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商朝為什麼會垮於牧野之戰?

騎蝸牛走高速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凌晨,商、周兩國在牧野展開決戰,到了黃昏時候,周國就取得了大勝,商王紂亦逃奔鹿臺,身纏珠玉,自焚而死。

從賬面來講,當時兩國的軍事力量對比還是存在巨大懸殊的。周武王率領的是“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另外還有來自西南的八個諸侯國,有庸、蜀、羌、髳、微、盧、彭、蒲等國,這些都是西土的小國甚至部落,不會有多少軍隊。更為重要的是周武王率領的軍隊並未全員就位。《呂氏春秋·古樂》:“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六師未至,以銳師克之於牧野。”就是說武王的軍隊就只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史記》記載周、商兩國參戰人數分別是車四千乘和七十五萬軍隊,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但是商的軍隊數量應該遠多於周,而且牧野就是商的殷六師駐兵之處。

如此大的軍力懸殊,商為什麼一天只能潰敗?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商的潰敗早已埋下禍根。

第一:商紂剛愎自用,沉迷酒色,壓榨百姓,致使貴族內部離心離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商紂本人剛愎自用,不聽忠言,即所謂“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致使微子諫言不聽奔周、比干強諫被剖、簸子佯狂被囚。可見商貴族內部已經離心離德。商貴族好酒是出了名的,“酒池肉林、裸體相逐”就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商紂還喜重刑,動輒炮烙之法加身,時九侯之女不與商紂淫溢,便被殺死。可見商貴族內部已經是一盤散沙了,這也是商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第二,長期與東夷以及戎狄的戰爭大大的消耗了商的實力。

商超中後期,西北戎狄的勢力已經漸漸向中原逼近,時刻威脅著商的統治。而東方的夷族如庵、蒲姑等國的壯大,更是給他們致命一擊。《後漢書·東夷傳》:“(東夷)分遷淮岱,漸居中土”。也就是 在今天的淮河北部,泰山周邊已經被東夷佔有,而這些寫原本都是商諸侯國的土地,比如蒲姑(在今天淄博)原本就是商諸侯逢伯陵的封國。商中後期開始,他們不得不調用大量的軍隊討伐東夷,而最終的結果也只是“紂克東夷而殞其身。

另外,就在商貴族內部分崩離析的時候,周卻籠絡貴族,並利用他們的力量來壯大自己的勢力。

《史記·周本紀》:“(西伯):”禮賢下士,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柏夷、叔齊之徒皆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士在當時是屬於貴族的下層階級,這些人是當時軍隊、祭祀、議事的主要力量,因此得到他們,就壯大了自己政治、軍事力量。而祭祀是當時重要的事務,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它的重要性,周初期就長期使用商貴族來擔任祭祀的官員。

以上都是商、周兩國長期積累下來的資本。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周武王制定了一個完善的克商計劃和戰略。當時商的範圍除了商畿之地以外,北部也到了今天的河北邢臺附近,南部主要是河南北部地區(主要是商的方國)。周武王沒有選擇先就近攻伐南國,而是直搗黃龍,攻打商的軍隊駐屯地牧野,要的就是迅速和離心離德的商王朝主力展開決戰,然後再各個擊破。事實也正如他們料想的那樣,周武王甚至來不及等待“六師”,只用戎車三百,虎賁三千就與商主力展開決戰,結果也是當天就取得了全勝。然後再肅清商畿周圍的勢力,最後又兵分四路攻取商的南國。

所以說,商在牧野之戰的迅速潰敗,表面上看是一日之功,實際上卻是長期積累的問題的總爆發。尤其是他們貴族內部的分崩離析,更是給了他們最致命的一擊。

<strong>


青銅說史


(一)、不斷髮展勢力,乘商內亂,發動進攻

為推翻商朝,周不斷髮展勢力,擴張領土,翦商羽翼,壯大自己,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勢,改變了周商的力量對比。除此之外,周文王還麻痺紂王,籠絡貴族,這樣不僅得到本國百姓的支持,還能得到商國百姓和部分失意貴族的同情,造成人心向周的局面。周武王即位後,繼續進行戰爭準備,孟津觀兵時,諸侯們都認為“紂可伐”,但武王仍然覺得時機不成熟。直到商紂囚箕子,殺比干,貶微子,內部分崩離析,武王才認為時機成熟,親自率軍攻打商朝。

