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自學音樂,怎樣入門比較好?

MS小小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有很多網上的課程,還有很多系統的自學網,我覺得你可以學習一門樂器,這樣有助於提高樂感和音樂知識。 由於已經上了大學,所以像鋼琴、小提琴此類樂器已不可能再開始練,此時,你不 妨學一學吉他。吉他分為多種,最常見的還是民謠吉他和古典吉他兩種。民謠吉他 用於彈唱,古典吉他則與鋼琴和小提琴並稱世界三大樂器。 它們都對提高音樂知識相當有用(我學習吉他,深有體會)。同時,不論那一種都 比較好入門。對於古典吉他,彈的非常好是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的。你想學習編曲 以及相關的音樂知識,那就選民謠吉他吧!大家覺得呢?


美女性感視頻社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有很多網上的課程,還有很多系統的自學網,我覺得你可以學習一門樂器,這樣有助於提高樂感和音樂知識。 由於已經上了大學,所以像鋼琴、小提琴此類樂器已不可能再開始練,此時,你不 妨學一學吉他。吉他分為多種,最常見的還是民謠吉他和古典吉他兩種。民謠吉他 用於彈唱,古典吉他則與鋼琴和小提琴並稱世界三大樂器。 它們都對提高音樂知識相當有用(我學習吉他,深有體會)。同時,不論那一種都 比較好入門。對於古典吉他,彈的非常好是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的。你想學習編曲 以及相關的音樂知識,那就選民謠吉他吧!大家覺得呢?


由你玩四年


你可以去買一本《基礎樂理》,這本我沒看過,之前學的都是湖南出版的,據說湖南那邊的樂理是最難的,也的確很難。我的湖南同學樂理都不錯

然後上面這本書你光看,還要去做題,我給你推薦這兩本,做完後你的樂理基本問題不大

然後,研究透了沒有?

嗯,透了,就繼續,去淘一本《和聲學教程》,上下冊一體,書挺厚的,慢慢啃,不懂就去網上看教程

只要你樂理基礎紮實,和聲就不難

和聲透了沒有?

那我們繼續,接下來就來專研《曲式與作品分析》這一門,會難一些。

綜上如果全會了,你的音樂理論上能甩學音樂的三分之一的人

當然,你光會理論是不行的,你得精通一門樂器吧?不然你哪來的音準?哦,對了,你說過你不會五線譜,其實樂理知識裡面已經教會你五線譜了,多學樂曲多看譜子,你以後看五線譜就像看語文書一樣一目瞭然了(我的五線譜是彈鋼琴的時候練出來的,鋼琴專業的學生看五線譜都很快)

那麼接下來在下推薦你好好去學一學《視唱練耳》這一門課,最好是跟著鋼琴唱,音準會越來越好

等你差不多有一定音準了,可以脫離鋼琴清唱,這個可以鍛鍊你後天的五音不全,多少能拉回來一些

這本書我藝考那會兒唱到吐,倒背如流

這個時候的你,應該對音樂已經有了很大的認知,你再去報個班學習編曲什麼的,就很容易上手

對了,學器樂推薦鋼琴,學好鋼琴,玩別的器樂會很容易上手易懂

以上,都是要花大量時間去練習才能見效,如果你時間比較緊張,有工作,學制作的話,不是很看好

貴在堅持,音樂就是要堅持每天練習才有成績出來







狼若回頭必有理由161829324


自學吉他很多年,一路上經驗教訓和收穫都很多。寫下這篇文章,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也給各位吉他愛好者作為參考借鑑。

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民謠吉他,最開始的目的和大部分人一樣,都是覺得彈吉他很帥氣,能夠吸引別人的目光,尤其是異性,誰的青春沒有荷爾蒙味道呢。

