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最近,《庆余年》这部剧可以说非常火了~

小旅分分钟也想“过去”。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哪怕人回不去,

邮寄过去个物件也是好的~

比如邮一封信和范闲聊个天,

再给他寄点优秀的文学作品啥的~

✄✄✄✄✄✄✄✄

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如我们还是聊聊“通信”那点事吧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言归正传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早期通信


01

邮驿

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通信的方法。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横贯今秦皇岛境内蜿蜒西去,长城内外,仍保留着烽火台遗址。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邮驿是古代传递官方公文、书信的组织。西周时期即设有官邮,号为邮置,利用步传、马传、递送简书。到了元代,驿站规模超过前期,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遍及全国。秦皇岛境内有永平路,设滦河驿(卢龙南)、迁安驿(昌黎西)、芦峰口驿(抚宁东南)、榆关驿(山海关,出关接辽阳行省)。明代驿站分布更密,清代秦皇岛境内设有多处驿站,滦河驿、迁安驿、芦峰口驿、榆关驿是京师皇华驿通往关外的主要通道。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自6月1日起将各衙署公文均改由各衙署自行交邮局挂号寄递。各省驿站逐次撤销,这一古老的通信制度逐告终结。

02

文报局


文报局是清政府寄递官方文件的通信机构,与驿站相比,将文报交由轮船寄送,其后兴修铁路,更利用火车运送,使效率大增。文报局不仅设在各省省会和各大商埠,而且小市镇也设有文报分局。据《1892—1901年天津海关十年报告》称:天津设有北洋文报局,山海关设有分局,每日利用火车发运邮件、津榆间7小时即达。

03

民信局


民信局是中国最早民间通信组织,始于明代永乐年间。最早兴起于江浙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后遍及全国各地。民信局为民间私营,固定邮寄地点,专供商民传递书信,并办理包裹,划汇等业务。据史料载,清代天津民信局福和在山海关有代理户,每天接发火车一次。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民国以后,邮政普遍设立,民信局逐渐减少,最终被裁撤。

04

外国在华军邮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役,而后侵华军队开到天津及京山铁路沿线,山海关、秦皇岛及北戴河海滨一带,允许英、法、美、德、日、俄等国建营盘,筑炮台,长期屯兵驻扎,列强纷纷设立军邮局。

05

客邮


客邮,是指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俄、日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犯中国主权,非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邮政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并非为了方便我国人民使用邮政,而是为对我国进行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侵略。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客邮邮票”

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于各国客邮局与中国邮局开展激烈竞争,中国山海关邮局为了和日本邮局竞争,在山海关城内开设支局。

1921年,在美国召开的九国太平洋会议和限制军备会议,通过了“裁撤在华客邮案”决议,各国“客邮”最迟于1923年1月1日前撤销。

秦皇岛邮政

中国邮政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新中国邮政三个时期,秦皇岛邮政随此沿革亦走过百年风雨。

(1)北戴河邮政分局。光绪二十五年(1899)五月二十二日在北戴河海滨设立北戴河邮政分局(夏季),十月二十日关闭。而后因八国联军入侵,北戴河邮政分局和山海关邮政分局一样被迫关闭,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六日重新开办北戴河邮政分局,仍为夏季局,每年5月1日开设,9月30日关闭,有员工2人,地址在海滨火车站附近。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1922年建立的原北戴河邮电楼旧址

(2)山海关邮政分局。光绪二十五年(1899)八月十五日在山海关南关车站附近设立山海关邮政分局,当时只有5人。虽然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日山海关邮政分局重新开办,但经历清末、北洋军阀等几个动荡时期,山海关邮政局处境颇为堪忧。1931年至1942年,山海关邮政局改称临榆邮局。1933年1月,日军占据山海关,在山海关另设邮局,称”山海关邮局“。1935年,“山海关邮局(伪满)"更名为南绥中邮局,临榆邮局和南绥中邮局(伪满)在山海关同时并存达12年半之久。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原南绥中邮局、汇通转递局旧址

1935年1月,在中国不承认伪满政权的前提下,为实现关内外通邮,在山海关设立非官方机构——汇通转递局,作为中国与伪满双方通邮的媒介,直至1941年。

(3)秦皇岛邮政局。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十五日设立秦皇岛邮政分局,其建于码头外铁路西侧,后迁至南山秦皇岛海关院内,当时只有一名邮差和两名信差。处在特殊时期的秦皇岛邮政经营惨淡,举步维艰,没有局产的秦皇岛邮政局几易其址。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秦皇岛邮政也开拓出于民有益的条条邮路。从骑差邮路、旱班邮路,到铁路邮运、汽车邮路,以及海上邮运、航空邮运、都为新中国邮政提供了底蕴和经验。”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1948年12月1日,恢复秦皇岛邮局,改称秦榆市邮政局,后又改称为秦皇岛邮局。1952年8月,秦皇岛邮局与秦皇岛电信局合并为河北省秦皇岛邮电局。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1956年,当木质报刊零售亭出现在秦皇岛海阳路和山海关南关时,求知者感觉即新鲜又亲切。1956年,《秦皇岛报》创刊,交由秦皇岛邮电局发行。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上世纪50年代整装待发的邮递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秦皇岛邮电局开始办集邮业务。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秦皇岛邮政分局、山海关邮政分局建局初期邮戳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秦皇岛纪念邮戳

老百姓对邮局高度信任,把钱或物交给邮政职工特别放心,投递员也乐于为百姓服务。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邮政员工

解放初期,秦皇岛市区投递范围分为4个段,2006年,海港区分50多个段。到了2018年,全市邮政邮路总条数51条,邮路总长度(单程)5605公里,全市邮政农村投递路线182条,农村投递路线长度(单程)8088.10公里,全市邮政城市投递路线168条,城市投递路线长度(单程)3704.80公里。全市快递服务网络条数292条,快递服务网络长度(单程)12750.35公里。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接车员在接发火车邮件(上世纪90年代)

『秦皇岛城市记忆』走过百年风雨的邮政事业

现在的“特快专递”


邮政事业的发展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走过百年见证了社会的进步,也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未来沧海我们期许邮政事业的步步高升,也是对我们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文字据《秦皇岛记忆》、《秦皇岛邮电志》、《抚宁县邮电志》整理编辑,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综合自秦皇岛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