(二)、選擇有利時機,乘虛直搗朝歌

周武王選擇進攻紂王時,商朝的主力遠在東南地區作戰,朝歌空虛。周軍的進攻,是一次遠距離的奔襲戰,而且要與各地諸侯取得戰略上的協同。如果不是抓住商軍主力遠在東南,一時難以回救,周軍不一定能打敗力量佔優的商軍。也正是因為如此,周軍的部隊在開進的過程中,沿途沒有遭到商軍的抵抗,進展十分順利。

(三)、以“弔民伐罪”相號召,聯合諸侯共同伐商

戰前,周武王為了提高周軍士氣,與諸侯會盟孟津時,向周軍和諸侯之師聲討商紂王的罪行,表明自己是“弔民伐罪”的正義之師。不僅堅定了將士勝利的信心,也爭取了商地軍民的同情和支持。周武王又宣佈紀律,有功者賞,有罪者罰,鼓勵將士立功。為統一作戰行動,規定戰鬥紀律和對待俘虜的政策。通過這些,周武王和諸侯們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達成了一致。

(四)、作戰指揮上,周軍始終保持嚴整的隊形

周軍雖然人數遠遠少於商軍,卻隊形保持完整,不給商軍有可乘之機。然後,以呂尚率領戰鬥力較強的先鋒部隊首先從正面衝擊商軍,商軍第一線部隊都是奴隸和俘虜,未戰先潰,並且紛紛倒戈。這時,周武王便投入主力,猛烈突擊敵陣,商軍陣勢被完全打亂,隨後便潰敗。

商紂王之所以迅速滅亡,有三個原因:1.以商紂王為首的奴隸主集團眾叛親離;2.對東方進行長期的掠奪戰爭,削弱了朝歌的力量;3.商紂王大意輕敵,對周沒有防範,直到周軍壓境,才臨時用奴隸和戰俘組成軍隊倉促應戰。這些奴隸和戰俘乘機起義,倒戈一擊,成為商軍一敗塗地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史記·周本紀》


坤麟2514001


周武王繼位後四年( 前1057年,一說前1027),得知商紂王統治集團即將分崩離析,且商王部隊主力遠征東夷,朝歌空虛,於是決定立即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討伐商朝。12月下旬左右,周武王部隊東進來到孟津,與多個方國部落部隊和反商諸侯部隊會合,最後大敗商朝部隊,商紂王登鹿臺自焚身亡。

分析周王戰勝,商王戰敗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周朝情報工作做的精準,行動迅速。周朝瞭解到商王遠征東夷,主力不在都城,朝歌空虛,遂立即決定遠征商朝,乘虛而入,商王準備工作做的不到位,倉促應戰。

第二,周朝統戰工作做的細緻,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周朝在征討商朝的過程中,充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與漢水流域的庸、盧、彭、濮、蜀和渭水流域的羌、微等 8個方國部落軍隊及各反商諸侯軍會合,緊密團結起來,形成強大的陣前攻勢,聲勢浩大。

第三,周朝宣傳工作做的精細,動員工作做到到位。戰前,周武王佈陣完畢,在牧野作了莊嚴誓師,史稱“牧誓”義正辭嚴地聲討商紂王的一系列罪行,大力宣傳週王討伐商紂王是正義之戰,贏得了民心,在輿論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第四,商朝主力遠征未歸,準備倉促,應戰的部隊戰鬥力太差。商紂王對周朝的進攻猝不及防,僅以數量有限的近衛部隊及大批奴隸倉促應戰,雖然數量超出周軍,但是因屬於倉促間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戰鬥力太差。且有大量奴隸被迫作戰,臨陣倒戈不斷髮生,以致亂了軍心。        

另一方面,大概也有歷史的偶然性吧。歷史拋棄了帝辛!選擇了周武王😀😀😀






讀書閒話


第一,商朝被周國戰略迷惑了。史書上說當時天下60%的地盤都歸周國,周國仍恭恭敬敬給商朝下跪磕頭,這是一種戰略迷惑,實際上是在暗中拉幫結夥,準備奪權,表面上在演戲。