第一把琴是一把合板琴,質量很差,琴絃距離超過10mm,對我的學琴積極性產生很大的打擊。然後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是旁邊藝術學校的老師,根本不專業,F大橫按都按不住。一首《驪歌》花了一個月。後面高二高三確實沒時間,就暫時沒有去學習,開始自學。自學最開始是用了《吉他自學三月通》,也是那個老師推薦的,學完之後只能彈《愛的羅曼斯》之類,完全沒有系統講解音樂原理,就是一本吉他操作手冊,叫什麼《吉他自學三月通》。後面室友都聽不下去,影響寢室關係,我也沒信心繼續學習下去,就停了。

大學第三年,又重新拾起了吉他,換了GunRose的一把全單吉他,大概2000多,自帶拾音器,感覺比確實比合板好多了。這次學習,從基本樂理開始學,五線譜,和絃原理,和絃的基本構成,爬格子,然後錄視頻發到“快手”上,讓其他人評論,期間買了一份“finger”APP上的學習課程,299元,一個月,比較全面地講解了編曲的原理,感覺突然找到了方向,但是之後沒有及時練習,沒有掌握好這個方面的知識。

學習心得:

一定要明白你彈的是什麼音符(相比而言五線譜比六線譜有優勢)。

彈的時候,最好用嘴哼出來這個音符(建議學彈唱的也要學習歌唱)。

站著彈吉他比坐著彈吉他更舒服。

左右腳交替打節奏很重要。

“聽準”比“讀懂”更重要。

最近開始突破“扒帶”和“作曲”,共勉。

指彈吉他編曲技巧:

很多的吉他初學者都很喜歡簡單的吉他指彈,尤其是聽到很熟悉的旋律變成指彈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哼唱出來,這個過程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步,找一首流行的慢速的民謠歌曲,以《成都》為例,用聽力拔出主旋律,5123533 512165 5123635 3211252 35515616 321233 3533216121321,流利地彈唱一遍主旋律;第二步,在每一小節第一拍加上C和絃或者E和絃的根音,在小節結束部分,加上C和絃或者E和絃的屬音,哼唱一遍,然後把不和諧的音進行刪減。其中最重要的音是高音的3,5,6,只要這三個音的節奏對了,其他屬音的影響不大。

入門吉他即興solo:

掌握基本的和絃和調性原理,加上手部肌肉一定的穩定性就可以進行簡單的Solo。大概按照以下步驟——

確定調性,假如是指彈的話,我推薦變調夾在2到4品,這部分的音高響度相對明顯,品絲寬度適中,變換速度相對較快。確定調性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彈出非常衝突的聲音,雖然某些時候,衝突的聲音會有奇效,但是即興的時候沒有時間進行試驗,很容易出錯。

確定節奏,推薦四四拍,這種節奏是最好的最穩定的,當然四三拍也不錯,聽起來比較平緩。

3.確定和絃進行,剛開始從C調的話,就是最基本的C和絃,D和絃,Em和絃,F和絃,G和絃,Am和絃,G7和絃。按照級數來說的話,就是1314151的和絃進行就比較舒服(這只是建議,可以嘗試不同的和絃進行。)

4.確定指法和旋律音,因為是Solo,一般只能是分解和絃的進行,旋律音的話,大概也就是C和絃的二絃三品,Am和絃的二絃三品,F和絃的四弦三品,G和絃的一弦一品,G和絃的二絃三品。

5.加上一些炫酷的技巧在開始和結尾,比如泛音鐘聲,比如最後的掃弦,都是可以的。

基本吉他樂理:

C調推演G調:

C調推演出G調,把C調的5變成G調的1,然後按照全全半全全全半 推理出把C調的4變成#4,同理推測D自然大調 把C調裡面的2變成1, C調23#4567#12=D調12345671,所以在五線譜裡面D調有兩個升號(第四間和第五間,就是中音的C和F兩個音,DE#FGAB#CD)。D調可以在第一把位演奏,也可以在第二把位演奏。

C調的指法:

C調用Mi指法和La指法,能夠覆蓋到一品到八品的位置,九品以上基本不用

G自然大調和C大調:

