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璽言春秋


晉惠帝元康五年十月(公元295年),西晉皇宮儲藏兵器的武庫突發了一場大火。

正是這場大火後,皇室歷代積累的寶藏全部化為了灰燼,其中包括漢高祖斬蛇劍、孔子穿過的履,還有王莽的頭顱等等。

孔子履代表儒家的傳承,斬蛇劍是皇權的傳承,它們被放在具有象徵意義武庫尚可理解。王莽的頭顱,為什麼會被放在武庫呢?而且一放就是近300年!

此事,還得從王莽之死說起。

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起義軍戰士杜吳殺死,又被校尉公賓斬去腦袋,送給位於宛城的更始帝劉玄。《漢書》記載:

“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當王莽的首級被送到劉玄手裡之後,劉玄將它掛在宛城最繁華的地方。老百姓知道那是王莽的首級,紛紛前來參觀,並將它當做皮球踢來踢去,甚至還有人將他的舌頭割下吃掉。

至此,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存繫了15年之後滅亡。

歷史上,因為王朝覆滅而殉國的帝王也不在少數,如王莽這樣被梟首之後,腦袋被當球踢、舌頭被人割去並吃掉的卻絕無僅有。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王莽死後,頭骨一直被保存在皇宮內院,直到被火災化為灰燼,也沒能“安”。王莽的不“安”,禍患之根源,還是他的那顆“超越時代”的腦袋想出來的一系列失掉民心的舉措。

王莽稱帝之後,採取一系列新政,史稱王莽改制。這些措施包括:

禁止土地買賣;將天下田地收歸國有,並平均分配給老百姓;禁止蓄養奴婢,違者重罰;山川河流礦物、鹽鐵實行國家專營;多次改革幣制,將流通數百年的五銖錢作廢;將北方的匈奴單于降為“降(xiang)奴服於”、高句麗降為“下句麗”等等一系列措施。

這些改制措施,其初衷,在於緩和社會矛盾,創造一個“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從今時的眼光看過去,當時的王莽便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的根源——土地兼併。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想到了解決辦法——禁止買賣土地、重新分配土地。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王莽的方式還是太過幼稚。

比如禁止蓄養奴隸,王莽看到了“人為貴”的本質,這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思想。可是,在禁止奴隸的過程中,王莽以“一刀切”的方式,根本就不管這些人為何當奴隸,就強行將他們“救”出來。結果,許多奴婢因無處謀生而活活餓死。

如果說禁止蓄養奴隸將窮人逼上絕路,那麼將天下田收歸國有,則是將封建社會的統治階層——地主,推向了對立面。窮人和富人,都將王莽改制視為洪水猛獸。

那麼,夾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中產之家呢?

王莽改制中,最複雜的、最有預見性的當屬四次幣制改革。

每一次改革,王莽都發行多種貨幣。如現在大小面值的貨幣一般,王莽在2000年前,就想到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如此,百姓外出時,就不需要帶繁多的貨幣,這樣便可以大大減輕人們的負重。

幣制改革的方案,非常具有超前性。可是,王莽並沒有周全的改革方案,以至於一次又一次修改改革措施,且每一次修改,都強制推行到民間。

如此,貨幣流通市場徹底亂了套,很多人根本還沒來得及適應上一種貨幣政策時,新的貨幣政策就推行開來。每一次新舊更替,舊版貨幣都會被廢棄,而官府在回收舊幣時,並沒有任何補償。

這就意味著,王莽每一次更改貨幣政策,都會“空手套”巨量社會財富。

這些錢都被用在哪裡了呢?前者所說的匈奴、高句麗等國被王莽侮辱之後,紛紛與新朝決裂。王莽聚斂的錢財,大都被用於征討這些國家,加之鎮壓國內反對勢力。

朝三暮四的貨幣政策,一次次狂吸各個階層的血,最受傷的當屬中產之家——窮人沒得吸,富人不怕吸,唯有中產之家吸一次就傷筋動骨,幾次三番下來,很多都變成了窮人。

就這樣,王莽憑藉“超前”的大腦,將國內國外、上層下層所有百姓得罪,最終引發接連不斷的不分階層、不分種族的“反莽”起義。王莽也在這些起義中,身死國滅。

王莽死後,人們的憤怒並沒有消除,而是將他的頭砍去、舌吃掉,以解心頭之惡氣。

將王莽首級懸掛在宛城示眾的劉玄,後來又把王莽的首級收藏在武庫,以示自己替西漢報仇可以名正言順地當順承天意稱帝,同時起到警示後人的作用。

可笑的是,劉玄雖順承了“天意”,卻沒有看清“一心為民”王莽為何會失敗。兩年後,劉玄因驕奢淫逸失盡民心而亡。劉玄死後,王莽的首級仍舊留在武庫,直到西晉年間的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火,化作灰燼。


