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功過該怎麼評價?

滄州老夫子


序言:唐玄宗李隆基,他的政治軌跡和晉朝皇帝司馬炎有些相像,前期勵精圖治重用人才,後期荒淫無度,走入了“死衚衕”裡面。既然如此,李隆基的功與過,應該怎樣評價呢?他到底是一位明君,還是魚肉百姓的暴君呢?


一、重用賢才


古代帝王能虛心採納大臣的主張,可謂相當的難得,如果是昏君,他們必定聽信讒言,不懂得明辨忠奸。唐玄宗李隆基,廣泛聽取大臣的意見,尤其是選拔宰輔,這些都為“開元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中姚崇、宋璟、張嘉貞,都是開元名相,他們輔佐唐玄宗,可謂“各司其職”,對於實現開元盛世,有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姚崇是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唐玄宗李隆基,能委以重任,正說明他獨具慧眼,懂得識人和用人。宰相姚崇經歷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三次為相,深諳“管理之道”,同時洞悉禍源,能極好的解決棘手問題,為唐玄宗排難解紛。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唐玄宗不懂得重用賢才,以至人才凋零,那麼開元之治,便會受到巨大的阻礙。他領導的眾多宰相,如姚崇、盧懷慎、源乾曜、宋璟、張嘉貞,都是不得多得的賢才之士,皆為唐朝時期的賢相。

二、內外官交流


唐玄宗李隆基,不僅僅重用賢才,還實施內外官交流,也就是京官和地方官的交流,這一點非常重要。換言之,官員一出一入,可謂一舉數得,首先京官到了地方之後,能利用自己的才學治理地方問題,反過來也不難理解,地方官員入京之後,能夠極好的輔政,發揮自己巨大的優勢。因為地方官員入京,對於下面的情況比較瞭解,只有“對症下藥”,才能做到有效的治理。

李隆基實施內外官交流,極大程度鞏固政權,當京官和地方官互換之後,他們便能體察民情,為百姓做出實事。對內而言,也能發揮官員的能力,將決策符合現狀,當然是一舉數得。


三、功與過


當然唐玄宗李隆基,也絕非沒有錯誤,在一些問題上面也會出錯,導致由盛世走向下坡路。其實唐朝出現盛世,自然與李隆基密不可分,他重用賢臣,改革機構和發展農業,都是有功之舉。至於冊封楊玉環為貴妃,怠於政事,更是加速了盛世的衰敗,下令開闢貢道,由嶺南至京城長安,只為了楊玉環能吃到鮮美的荔枝。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


此詩正是鞭撻了楊貴妃和唐玄宗李隆基驕奢淫逸的生活,其實寵愛楊貴妃,只是其中之一,而楊國忠專權,令唐朝混亂起來,這也與唐玄宗密不可分。他重用楊國忠,正是看在楊貴妃的面子上,畢竟這是她的族兄,而開元之治的前期,重用賢臣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逐漸走向衰敗。


文史居士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極其複雜,只能說他是從明君變為昏君的一位皇帝,成功又失敗。我們先來看看前期的李隆基:

李隆基生在武周後期,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李隆基在幼年時就已經做事果斷、是非分明,因為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訓斥武則天的從孫:武懿宗。而武則天並沒有因此生氣,反而覺得李隆基膽識過人,對他非常喜愛。

在韋后之亂中,李隆基參與平定,把控內亂。後來先天時期,太平公主想一手遮天下,李隆基抓準時機,果斷將太平公主一黨扼殺,而後開始了開元時代,結束了唐朝長達數十年之久的朝廷動盪,唐朝走向了新的篇章。

唐玄宗李隆基登記之後,朝廷上下人心不穩,再加上數十年來的動盪讓大量案件被擱置,李隆基發揮自己的執政魅力,大力撥亂反正,擺平不少錯案冤屈。他還為了穩定軍心,處置了一些不與朝廷同心之人,穩定局面,優化了“三省制度”。

在他執政的前三十年時間裡,李隆基將唐朝送上了巔峰時刻。那時候的唐朝,是個包容度最大的國度,長安城裡滿是能歌善舞的波斯國女子,還有遣唐使。唐朝的盛世景象、包容程度,使這個國度成為了在那個年代裡最開明的代表。

然而李隆基肯定沒曾想過,由自己一手創造的開元盛世,也毀在了自己手裡。

我們再來看看後期的李隆基:

先來說說李隆基人生中最愛的女人:楊玉環。她也是開元后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楊玉環曾是李隆基的兒媳婦,可是李隆基見到楊玉環之後,萌發愛意。不過在那個開放的年代,再加上李隆基兒子也非常識趣,楊玉環成為了李隆基的女人。