只有一個音不同(4變成#4)E自然小調,音調和G自然大調的音符是一樣的,從La(6弦一品,基本上是男生的最低音)開始, G調和絃進行,自然三和絃,和常用的七和絃,任何一個大調一級和絃都是135,二級和絃都是246,G(135)——Am(246)——Bm(357)—C(461)——D(572)——Em(613)——F#dim(724 F#-Ab-B) 常用七和絃Gmaj7——Am

編曲原理:

首先是最基本的半音和全音的概念,我們聽到的聲音有高有低,就是初中物理所學的聲音的三要素中的音調,不同的聲音之間就會存在音高差,半音就是音高差的基本單位。吉他上每一品之間的音高差就是一個半音,比如同一根琴絃上,2品的音就會比1品的音高一個半音,鋼琴上每個琴鍵也都是相差半音。全音通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兩個半音就會構成一個全音,所以同一根琴絃上,3品的音就會比1品的音高一個全音。

然後是四種音的記錄方式。首先是唱名,1234567,是因為我們去唱音的時候,唱出來就是這個名字。音名,顧名思義,就是音的名稱,是音本身的名字,這個會在分析樂曲的時候大量使用。簡譜,方便用來旋律記譜,其他的時候我還是更推薦使用五線譜。

之前講了半音是音高差的基本單位,音名有CDEFGAB,那麼不同的音名之間就會存在音高差,我們只要記住BC是相差半音,EF是相差半音,其他的都是相差全音。

六線譜能夠表達音的位置,或者吉他演奏中使用的技巧,但是並沒有告訴你你所演奏的音高,屬於什麼音,指彈裡通常用六線譜表達位置和技巧,五線譜表示音高,當然如果對吉他熟練的人,也可以通過六線譜瞭解音高。五線譜是現代音樂最標準的記譜方式。顧名思義有五條線,中間有四個間隔,在線上或者線與線之間記錄不同的音名,越上面的音越高,上下都可以通過加線無限延伸。

然後是升降記號,有些音名之間相差半音,有些音名之間相差全音,在相差全音的音符之間,還有音符沒有定義,這時候就用升降記號來表示。比如4,5之間的音,可以叫#4也可以叫b5,但要注意一點,34是半音關係,3可以叫b4,4可以叫#3,聽覺上是一個音,但在音樂分析裡這是兩個音。

說唱名的時候,唱的是1234567,因為這一組音是按照一定規律的來排列的,我們把這一組音叫做自然大調音階,根據之前講過的全音和半音以及音高差,mi和fa,si和do都是相差半音,其餘都是相差全音,那麼自然大調的規律就是“全全半全全全半”這個關係必須記住,以此類推,我們用其他的音作為第一個音,依照全全半全全全半的規律排列,就可以得到其他的自然大調音階。

音程研究的是兩個音之間的關係,程在我的理解下有兩個含義,第一個是路程,即兩個音之間距離多少個半音或者全音,第二個是程度,即這兩個音一起發聲,會有怎樣的聽覺效果。

是明亮或者陰沉,和諧或者不和諧。 音程的定義就是兩個音之間的距離,每一組音程都會產生特定的聽覺效果。

兩個音有相對高的音,也有相對低的音,把低的音叫做根音,就像樹根一樣,把較高的音叫做冠音,就像樹冠一樣。最低的音給人的聽覺感受是很突出的,分析和聲走向的時候往往都是看低音。

音程的衡量單位叫做度,比如1-3的音程關係,數1 2 3 就是三度,直接數音,不用加減法去算,注意1到3#也是三度,不要覺得3#與4的聽效果相同就是4度,數音程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升降號。一個八度內,有一度二度三度四度直到八度,其中把一度四度五度八度歸到純音程系列,二度三度六度七度歸到大小音程系列,總結成口訣就是一四五八無大小,二三六七沒有純。