記者李滿


王莽的頭顱被收藏了270年,應該和巫術“封印”有很大的關係。

從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延續了約400年的漢朝,被王莽從中間生生的撕開了一個十多年的口子,成功分出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

王莽這個疑似穿越者,在公元23年,被綠林軍衝入長安,砍下了頭顱。不僅如此,他的屍體也被肢解、剁碎。

更始帝劉玄得到王莽的頭顱之後,就懸掛在街市上示眾,然後就沒了記載。

萬萬沒想到,經歷了東漢、魏、晉,到了晉惠帝的時候,一場大火燒了武庫,終於又有了王莽頭顱的記載。

據史料記載,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著火,各類兵器、寶物,以及“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斬白蛇劍”都毀於大火。

原來如此,王莽的頭顱竟然一直藏在武庫裡!

武庫,是重兵把守的國家倉庫,不僅藏有兵器,還有大量的寶物,有國家博物館的性質。


王莽這個大漢死敵的頭顱,怎麼會出現在“國家博物館”裡,怎麼就成了寶貝?

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因為王莽是篡漢者,漢代皇室的恥辱,所以保留王莽的頭顱,有警醒後代子孫的意思。

如果單單的是漢朝皇帝保留它作為警醒,還能說得過去,為什麼魏晉時期也要保留?

所以,肯定不是警示後人這麼簡單。

實際上,王莽頭顱被收藏,極有可能是巫術的原因,也就是說,王莽的頭顱被“封印”了。

從戰國晚期開始,由於民族遷移和融合,巫術開始在中原地區流行開來。到了漢初,從民間到皇室巫術橫行,種類繁多。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滿城都是搞巫術的人。

所以,那時候人們都是十分懼怕巫術的。

王莽篡漢中斷劉氏皇族的統治,不僅被視為最大的敵人和恥辱,很有可能也被劉氏皇族視為不詳之人,有巫法之人。在那個時代,巫術流行,後代皇帝是把王莽的頭顱收藏起來,用某種方法鎮住它。

從相關的史料記載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武庫中一定存了很多寶貝。但是這一次大火,其他的都沒有提及,具體說的只有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斬蛇劍。


為什麼是這三個呢?很有可能它們是“綁定”在一起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漢代治國的最高思想,在文化上直接“封神”了,孔子屐也成了最高精神的代表。

漢高祖斬蛇劍是漢代的開國寶物,是武力斬除邪祟的象徵。

用一文一武兩種至寶,和王莽頭綁定起來,完全有可能是一種巫術上的“封印”,防止王莽的邪祟再次降臨。

所以,魏晉統治者一定也知道這個目的,於是延續著封印。

直到這場大火,把三者一同毀滅,才算是徹底消滅了王莽帶來的威脅和恐懼。

以上內容純屬猜測,僅供娛樂。


七追風


王莽是新朝的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公元8年,被當時人們認為是偉大聖人的王莽,在王公貴族與平民百姓的一致擁戴下,由西漢王朝的代理皇帝轉正成為正式的皇帝取代西漢王朝,建立新朝。

王莽建立新朝以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為那些改革,思想意識非常超前,所以後世很多人認為,王莽是穿越皇帝。

一、土地國有化,並按人分配,每個人只能擁有100畝,西漢末年,土地被豪紳兼併嚴重,他這個政策,就像現代土地制度;

二、廢除奴隸制度,主張人人平等,如同現代民主人權的思想;

三、鼓勵科技創新。當時發明的遊標卡尺這樣的精密儀器,比西方領先先了1700年。王莽還親手解剖人體,研究血管構造,當時有人發明飛行器,王莽還接見那人並給錢資助,說明王莽知道科技對於生產力的決定作用。

四、實行計劃經濟,國家統一控制物價。王莽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六個城市設“五均司市使”,監管評定市場價格。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連胡適都評價說,王莽的那些做法,其實就是社會主義。