愛情初期,李隆基和楊玉環無疑是相愛的。李隆基對楊玉環也非常的寵愛,楊玉環想吃荔枝,李隆基便命人快馬加鞭,去往千里之外去找。為博妃子一笑,李隆基將臉化了一圈白色,扮醜逗樂。戲曲裡的丑角,就是由李隆基的扮相而來。

關於他們的愛情故事就不多說了,除此之外,李隆基還是位文藝皇帝。他熱愛音樂、書法,尤其是痴迷樂器:琵琶。

也許是後期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朝政,一心痴於音律,彈奏琵琶。李隆基不僅親自彈奏琵琶,還醉心在作曲上面。“梨園”就是由李隆基所創。

之後,朝堂之事李隆基越發怠慢,開始享受在愛情和音樂之間。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了,安祿山叛亂,李隆基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果斷決絕的皇帝,他選擇了出逃。帶著愛妃和眾將領逃出了長安城。

開元盛世之景在安祿山一干人等的破壞下,就此結束。這時候的李隆基卻在長安城外躲著,眾將士看著自己的家毀於一旦,怎會甘心?可是這皇帝江山都要沒了,還在愛情中不可自拔。後來,將士們將矛頭指向了楊玉環,如果李隆基願意把楊玉環交出來,那麼眾人就願意齊心,攻打安祿山。

就這樣,楊玉環被處死。

我從不認為一個女人會禍亂整個盛世,只能說楊玉環也是歷代君王的女人之中,背鍋之一。

雖說“安史之亂”唐朝勝利了,但唐朝再也恢復不到原先的景象,李隆基最後過得也十分淒涼。

平心而論,李隆基一生確實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在“自覺”之中造就了盛世,也在“不自覺”之中毀掉了盛世。





靈史札記


李隆基唐玄宗又稱唐明宗,是唐睿宗李旦的三兒子,出生於東都洛陽。上任後他把國號由先天改稱為開元,在位44年中,前期開創了開元的一個盛世,將唐朝達到了最高峰。

在他前期中,採納了一代賢相;張九齡,宋環,姚崇的建儀,選賢任能,依法治國等方針。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唐朝上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李隆基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詩歌,音律,曲譜,騎馬,射箭文武雙全。他的前期,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可惜在他後期中,淫佔兒媳楊玉環,步步為營的成為他貴妃。啟用了國舅楊國忠,口蜜腹劍的奸相林若甫,一時間,政治糜爛,民不潦生。安祿山,史思明的暴亂,更是雪上加霜,人民顛沛流離…











一帆風順jxh


李隆基是一位功過都很傑出的歷史人物,李隆基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也是失敗的一生。此人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呈現了封建社會史無前例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糜爛,最終引發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


李隆基在開元年間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在此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他先以素有務實之風的姚崇為相,並以堪稱道德模範的宋璟繼之。他們改革吏治,重塑中央,打擊親貴,調整地方財務、軍務,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繼而任用出身軍隊系統的張說、財政專家宇文融、進士科出身的張九齡等人為相,在基本因襲“姚宋”的治國方針外,體現出他對軍隊,賦稅制度,文化建設、官吏選拔體制等問題的高度重視。在他的勤奮工作下,我唐國土安定,文化昌明,經濟繁榮。萬邦來朝,越裳重譯!盛唐之氣,蔚然成風!


李隆基同志最大的政治貢獻在於組織建設與政府改革。他扭轉了自武周後期形成的不良政治生態,破除了“斜封官”等流弊;他重建了嚴格的官吏選拔體制,恢復了正常的組織手續,以法律的形式保證了人事安排的制度化。如“不經鳳閣鸞臺,何名為敕!”曾痛斥的政治亂象,都回到了制度的軌道上。特別在政府改革方面,李隆基同志優化了“三省制”,他設立了由他主導,包括一位當然宰相和一位特任宰相的三人制決策班子,如姚崇與盧懷慎,宋璟與蘇珽等。這種組閣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當然宰相的權威,使政令旗幟鮮明,又一以貫之。正得益於政府決策層的英明領導,唐朝在短短近十年間便呈現出蓬勃的治世局面。


李隆基最大的問題在於對國家政治缺乏整體的考量,這在他執政後期表現地尤為明顯。他關注更多的是具體問題的實施,而非對國家發展方向的思考。比如募兵制度的完善,決策班子的改組,賦稅制度的革新等,李隆基同志顯然沒有從制度建設出發,謀劃合理且長遠的方案。從這個角度講,李隆基同志並非一個優秀的政治建設者。