純音程:聽起來十分穩定,和諧悅耳,可以增加音樂的厚度。純四度是吉他空弦的音高差距。兩根弦的音高差距是純六度。

1-4是純四度,1-2和2-3是全音,3-4是半音,由兩個全音和一個半音構成,那麼所有距離兩個全音加一個半音的音程就是純四度音程。

1-5是純五度,其中3-4是半音,其餘都是全音,由三個全音和一個半音構成,那麼所有距離三個全音和一個半音的音程都是純五度音程。

純一度和純八度比較簡單,兩個完全一樣的音就是純一度,比如1-1。相差十二個半音的兩個音就是純八度,比如1-高音1,聽起來會非常穩定和諧。

然後是增減音程,

1-4是純四度,1-4#是增四度。它比純四度多一個半音,因此是由三個全音組成,由三個全音組成的四度音程就是增四度。

1-5是純五度,1-5b是減五度,它比純五度少一個半音,因此是由三個全音組成,由三個全音組成的五度音程就是減五度。

根據規律,比純某度多一個半音的音程就是增某度,比純某度少一個半音的音程就是減某度。

增減音程聽起來不和諧,因此在做和聲分析時候會很重要。

大小音程相對不那麼穩定,但有一定的傾向性,有明顯的色彩感。

二度,分為大二度和小二度,1-2距離一個全音就是大二度,3-4距離一個半音就是小二度,2度的兩個音很近,就好像要靠在一起的趨勢,所以聽起來不那麼和諧。

三度同樣分為大三度和小三度,距離兩個全音的三度音程就是大三度,比如1-3,距離一個全音和一個半音的三度音程就是小三度,比如2-4. 三度音有一定距離,不會有二度音那麼衝突,也不會像純四度那樣完全穩定,具有強烈的色彩。

大三度的色彩明亮,小三度聽起來暗淡低沉,手邊有吉他的同學可以拿起吉他試一下~

類比剛才的純音程,就可以發現規律,比大某度多一個半音就是增某度,比大某度少一個半音就是小某度,比小某度少一個半音就是減某度。 這兩條規律和之前的口訣可以結合記憶所有的音程。

六度和七度可以同時來看,大六度比如1-6,包含3-4一組半音,小六度3-高音1 包含3-4和7-1兩組半音,同理,大七度比如1-7,包含3-4一組半音,小七度比如2-高音1 包含3-4和7-1兩組半音。

以上都是說的一個八度音以內的,叫做單音程。超過一個八度的音程叫複音程。

音程描述的是兩個音之間的關係,和絃則描述的是至少三個音之間的關係,(五和絃是兩個音,但其實是把中間的音省去了)

由三個音組成的和絃,叫三和絃,三和絃是由根音加上一個距離根音三度的音,我們叫做三音,再加上一個距離根音五度的音,我們叫做五音。比如

1 3 5就是一個三和絃,1是根音,3是三音,5是五音,3和5分別距離根音1大三度和純五度,我們把根音、大三度、純五度組成的和絃叫做大三和絃。就寫作C和絃,C代表和絃的根音,C後面沒有任何標記,就代表它是大三和絃。之前講過音程的色彩感,大三度聽起來明亮,純五度穩定,增加音樂的厚度,所以大三和絃聽起來就會很明亮。(所以C和絃的色彩是又1-3產生的,而5是負責增加音樂的厚度。)

由根音、小三度、純五度組成的和絃叫做小三和絃,比如1 b3 5,寫作Cm,C代表這個和絃的根音,小寫的m代表它是小三和絃,由於由小三度和純五度組成,所以聽起來會很暗淡。 大三和絃和小三和絃只有三音不同,但色彩差別很大,通過控制變量法,可知,三音決定和絃的色彩。

我們把三和絃的三音去掉,只剩下根音和五音,它叫做五和絃,這個和絃因為沒有三音,聽起來非常粗暴直接。

我們把三和絃裡的三音換成大二度或者純四度,就三和絃就變成掛二和絃或者掛四和絃,因為這兩個和絃都有二度音程,會有一種打架的感覺,不穩定,有一種想要解決到下一個穩定的和絃的趨勢。