五、幣制改革 王莽在世界鑄幣史上開創了主、輔幣相結合的“寶貨制”,《漢書·食貨志》說:“凡寶貨,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指造錢所用的五種質地,即銅、金、銀、貝、龜甲。六名,指六種貨幣名稱,即泉貨、貝貨、布貨、龜寶、銀貨、黃金。品指等級,六種貨幣各分若干等級,總共有二十八個等級,即二十八品。王莽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貨幣代替以前的金塊銀塊,完全是紙幣的模型,是近代幣制改革的翻版。

六、建立國企 王莽把經濟命脈收歸國有,建立國企。鹽鐵酒全部收歸國有,國家統一發行貨幣。山川河流自然資源礦山全部為國有,私人開採者要徵稅,而且還要登記辦營業執照。這就是典型的社會主義。

七、實行按勞分配的制度。 王莽強迫無業遊民必須參加勞動,由國家承擔食宿。看來王莽很痛恨那些不勞而獲的人,提倡現代按勞分配的思想。

八、實行所得稅改革。王莽在稅制改革中,除了擴大工商業稅範圍徵收懶惰捐外,還提出“除其本除了擴大工商業稅範圍徵收懶惰捐外,還提出“除其本,計其利,十一分之”的徵稅原則,此為近代所得稅之先驅。

九、政府貸款制度 王莽首創了政府借貸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這類似於現代的助學貸款,創業貸款之類的。

十、廉租房政策 王莽還曾實行廉租房政策,長安城中投資建設5個裡共200個廉租房住宅小區,供貧民居住,與現代的廉租房政策非常相似。

在古人看來,歷代皇帝都被稱為真龍天子,王莽心繫民生,開疆拓土,攻佔青海,平定高句麗,本來應該是一個文治武功建功立業的好皇帝。

但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他的思想要遠遠勝於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發展水平,當時人們的認知水平根本無法理解與接受,因此註定了王莽改革必然失敗的結局。

即使是世界歷史上從沒有像王莽這樣超前將近兩千年的思想,王莽改制的政策,完全就是現代計劃經濟的翻版,在暗無天日的封建時代,王莽的超前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另外,王莽最致命的弱點是剛愎自用,嫉賢妒能,不善於選拔與使用人才,使新朝朝廷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缺乏優秀人才的大一統王朝。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由於天災人禍,饑民飢寒窮愁,聚眾抗稅,轉掠求食而已,起初並不敢佔領城市殺害官員,饑民把俘虜的新朝官員還被遣送回政府軍。

但是王莽沒有意識到這點,不去賑災減稅來解散饑民,而是實施嚴打,導致新朝的基層官員怕追究責任而瞞報匪情。

新朝的軍事機制又僵化,地方官員不得擅自發兵。平亂的主力全靠新朝的中央軍,所到之處反而擾民,火上澆油。

新朝政府在此思路下平亂,越平越亂,導致局勢逐漸失控。赤眉綠林,銅馬更始,遍及山東河南。

新朝基層官員的實話實說換來的是皇帝王莽的勃然大怒,詔書切責甚至逮捕下獄。此後大家都選擇了向皇帝王莽瞞報來粉飾太平。

新朝的中央軍也借剿匪的機會,大肆擾民,導致廣大老百姓民不聊生,被迫加入反抗新朝的造反斗爭。

新朝也有屈指可數的優秀人才,可惜都被王莽浪費了。

比如王莽的老同學嚴尤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名將,曾經與王莽共讀於長安敦學坊,著《三將》。自比樂毅、白起。頗受王莽器重,曾經擔任大司馬,征戰無數,勝多敗少,尤其為新朝平定高句麗立下汗馬功勞。

可惜在關係新朝命運的昆陽大戰,王莽沒有讓嚴尤擔任主將,王莽卻派任人唯親,派兩個草包王邑王尋擔任主將,嚴尤的正確建議不被接受,導致新朝四十多萬主力全軍覆滅,新朝元氣大傷,分崩離析。

