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和我一樣的家長,盼望上大學的孩子早點開學?

煥然2024


我覺得沒必要!因為上大學的孩子不小了!應該有自學能力了!在家裡自學,有不會的網上查!同樣可以增長知識!


老張126930619


前兩天,某乎上就有一個熱議:高校延長收假,大學生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開心,都是迫不及待想要開學。


有人說家裡的學習氛圍太差,自己的自律能力也不強,不如在學校裡和同學一起學習。有的研究生放假前還想著能放幾天,結果現在盼著回學校,因為資料全在學校電腦上。

還有的大學生是想念久別的同學、戀人,有人說,去學校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是一種喜悅。


而點贊最多的一個答案,是一個女生寫的:

剛回家,我是公主,現在,我是宮女。在家呆久了,被爸媽嫌棄,連呼吸都是錯的。你學習了一上午,到了中午你想休息一下,剛拿起手機。他們猛然打開門,發現你在玩手機:“好啊,又玩了一上午手機,每天就知道玩手機。”或者你早上打開手機被發現了。 “你又要玩一天手機了對不對!” 你已經被貼上了不學無術的標籤,再怎麼解釋他們也是一副“我還不瞭解你”的表情。
家裡的菜可能比學校食堂難吃,因為冰箱物資緊缺,菜式基本上就是那幾個。我愛食堂的水煮肉片、淮南牛肉湯、鴨血粉絲湯、酸辣粉、小籠包子、大肉包子、煎餅果子、揚州炒飯、五香烤鴨、新疆大盤雞、菠蘿咕咾肉、麻辣香鍋...... 還有奶茶!

這些心情,句句都是大學生們內心的寫照。回家前想家,在家呆久了想學校。

而這也是大多數家長內心的寫照。放假前想孩子,和孩子呆久了又有些煩孩子。更特別的是,今年的寒假,不能陪孩子旅遊,不能陪孩子逛街,甚至不能陪孩子去散步、去運動,只能在家裡大眼瞪小眼,任何一點小問題都可能引發矛盾。


不過,這樣的狀況恐怕還要維持一段時間,少則半月,多則一兩個月。所以,家長們還需調整好心態,試著陪孩子們學習,陪孩子們玩,把這段時間變成難得的親子時光。


高校人才真經


孩子住校各種憂慮,孩子居家各種煩心。這種矛盾的心情在家長群體中所佔的比例很大。


看似家長們無情,實際是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孩子在學校時,怕他不能好好照顧自己,冷了不知道添衣,餓了沒有可口的飯吃,自己在家是各種不放心和掛念,就希望孩子早些放假,趕緊回來,守在身邊,好好照顧。


孩子真的放假回來,每天就是各種刷劇,打遊戲。晚上不睡,早晨不起。


即便起床也是被子一推,根本不知道整理鋪好。


起床基本是午飯時間,你儘量不安排自己的事情配合他的作息,就怕他起床吃飯湊合。不得不出門辦事,也要按照孩子起床吃飯的時間,急火火地往家趕,就為了給他做午飯。


孩子自己都不能料理好自己,更別提幫你做家務。你以為孩子成年後,你可以輕鬆些,不用過多照顧他的想法,基本已經破滅。


上面的一系列場景應該是很多家長正在經歷,或者還有比這更多的不滿。



請現在先放下心裡的情緒,冷靜的看一下,這一切的安排、要求,只表現了你的思想、計劃和需要,孩子需要什麼你不知道。


有些家長看到這句話,會反駁,說孩子需要什麼,他就是懶,只要不用他幹活,他怎麼都好,這就是他的需要。


整個假期與孩子互動都是這種模式的家長,都是控制型和溺愛型的家長。


孩子確實有錯誤,但是身為家長的你,錯誤要多過孩子。



給孩子充分的空間


你的孩子已經是成年人,完全具備自主思考能力,也有自己的感知力。


他有自己的自控能力,也有自己的時間計劃,你不需要再像盯著兒童一樣看著他。


當然對於熬夜的問題,家長適當的提醒還是有必要的。


如果不想讓孩子過分熬夜,可以讓孩子陪自己一起出門做點共同感興趣的項目。今年的疫情期除外,在家也可以做很有有趣的事情。拍視頻,下棋,打撲克,聊天等等。


做家務的問題


不要說孩子就是懶,根本什麼活都不幹,那麼大了一點不懂事,我下班回來,還要給他做飯吃。


孩子在9個月左右是手部敏感期,喜歡抓軟的東西,比如麵條、香蕉、草莓等。3-5歲是手部發育期,孩子喜歡自己動手吃飯,穿鞋,穿衣服,畫畫等等,可是我們家長往往會以“髒”、“危險”“趕時間”為藉口,來阻止孩子自己動手。


