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商朝为什么会垮于牧野之战?

骑蜗牛走高速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凌晨,商、周两国在牧野展开决战,到了黄昏时候,周国就取得了大胜,商王纣亦逃奔鹿台,身缠珠玉,自焚而死。

从账面来讲,当时两国的军事力量对比还是存在巨大悬殊的。周武王率领的是“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另外还有来自西南的八个诸侯国,有庸、蜀、羌、髳、微、卢、彭、蒲等国,这些都是西土的小国甚至部落,不会有多少军队。更为重要的是周武王率领的军队并未全员就位。《吕氏春秋·古乐》:“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师克之于牧野。”就是说武王的军队就只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史记》记载周、商两国参战人数分别是车四千乘和七十五万军队,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是商的军队数量应该远多于周,而且牧野就是商的殷六师驻兵之处。

如此大的军力悬殊,商为什么一天只能溃败?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商的溃败早已埋下祸根。

第一:商纣刚愎自用,沉迷酒色,压榨百姓,致使贵族内部离心离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商纣本人刚愎自用,不听忠言,即所谓“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致使微子谏言不听奔周、比干强谏被剖、簸子佯狂被囚。可见商贵族内部已经离心离德。商贵族好酒是出了名的,“酒池肉林、裸体相逐”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商纣还喜重刑,动辄炮烙之法加身,时九侯之女不与商纣淫溢,便被杀死。可见商贵族内部已经是一盘散沙了,这也是商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第二,长期与东夷以及戎狄的战争大大的消耗了商的实力。

商超中后期,西北戎狄的势力已经渐渐向中原逼近,时刻威胁着商的统治。而东方的夷族如庵、蒲姑等国的壮大,更是给他们致命一击。《后汉书·东夷传》:“(东夷)分迁淮岱,渐居中土”。也就是 在今天的淮河北部,泰山周边已经被东夷占有,而这些写原本都是商诸侯国的土地,比如蒲姑(在今天淄博)原本就是商诸侯逢伯陵的封国。商中后期开始,他们不得不调用大量的军队讨伐东夷,而最终的结果也只是“纣克东夷而殒其身。

另外,就在商贵族内部分崩离析的时候,周却笼络贵族,并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史记·周本纪》:“(西伯):”礼贤下士,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柏夷、叔齐之徒皆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士在当时是属于贵族的下层阶级,这些人是当时军队、祭祀、议事的主要力量,因此得到他们,就壮大了自己政治、军事力量。而祭祀是当时重要的事务,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它的重要性,周初期就长期使用商贵族来担任祭祀的官员。

以上都是商、周两国长期积累下来的资本。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周武王制定了一个完善的克商计划和战略。当时商的范围除了商畿之地以外,北部也到了今天的河北邢台附近,南部主要是河南北部地区(主要是商的方国)。周武王没有选择先就近攻伐南国,而是直捣黄龙,攻打商的军队驻屯地牧野,要的就是迅速和离心离德的商王朝主力展开决战,然后再各个击破。事实也正如他们料想的那样,周武王甚至来不及等待“六师”,只用戎车三百,虎贲三千就与商主力展开决战,结果也是当天就取得了全胜。然后再肃清商畿周围的势力,最后又兵分四路攻取商的南国。

所以说,商在牧野之战的迅速溃败,表面上看是一日之功,实际上却是长期积累的问题的总爆发。尤其是他们贵族内部的分崩离析,更是给了他们最致命的一击。

<strong>


青铜说史


(一)、不断发展势力,乘商内乱,发动进攻

为推翻商朝,周不断发展势力,扩张领土,翦商羽翼,壮大自己,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改变了周商的力量对比。除此之外,周文王还麻痹纣王,笼络贵族,这样不仅得到本国百姓的支持,还能得到商国百姓和部分失意贵族的同情,造成人心向周的局面。周武王即位后,继续进行战争准备,孟津观兵时,诸侯们都认为“纣可伐”,但武王仍然觉得时机不成熟。直到商纣囚箕子,杀比干,贬微子,内部分崩离析,武王才认为时机成熟,亲自率军攻打商朝。

(二)、选择有利时机,乘虚直捣朝歌

周武王选择进攻纣王时,商朝的主力远在东南地区作战,朝歌空虚。周军的进攻,是一次远距离的奔袭战,而且要与各地诸侯取得战略上的协同。如果不是抓住商军主力远在东南,一时难以回救,周军不一定能打败力量占优的商军。也正是因为如此,周军的部队在开进的过程中,沿途没有遭到商军的抵抗,进展十分顺利。

(三)、以“吊民伐罪”相号召,联合诸侯共同伐商

战前,周武王为了提高周军士气,与诸侯会盟孟津时,向周军和诸侯之师声讨商纣王的罪行,表明自己是“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不仅坚定了将士胜利的信心,也争取了商地军民的同情和支持。周武王又宣布纪律,有功者赏,有罪者罚,鼓励将士立功。为统一作战行动,规定战斗纪律和对待俘虏的政策。通过这些,周武王和诸侯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达成了一致。

(四)、作战指挥上,周军始终保持严整的队形

周军虽然人数远远少于商军,却队形保持完整,不给商军有可乘之机。然后,以吕尚率领战斗力较强的先锋部队首先从正面冲击商军,商军第一线部队都是奴隶和俘虏,未战先溃,并且纷纷倒戈。这时,周武王便投入主力,猛烈突击敌阵,商军阵势被完全打乱,随后便溃败。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灭亡,有三个原因:1.以商纣王为首的奴隶主集团众叛亲离;2.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朝歌的力量;3.商纣王大意轻敌,对周没有防范,直到周军压境,才临时用奴隶和战俘组成军队仓促应战。这些奴隶和战俘乘机起义,倒戈一击,成为商军一败涂地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史记·周本纪》


