大的鱗甲成長於惡劣的生存環境。

這兩種穿山甲生活在樹上,

該技能可以幫它們應付蟒蛇的攻擊,

讓豹子等食肉動物沒法下口。

最神奇的是,

穿山甲鱗片能自我修復,

秘密在於鱗片的分子結構。

研究人員發現,

穿山甲鱗片部分分子

以一種獨特方式互相連在一起,

以保留對最初形狀的記憶。

與飛機上的黑匣子原理相似,

這種記憶結構

令鱗片能夠經受住外部的強烈物理衝擊。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水,能喚醒這種記憶,

並在可變形分子的參與下激活自我修復過程。

無論變形多麼嚴重

只要鱗片保持完整,

就可以完全恢復至初始形狀。

與鋒利鎧甲相配的是“霸氣”的走路姿態。

很多庫友會認為

穿山甲行走時四肢著地,

事實上,它們只用後肢著地,

用大尾巴來保持平衡,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是不是讓你想起了霸王龍?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穿山甲的“鎧甲”

還能起到“救生圈”的作用。

穿山甲的每片鱗片只有2克重,

並且向內翻卷,

入水之後,

下面的空腔會充滿空氣,

增加浮力,

讓它可以毫不費力地游泳。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此外,穿山甲還擁有有力的前爪,

可以釘住樹幹、帶動身體,

輕鬆爬樹。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那麼,當有著一身本事的穿山甲

進入了人類的家,

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在家裡溜來溜去;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一不小心就“翻車“;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洗衣筐也吸引了好奇寶寶的注意,

想要一探究竟;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冰箱門也擋不住穿山甲的好奇心。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軟萌的內心,溫柔又害羞

雖然有著戰士般的堅硬外表,

但它的內心卻是溫柔又害羞的。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的眼睛小,視力也不好,

白天,通常藏在地下洞穴或樹洞中,

偶爾會出現在樹上,

當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呼呼大睡,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只有夜晚才外出活動,

依靠敏銳的嗅覺尋找食物。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們有著自己的小潔癖,你基本上看不到它們暴露在外的糞便。它們每次便便都會跑到外面專門挖個洞,拉完了再用土蓋上,比幾十年前還在拿著尿壺往大街上潑的人類講究多了。)

穿山甲平時獨來獨往,

只有在交配季節

才會去尋找另一個“對的甲”。

由於它們數量不多,難尋同類,

所以,對於穿山甲來說,

遇上對的他/她,真是太難得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好不容易遇到了異性穿山甲,

眼神鎖定,完成交配,

一胎也只能生一個小寶寶。

對於來之不易的寶寶,

它們非常珍愛,

寶貝走不動了就把寶寶背在身上。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穿山甲性情溫和,

爪子毫無殺傷力,只適合挖洞,

嘴裡甚至沒有牙齒,

只能靠長長的舌頭來獲取食物。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們很愛吃“小零食”,

各自的口味還不相同。

一般情況下,

每隻穿山甲會認準

最愛的一兩種昆蟲不放。

當然,白蟻是它們的主食。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詩寶教授說:

“穿山甲的胃能裝500克左右的白蟻。

一隻3公斤左右的穿山甲,

一次就能夠食用300至400克的白蟻。

一片面積在250畝至450畝的森林,

只要有一隻穿山甲,就可以免遭白蟻的破壞。

因此,穿山甲也被稱作‘森林衛士’。”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穿山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將會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穿山甲在自然界幾乎沒有天敵,卻被人類當作藥方或野味而捕殺。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被獵殺的穿山甲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這都源於人類莫名其妙的認知與需求。

穿山甲善於打洞,

不少人就認為它有舒經活絡的妙用,

還能“下奶”,

因此,有上述需求的人,

即使弄不到穿山甲肉,

也要搞些穿山甲的鱗片磨粉服用。

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

有些人迷信食用野生動物能夠“大補”,

還有人為了炫耀,“越瀕危越吃”,

於是,穿山甲淪為了盤中餐。

有了這些需求,

穿山甲販子們為了謀財,

不惜鋌而走險。

實際上,穿山甲的鱗甲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其主要成分為β-角蛋白,與人的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穿山甲肉不僅完全沒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

穿山甲肉是有毒的。醫學專家也表示,野生動物身上攜帶許多未知微生物和寄生蟲,對食用者有無法預知的健康風險和隱患。

穿山甲販子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

往往會給穿山甲灌入水泥或者水,

使其增重好幾斤。

被灌入泥漿的穿山甲很容易器官衰竭。

即使被解救,

它們活下來的幾率也非常低。

可以說,

這些穿山甲在被抓的那一刻,

就已經被“判了死刑”。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紀錄片中,被救出的兩隻穿山甲

已經不能自主走動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除了被捕殺之外,

生存環境的劇變,

也造成了穿山甲數量銳減。

穿山甲喜歡生活於丘陵地帶的

闊葉及針闊混交林帶,

食性單一,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很差。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一旦棲息地遭到破壞,

其種群數量就會迅速下降。

另外,由於習性特殊,

穿山甲無法進行圈養,

人工繁殖迄今都沒有獲得過成功。

根據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數據,

在過去21年裡,

中國穿山甲的數量下降了90%;

中科院動物所曾巖博士提供的信息更悲觀,

“20世紀60年代至2004年,

中國境內的中國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至94%”;

2008年一項調查顯示,

我國穿山甲數量

“大致在25100到49450只之間。”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穿山甲攜帶大量寄生蟲和病毒,

