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每天抱怨說小孩子不愛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說都不聽,軟硬不吃!怎麼辦?

衝著冭陽奔跑


唉,我家兒子也是你說的這樣,不愛學習,天天玩手機,玩電腦,那狀態看上去就是無理想,無目標,渾渾噩噩的人,讀初二了,英語,數學不及格,書放在眼前,都不知看一下,錯題一次錯,下次還是錯,英語單詞背過幾遍,告訴我忘了,抱怨已是輕的,


鄺樂樂


我來說說我的經驗吧。我表哥表姐他們是做服裝生意的,朝九晚五,每天陪同孩子的時間很少!孩子小學四年級,十來歲的年紀,很叛離!白天早上出去玩了,晚上七八點才回來,拿手機玩遊戲,在旁怎麼叫他,他都聽不見!更離譜的是,上次害怕寫寒假作業,竟然把作業本一次性撕掉了整整十來頁!氣得爸爸狠狠的打了孩子。仔細坐下來想一想,是父母忽視了孩子,忙碌的我們大多數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滿,體會不到良好的家庭氛圍,會有這樣的表現不全部是他們的原因,作為父母的我們在努力給到孩子物質生活基礎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孩子教育方面,出現問題了,就去解決。走進孩子生活,接觸他們玩的好的朋友,瞭解他們的興趣,以朋友的方式跟他相處,比如:小孩喜歡玩遊戲,好!你就跟他玩,技術比他高,他就會崇拜你,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適當的提出要求,慢慢的引導他,幫助他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朋友,加油!





鹹蛋超人總動員


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這需要家長的循循善誘。孩子剛開始接觸學習知識都是有困難的,此時家長要有耐心,多采取直觀的方法。我家寶貝剛開始學習加減法,我們就是用她的玩具恐龍做示範,兩隻恐龍在吃草,又過來三隻,現在是幾隻?這樣一目瞭然,孩子覺得還很有趣,慢慢就養成了好習慣。


自在由心


我們經常會聽到媽媽抱怨說我家的孩子就是不愛學習,他不是讀書那塊料,我把書拿給他,跟他跟他好說歹說的,叫他好好讀書,他就是不聽,做一會作業就玩橡皮擦去了。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愛學習,相比於玩,他肯定是更喜歡玩啦。那麼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讓孩子愛上學習呢?想要孩子喜歡學習,養成好習慣,父母要做到以下兩點。

<strong>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

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如果父母整天葛優躺、整天玩手機,從不看書,那麼孩子怎麼可能就會乖乖地去認真地看書呢?這是不可能的,孩子首先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做法,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在孩子就得做到愛閱讀、喜歡學習,做個上進的人。

二、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很多人一提起學習就會說好苦好累,特別是父母,要杜絕在孩子面前說學習很苦很累,痛苦的事往往帶來的是不好的體驗,給學習貼上了“痛苦”的標籤,既然是痛苦的,孩子自然不會願意去做。

  • 科學引導孩子,把遊戲融進學習中

孩子喜歡玩,那就想辦法把學習跟玩融合在一起,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孩子不喜歡語文,語文成績不好,那麼家長可以拿出一份報紙或一本書,讓他一起來找錯別字。孩子不喜歡數學,那麼我們可以用實物來教孩子,編故事等等形式。

  • 激發孩子的興趣,給予孩子肯定

有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孩子真正學習起來的時候是很快樂的,因為通過學習他們掌握新技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大腦的“快樂中樞”受到刺激會產生滿足感,特別是孩子覺得他學習到了有意義的知識時,更會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產生快感,越學習越快樂,良性循環。

孩子的興趣總是比較短暫的,難免會因為碰到某些困難而沮喪,想要放棄,父母一定要及時對孩子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給予正面的鼓勵與肯定,孩子遇到困難了要想辦法跟他一齊解決問題。

寫在最後:

做一個終身成長型父母,做孩子的榜樣,在孩子學習路上輕輕推他一把,不焦慮,但要有方法,給孩子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規則。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橙子育兒講堂,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橙子育兒講堂


我是【朵爸育兒碎碎念】,以下是我的獨特觀點:

1.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想讓孩子專心學習,那就給孩子專門準備一個圖書角,可以讓孩子參與佈置。這樣他有參與感,會更喜歡在這裡看書。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在一旁看書,陪著孩子,切記不可邊玩手機邊陪孩子學習。


2.不要打罵孩子

小孩子都比較貪玩,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比如,平時可以和小孩一起下棋,可以鍛鍊小朋友的邏輯能力。也可以玩一些桌遊。

遊戲中學習,孩子更有興趣。長期打罵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疲倦,越來越叛逆。試想一下,你的領導天天罵你,你心裡什麼感覺。

長期打罵孩子容易讓小朋友有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好。所以我們應該多誇獎,多鼓勵孩子 。