剛才是改變三音的三和絃,接下來是改變五音的三和絃,因為純五度本身非常穩定,改變五音之後,聽起來就會不那麼穩定。首先是根音、小三度、減五度組成的減三和絃,由於減五度非常不和諧,所以這個和絃聽起來也非常不和縣,比如 1 b3 b5就是C減三和絃,標記為Cdim,C代表和絃的根音,dim代表它是減三和絃。

由根音 大三度,增五度組成的和絃是增三和絃,它標記為根音加上字母aug,C代表和絃的根音,Aug代表它是增三和絃,比如1 3 #5就是C增三和絃。

把大三和絃加上大六度音,就是大六和絃,同理把小三和絃加上大六度音,就是小六和絃。(由於大六度音和純五度音是二度音的關係,聽起來比較衝突,在流行音樂中六和絃也比較少見。)

接下來一次性介紹所有的和絃,從C和絃開始,C和絃是一個大三和絃,然後加上一個距離根音大七度的音,他就是大七和絃,繼續加上一個距離根音大九度的音,他就是大九和絃,把大九和絃加上11度音就成了大十一和絃,繼續加上13度音就成了大十三和絃。從大三和絃開始,增加的每個音都是三度疊加的。

這裡後面的和絃是超過了六個音的,所以六根弦的吉他是無法同時演奏的,所以經常就需要省去一些音,這裡會用得到代號 add和omit ,add指的是某個和絃加上一個音,omit的意思是某個和絃減去一個音。加上和減去的音直接寫在字母后,比如Cadd9

從小三和絃開始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和絃,以C小三和絃為例,加上一個距離根音小七度的音,就得到小七和絃,再分別加上距離根音大九度、純11度、大十三度,就會得到小九和絃、小十一和絃、和小十三和絃。

然後是屬和絃,屬和絃總是期待被解決,首先是屬七和絃,他的音程關係是根音,大三度,純五度,小七度,由於三度音和七度音構成了減五度,所以會有衝突感,不穩定,期待著被解決。從屬七和絃開始,加上九度音、十一度音和十三度音,就會分別得到屬九和絃、屬十一和絃和屬十三和絃。

最後是增減和絃。在減三和絃的基礎上,加上一個減七度音,就是減七和絃,在減三和絃的基礎上,加上一個小七度音,就成了半減七和絃。

以增三和絃為基礎,加上一個大七度音,就是增大七和絃,以增三和絃為基礎,加上一個小七度音,就是增七和絃。

還有兩個用來描述和絃的符號,/代表把和絃的根音換成/後面的音,比如C/G 就代表C和絃把根音換成5,()代表你可以把想標註的東西寫在和絃後面的括號裡,比如升高或者降低和絃的某個音。

我們的吉他按照標準調絃,從六絃到一弦分別是3 6 2 5 7 3 以3為根音,後面的音與它的音程關係分別為純四度、小七度、小三度、純五度、根音。可以看作一個小七和絃加11度音,根音是E,空弦的和絃就是E小七加11和絃,同理可知在吉他空弦上,從五絃到1弦距離根音的音程關係分別為純四度、小七度、小三度、純五度、根音,只要橫按住吉他任意品的六根弦,都會出現一個小七加11和絃,比如橫按三品,就是G小七加11和絃。

根據同樣的原理。可以在吉他上按最常見的大三和絃,根音、大三度、純五度、以六絃為根音,可以找到五絃,四弦上大三和絃裡的音。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按根音在六絃的所有和絃,比如按G大七和絃,根音在六絃三品,後面的弦找分別距離根音大三度,純五度,大七度的音就好了,指法完全不固定,結合音域,儘量多嘗試用不同方法彈同一個和絃,做到熟悉指板和熟悉自己彈的每一個音,即興也就不是難事。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彈根音在五絃上的和絃,以五絃為根音,從四弦到一弦的音距離根音的音程關係就是純四度,小七度,大二度,純五度,比如演奏D和絃,根音在五絃五品,接下來在四三二一弦找大三度、純五度音就可以了。