比如山東翼平太守田況提出了新的平叛思路,發本地民年十八以上四萬餘人,授以庫兵,與刻石為約。赤眉軍聞之,不敢入界。見效後,田況帶領新朝軍隊出界擊賊,所向皆破。

田況還上書皇帝王莽,提出召回新朝中央軍以免擾民,讓地方自主平亂,軍事上採取堅壁清野和招降來分化消耗匪軍。

田況肯定是踩到皇帝王莽的尾巴了,儘管這個思路是行之有效的。

王莽卻畏惡之,遣使者賜田況璽書,因令代監其兵。田況一去,齊地遂敗。

王莽不外乎是擔心地方藉機有自己的武裝,脫離中央。

王莽寧願依靠新朝的中央軍來監視地方,剿滅反賊,也不願意地方自主。與後來清朝的咸豐帝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地方武裝鎮壓太平天國相比,新朝皇帝王莽的確很傻很天真,導致農民起義烽火燎原,越來越不可收拾。

公元23年,新朝的首都長安陷落,69歲的新朝皇帝王莽一生勤政愛民,廢寢忘食,兢兢業業,卻最終被一個商人杜昊殺害,成為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慘的皇帝,僅僅存在15年的新朝徹底滅亡。

王莽遇害以後,他的遺體被亂兵千刀萬剮,王莽的舌頭被老百姓吃掉,王莽的頭顱被老百姓當成足球踢,最終落到了綠林軍擁立的漢政權更始皇帝劉玄手裡,王莽的頭顱被示眾多日以後,被澆上油漆放在皇宮裡保存。

劉秀建立東漢以後,王莽的頭顱又從長安被東漢宮廷帶到洛陽保存。

歷經戰亂,王莽的頭顱一直被當成重要文物被東漢曹魏西晉等宮廷保存,歷經三百年左右。

一直到傻子皇帝晉惠帝當政,天下大亂,宮廷失火,王莽頭與孔丘履、劉邦劍等珍貴文物一起被熊熊烈火燒燬。


厚德載物49847


在歷史上,王莽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暴君,還有人說他有精神病,更有人說他是現代人穿越到了古代,搞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只怪他自己太天真了,最後國家崩潰了,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令人驚奇的在他死後,他的頭顱被從東漢收藏到了晉朝快300年,為何這些皇帝們熱衷於收藏王莽的頭顱,難道王莽的頭顱中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但由於當時的條件不成熟,再加上自然災害,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導致天下大亂。此時的王莽也不像之前一樣賢明,日益昏庸,甚至陷入了癲狂,屢屢犯錯。在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他的屍體被士卒分屍,百姓們更是爭相分食他的舌頭,最後他的頭顱經過處理後,被漢光武帝劉秀收藏於武庫之中。

後來,王莽的頭顱被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才被焚燬。這樣算起,王莽的頭顱被收藏了有272年,為何這些皇帝們熱衷於王莽的頭顱呢?關於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王莽篡漢,為竊國大盜,而東漢的劉秀是漢室後裔,劉秀推翻王莽政權,取得了勝利,而王莽的頭顱成為他的戰利品,並且王莽是歷史第一個被砍頭的皇帝,他的頭顱很具有收藏價值以及向後人宣示自己功績的作用。

二是警示作用,王莽篡漢,為亂臣賊子,為歷代帝王所不容。王莽謀朝篡位,最後落得一個身死,而他的頭顱對臣子們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時刻警示自己的臣子們做亂臣賊子下場就是王莽這樣,因此王莽的頭顱瞬間成為了歷代皇帝們很好的實物教材了,被歷代帝王所收藏。

三是一個被遺忘的藏品罷了,漢朝以及魏晉的武庫儲存了歷代帝王藏品和百萬人武器的大倉庫,一代代被繼承,歷代帝王剛開始確有拿王莽的頭顱做警示的考慮,但到了後來很可能早就被大佬們所忘記,只是堆積在某個角落的藏品罷了。最後在武庫被焚燬後,人們才想起王莽的頭顱也被焚燬了而已!



總之,王莽的頭顱被歷代帝王收藏了快300年,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警示臣子,老老實實,切莫有什麼非分之想。歷史證明王莽的頭顱顯然並沒有起到什麼警示作用,東漢末年還不都是像董卓、曹操、袁紹這些東漢的臣子們一個個謀權篡位。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王莽,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穿越者,他所推行的制度除了大部分是效仿周朝之外,有一些竟然頗有點現代制度的意味。比如,實行鹽鐵專營,按收入確定徵稅額度等等。甚至在科技方面,竟然連卡尺都發明出來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王莽的主要貢獻,他最大的貢獻是將漢朝一分為四,最終讓大漢得以延續了400餘年的國祚。漢之後的朝代,通常也就200多年就滅亡了。