3.和孩子一起設定學習目標

每個孩子接受度不同,可能他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會,但又不好意思來問你。

我們要充份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把基礎打牢固了,再學習更深的東西。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

然後根據孩子完成情況給予一定獎勵,比如堅持學習5天,獎勵一個30塊錢的東西(可以是玩具,可以是現金)。有目標,孩子學起來更積極。


4.幫孩子建立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誇獎他。

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味的指責,是個人就有缺點,何況還是個孩子。所以當你發現孩子的不足時,應該是根據孩子不足的的部分,去引導他,教他,讓他慢慢進步起來。

我家孩子馬上就要一年級了,數學很惱火,但我沒有急於讓她趕上學校的學習進度,而是從最基礎的最簡單的開始讓她來學習,來鞏固。只有把基礎打牢固了,後面學起來才更輕鬆!

我是@朵爸育兒碎碎念,家有兩個女寶寶,專注分享育兒方法、育兒故事。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朵爸育兒碎碎念


孩子不愛學習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怎麼培養學習興趣有下面幾個好辦法,樓主可以讓朋友試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樓主。

1、不要一直強迫孩子說讓他一直學習,也不要說你學習就給你什麼獎勵。切記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可以先不管他,然後家長在他的視線範圍內學習他現在正在學習的知識,並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向他請教。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放棄手機等一些電子設備,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想辦法讓他當你的老師教你學習,培養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帶孩子去學習氛圍非常濃厚的圖書館感受一下那種學習氛圍,然後通俗易懂的告訴孩子,所有人都在為了得到更好的東西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你也不能被落下,別人都在吃法式西餐的時候,你只能吃麵包。

3、多帶孩子出去旅遊,去一些高校名府參觀一下,讓孩子多見見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美好,多麼神奇。如果你長大之後也想到這裡來學習,那麼你就需要努力了。

4、給孩子樹立榜樣,讓他有自己崇拜的偉人,長大之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和他好好研究探索一下。

多和他談心,抓住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發展心理。

舉個例子,如果您的孩子正在讀小學,那麼貪玩自我意識強烈,並且沒有學習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學習。那麼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多讓孩子見見外面的大世界,和孩子探討一下孩子將來的目標和願望。目標確定之後那麼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給他建立自信心成就感,讓他有一個全局意識,我們正在向著你的那個目標前進呢,設置學習節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樓主,激發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確立目標,是讓孩子啊好好學習的最好辦法。



博文


小孩子不愛學習,而且習慣不好,有一點時間總是搞遊戲或者看電視。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是很不利的,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頭痛的事,有時對她們軟硬賺施,都起不到作用。我想這些,都是很多家庭的普遍現象。如何改變她們呢?

一、給她們制定一套可行的日常生活學習制度。並要嚴格執行。這點很重要。

二、對電子產品(手機、電視、電腦等)嚴格管控,沒有完成作業前,不能開放。

三、父母多給她們學習上的鼓勵,抽時間輔導她們學習,讓她們學習成績提高,使她們對學習更有信心,學習興趣也就很容易跟上。

四、條件許可,假日多倍孩子接觸外界。讓她們多瞭解外面事物,對她們學習寫作都會有很大的好處。讓她們懂得好的人生,是要靠知識和努力改變的。

五、父母要做到榜樣作用,要給孩子營造好的學習環境。

總的來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父母進行制度約束,學習上引導和鼓勵,多管齊下才會獲得好的效果。

這些是我個人看法,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沉迷遊戲,如果沒有制約和強硬的執行力,是很難改變的。


溫木桂


小孩子不愛學習,習慣不好,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情形:

1.父母的學習習慣也不好,家庭裡面沒有學習氣氛,父母一天到晚喜歡刷手機、打遊戲,從小把孩子扔給老人帶,假如老人沒有一定的文化,那學習習慣大多好不了。老人帶孩子就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阿彌陀佛了。所以,孩子基本是散養的,什麼都依著,沒有原則。而且據我觀察,大多數的老人一發現孩子哭鬧只有一種方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就是帶孩子到外面去玩。久而久之,孩子一點也坐不住,一天到晚想出去玩。

2.孩子的父母是事業型的,這類孩子的習慣也不是很好,我們單位的領導家孩子就是這樣的,小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一天到晚十萬個為什麼,但是他媽媽是名教師,各種各樣的比賽、各種各樣 的會議、各種各樣的檢查……自己的工作恨不得來個分身法,哪裡還顧得上自己孩子的教育。想想孩子還小,讓老人去帶吧,結果,老人什麼都由著孩子來,自由散漫。學習習慣很不好,等到父母覺醒想要教育的時候,發現孩子居然說什麼都不聽,軟硬不吃。差點連高中都上不了,一直到孩子18歲的時候才開始有點懂事,那麼多年,他媽媽一直跟我說,我這孩子是跟我來討債的。而我很客觀地對她說孩子小時候你付出得太少了。