最後講講指彈改編,先講講最常見最基本的套路,我們拿到一首歌,首先是定調,比如根據大小調色彩、副歌結束音,或者把主旋律用音階彈出來,通過音階就知道這段旋律屬於哪個調,彈出了主旋律,就可以記錄簡譜或者五線譜,通過和絃組成音的方法給主旋律配合弦。

這時候如果要編彈唱譜,就要考慮右手的編配,比如分解,掃弦的使用,然後設置和絃加花、低音轉位這些,然後還可以加個前奏,比如把副歌當做指彈彈一遍,或者在扒出的和絃裡,自己招音,這是編彈唱譜的簡單步驟。

如果要編指彈譜,第一步可以把主旋律在吉他上彈出來,然後做加法,在換和絃的時候加上和絃的根音,然後繼續做加法,把旋律不是八分音符的地方都用和絃內音充當伴奏,彈伴奏的聲音可以小一些,突出根音和主旋律,這樣聽起來會更有層次感,為了聽起來更飽滿,繼續加音,在任意主旋律位置加和絃音同時演奏,增加旋律的厚度,但主要伴奏不能蓋過主旋律,但這樣聽起來太滿了,沒有起伏,就需要做減法,去掉一些填充的伴奏音,至於去哪些音,就根據個人要求和喜好見仁見智。當然,只是流行和聲改編指彈曲的方法,這樣僅僅用吉他把歌曲彈下來,在我看來依然很無聊很平,更多的心得之後再和大家分享了~


馮多多1997


普通人怎麼學音樂,說句實在話,如果你已經輸在了起跑線,那麼你可以贏在終點線,這句話看似矛盾,但是在音樂的道路上是確實可行的,比如知名的音樂人陳粒、程璧、毛不易等等等等,都不是音樂科班出身,但最終都獲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面給你一些具體的建議:

1.如果你是零基礎,你首先要學習一定的樂理知識,在這裡給你推薦一本書,是李重光的《基礎樂理》,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沒有樂理知識,學音樂知識紙上談兵而已。如果你有一定的樂理基礎,或者會某些樂器,那你就可以直接到第二步了。

2.學完樂理後,就到了和樂理一樣重要的知識了,這就是視唱練耳。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不可缺少的色彩,因為之後的音樂學習,不論是學習器樂還是聲樂,都會發現視唱練耳是非常有幫助的一個技能,所以視唱練耳是不可或缺的一門知識。這邊你可以通過李金華的《應試視唱百條》學習視唱練耳。

3.接下來,已經具備了基礎的學習知識,可以開始學習各種器樂或者聲樂了,如果是想要學習編曲,這裡還需要再學習作曲。要想像那些音樂人一樣寫出一首歌,要準備的東西完全還不止這些。這些只是理論準備,你要寫出優美動聽的好歌曲,好旋律,好音樂,作曲是必須要學的,其實,當你學完前面所說的知識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差不多會作曲了,學作曲只是豐富你的作曲知識而已,想做出現在的流行歌曲,如果你不深學作曲這門知識,其實也可以,當然學了更好。

4.最後,學習編曲還需要掌握編曲軟件,建議可以在網上找相關視頻,跟隨編曲老師學習如何使用軟件。

說到底,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獨立音樂人呢,那就從音樂製作開始學習,所謂音樂製作,就是詞曲編唱錄混。通過學習樂器,學會詞曲唱,然後慢慢學習編曲,然後錄音,然後混音。

如果你要是想專功某一項,就上網專門搜某一項的課程堅持學習就行了,不過一定要有耐心。


卡普西洛


您可以先學習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

樂理書有很多:比如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的《基本樂理教程 音樂卷》童忠良 著的,還不錯;