第二,商朝被周武王從戰術上偷襲了。商朝主力部隊在東線作戰,周武王從西邊摸過來了。商朝對周國很信任,對姬發的第一次孟津之行沒有任何防備。

第三,打土豪戰略奏效。周武王姬發喊出了“打倒商朝,大家一起分他家產,睡他的小老婆”各地諸侯利慾薰心,團伙作案,牆倒眾人推,商紂滅亡。這這個角度說,西周得國不正。



懦夫自救組


對於商朝滅亡的原因,在史家的論述中,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亡於暴政、有人認為是妲己害國、還有人歸於武王伐紂。其實這些說法都源於《尚書》、《史記》等歷史典籍的著述,對於商王朝的滅亡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

其實,跳出歷史典籍的角度,我們用一般的觀點來看,可能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首先,歷史上的商王朝和大家意識中的統一王朝是不一樣的,它不過是當時眾多部族國家裡的一個,它沒有建立起封建時代或近現代的中央到地方的統治制度,因此實行的是“方國制”,它對其他部族國家的控制停留於臣服與進貢的關係。而國家滅國的原因不外乎三種:統治集團內部紛爭,自下而上的起義,還有就是別國入侵。其實從各類史料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這些在商王朝的後期兼而有之,統治集團內部紛爭是一定存在的,微子的出走別國就是一個證明;自下而上的起義雖然不清晰,但是紂王的勞民遠征和暴政是必然存在的,妲己不過是暴政的一個象徵性符號而已;別國入侵就不用說了,武王伐紂是不是正義的戰爭不重要,但是當時的反商聯盟實力強大是肯定的,因此牧野大戰中一戰而重創紂王。

至於紂王的能力和功過,作為末代之君還有什麼意義?!




ZjK東北Ren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牧野之戰是我國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戰役,那麼商朝為什麼會垮與牧野呢?1.商紂王荒淫殘暴,商王朝末年社會矛盾尖銳。據說紂王自恃聰敏,目中無人,視重臣如草芥,視黎民如糞土,窮奢極侈,為所欲為,同夏桀一樣,喜淫樂,性慘忍。在即位之後,就擴大殷都至沫邑(今河南淇縣境內),大修離宮別館,稱之為朝歌。相傳,紂王在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地方,“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了滿足個人貪慾,又“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①,加重人民負擔,無限制地搜刮,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執政晚期昏庸暴政導致周邊部族聯合起來反抗,而牧野之戰的倒戈也造成了商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商朝後期,絕大多數奴隸主貴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對待奴隸十分殘酷。如人祭和人殉等。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徵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 2.商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內部有投降派、分裂派。3.周大力進行改革,鞏固奴隸制的經濟基礎,安定民心,穩定社會,整頓軍事,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都大大地超過了商朝,奠定了滅商的基礎。

在牧野周武王正式豎起伐紂大旗,當眾誓師,他在誓言中歷數殷紂王腐敗、荒淫、兇惡的種種罪狀,號召部隊要執行“天命”與紂王決戰,大大地鼓舞了士氣。商朝的軍隊還在遠離都城的東南地區對付東南夷,一時難以調回。正在朝歌鹿臺上歌舞宴樂的紂王,只好下令將大批奴隸和從東南夷掠奪來的戰俘臨時匆忙武裝起來,驅上牧野前線,抵抗周軍的進攻。決戰陣前殷軍士兵不但不抵抗,反而“前徒倒戈”引導周軍殺向股紂王,殷紂王見大勢已去,趕忙逃回朝歌,當夜登上鹿臺,自焚而死。

第二天,商朝百姓立於朝歌郊外,迎接武王的軍隊。武王在群臣的護擁下進入朝歌。在周軍強大攻勢和商朝奴隸陣前倒戈的共同打擊下,商朝滅亡了。






仁德歷史


商朝的主要精銳兵力都在與東夷作戰,國都空虛。周武王是搞突然襲擊。一個是倉促應戰,一個是有準備有預謀。


史力億


天理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