與此同時,執政初期的銳利進取,崇尚節儉蛻變為怠政享受,紙醉金迷;開元“姚宋”之言,竟成天寶“甫忠”之奏。儘管中唐的動亂與李林甫政府長期把持朝政,以及楊國忠政府的腐敗無能有很大關係,但李隆基同志仍然要負主要責任。


最後,“安史“叛軍攻陷洛陽的吶喊震破了盛唐最後一個夢幻的泡沫。八年動亂,山河震裂,宗廟播遷。我唐從此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同時中國歷史進程也遭受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和後退,國民死亡近四分之三,享國四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子玄宗皇帝李隆基也不得不入蜀避禍。不久,隨著新皇在靈武稱帝,他黯然退場,永遠地告別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雖然我們都說功過參半,但總體認為,李隆基還是功大於過的,後期安史之亂有每個朝代發展到瓶頸期的必然,不能都歸咎於李隆基。

1.開啟“貞觀之治”的局勢,促進一致多民族國家的昌盛和發展,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初步根底

2.開通的民族政策,促進了邊遠地方各族和唐政權友好關係,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邁入鼎盛年代,至今海外仍稱唐人街。

3.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使唐文明呈現敞開多元的顏色。

總評:雖然李隆基的賢明,審慎難以堅持到底,但其文治武功為大唐盛世局勢的呈現奠定了根底,“濟育蒼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損少”。


三石成言


在唐代的帝王中,唐玄宗李隆基是在位時間最長的。27歲的他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憑藉他的膽識和才幹奪取了皇權,改變了中宗、睿宗時期的亂政,登位後勵精圖治,以振興王朝為己任,開創了開元盛世,可謂是一代明君,但後期卻走向了昏庸腐敗的道路,最終導致安史之亂,對唐朝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一生有功有過。

在政變中登基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騎射,通音律、曆象之學,擅長八分書,多才多藝。景泰元年正月武則天被迫退位後,中宗李顯即位,恢復了唐朝國號,但政權卻榜落在皇后韋氏手中。景龍四年六月中宗去世,韋后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隆基與其姑母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武后、韋后餘黨略盡。少帝被迫遜位,相王李且即位,是為睿宗。隆基以除韋后有功,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傳位太子,退為太上皇。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陰謀發動宮廷政變想要廢玄宗,李隆基通過情報知道了這個陰謀,於是和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於先天二年(713年)先發制人,賜死太平公主,除去了其他餘黨。改元開元,武后、韋后以來的動亂政局至此告終,唐朝進入了長達四十餘年政局比較穩定的鼎盛階段。

早期英明果斷

唐玄宗早年是一個英明果斷的封建皇帝,親身經歷過複雜的鬥爭,深知安定昇平的政局來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後,升任同州刺史姚崇為相。姚崇提出抑權倖、愛爵賞、納諫諍、卻貢獻、禮大臣等建議,玄宗基本上採納。開元四年(716年)姚崇罷相以後,唐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其善擇人才,刑賞無私;又敢於犯顏直諫。在姚崇、宋璟執政時期賦役寬平;刑罰清省,天下富庶。此後玄宗所用諸相張嘉貞、張說、韓休及張九齡等都堪稱賢良,各有所長。玄宗在開元初年提倡節儉、毀乘輿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間鑄佛像寫經,選京官有才識者為地方都督、刺史;以後又適應時代的變化,在行政、財政、軍事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繁榮。當時在籍人戶達到1000餘萬,生產獲得發展,民間出現糧食豐益、布帛充盈的景象。但與此同時,土地兼併盛行,農民逃亡日多,社會政治危機也已經伏下。

後期窮奢腐敗

從開元末年起,玄宗在長期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漸發生變化。在政治上,他以為天下無復可憂,便深居禁中,怠問政事。自開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專權達十九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見重用;在對待周邊各族方面,玄宗熱衷於開邊,對吐蕃、南詔、契丹不斷髮動戰爭,不僅惡化了民族關係,而且財政上也發生了用度不足的問題,故而又任用王鉷等聚斂之臣,對人民加緊搜刮;同時大量擴充邊軍,導致了軍事佈局上的外重內輕,中央集權被削弱;在個人生活上,他專以聲色為娛,天寶二年後寵幸楊貴妃,放縱楊氏姐妹窮奢極欲,濁亂朝政,而李林甫死後楊貴妃從祖兄楊國忠又成了專權的朝臣。玄宗在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政治上一再受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野心家的矇蔽,終於在天寶十四年釀成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之變