解釋一下,為什麼說漢朝有四個。大家一般非常熟悉的有三個漢朝,即劉邦建立的西漢、劉秀建立的東漢,還有劉備建立的蜀漢。其實,在西漢之後,東漢之前,還有一個漢朝,即反對王莽的更始帝劉玄所建立的玄漢。古人喜歡以“伯仲叔季”來排列順序,所以,史書中才稱劉備建立的漢朝為“季漢”,即大漢第四王朝的意思。

據《漢書》的記載,曾經名震天下的王莽,竟然是死在了一個商人之手。公元23年,“商人杜吳殺莽,取其綬”,果然是老鼠吃大象呀。杜吳在宮室內殺了王莽,但是他並不認識王莽,只知道王莽身上的玉璽值點錢。他拿起玉璽就往外走,正好遇到了校尉東海公賓就。公賓就認識玉璽,就問杜吳從哪裡得到的。在杜吳的指引下,公賓就在室內西北角找到了王莽的遺體。

公賓就斬下了王莽的頭顱,而士兵們也知道王莽遺體的價值,紛紛上去“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頗有點像當年的劉邦軍隊為了爭功分裂項羽。

王莽的頭顱經過一番波折,最後被送到了更始帝劉玄的手中。劉玄下令將王莽頭顱“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王莽的確夠慘的,頭被當成球踢,舌頭也被百姓割去吃掉了。之後,王莽的頭顱在史料上失去了記載。

直到公元295年,《晉書》記載,“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火”。這場大火將包括王莽頭顱在內的眾多皇室保管的珍品給焚燬了。

推測在劉玄時期,王莽的頭顱應該是一直被懸掛示眾的。而在劉秀滅了劉玄之後,劉秀將王莽的頭顱經過處理之後,收藏到了“武庫”之中。這顆頭顱,之後歷經了東漢、魏和晉三個朝代,在272年後被徹底焚燬了。

據南朝《梁書·侯景傳》的記載,侯景戰敗後,梁元帝蕭繹將侯景的頭顱“煮而漆之,付武庫”。以此為依據,推斷劉秀在拿下宛城之後,將王莽的頭顱也以同樣的方式,煮去了皮肉,然後在頭骨上塗漆,收藏入了武庫。

劉秀為什麼要這麼做?應該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用來展示功績,已經將篡漢的逆賊給誅殺了。

二、為了警示朝廷的大臣,謀反篡位就是這個下場。

三、為了表示得位合乎天理,表明皇位是從王莽這裡得到的,而王莽是逆臣賊子,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擁護。

而對於曹魏的曹丕、晉朝的司馬炎來說,他們其實跟王莽一樣,都是篡位者,都是“逆臣賊子”。所以,王莽頭顱對他們的警示作用一點都沒有。而且王莽的頭顱也跟他們的功績沒有絲毫關係,更無從說起得到皇位的正統性了。他們之所以繼續收藏了王莽的頭顱,應該就是當做一件前朝比較有意義的寶物而已,畢竟到曹魏建立時,王莽的頭顱已經被收藏了將近200年了。這就跟同樣收藏在武庫,被一同焚燬的劉邦斬蛇劍、孔子履一樣。

如果沒有晉惠帝時期的這場大火,武庫中的很多寶物能夠流傳下來的話,傳到現在,恐怕個個都是價值連城的曠世國寶。


奕天讀歷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王莽死後,其頭顱為何從東漢到晉朝會被後世歷代皇帝收藏了近300年?”

王莽,字巨君,公元8年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的新朝,史稱新始祖,也稱新帝。還是西漢時期皇室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員,為人謙恭儉讓,喜歡禮賢下士,威名遠揚。到西漢末年的時候,王莽被視作"周公再世",朝野之人認為其有力挽危局的能力。於是乎,王莽乘機取漢而代之,建元“始建國”,從此開始了“王莽改制”。

由於王莽新政太過超前,當時的人根本接受不了,而且也和當時的時局相背離,同時新政又嚴重損害了部分人的利益,被起義軍趕下了臺,亂軍之中又被商人杜吳斬殺。後其頭顱被斬下掛於鬧市之中示眾。在新朝滅亡後,新朝皇帝王莽的頭顱就被歷代帝王珍藏起來,一直到了公元295年,洛陽的武庫遭遇大火,這才被焚燬。

那麼,歷代帝王為何要收藏王莽的頭顱呢?

