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發明七傷拳的真意,能看懂的人大概不多


金庸發明七傷拳的真意,能看懂的人大概不多

崆峒派有一項絕技,名為‘七傷拳’,據傳是其門中祖師木靈子所創,威力奇大,不過想要練至大成,卻極不容易。崆峒派中人材凋零,凡練此拳者,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落下一身傷痛。以至於使此項絕技重振聲威的,卻是一個邪魔外道——金毛獅王謝遜。

謝遜搶到拳譜時,一來年輕識淺,二則報仇心切,在沒有好好參悟的情況,便急急忙忙修煉起來,最終也如‘崆峒五老’一樣,臟腑受創。及至他明白此拳‘未傷敵先傷己’的道理,為時已晚。

‘七傷拳譜’中說,人身五行,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再加上陰陽二氣,一練七者皆傷。但是內力深厚之人,卻不受七傷之苦,如木靈子、張無忌,都是完好無損。不過最能體現‘七傷拳’內涵的,非謝遜莫屬。

金庸發明七傷拳的真意,能看懂的人大概不多

金庸武學受佛學影響極深,七傷拳便是一例,七傷者,表面是七種不同拳勁傷敵,其實喻指七情傷人。佛家有斬斷七情之說,所謂七情:喜、怒、憂、懼、愛、惡、欲,均是人心理感情的表現。中醫將七情配入五臟: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是為五志,雖然只說五志,其實與七情無異。七情傷身之說,也由此而起。

一個人在沒有斷除煩惱,大徹大悟之前,都要受到七情的干擾糾纏,身體也自然會有損傷。當你為事喜、因人怒、由情而生愛惡之念時,不但傷己,而且傷人。只有擺脫七情的羈絆,才能夠於己無損,亦可防備他人的傷害。

所謂斷絕七情,並不是將人變得如同毫無感情、冷漠無情的木石瓦塊一樣,而是要人滅除心中的私慾,進而產生博大的慈悲之情。習練七傷拳者,必要內功深厚,正如修行人一般,只有得道之後,滅除七情私慾,有了這種慈悲之情,才會身心健康,不墮魔障。反之,受七情所困,私心太重,必然身受其害。

金庸發明七傷拳的真意,能看懂的人大概不多

謝遜全家被殺,心懷仇恨,怒氣橫胸,他濫殺無辜,其根本原因也在不能斷除七情私慾,是以他的‘七傷拳’既傷己又傷人。但是當他面對具有慈悲心的空見時,卻破不了‘金剛不壞體’神功,這是私慾的挫折。雖然他最終使詐害了空見,卻終生鬱鬱寡歡,無論如何都是個失敗者。佛家不重肉體生命,空見能喚起謝遜的良知,即使身死,也已經算是得償所願了。

謝遜在拳斃神僧空見後,心中時感傷痛,大有悔意,等到張無忌出生的那一刻,他的天良重又顯現,最終在少林寺放下屠刀,體內的‘七傷’終於化去。

至於張無忌雖然沒有斷除七情,不過他有一顆佛家的善心,少有私慾,更能以德報怨,即使是對頭也為之心服,崆峒五老傷不了他,反而心生感激,也是合乎情理。

佛家說先渡己而後再渡人,確是慈悲心腸。而‘七傷拳’先傷己再傷敵,始終以傷人為目的,這大概正是武學本色,不過其拳理悟通人性,發人深思,當可稱得一品武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