安祿山發動叛亂之後,不到兩個月就佔領洛陽,大約半年就攻破潼關,直逼長安。唐玄宗於天寶十五年六月急忙率從官及楊貴妃等離長安西逃,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禁軍眾議紛紜,殺楊國忠,唐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軍心開始穩定下來。此後,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軍北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為肅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軍南逃成都,後被尊為上皇天帝。至德二年,唐軍在回紇援助下收復長安,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居興慶宮,由陳玄禮、高力士等侍衛。.當上太上皇的李隆基,晚年抑鬱寡歡,寶應元年在神龍殿去世,葬於泰陵。

綜上所述,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要辯證看待。唐玄宗隆基的一生有功有過,功在開創“開元之世”,過在晚年窮奢極欲,腐敗,李隆基在唐王朝由黃金時代的峰頂走向毀滅的道路上,是無法逃脫其致亂的罪責。


時間的背後0


人物簡介: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strong>

唐玄宗李隆基像

本名:李隆基

別稱:李三郎、唐明皇

所處時代:中國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武皇帝”。

李隆基的功

1、人事制度

李隆基繼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廷充滿朝氣。而且李隆基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李隆基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製度。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瞭解和信任。而在選拔人才方面,李隆基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

2、整飭吏治

開元三年(715年),玄宗明確宣佈:“官不濫升,才不虛授,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他決心選賢任能,量才授職,整飭吏治。首先是嚴格銓選制度,裁汰冗員。唐中宗以來,銓選制度十分紊亂,王妃、公主與權戚不僅賣官鬻爵,而且不經吏部大搞“斜封官”,請託之風日盛,致使員外、試、檢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濫吏充斥官府。開元二年,玄宗敕令罷免所有的員外、試、檢校官,嚴格控制官吏的選舉,規定今後沒有戰功及別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結果“大革其濫,十去其九”。這樣,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於事的現象,提高了官府辦事效率,又減省了國家開支。

唐朝宰相張九齡圖

3、考察制度

玄宗以前,由於時人重京官而輕外任,地方官都是選用年高而才疏者充任。為了革除這一弊端,玄宗開元二年特領下指令,從京官中選用有才識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從都督、刺史中選拔有政績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為恆式”。他特別重視縣令的選任。開元四年,新選任的縣令被召入大明宮宣政殿,由皇帝親自出題考試,考察縣令是否通曉經國治民之道,結果有二十多人不入第,暫且讓赴任就職,另有四十五人被淘汰,“放歸學問”。同時,還頒佈了《整飭吏治詔》,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對刺史、縣令的政績進行考察,分為最、中間、殿三等,依次定為優劣,作為改轉升降的依據。

4、兵制改革

李隆基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於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丟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這主要是對於兵制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到了李隆基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開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僱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僱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李隆基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僱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唐朝宰相張說圖

5、開疆拓土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李隆基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佈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內外閒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時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李隆基又命令擴充屯田範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復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復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李隆基的過

1、盛世危情

開創了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於揣測李隆基的意思。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隆基想從洛陽回京長安,但張九齡等人說秋收還沒有結束,這樣上路會騷擾百姓,影響生產。李林甫在張九齡走後卻對李隆基說,長安和洛陽是陛下的東宮和西宮,陛下願意什麼時候來往就什候來往,不必再等以後,至於妨礙了農民秋收,免了他們的稅收也就行了。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困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璵為太子。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麼禮節,就將她召進宮裡,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

唐玄宗貴妃圖

天寶四載(745年)八月,冊楊玉環為貴妃。為了討貴妃的歡心,李隆基可謂費盡心機。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李隆基還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裡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因為荔枝摘下後五日內會變味兒。而楊貴妃生在南方,喜歡吃這種東西。有了楊貴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楊貴妃所好,結果讓她高興的人都升了官,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爭獻美味佳餚、珍異珠寶。在堂妹的關係影響以及他本人財政能力出色的情況下,楊國忠也平步青雲,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他的兄長也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楊國忠的權勢無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輝煌時期也為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唐玄宗貴妃圖

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可以說,唐朝的轉向衰落固然有李隆基的過失,但楊氏兄妹特別是楊國忠這個哥哥,沒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為非作歹,也沒有給妹妹帶來好運,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歸路。美麗並不罪過,但美麗卻是一個起因。在楊國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廷混亂。朝政混亂影響了國家的經濟。