還有李重光 先生的基本樂理教程也很好。這本在專業音樂學院中很普遍。

斯波索賓的樂理基礎教程;

目前普通藝術院校有一部分在使用的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的《基本樂理教程》,宴成佺,童忠良著

這本是最基礎,最淺顯易懂的,比較推薦你買這本,語文書大小,黃色封面。網上很容易買到。

如果您是考級用,器樂考級有專門的樂理考級指導叢書。

比如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考級委員會編訂的《音樂基本素養考級教程》,上下兩冊。

建議您先看最基礎的樂理常識,學會最基礎的,再看難一點的;

學習的時候可以一併購買一些樂理題目做看看。新華書店有賣一些藝考的樂理卷子。


揮霍時間


1.如果五音不全或者跑調的話,如果你能聽出自己跑調,這個後天是可以鍛鍊的。如果不想找專業聲樂老師學的話,建議學一門不用嘴的樂器。比如鋼琴,比如吉他,然後跟著練音準和節奏。

2.樂理,樂理這個東西吧,最好也配合著樂器去學,但不要是打擊樂。建議可以從鋼琴或者吉他著手。因為這兩個樂器是少有可以同時彈奏和聲以及旋律的樂器。所以學的時候對於和絃會有比較好的理解。

另外,學習樂器的時候,重點應該放在樂理上,而不是樂器演奏技巧上。

3.等樂器學的差不多了之後,就可以接觸編曲了。可以先從簡單的樂器伴奏開始練習。比如,編一個純吉他的伴奏,或者純鋼琴的,然後可以再加入鼓組,然後有鼓了就得有貝斯。然後吉他可以再多加進去一點,比如,兩把電吉他,或者兩把木吉他等等。然後這些都完了之後,你會覺得所有的都是硬邦邦的,就可以試著加絃樂了。然後再慢慢嘗試不同風格。

4.編曲的同時你會發現有些樂器放在一起聲音會打架。這就開始接觸後期了。然後可以從錄音,到混音到母帶再一步步去了解。

說到底,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獨立音樂人呢,那就從音樂製作開始學習,所謂音樂製作,就是詞曲編唱錄混。通過學習樂器,學會詞曲唱,然後慢慢學習編曲,然後錄音,然後混音。



愛吃的開心果


不管自學什麼,首先第一要做的就是自律,只有自律,才能有效的進行學習。至於音樂的話,主要還是看想往哪方面發展。如果只是學唱歌,那就是從聲樂,發聲練習,節奏等等開始。如果是樂器演奏的話,其他樂器不知道,不過吉他的話,又分彈唱,指彈等,彈唱這個就是學會指法,識譜(主要是6線譜)。指彈的話,除了這些之外,還需要懂一些樂理知識。然後就是不斷的練習熟練度。還有一種就是原創音樂,也就是創作。這個需要有足夠的樂理知識,這是基礎,所以如果是想搞創作,那就先從樂理知識開始學起,然後就是學習譜曲,編曲等等。這是我個人對學習音樂的一些想法,我也不是專業的音樂人,喜歡創作,所以也是這麼過來的。


樂玩NB


首先你喜歡的是什麼樂器,或者是什麼歌曲,找到能讓自己不放棄的理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6b000b729c5f443378\

竹笛張


如果想自覺音樂,還沒有入門,又想入門,我來告訴你,網上去找:《宋大叔教你音樂》,相信我,只要你認真去看,去聽,去學,你肯定能很輕輕鬆鬆的入門的,多看幾遍,就會寫一些譜子了。

這套視頻做為入門的教材,非常非常適合零基礎的人來學習,宋大叔的個人魅力,不厭其煩的講一些基本知識,我記得當時看的時候就在想:宋大叔怎麼會把這些枯燥的樂理知識,講的這麼生動形象?

相信我,你真的會喜歡這個教程,會喜歡宋大叔這個人,我看了一集就深深的崇拜上了他。

附圖,宋大叔教視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