人食用穿山甲是有巨大風險的。

大部分野生動物都是通過地下渠道交易,

沒有經過衛生檢疫,

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

加之,非法經營的野味餐館,

常偷偷摸摸經營,

烹製時難免會粗製濫造,

野生動物烹飪過程中交叉汙染……

那些病毒、寄生蟲、病原體侵入人體,

大大增加了患病的幾率。

而在非法銷售穿山甲的“江湖”中,向穿山甲體內注射水、米粉糊,都算是“善良”之舉。為了穩定動物情緒,在運輸途中會給它們打鎮靜劑;到了市場上,為了賣相好,就打興奮劑;如果是死體,則會打防腐劑;為了增重,會往動物身上打米漿甚至石灰水。這樣的“野味”,真的能“補”嗎?有人敢吃嗎?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早在1月22日,光明網就曾發過一篇評論員文章:是時候徹底反思“吃野味”了

光明網評論員:當前,舉國上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關情況的披露,已經足以令人反思一些事情,比如“吃野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今日(1月22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認知,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兒童等年紀小的人不易感。而在此之前,網上流傳出一張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里名為“大眾畜牧野味”店的菜單,顯示有活狗狸獾、活豬狸獾、活竹鼠、竹鼠肉、活果子狸、果子狸肉等野生動物,令人不寒而慄。

十幾年前的SARS,後被證明來自中華菊頭蝠,果子狸與它們接觸、感染後,再將病毒傳染給食用它們的人類。沒想到十幾年後,依然有人大吃特吃各路野生動物,食客與店家將之與滋陰壯陽、防癌抗衰老等等偽科學聯繫起來,造成了全國乃至世界層面的重大衛生事件。這種沉痛教訓,還不足讓人以徹底反思“吃野味”麼?

多少年來,已經有無數的科普,反覆強調野味的營養價值無甚特異之處,大多屬於“智商稅”食物,抑或是展現某種特權的炫耀性消費。也早有專家指出,野生動物是冠狀病毒的常見宿主,且野生動物遠離人類,其病毒與細菌的研究並不充分,往往難有特效藥。

這麼多年過去,科普近乎喊破嗓子,而野味市場依舊在膨脹。甚至有人吃到國外,把邊境小城變成了招待中國食客的野味市場;也吃到了網上,不時有人在網絡上炫耀吃野味。

在科學上,“吃野味”已被否定,卻並沒有內化成全體民眾的認知共識,變成全民的基本科學素養。在文化上,“吃野味”在神秘主義敘事與營銷技巧鼓吹的加持下,反而有被美化的傾向,變成了可豔羨之事。如今,面對不斷更新的病例數字,可見“大補”“特效”的頑固信念是何其荒誕與愚昧,今天疫情的出現又令人何其心痛。

痛定思痛,“吃野味”必須有一場深入社會心理層面的反思。這不能只侷限在執法層面對非法野味的打擊,也不能只是停留在所謂規範市場、確保衛生的整治措施,必須從民眾心理徹底瓦解“吃野味”的合理性。十幾年間,從SARS到新型肺炎,兩次沉痛教訓應該得出一個社會共識:吃野味,就是與健康為敵,與文明為敵。 

別再炫耀自己是個無所不吃的“吃貨”了,也別再炫耀當地菜餚是如何創造性地把各色動物擺上餐桌了,這種洋洋自得的“機智”,在自然規律面前是何其渺小。拒絕野味,本身也是彌合撕裂的文明圖景。我們不能一邊用著最先進的科技產品,一邊又迷信著野生動物的神奇功效。文明,就是器物層面和認識層面共同造就的,二者之間若產生過大的落差,必然要付出代價。舉例來說,就是現代化的運輸手段、便利化的網絡支付,導致的結果卻是野生動物的快速聚集與消費,這個代價如何,我們已經看到了。


鍾南山院士對我們的告誡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鍾南山院士接受記者專訪。他當時分析,大概有60%—80%,甚至更接近80%的人類新的傳染病是來自於動物。他認為,這是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受到過度開發導致的結果,和諧社會,也應該是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

在當年非典剛剛被戰勝後的一兩年內,鍾南山院士曾經多次說過“非典會捲土重來”。他在接受專訪時特別提到,原因在於現在一些動物還存在病毒,“如‘中華菊頭蝠’就存在類似非典的病毒,在香港、武漢都有發現。”

當時,鍾南山就一再強調:“假如我們堅決採取措施,我估計非典不會回來;如果不加強管理,那肯定還會回來。”

高曉松曾說:“人類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物種。但當生存唾手可得時,我們便忘記了自己也只是這萬千物種中的一員。”

人類的20萬年曆史,對於這個世界而言,只是瞬間中的一瞬間。我們身邊的很多動物,都先於我們存在在這個世界。我們有一腳把它們踢開的能力,甚至有瞬間剝奪它們生命的能力,但我們無法想象,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世界,意味著什麼。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同生於地球家園,人類與動物是生命共同體。願每個人都能體悟這個道理,保護野生動物,遠離買賣,遠離傷害!也呼籲越來越多的人,愛護一切生命,放生、護生、戒殺、吃素!

日前,多名院士及專家學者聯名,呼籲野生動物主管及執法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肩負起自身職責,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全面杜絕對野生動物的非法食用。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摘自“它基金”平臺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為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決定,自今日(26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 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
  • 各地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電商平臺等經營場所,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 社會各界發現違法違規交易野生動物的,可通過 12315 熱線或平臺舉報。
  •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檢查,發現有違反本公告規定的,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對經營者、經營場所分別予以停業整頓、查封,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
  • 消費者要充分認識食用野生動物的健康風險,遠離“野味”,健康飲食。
它們又火了,“謝謝”你,它們都快死絕了

——摘自“央視新聞”平臺

真的希望:別再吃動物了, 地球不僅僅是我們人類的,本不該出現在人類食物鏈裡的,一旦出現了,必然付出相應的代價。

我們應該向動物們懺悔,祈願國泰民安、疾疫消除。

綜合整理:佛教慧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