坤麟2514001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 前1057年,一说前1027),得知商纣王统治集团即将分崩离析,且商王部队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于是决定立即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讨伐商朝。12月下旬左右,周武王部队东进来到孟津,与多个方国部落部队和反商诸侯部队会合,最后大败商朝部队,商纣王登鹿台自焚身亡。

分析周王战胜,商王战败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周朝情报工作做的精准,行动迅速。周朝了解到商王远征东夷,主力不在都城,朝歌空虚,遂立即决定远征商朝,乘虚而入,商王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仓促应战。

第二,周朝统战工作做的细致,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周朝在征讨商朝的过程中,充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与汉水流域的庸、卢、彭、濮、蜀和渭水流域的羌、微等 8个方国部落军队及各反商诸侯军会合,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阵前攻势,声势浩大。

第三,周朝宣传工作做的精细,动员工作做到到位。战前,周武王布阵完毕,在牧野作了庄严誓师,史称“牧誓”义正辞严地声讨商纣王的一系列罪行,大力宣传周王讨伐商纣王是正义之战,赢得了民心,在舆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第四,商朝主力远征未归,准备仓促,应战的部队战斗力太差。商纣王对周朝的进攻猝不及防,仅以数量有限的近卫部队及大批奴隶仓促应战,虽然数量超出周军,但是因属于仓促间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战斗力太差。且有大量奴隶被迫作战,临阵倒戈不断发生,以致乱了军心。        

另一方面,大概也有历史的偶然性吧。历史抛弃了帝辛!选择了周武王😀😀😀






读书闲话


第一,商朝被周国战略迷惑了。史书上说当时天下60%的地盘都归周国,周国仍恭恭敬敬给商朝下跪磕头,这是一种战略迷惑,实际上是在暗中拉帮结伙,准备夺权,表面上在演戏。

第二,商朝被周武王从战术上偷袭了。商朝主力部队在东线作战,周武王从西边摸过来了。商朝对周国很信任,对姬发的第一次孟津之行没有任何防备。

第三,打土豪战略奏效。周武王姬发喊出了“打倒商朝,大家一起分他家产,睡他的小老婆”各地诸侯利欲熏心,团伙作案,墙倒众人推,商纣灭亡。这这个角度说,西周得国不正。



懦夫自救组


对于商朝灭亡的原因,在史家的论述中,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亡于暴政、有人认为是妲己害国、还有人归于武王伐纣。其实这些说法都源于《尚书》、《史记》等历史典籍的著述,对于商王朝的灭亡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其实,跳出历史典籍的角度,我们用一般的观点来看,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历史上的商王朝和大家意识中的统一王朝是不一样的,它不过是当时众多部族国家里的一个,它没有建立起封建时代或近现代的中央到地方的统治制度,因此实行的是“方国制”,它对其他部族国家的控制停留于臣服与进贡的关系。而国家灭国的原因不外乎三种:统治集团内部纷争,自下而上的起义,还有就是别国入侵。其实从各类史料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在商王朝的后期兼而有之,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是一定存在的,微子的出走别国就是一个证明;自下而上的起义虽然不清晰,但是纣王的劳民远征和暴政是必然存在的,妲己不过是暴政的一个象征性符号而已;别国入侵就不用说了,武王伐纣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不重要,但是当时的反商联盟实力强大是肯定的,因此牧野大战中一战而重创纣王。

至于纣王的能力和功过,作为末代之君还有什么意义?!




ZjK东北Ren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那么商朝为什么会垮与牧野呢?1.商纣王荒淫残暴,商王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据说纣王自恃聪敏,目中无人,视重臣如草芥,视黎民如粪土,穷奢极侈,为所欲为,同夏桀一样,喜淫乐,性惨忍。在即位之后,就扩大殷都至沫邑(今河南淇县境内),大修离宫别馆,称之为朝歌。相传,纣王在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地方,“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了满足个人贪欲,又“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①,加重人民负担,无限制地搜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执政晚期昏庸暴政导致周边部族联合起来反抗,而牧野之战的倒戈也造成了商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2.商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内部有投降派、分裂派。3.周大力进行改革,巩固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安定民心,稳定社会,整顿军事,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大大地超过了商朝,奠定了灭商的基础。

在牧野周武王正式竖起伐纣大旗,当众誓师,他在誓言中历数殷纣王腐败、荒淫、凶恶的种种罪状,号召部队要执行“天命”与纣王决战,大大地鼓舞了士气。商朝的军队还在远离都城的东南地区对付东南夷,一时难以调回。正在朝歌鹿台上歌舞宴乐的纣王,只好下令将大批奴隶和从东南夷掠夺来的战俘临时匆忙武装起来,驱上牧野前线,抵抗周军的进攻。决战阵前殷军士兵不但不抵抗,反而“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杀向股纣王,殷纣王见大势已去,赶忙逃回朝歌,当夜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第二天,商朝百姓立于朝歌郊外,迎接武王的军队。武王在群臣的护拥下进入朝歌。在周军强大攻势和商朝奴隶阵前倒戈的共同打击下,商朝灭亡了。






仁德历史


商朝的主要精锐兵力都在与东夷作战,国都空虚。周武王是搞突然袭击。一个是仓促应战,一个是有准备有预谋。


史力亿


天理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