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裡農村山上是有涼粉葉還是涼粉果,大家認識嗎?

小魚兒dc的日常


涼粉果我還沒有在我們這裡見到過,但是涼粉葉子,我們這裡有,涼粉葉子是植物臭黃荊的葉子,它的葉子呈碧綠色,有點像櫻桃樹的葉子,用這個葉子做出來的食物,我們叫神仙豆腐,每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我們這裡好多人上山上去找這個葉子回家來做神仙豆腐吃,具體做法如下。



臭黃荊葉子並不是特別容易找到,我們這裡有的老鄉會去山上挖幾株回來種在自家地裡,這樣每年吃的時候就很方便,不用跑到山上去找。




採摘回家的臭黃荊葉子用清水洗乾淨,洗乾淨後找一個大一點的盆,把葉子倒進裡面,用一個新的刷把(就是我們這裡竹子製作洗鍋用的工具)給它來回在裡面扎,把葉子扎爛,越爛越好,紮成漿,在用紗布給它過濾一次,過濾好的液體倒進盆裡,放一邊備用。做神仙豆腐要用到草木灰鹼,最好的草木灰鹼就是柏樹枝灰,把燒好的柏樹枝灰倒進碗裡,加清水給它衝調,衝調後再用紗布給它過濾一次,然後把過濾好的灰水緩慢的倒進臭黃荊葉漿裡,邊到邊攪拌,攪拌均勻後就給它放置在一邊不動,等它凝固好了就像涼粉一樣,只不過這個是綠色的,顏色特別好看。神仙豆腐就做好了,吃的時候用刀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放上佐料就可以吃了,這個味道有一股淡淡的植物清香味,吃進肚裡有一股涼氣油然而生,特別清涼消暑。把剩下的黃荊葉子加一點水照上面的方法再給它操作一次,又會再得出一份神仙豆腐,畢竟只過濾一次還會有很多沒過濾乾淨。


做臭黃荊豆腐還是有很多小技巧的,最好是選擇用紗布過濾,這樣做出來的豆腐口感才會細膩,我們這裡有的老人圖方便是用竹子做的筲箕過濾,這樣過濾出來的豆腐口感比較粗糙。我們這裡有好多老鄉還會專門做神仙豆腐拿到街上去賣,還賣幾塊錢一斤呢!

圖片來源網絡

樵村漁浦小劉


我就認識這種,小時候在山上見過,覺得長得奇怪,回家問爺爺奶奶,爺爺說可以做涼粉吃,要母的才行,讓我下回看到可以摘回來做給我吃。那時候第一次知道植物果子還分公母,笑死了!我以為涼粉就是涼拌的米粉,興趣不大,就沒摘過!

後來有一個夏天,很熱,爺爺就叫我吃東西,一碗透明的東西澆上蜂蜜拌著讓我吃,那是第一次吃這麼好看的東西,知道涼粉。記憶很深!

30幾歲了就吃過一次,估計也就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了



謝211923139


我們那邊山上涼粉葉很多,但是涼粉果就比較少。

涼粉葉,我們那邊叫青涼粉,都是野生的,樹木不高不粗,很容易採摘,不過味道就不敢恭維了。小時候製作過兩次,把葉子摘回來洗乾淨,用紗布包裹,找個合適的容器加入適量的水,再把葉子的成分揉擠出來分解,取出包裹葉子,加入地灰攪拌即可,放陰涼處三五個小時就結凍可以食用了。由於青味太重,加糖也掩蓋不了,所以很少有人吃。

涼粉果,我們那邊又叫白涼粉,涼粉樹白銀剔透,最多不過一米高,易斷,結的果子透明,帶黑籽,製作白涼粉的材料就是它的黑籽,主要是靠人工種植,野生極少,我很喜歡吃,可惜不知道工藝流程,市場上也很少買,賣的都是黑涼粉,不喜歡。

如果有人想嘗試青涼粉,歡迎到我們家鄉做客哦!




一碗大米飯老肖


正好剛發完微頭條就看到樓主的問題了,直接把微頭條的文章轉過來當回答吧。

在海口東門市場的對面有條西門街,兩邊都是老式的南洋風騎樓款的舊宅子。在這條街上,吃貨們可以找到一些在其它地方已經不太容易見到的老吃食。在西門街入口的門坊,有個老阿姨支著一張小桌子,專門賣一種我們土語叫“蓬拋”的涼粉。你說要幾份,她就從一個大塑料壺裡倒出一些涼粉塊,裝在涼茶杯裡,用個長勺子攪碎,再倒上些加了冰的糖水。封好口插根吸管,可以邊逛街邊吸著喝。涼涼的,甜甜的,可以解掉暑熱。

