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同時淋雨,之後一個發燒了,一個啥事沒有,請用西醫科學解釋下為什麼?

用戶推推


這個問題說明了,人的體質不同,更說明了一個人的思想價值觀,正能量。走在同一條路上也未必有共同的感受體會感悟。說明了都是人,但他的質思想為己為大眾著想是不同的。也就有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道不同不為相某。從醫學內因,外因,不內不外因。仨種造成的病才會出現症狀的反射。就是一種警示。


獨一無二123375106


這有什麼不能解釋的?

我沒有學醫都能解釋。

感冒按西醫的解釋,就是病毒感染。人體自身為了抵抗病毒,就會以發熱的方式去殺死病毒。如果不能發熱,人體會以排除水分的方式排除病毒,比如出汗、排尿、流鼻涕。重感冒時,還會伴隨咽喉、支氣管等等及其它器官感染,就是說的發炎。

那麼,感冒病毒來自那裡呢?

其實,除了交叉感染外,人的感冒病毒主要來自自己皮膚。我們的體表皮膚,被很多的各種細菌、微生物、病毒包裹著。那這樣說不是人很危險?其實不是。人體皮膚就是隔離牆。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在往外排出水份,皮膚也在隨時新陳代謝。這就是常見的汗水和皮屑。因而,那些有害細菌病毒微生物,就無法進入人體。

人體抵抗病毒的系統,就叫免疫系統。民間說法叫抵抗力。每個人的免疫能力有大有小。艾滋病毒,就是典型的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

回到題目,我們來看看兩個人淋雨,為什麼一個人沒感冒而另一個人感冒了。

淋雨感冒的這個人,其實就是淋雨之後,隔離牆平衡被打破的,病毒通過皮膚毛孔進入血液,引起感冒。這就是為什麼感冒後醫生會給你做個血常規檢查,以判別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細菌感染,一般會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不會用抗生素。有很多人一感冒,就叫用抗生素,這是錯誤的。

好了,我們來看看中醫是如何甄別感冒和中醫的醫理。

中醫我也沒有學過。

中醫裡面的感冒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感冒不同,醫理也不同。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其主要辨證在痰。有沒有痰,什麼顏色的痰。看舌苔以辨是不是上火(炎症)。有沒有發燒?切脈來分辨五臟狀況。

其實,中醫以西醫的醫理是一樣的。只是使用的檢查手段不同。那些西醫粉說中醫是算命先生、偽科學,實則是不懂中醫。幾千年以前,中醫能夠通過望聞問切來辨證施治,非常了不起了。

那我們再看看中醫如何醫治感冒。

不出汗的感冒,他們會讓你發汗。就是強制性出汗(中醫不知道這是排除病毒)、理表、鎮咳化痰、清熱解毒等等。其實和西醫還是一個手段。只是藥不同。為什麼藥效會不同?我們說,中醫是一種經驗醫學,100斤體重的人和200斤體重的人,在中醫師眼裡可能藥量是一樣的。他們被老祖宗的方子給捆綁了。君臣佐使唯有不敢亂用。這就是中醫有必要也必須儘快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發展的緊迫性。

我真誠希望中醫接受現代科技,同時也希望西醫吸納中醫精華。屠呦呦先生,就是典範。


葉展翼騰1


我與另一人早上同出遠門,都穿短袖。我全身雞皮疙瘩,他笑我身體如此不堪還不多穿點。第二天他病倒在旅館裡,感冒發燒了,而我正常。面對寒風,或夜晚見到可怕的事。身上起雞皮疙瘩的人才是自然肌體反應。它可以收縮毛細管保護,使寒氣不侵,邪氣不入。


粉飾言論讓人煩


如果你是醫學院的學生,就會做一個實驗,至少老師會講這個實驗。

把一群小白鼠一分為二,一切都相同,一組注射腎上腺素(一種激素),這個組為實驗組,另一組不注射腎上腺素,為對照組,其它條件一樣,然後開始做冷熱水的交替變化實驗,這裡細節不講,只說結果。

結果發現注射腎上腺素的老鼠對冷熱變化相對不敏感,而對照組在冷熱急劇變化後大批死亡了,這個結果被定性為腎上腺素能讓身體對冷熱急劇變化不敏感(也就是抵抗能力增強,不容易感冒),曾經有一個階段把腎上腺素作為治療感冒和抵抗能力低下的特效藥,因為它太便宜了,現在在醫院裡如果不是病人主張,醫生絕對不會提腎上腺素的,即使你提了,還會嚇唬你,說那是激素(本來就是激素)。

人的體質是有個性差異的,有的人分泌腎上腺素多一些,有的會少一些,在題主這裡表現的就是有的人弱不禁風,有的人什麼事都沒有,也就是題主說的為什麼有的人會感冒,有的人不會。

在中醫裡,腎上腺素分泌少屬於腎虛的一種(腎陽虛的一種)。


觀上靈雲


歸因是大學問。以下是國內目前侷限於學識和智商限制的佔絕大多數的群體無法也無能閱讀理解的文字,請中醫粉自覺迴避。只有同時滿足邏輯和實證的歸因方法才能得出最接近客觀真實的認知,這就是科學方法。淋雨和發燒有沒有相關性呢?在本例中,直覺上有相關性,甚至可以簡單統計出淋雨導致發燒的概率是50%。請注意:這個統計僅僅對這兩個人的試驗負責,而行不成具有普遍判斷指導性的結論。為什麼呢?因為樣本數量太少,偶然因素不具備代表性,這就是孤例不證,不具備統計學意義。我們如果僅僅因為這個兩個樣本的實驗就得出人類淋雨之後發燒的概率是50%,甚至把淋雨當做發燒的必然條件或者充分條件,那就是不負責任的中醫思維。為什麼呢?試驗改一下,我們會發現兩個人不淋雨,也會有一個人發燒另一個不發燒的現象。難道我們會因此得出不淋雨會導致50%的人發燒嗎?這就是邏輯證偽(關於證偽,我能想到最通俗的釋義就是:在符合邏輯的前提下,在客觀層面上有可行的辦法去驗證一個結論或者現象是否符合其描述。邏輯混亂則連客觀證偽的必要都沒有)。接下來是客觀證偽,淋雨與發燒之間究竟是相關還是因果,是強相關還是弱相關?我們需要針對這些問題有目的設計一系列的試驗,

