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一)

作为世界上吨位最小的“宙斯盾”系统海上平台之一,西班牙F100型“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Alvaro de Bazan-class frigate)获得了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这不仅仅是指西班牙海军采购、建造并且成功运作了5艘F100型,更因为“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Alvaro de Bazan-class frigate)在国际军售市场上的强势表现……那么在F100型获得如此成功的背后,其设计与技术上的种种特点究竟如何,也就是令人感兴趣的关键所在了。

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一)

作为一个古老的海上强国,西班牙曾经保有相当强大的海军力量。西班牙海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海军之一。在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海军,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狂妄的将自己称之为“无敌舰队”。西班牙依靠这支舰队建立和维护起的殖民地和航线,控制了当时世界上70%的贵重金属开采,西班牙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然而这样一支舰队,在1588年的英吉利海峡之战中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似乎一蹶不振,甚至在1898年输给了后起之秀美国。不过,借助冷战的契机,伴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西班牙王家海军开始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复苏。及至冷战结束后,其复苏已经颇见成效——-F100型“阿尔瓦罗•巴赞”级“宙斯盾”系统护卫舰(Alvaro de Bazan-class frigate)的存在表明了这一点。

早在NFR-90时代,西班牙王家海军就将F100明确地定义为一艘专职防空舰。至于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由于伊比利亚半岛控制着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汇处。北约仅靠直布罗陀的英国驻军来保护附近水域是远远不够的。纵然有美国第6舰队与意大利海军镇守地中海,他们也需要一个保护后方的强有力支持,对付潜伏或是渗透进来的苏军潜艇。

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一)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西班牙直到1982年5月30日才正式加入北约,但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就已经开始承担北约义务了。艾森豪威尔时代的NSC5418/1、NSC5710/1、NSC6016/1等文件确认了这一点。事实上,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冷战中的西班牙王家海军逐步被塑造成一支规模不大,但却极为精干的力量————其在北约军事组织内的职能分工主要是负责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水域的反潜作战,冷战中的西班牙王家海军主要力量是以一艘反潜航母为核心的特混分遣舰队。

比如在1960-1970年代,西班牙王家海军舰队的核心是美制“独立”级轻型航母“迷宫”号;进入1980年代,西班牙王家海军舰队的核心则是接替“迷宫”号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载机“制海舰”。不过,虽然“迷宫”号和“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都通过搭载少量AV-8S”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具备了一定的舰队防空能力,但这种能力很大程度只是形式上的,4-8架AV-8S”海鹞”显然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

为了撑起一面有效的舰队防空保护伞,自1973年起西班牙王家海军先是建造了6艘“巴利阿里”级护卫舰(Baleares class)。这6艘所谓的“巴利阿里”级护卫舰实际上是美国“诺克斯”级(Knox-Class)反潜护卫舰的防空强化版本:原版“诺克斯”级(Knox-Class)的直升机机库在“巴利阿里”级(Baleares class)上被一部MK-22单臂发射架取代,用于发射标准1MR区域舰空导弹。同时为了解决标准1MR导弹的火控制导问题,“巴利阿里”级还增加了一部“诺克斯”级(Knox-Class)没有的SPS-52B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

铸木镂冰——西班牙F100“宙斯盾”护卫舰的设计与技术特点(一)

进入1980年代,西班牙王家海军又引进美国“佩里”级导弹护卫舰(States Oliver Hazard Perry-class)生产许可证,建造了6艘“圣玛利亚”级(Santa María class)护卫舰作为“巴利阿里”级(Baleares class)的升级换代。该舰同样具备发射标准1MR区域舰空导弹的能力。然而即便如此,无论是“巴利阿里”级(Baleares class)还是“圣玛利亚”级(Santa María class)提供的舰队防空能力仍然相当有限--抗饱和攻击能力的缺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1990年代中后期能够替代“圣玛利亚”级(Santa María class),从NFR-90时代起,F100就被明确地定义为一艘“拥有饱和攻击能力”的专职防空舰,以弥补长期以来西班牙王家海军任务能力上的这一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