要說“蓬拋”涼粉的味道有多美味,也沒有。但是套用一句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姐喝的不是涼粉,姐喝的是記憶。和那種用涼粉草粉末煮出來的黑色的涼粉不同,做“蓬拋”涼粉用的,是一種學名叫薜荔的果實。海南這邊的鄉村裡就有很多,有些人寫成霹靂和劈荔的,那是誤寫了別字了。

薜荔果是攀援和匍匐型的灌木植物,基本是野生的,能順著村裡的石圍和山裡的樹爬挺高。外表看起來像永遠長不熟的無花果,果形矮短圓肥,底端因為不容易見光,有點泛白,被我們開玩笑說是青身子白屁股。它的果實切開了跟無花果裡頭也挺像的,裡頭的肉粉色或是黃色,佈滿細細密密的小硬籽,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起來還有點發毛。

用小勺子把硬籽挖出來,裝在紗布袋裡放在水中仔細用力地搓揉,讓果實裡的膠質溶入水中,等它凝結起來,就成了一盆子很有質感的涼粉了。一般是兩個果實一盆水的比例。否則水多了不容易凝結,水少了口感又會太稠硬。一次用不完的籽,可以曬乾了等用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和新鮮的效果一樣。用薜荔果做出來的涼粉,不是純淨的透明,顏色有點淡淡的米黃。打上一碗攪成塊,加幾勺子稀釋的紅糖水上去,有種特別的美感,一看就很清涼悅目。

小時候家裡大人常採回來劈荔果子回來做涼粉給我們吃。那個年代,每家女性的長輩好像都會動手做點好吃的東西,除了劈荔的涼粉,還有油炸的米果條、麻花酥角之類的。現在大家都習慣吃現成的了,沒有人有時間或願意再耗費精力去做這些只要花錢就能買的到的東西。可是我心裡還是有點懷念那些守候在灶臺邊等著自家做的美味出爐的時光,無關味道好壞,也許只是因為那代表我童年最無憂的時光與親人的呵護吧。


陳文說海南


用植物的嫩葉製作涼粉,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種涼粉顏色鮮豔,聞一聞有大自然清香的氣味。

我們川北農村老一輩的人有好多手藝都即將失傳,比如做豆腐,魔芋,米豆腐,紅苕涼粉,紅苕制麻糖,就更不說用山上的野生樹葉做涼粉了。

在我們川北植物葉子能制涼粉的,就是叫臭黃荊葉樹的樹葉,我們以前在農村,每年秧插完畢了,農忙過完了,上山放牛或割草總會摘點臭黃荊葉子回來做涼粉。

臭黃荊葉樹一般不高,像黃荊柴一樣一大叢,葉子很好摘,有輕微的清臭味。

摘一小背兜臭黃荊葉子回來,我們的做法是這樣:先把青葉子用水洗乾淨,裝一個大塑料盆或者大瓷盆子裡或大鋁鍋裡都可,然後用燒沸的滾開水淋青葉上,用擀麵杖不停的攪拌,臭黃荊葉子遇開水用力攪拌,很快就溶化成了粘稠的綠色液體了,開水不能用多了,要攪的稍微稠些,全部攪細了,就用米篩先濾一遍,濾在盆子裡,再用沙布再濾一遍,就直接濾在盆子或竹器東西上,放涼了就直接是成形了的綠涼粉了。多濾一遍,口感要細膩些。

老人傳說給我們的做臭黃荊葉涼粉的竅門是,臭黃荊葉不能用鐵鍋攪拌,也不能濾鐵鍋內,據說它一遇鐵器東西,就會慢慢化成水,不成涼粉了,還有就是臭黃荊葉子必須要嫩點的,老葉子攪的涼粉就不怎麼成形,農村土話說就是不牢了。攪拌的時候開水不能加多了,涼粉就嫩就不牢了。

臭黃荊葉子涼粉有些地區攪的時候加了草木灰水,就是說加了鹼,涼粉牢固些。我們是沒加啥,吃起來一股清涼的感覺,在炎熱的夏天吃一碗清涼的臭黃荊葉子涼粉,心裡非常清爽。真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傳承給我們純天然的野生美食。今天記錄下來,不讓它這麼好的手藝失傳了。謝謝大家。





王四姐


題主,您好!您所說涼粉葉和涼粉果是不是這種,在小趙的家鄉只能用這個的果實裡的籽做涼粉,小趙自己也會做。您所講的葉子的話,還真的沒有人做過。


這種果在我們這邊叫土木瓜,長得和無花果有點像,學名叫做薜荔。在我們這邊有,但是不是很多,藤喜歡匍匐在地上或者攀爬在土坎壁上。

做涼粉我也是跟著奶奶學的,現在這時候就可以摘來做。把薜荔果摘回來劈開,挖出裡面的籽,放在外面曬乾,放在冰箱裡面備用。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燒一壺開水放涼,薜荔果籽用帳子布包著,在水裡反覆的揉戳,一直要揉戳到水有點粘手,用量在1兩的話要2斤水的量(水放太多不容易結凍,水放太少結凍很硬,像咬軟糖一樣,一點也不滑溜),做好了不用放到冰箱,經過2~3個小時5就可以結凍。



喜歡吃甜的就可以放點白糖,嫌口味有點單調可以放了水果粒,放點牛奶,也可以放點薄荷(放了薄荷一般小孩子們不吃,辣的)。做出超市買的果凍布丁差不多,小趙每年都給小孩子們做一點,就是野生薜荔果不多,很難找!