採取一切現階段客觀上能夠採用的驗證手段去觀察統計研究去得出現階段最靠譜的認知,這就是科學實踐。請注意:中醫的所謂實踐不是科學實踐,它不滿足以上所述的科學實踐的要求。

未完


電腦低足


我是病毒學專業的,很樂意解釋這件事。

前一陣科普圈因為受涼會不會感冒吵了起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解釋。無論是受涼還是淋雨,如果是病因的話,應該每一次每個人都發燒,但為什麼只有部分人發燒或生病?這也間接證明無論是受涼還是淋浴,都不是病因。

發燒是身體的一種症狀,通常是對微生物感染的反應,人們發燒絕大多數是因為普通感冒。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了,普通感冒是有100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溫和的傳染性疾病,人們由於各種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好好洗手,手上沾了病毒,然後摸嘴摳鼻子揉眼睛拿食物,通過這些途徑,病毒進入人體,繁殖後致病。

微生物學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們是不知道微生物會致病,在用顯微鏡看到細菌之前,人們連微生物的存在都不知道,因為肉眼看不見,可是發現有些疾病是傳染性的,人們在尋找聯繫中就產生了風吹、受涼、淋雨會生病的樸素印象。

例如羅馬式的廣場建築,門全部衝著一個小廣場開,就是因為古羅馬的時候不知道蚊子傳播瘧疾,認為是風吹的,所以門要這樣開。

這些樸素的印象隨著微生物學的出現和發展,早就應該被拋棄了,但是人們的科學知識不足,所以還瀰漫於社會上。

人們經常得傳染病,如果沒有現代醫學的常識,就會像古人一樣聯想。颳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狀態,雨季也經常淋浴,受涼更是常態,這樣一來就自認為找到原因了。其實就像問題所說了,為什麼有人發燒有人沒事?

並不是淋雨之後才會發燒,更多的時候沒有淋雨也發燒了,說明淋雨在發燒這件事上純屬巧合。發燒那天肯定吃飯了吧,為什麼不說吃飯導致發燒?肯定睡覺了吧,為什麼不說睡覺導致發燒?肯定走路了吧,為什麼不說走路導致發燒?就是因為淋雨一來屬於人們認為的不正常現象,二來因為一直有淋雨會生病的不正確的概念。

正好前幾天去了一趟西雅圖,那裡時常下雨,毛毛細雨,人們就淋著,我們也淋著,一點事都沒有。如果淋雨會生病的話,西雅圖恐怕成了病號之城了。在美國,很多人經常淋雨,不以為怪的。

這本來應該是常識了,可惜現代醫學常識特別是微生物學常識遠沒有深入人心,才有諸多的愚昧。


京虎子


兩個同一個班級,為什麼有的考第一有的考最後一名呢?同時出生的小孩為什麼有男有女,大家長相名字都不一樣呢?兩個人同時下一副棋為什麼會有輸贏之分呢?


滴滴嗒嗒53487847


西醫總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用自己的理論來分析中醫。西醫是排他的,而中醫是包容的。西醫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西醫越發展,病越來越多。藥物和治療手段永遠趕不上病菌(毒)的發展進化。中醫是辨證的、整體的、和諧的。中醫強調平衡,人體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中醫治療不會激發病菌的耐藥性,不會讓人類進入與病菌相互競爭的死循環。順便舉個例子,人工呼吸是醫聖張仲景所創,能說人工呼吸是偽科學?中醫的缺點是容易被騙子利用。


hebenben


西醫的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因為他不符合標準化規範化。我不接受任何西醫的解釋,因為西醫否認因人而異。


唯我獨尊487


按照科學的觀點,需要至少20以上大樣本,多次實驗才可以得出結論,輕易下結論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科學結論一般是可以重複的,就說別人按照這個方法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大樣本是排除偶然性的很經典方法。中醫最讓人詬病就是這一點,就是很多神話傳說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症,但是很難重複,到底是不是治好,還是自愈很難說。瞎貓是可能遇到死耗子的,但是絕不是普遍規律。

最後,科學實驗設計是從假說開始的,去驗證結論設計不同實驗,比如這個淋雨得感冒實驗,你是假設淋雨更容易的感冒,那麼問題來了,多少度的雨水?白天淋雨夜間淋雨一樣嗎?大人淋雨小孩淋雨一樣嗎?等等吧。得出結論之前要排除很多因素,不是簡單的觀察。

其實,感冒有科學的說法是與免疫力有關,淋雨可能是影響了免疫力,而不是說直接現象對現象,是要理解深層次的基理。

免疫學是當前醫學最前沿的領域之一,當前熱門傳染病,艾滋病,乙肝,埃博拉病毒等等都和免疫學相關,就連談虎色變的癌症也是免疫相關。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免疫系統的重要性。說點正面的,有人認為感冒是對免疫力的鍛鍊,對應現象來說就是小病不斷大病沒有。這當然還屬於假說階段,不過我倒是認為可以讓得了感冒的人以平常心去面對。不就是個感冒嗎?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