3.天生對學習不感興趣 ,有的孩子天生對文化學習沒有興趣,有的孩子的數學怎麼教都教不會,我以前一個同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他們夫妻兩個的數學都是非常好的,她老公中考數學滿分,是當時的學霸,孩子就是教不會。夫妻兩個想盡各種方法教他就是不開竅,今天會了明天又忘了,後來,他們夫妻兩個就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去培養,(孩子喜歡畫畫,畫得可好了)。讓他開心學習,習得一技之長也不失為做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現在,這個孩子在設計公司上班,也發展得不錯。

因此,一味地抱怨是沒有用的,要學會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讓孩子自己喜歡上學習才是關鍵。

我是佳期有遇 歡迎互動留言


佳期有遇


你好,如果想得到更好的解決,最好能說一下是多大的小孩,男孩還是女孩。

家長首先要找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有時候孩子不愛學習的可能原因:1 家長經常對孩子吼,學習上稍有差錯,或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就被家長罵一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抵抗情緒。2 家長給孩子貼標籤,經常說孩子:真笨,學習不行,沒有好習慣,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內化,成為家長所說的這樣的人。3上課聽不懂,導致對學習沒有興趣 4 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自我控制力差,學習成績不好導致對學習沒有興趣 5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對去學校產生恐懼心理或對學習產生反感 6人際關係不好,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或被同學嘲笑 等等。這些都是讓孩子願學習 ,我只列出其中一些,還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家長要了解清楚,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家長首先承認並接受孩子現在的狀況,並且要清楚,孩子之所以表現出這個狀況是他目前遇到了困難,需要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家長要注意不要以父母這個角色的身份去壓制或控制孩子,多看到孩子的有點去鼓勵他,找到孩子擅長的事情,幫助他堅持下去,人讓孩子通過努力能夠取得成功,從而獲得成就感。家長也可以從這件事情著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件事當然是除了網絡遊戲,視頻,看電視之外的事,無論是繪畫,彈琴,跳舞讀書……,都可以。

對於家長來說,要有耐心,如果家長改變教養方式,尤其從批評說教改變成溫和對待,孩子一開始是不相信的,他要堅持一段時間,甚至還要考驗家長,直到發現父母真的改變了,他才相信,才會習慣接受,然後自己就會慢慢有所改變。

另外,身教大於言傳,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如果孩子在學習時,父母一直在旁邊刷手機,看電視,孩子也就不能安心學習。

傳統的教育中,父母父母經常盯著孩子的缺點,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孩子欠缺或需要提升的部分,批評孩子,貼標籤,甚至吼叫,這樣容易打擊孩子發自信心,讓孩子產生自卑。父母也要檢視一下自己,成為支持孩子向上的力量。


心行146939201


當父母覺得孩子不再如同寶寶一樣照顧起居飲食的同時,也就是孩子開始聽得懂語言表達的時候,父母自然轉換到語言教育,認為既然你聽得懂那麼如果你不去做,那就是你不對了。比如“我說了多少遍,你怎麼還不去刷牙?”“我剛剛已經和你說過了,這個很重要,必須去做”等等。語言教育是必需的,但如果只剩下語言教育,那就是純粹的“嘮叨”,孩子自然會屏蔽,屏蔽意味著他們不會去思考你剛剛說的究竟是什麼,更不會動身去完成。

那為什麼有的父母大吼大叫能讓孩子動起來?因為大吼大叫的父母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恐懼是能推動一個人才去行動來自我保護。至於行動的效果和持久性則很難預料。因為正常家庭要依靠恐懼讓孩子維持行為的話是不容易的,因為父母都愛孩子,自己的情緒也不可能保持高亢的憤怒。那些讓孩子看到就害怕的父母,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正常人,總會有溫柔的一面。(但情緒時常高低難測的其實也讓孩子無法安定,長期處於防禦狀態下的孩子也是無法投入學習的)

就如同一直抱怨無效一樣,一直嘮叨孩子也是無效。既然無效,那麼是時候停下來好好觀察孩子,尤其是學習上,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時的狀態和周圍環境如何?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怎麼處理的?他自己是選擇拖延逃避嗎?父母又是怎麼處理的?語言抱怨、指責、貶低、嘮叨嗎?

除了語言管理,你還採取過哪些其他方式?哪些方式有效?你發現有效的那些方式裡和你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有關嗎?等等。

慢下來好好分析,或許你會找到問題的癥結,並選擇堅持有效的方式慢慢改變孩子的學習問題。在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前,首先要改變的是我們對待孩子學習時的語言行為習慣,當我們發生了長期的改變,孩子也會開始了他們的改變。

父母是最好的藥去引導改變孩子,父母對待孩子的習慣會幫助孩子養成他們的良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