(一)紀念和收藏價值

自秦始皇以來,王莽應該說是第一個被砍下頭顱的皇帝了吧!所以,王莽的頭顱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當然也就有了收藏和紀念的價值。因此,歷代皇帝自然要好好的收藏王莽的頭顱。

(二)起到警示作用

在歷朝歷代的皇帝眼中,王莽就是一個謀朝篡位、亂臣賊子的典型例子。歷代君王收藏王莽的頭顱,主要是在於告誡朝中大臣,這就是謀逆者的下場。從而能夠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以此來警告那些蠢蠢欲動的人不要亂來吆。

同時,對於收藏者本人來說,也有一定的自警作用,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掉以輕心,以防被這樣的人篡了權。


大史官


王莽被殺以後,其首級被懸掛在街市,供百姓羞辱洩憤,然後它就被歷代收藏了起來。

直到270多年後,時光已經來到了西晉晉惠帝元康五年,因為洛陽武庫大火,王莽的首級才再次現世,可惜在火中被毀。 歷代君王,為何要收藏王莽的頭顱呢?


1、王莽篡漢,在當時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王莽本人被認為是亂臣賊子、千古罪人。所以,對於這樣一個逆臣,歷朝歷代自然都會把他當做反面教材。

所以,收藏他的頭顱,是一種侮辱他的方式,也是對其他王公貴族、文官武將的一種警告:看到沒,亂臣賊子,就是這種下場!

2、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西漢滅亡,一共出了17個皇帝,除了秦二世是自殺以外,其餘的皇帝都是壽終正寢,唯有王莽是第一個被殺掉並斬首的皇帝。

開闢了歷史先河的王莽,其頭顱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或者可以滿足了一些人的惡趣味。南宋滅亡時,元朝僧人將宋理宗的頭顱做成了酒杯,也是一個意思。
3、王莽永遠身首異處,也是平民憤的一種方式。有一句詩叫“王莽謙恭未篡時”,王莽在篡位前,有著不錯的口碑和聲望,然而篡位後,他實行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措施,民眾苦不堪言。

所以,在王莽的頭顱被割下示眾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可見民憤之強。


深夜聊齋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在位15年,因其所作所為與時代極不相符而被稱為穿越者的歷史傳奇人物。

穿越者王莽的傳奇人生

歷史上王莽代漢建新朝,其實遠比歷史上許多時期都更有趣。只可惜沒有通過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小說等展現出來。十分可惜!今天我們就來回首看一下王莽傳奇的一生。

王莽身為西漢末年皇帝的外戚,一直大權在握,後來不斷增加封號和權力,最終加九錫。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錫以後距離皇位就僅剩下最後一步了——三讓三辭禪讓皇位,最終王莽如願以償的於公元9年接手了大漢王朝的江山,建立了新朝,登基後的王莽很快便開始了他“穿越者”的一生。

其一,廢除奴隸制,在那個人分三六九等的年代裡,便想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王莽一經上臺便開始著手廢除奴隸制,不許買賣奴婢。想要藉此而消滅奴隸制。更是提出了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貴重的,這看起來比現代還要超前的思想。

其二,王莽上臺後廢除了土地私有制,而且全部收歸國有,地主階級要將土地全部上交國家,然後分配給沒有土地的貧苦的農民。每個貧困的家庭可以分到100畝(漢制)的土地。完全是大同社會的思想,就連現在的我們都還沒有實現。然而這一政策得罪了大地主和官僚階級。為以後新朝被推翻埋下了隱患。

其三,王莽極其重視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把傳統思想中所謂的“奇技淫巧”的玩意都認真的研究了一番,並且鼓勵全國人開展科學研究。他自己更是嘗試解刨了人體。相傳王莽還發明瞭和今天的測量工具——遊標卡尺十分相似的工具。

其四,重要行業國有化,控制著國家命脈的鹽、鐵等全部實現國有,全國的資源都是國有,私人不得擅自開採。開採要有國家的允許,同時要向國家繳納稅賦。而且只有國家可以鑄造貨幣,其他人員全部不可以再行鑄造貨幣。這是典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思想吶!另外他還制訂了國家控制物價的制度和按照國家需求生產的需要,這又是計劃經濟的思想。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提現了超時代的政策和事情。至於王莽為何這麼做?誰又能知道吶?

王莽的頭顱為何被收藏?

