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變“主動”強擔當“後進”變“先鋒”展作為

“被動”變“主動”強擔當

“後進”變“先鋒”展作為

河北共產黨員網(通訊員 李楠 周川 記者 溫學遷)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任丘市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在防疫戰場上築起條條鋼鐵防線。任丘市北辛莊鄉司馬莊村是多年的後進村,將疫情防控作為轉化後的第一次“大考”,緊密團結全村黨員、群眾,採取各項強有力的措施,從曾經的“軟弱渙散”變成了如今的“抗疫先鋒”。

支部掌舵,找準方向定好位,築牢“主心骨”。1月26日晚,接到防控疫情緊急通知後,司馬莊村黨支部迅速行動,連夜召開“兩委”會,成立以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當晚便將所有進村的路口進行了封堵。利用廣播、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相關公告、倡議書,營造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全面落實鄉黨委制定的疫情防控“一二三四”工作法,劃分1套責任網格,制定2個方案,組建3支隊伍,建立4本臺賬,深入摸排,嚴防死守,真正做到了“聯防聯控無死角、群防群治全覆蓋”,全面凸顯了黨支部核心政治功能。

“被动”变“主动”强担当“后进”变“先锋”展作为

黨員划槳,認崗扛旗做表率,織密“防控網”。司馬莊支部書記穆冬青,始終衝在一線,自1月26日封村以來,他晚間從未回家睡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疫情防控上。司馬莊有10條出村路口,除留1個主路口其餘都堵死。起初,9個路口全部用土封堵,穆冬青不放心,親自用鐵絲網對9個路口重新進行了封堵。由於天氣寒冷加之村裡條件有限,志願者們晚間執勤十分辛苦,穆冬青找來一輛大巴車停在路口,從家裡拿來電暖氣、棉被,以卡口為“家”。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村裡黨員、群眾熱情高漲,紛紛報名加入志願隊伍,不要報酬,不講條件。

穆恩永是司馬莊村的一名年輕黨員。在2003年“非典”防控一線申請入黨,懷著為村民們服務的一腔熱情,他第一個報名加入黨員先鋒隊,申請到路口值勤,每天第一個上崗,最後一個離崗,認真細緻做好登記。偶然的機會,發現村裡幾個上年紀的村民聚集打牌,他第一時間將情況反饋給了包村幹部,派出所民警將其及時驅散,減少了疫情傳播可能。恩永的舅舅以出租白事用具為業,疫情發生後,舅舅避開卡口從地裡偷跑出去掙錢,恩永聽說後直接找到舅舅家,當面對其進行了批評。恩永說,“有理孫子講倒爺。我舅是司馬莊的一份子,他外出就會帶來不安全因素,必須制止,絕不能因為是親戚就行方便!”

百姓助力,攜手並肩勇向前,當好“後備軍”。楊玉鐲是司馬莊的一名普通村民,從小身患殘疾,經營著一個小超市。疫情來臨後,在別的超市大量囤積口罩、藉機漲價時,楊玉鐲對口罩限購且不漲價。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口罩成了“緊俏貨”,楊玉鐲乾脆把店裡現有的200個口罩全部捐給了村委會。村民們自發組織捐款後,他帶頭捐款500元。由於身體原因,楊玉鐲不能長時間站立,不能親自站崗值勤的他,每天在家裡燒好了熱水為志願者們送到路口,同時送去水果、方便麵和火腿等食物,一天幾次往返於家與各路口之間。大家都勸他說:“你自己的日子也不寬裕,身體又不方便,不用再送了。”楊玉鐲紅著眼圈說:“我身體殘疾,不能與大家一塊把守路口,出一份力,心裡有愧,讓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吧。”樸實的話感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役面前,基層團結帶領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共克時艱,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堅強、勇敢、積極,抗疫之戰,大考之年,我們一定會平安渡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