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撫慰失去親人者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週刊 2019年37期

當我們的親友失去親人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到他們?

我想,我們能夠做的第一點,不是勸他們“節哀順變”,而是幫助他們去建立與逝者的“鏈接”。

喪失是一件殘酷的事情。我們最難以接納的,是與逝者失去鏈接這件事。換句話說,每一位失去親人的人,都在內心以極其絕望的方式尋求著與逝者的情感鏈接。

我的一位來訪者告訴我,她5歲的兒子去世後,家中發生了一系列靈異的事。比如,她上樓時,樓道里的燈光會突然開始閃爍。她就叫著孩子的名字,說:“是你嗎?天天,是你在跟媽媽說話嗎?要是的話,你再給媽媽閃一下。”這時樓道里的燈又閃了一下,她當時就淚流滿面了。

對於失去親人的人而言,事實的真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痛失所愛後,依然能夠從逝者身上尋求到支持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不要去拆穿他們的幻想,要幫助他們保有這一點微薄的希望,讓他們覺得自己並不孤獨,逝者仍在精神上陪伴著自己。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幫助哀傷者,去緩解對於死者的內疚感。幾乎絕大多數哀傷者都認為,自己對於死者的死亡是有著一定責任的。

如果你有過陪伴哀傷者的經歷,你會留意到,他們特別需要傾訴。傾訴的內容是什麼呢?大概有四點:向逝者道愛、道謝、道別、道歉。其中,對於逝者的內疚感,是最折磨生者的因素。

汶川地震那一年,我的同事帶領危機干預心理諮詢師救援隊伍,到了災區一線。當時接待他們的是當地教育局的局長。局長全家十幾口人全部在災難中喪生。他們在汶川工作期間,局長一直很沉默,只有一兩次,似乎不經意地說:“那天我就不該在外面,要是在家,至少可以救得兩個娃兒。就算救不了,也可以和他們一起死。都是我的錯,我對不起他們。”兩週以後,心理救援隊任務結束返京,飛機剛剛著陸,便接到電話,說局長送走他們後,便在住處自縊身亡。聞訊,整個心理救援隊如受重創。

是的,內疚感是哀傷者心中最難以逾越的痛處。人們對於創傷事件,需要用反覆傾訴的方式來實現心理上的自我修通和療愈。而且,創傷事件越嚴重,我們需要傾訴的次數就越多,我們內心消化這個負面影響的過程就越長。

一方面,我們可能需要反覆向哀傷者解釋:“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每個人都沒有通曉過去、預知未來的能力。你並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結局,你也無力阻止它發生。這不怪你。”

每次說到這裡的時候,哀傷者就會問我:“那到底怪誰?我還可以怪誰?”是的,似乎只有得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們才能安心接納逝者的離去。如果他的死怪不了誰,那麼,我們就怪“宿命”好不好?

於是,接下來,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去回味逝者死亡過程中許多宿命般的細節。

“老人家那天起得特別早,非要出去早鍛鍊,我們誰都攔不住。平時他都會穿帶熒光綠條紋的運動服,那一天偏偏不肯穿,堅持要穿那件黑色外套。平時他都走北門,可那一天偏偏走了南門。南門按理說平時也沒什麼車,可偏偏那天凌晨五點就來了這麼一輛車……”

當我的來訪者們用這樣的方式歸因了逝者的死亡後,我發現,他們的情緒得到了極大的平復,內心的創傷也得到了極大的安慰。


如何撫慰失去親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