根據史書《漢書•王莽傳》上記載:新朝被滅亡後,新朝唯一的皇帝王莽隨後被斬首,其頭顱被校尉公賓所砍,將其懸於宛市之中,供民眾洩憤,相傳民眾紛紛上前割食其舌頭耳朵等,其後不知所蹤。 直到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皇宮中的武庫發生火災被焚後,王莽頭顱被發現,隨後被焚燬。 而這已經是272年後的事情,也就是說王莽的頭顱竟然被收藏了270多年! 此時東漢王朝早已經滅亡的多年了。為何王莽的頭顱會被歷朝歷代統治者收藏吶?




其實原因很簡單,王莽作為大漢王朝的臣子,又是皇后的外戚,位極人臣,大權獨握,卻篡漢自立。值得後世君主時刻警醒自己。另外王莽畢竟做過十五年皇帝,又是歷史上第一個被斬首的皇帝。新朝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因而把他的頭顱放起來也是為了提醒自己,失去人心必然會丟掉江山社稷,斷送王朝囯祚和個人性命。


珞珈山的貓


王莽的地位極其特殊,是歷史上第一個篡奪皇位建立“新朝”的開國皇帝。

王莽的頭顱對於歷代皇帝有了一個極大的作用,能夠達到提醒皇帝警惕大臣們的巨大作用,所以王莽的頭顱成為了歷代皇帝的珍藏品。

主要作用就是“庶為鑑戒,昭示將來”。

姓名:王莽

外號:假皇帝、攝皇帝、新朝開國皇帝、穿越者

性別:男

民族:漢

學歷:《論語》專業九級

職業:外戚、皇帝

家庭出身: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

生卒: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王莽為土德)

社會關係:父親:王曼 新都顯王

座右銘: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

還我頭來,還我頭來(頭顱成為皇帝們的收藏品整整272年)

公元23年,綠林軍攻陷新朝都城長安,一代開國皇帝王莽被一個小小的商人杜吳殺掉。

關鍵的是,這個商人杜吳根本就沒有認出王莽的身份來歷,只搶走了金光閃閃的綬帶,以為自己佔了大便宜。正好被尾隨而至,曾經擔任禮官的校尉公賓看到,割走了王莽的首級,搜出了傳國玉璽。

最終,最終王莽的頭顱輾轉落到光武帝劉秀手裡,成為了歷代皇帝的珍藏品。

後來謀朝篡位的大臣們,都獲得了與王莽一樣的待遇,“使依漢王莽事例,漆其頭首,藏於武庫”,王莽成為了真正的反面典型。

直到272年後的公元295年,晉朝時期洛陽武庫失火,這個孤獨的王莽頭顱化為灰燼。

後世的皇帝們失去了一個寶貴的珍藏品。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王莽這個人是一個富有爭議性的人,如今的網絡當中,更是傳頌其人為一個穿越者,曾經實施了各種近現代才有的土地制度,國家制度,而且自己還製造了遊標卡尺,這個真的令人驚訝,但是作為新朝的國君,西漢末期的篡位者,卻實在是不光彩,不過這何嘗又不是漢朝復興的起點?至於有關於其人的頭顱為何不停的收藏著,在小編看來,主要與以下原因。

警示後人,不可讓外戚參政

上面說了,從東漢劉秀執政之後,王莽的頭顱一直被收藏著,要知道在古代,周禮等等一些列的禮儀對亡者是十分尊敬的,但事如此將一位亡者的屍身,尤其是頭顱收藏著,自然是有著很大的原因的,那就是因為王莽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其人的亂政行為,作為新顯王王曼第二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王莽利用手中的權力順利的篡奪了皇位,從此揮霍天下,雖然說王莽的治國手段超前,但是畢竟是封建社會,而且自己奪得皇位可謂之是名不正言不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漢室子弟劉秀奪得天下之後,將其的頭顱收藏起來,主要是警示後人,時刻注意外戚干政的行為,但是縱然是這樣,最終在東漢末年,還是給江山丟掉了。

晉朝,一個無能的王朝,也就這點顯眼

東漢到晉朝的幾百年,中原地區很大一部分時間處於動亂時期,從東漢末年的十常士亂政,到外戚干政,再到後來的諸侯爭霸,再到後來的三國,再到後來的三分歸晉,處處充斥著王莽的影子,所以在宮中收藏著它將更有意義,雖然說這一段時間,中原地區一直很亂,似乎起不到什麼作用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