這個時段沒有得到發育滿足,隨著孩子長大,動手能力自然是差,讓我們說卻是懶。


加之我們的應試教育,家長變得更焦慮,孩子會不會做家務不重要,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足夠。


可是家長們忽略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各種學習的過程,不只是知識和文化。


想要學習好,孩子需要有探索的求知心(好奇心),也就是我們說的學習力。學習力在做手工、閱讀、幫你做家務時都是一種學習方法的總結。


家長沒有教會孩子做家務,或是自己從不提出需要孩子幫助的需求,孩子不動手也正常的。


忽視孩子的需求和感知,一切都幫孩子包辦,是控制型和溺愛型家長的共性。


孩子成長過程中,替代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就不具備自理的能力,同時也不會體諒理解、關心父母。


進入青春期後,潛意識的開始抗拒和報復家長,用消極或者暴力方式與家長對抗。


即便能做的事情,想起家長的強勢干涉和指揮、指責,他會選擇不做。明知道家長會不允許的事情,他卻偏偏要做。


這些問題的產生源自家長對孩子不能無條件的接納,不能尊重孩子,總以自己的標準衡量要求孩子,根本不願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家長依然不願調整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模式,以後問題會更多。


隨著孩子的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家長又能跟到什麼時候。



孩子在學校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你根本不知道。家長只是想當然的把孩子在家裡的狀態,放大到他在學校中的狀態。


集體生活對人的成長是一個很好的磨練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孩子學會與他人互動,體諒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會按照群體的模式約束自己的行為。


家長們沒有必要過分擔憂孩子,趁著現在孩子們還有假期,能在你身邊陪伴的時候,多一些寬容與尊重,相信你們的親子關係會慢慢融洽,孩子也會慢慢跟家長重新建立信任,與家長溝通。


孩子工作以後,只有很短暫的假期,還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根本沒有過多時間陪伴我們。想想我們自己,工作以後有多少時間陪伴過父母。


假期馬上結束了,趁孩子還自家,自己做家務的時候,叫上他一起幫忙,慢慢的教會他生活自理的能力。



閱讀人生0614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很理解你此時的心情,目前疫情還是很嚴峻的,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推遲開學是最有效防止人群聚集發生疫情傳播的方式,各個學校已經制定了疫情期間在線授課的計劃,孩子的學業不會受到大的影響的,經歷這次疫情對一個年輕學子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財富,在家隔離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貢獻!希望你不要焦慮!疫情會很快過去!


正精胡說


這位家長盼望上大學的孩子能早點開學,在新冠肺炎還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難道為了讀書連生命安全可以不顧嗎?生命安全永遠是笫一位,連命都沒有,還讀什麼書?看來,這位家長腦子有病了,快到醫院看醫生吧。


用戶8816608353370


一,人同此心。二,大局為重。三,對孩子要求,希望,健康第一。這叫一票否定其他。四,在家複習以前的,有能力家長,可教孩子的課程,反正宅家,教教課也好,何樂不為。與孩子交流,以往時間少,利用宅家,和孩子一起玩,作室內遊戲,作操,鍛鍊身體,難得的機會。五,與孩子一起為武漢加油,以此為例,向孩子講小家,大家關係,讓孩子明白家與國的關係。把家國情懷,家國擔當,詮釋到極至。這多好l


A敖華


我感覺大學還是不要早開學,因為疫情還沒有控制住,全國各地的孩子彙集在一起太危險了。大學的孩子一般都有自控能力的,在家上網課,多看看書也挺好的。


空山新雨後705


是滴是滴,沒放假時天天盼著孩子回來,這回家了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睜開眼睛就是刷手機,現在倒好,開學日子還遙遙無期[捂臉]


漢堡家媽咪


我是高三孩子的家長。和你一樣的心情啊!更盼著孩子早點開學?現在只能安慰自己:生命是第一位的。健康快樂就好?又能怎麼辦呢?


用戶9581436346199


一看新聞,發現全國父母都一樣,不見子女甚是想念,雙方在家呆的時間長了,總會出現摩擦,不過這都是正常現象,雙方多交流交流,我不知道你想讓你家孩子早開學的原因是什麼,我也不便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