我是常德農村小趙,給大家講述農村人身邊一些有趣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常德農村小趙


在農村山裡,有很多的野果,小孩子經常到山裡摘一些野果吃。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果子都能吃,像這種長得像無花果的果子,大家只知道它是做涼粉的,卻不知道它的名字,其實它的學名叫霹靂果。

霹靂果外殼有點像橄欖殼,用焦糖或白脫炒制的果仁,又脆又香又甜,口感要遠好於比較常見的的杏仁、腰果。

農村山裡的這種野果,村民叫它“木饅頭”,其實它的名字叫霹靂果,還可以做成果凍。

霹靂果在農村的山上特別的多,它也是比較深受農民喜愛的一種果子了。這個果子口感比較的清甜,外形比較的大。這種野果,農村人叫它涼粉果。

吃過涼粉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涼粉爽滑清涼,可以稱的上是一種天然的果凍了,農民們特別喜愛用這個果子來製成果凍來吃,這可是農村小孩子們最喜愛吃的食物。

霹靂果在農村比較的常見,農村裡的街道上到處都是賣這個果子的,但是在城市裡,很多人表示根本就沒有見過這個果子。很多農村人會從山裡摘來這種果子做成涼粉,拿到城裡去賣。尤其是夏天很受歡迎!

製作涼粉時先將摘下的薜荔果切開,把裡面的籽粒裝進一個紗布口袋,放入一盆涼開水裡浸泡一會兒。然後用力反覆揉搓擠壓,看著乳白色的膠汁從口袋滲出,就這樣一直把果籽裡飽含的膠質全部擠出來。之後把口袋提出來,濾掉水中的果籽等雜質,撒一點生石灰水,將盛有混合液的小盆放入清涼的井水中冷卻。半小時後,大功告成,膠質便會自動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爽滑脆嫩的涼粉。加入蜂蜜味道更好。


泡麵Sir


還有一種山上的灌木葉,也可以做涼粉草


天堂的隔壁是瘋人院


問:農村山上有涼粉果還是涼粉葉?

超市有粉狀涼粉調製原料,完全是傻瓜式操作,可媲美自制冰粉,可惜還是吃不出山上冰粉果的味道。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即便已立秋,但三伏天的暑氣一時也難以消退,除了煮黃南瓜綠豆湯用以降暑以外,涼糕和冰粉也是消耗量比較大的降暑食品。涼糕用大米磨成米漿製作,其鮮嫩爽口的特點與手藝、水質有關,目前較出名的有雙河(葡萄節)涼糕。冰粉與涼糕類似,均成腖狀,冰粉更像果凍。

一、速成冰粉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冰粉,不少是用一類配料衝調而成。該配料除了魔芋粉算是天然的之外,可能含有增稠劑、調味劑、酸度調解劑、食用葡糖糖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劑配製而成。



使用時,需把不低於九十攝氏度的開水裝到大盆中,然後按照比例倒入冰粉配劑,並不停攪拌數分鐘,接下來靜置冷卻即可凝固。吃的時候從盆裡舀適量晶瑩剔透的腖狀冰粉到碗裡,加入紅糖水即可食用。

二、天然冰粉

人工配製的冰粉簡單方便,滿足了各種需求場景,在熱天可賣五塊錢一碗,可謂低成本高賣價。然而,速成冰粉畢竟是配製的,沒有天然冰粉的那份真。那天然冰粉用哪些材料製作呢?刺楸所知道的有兩種,為假酸漿果和薜荔果。

1、假酸漿果。這是最為常見的冰粉籽,與燈籠果長得形似,雖同為茄科植物,但冰粉為假酸漿屬,而燈籠果為酸漿屬。假酸漿果可揉搓水洗製作冰粉,但燈籠果卻不行。



2、薜荔果。這種野果為桑科榕屬植物,主產南方省區,枝丫有兩種,一種為結果的,而另一種枝丫則不結果。薜荔的葉子與野地瓜的長得有點像,而果實則不像野地瓜,長得很像一個個罐壺。在民間,用薜荔水洗製作冰粉由來已久,也不曉得是誰發明的。

以上就是刺楸對冰粉製作的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刺楸


我從老家麗水帶過來的巜豆腐柴》小苗到米蘭有五年的栽培如今每年都有三至四次摘葉子做清涼綠色豆腐,可以加酸菜煮湯味道好極了,也可以涼拌,在米蘭岀生的孫女們吃的讚不絕口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