2、安史之亂

李隆基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政治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李隆基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大傷元氣。一是西邊和吐蕃的關係惡化,開戰後互有傷亡,損害了歷來的和睦友好關係。二是西南的南詔國。由於邊境將領的驕橫跋扈,致使本該平息的衝突日益升級,結果唐朝徵兵和南詔開戰,先後戰死、病死的唐兵達二十萬之多。

安祿山圖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解瓦,當地縣令或逃或降。

天寶十五年(756年),叛軍佔領長安,防守潼關的唐將哥舒翰,雖擁有近二十萬的軍隊,但因是臨時湊集來的,缺乏戰鬥力。但玄宗和楊國忠對哥舒翰不放心,接連派宦官逼其出兵。結果,哥舒翰在靈寶被安史叛軍打敗,全軍覆沒,哥舒翰也做了俘虜。同年六月,叛軍長驅直入,攻陷唐都長安。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李隆基在長安陷落前,倉惶出逃。到馬崽坡(陝西興平西),隨行的將士發生譁變,殺楊國忠,又迫李隆基縊死楊貴妃。唐玄宗最後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

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賢臣歷經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她在為的錢後期層面酒色歡迎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所以說李隆基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


歷史的傳遞者


我是點滴見證,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帝國,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唐朝功過參半的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生於洛陽,高宗與武則天之孫,睿宗第三子,垂拱三年(687年)閏七月丁卯,以皇子身份被封為楚王。 永昌年間(689年),武則天命令李隆基過繼予李弘為子,繼其香火。載初二年(690年),李隆基五歲時,父親李旦被祖母武則天廢除帝位,遷居東宮。天授二年(691年)初,年僅七歲的楚王李隆基開始出閣,建置官屬。這年八月,因為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私自謁見皇嗣李旦,武則天知道後,殺死二人,並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與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武則天稱帝后的長壽二年(693年)臘月丁卯,李隆基以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唐隆元年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景雲二年,頒下詔書,命太子監國。到景雲三年(712年),李旦怕在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亂,又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各騎馬。李隆基親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是為“先天政變”。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開元初年,李隆基眼光精準,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李隆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開創了開元盛世。統治後期,貪圖享樂,寵信重用奸臣,到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政治腐敗兵力空虛之際,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史稱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叛軍長驅直入,攻陷唐都長安。

功過是非其實也毋庸後人評價,歷史是一條長河,每個時代都有他獨特的魅力和使命!


點滴見證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玄宗是 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也是失敗的。

論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唐玄宗開創了盛世,但也卻不能善始善終,毀而不自知。

  • 710年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
  • 712年登基稱帝,改年開元,唐朝由此進入鼎盛時期,稱為開元盛世。
  • 713年 ,李隆基清楚太平公主黨羽徹底鞏固了皇權。
  • 之後,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李隆基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眼觀精準。
  • 李隆基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開元初年,國家需要撥亂反正,走上正軌,李隆基看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當上宰相後,國家逐漸進入正軌。
  • 李隆基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

李隆基的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但是,之後他開創盛世,滿足於現狀,安於享樂,沒有之前勵精圖治的精神風範。加之李林甫爬上了相位,他最善於揣測唐玄宗的意思。

之後,寵幸楊貴妃。當時楊國忠的權勢無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輝煌時期也為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朝政混亂也影響了國家的經濟。

李隆基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之後,便是後面的安史之亂。

至德二載(757年),隨著安祿山被殺,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長安,居興慶宮(南內),稱太上皇。

晚年李隆基憂鬱寡歡,寶應元年農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李隆基駕崩,終年78歲。


山顛一壺清酒r


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明皇窺浴圖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唐玄宗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

  (1)唐玄宗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的選拔,曾親自考核縣令,把不稱職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幹,能負責,敢進諫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2)他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紇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3)改革軍事制度,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4)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腐敗,以致釀成安史之亂。持續8年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為唐的高度繁榮起過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給唐朝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他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重要歷史人物。陳玄禮郭子儀李光弼許遠張巡顏杲卿魯靈張介然。

  少時英氣逼人,有膽略有智謀,誅殺韋后而擁戴其父相王李旦為新皇,也因此被立為皇太子。

  玄宗即位後,經濟發展,人民富裕,開元盛世達成,為唐朝最昌盛之時。

  晚年寵幸楊玉環,導致國力下降,造成安史之亂,此為隆基之過也。

  雖然大家都說功過參半,但小可認為,還是功大於過的。


拿雲919


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著名宰相魏徵有一篇流傳千古的政論文—《諫太宗十思疏》,裡面有一句非常有概括力的諫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把這句話放在唐太宗的曾孫—唐玄宗李隆基的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