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抗擊疫情傳遞音樂的力量

為中國抗擊疫情傳遞音樂的力量

——維也納“春之聲”中國新年音樂會側記

光明日報駐維也納記者 焦授松

剛剛過去2月4日是中國立春,這一天,2020年“春之聲”中國新年音樂會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如期舉行。在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下,原擬參加本次中國新年音樂會的中國中央歌劇院出訪交流團不得不推遲行程,不少來自中國的觀眾也取消了行程。思慮再三,主辦方決定重新定義今年立春這場金色大廳中國新年音樂會的主題,賦予音樂會更高的使命,向歐洲乃至國際社會發出聲音:“無論國界,大愛無疆,共抗疫情”,並將音樂會最後一週的票房收入全部捐獻給疫區。同時承諾,未來每一屆金色大廳“春之聲”中國新年音樂會票房收入都將拿出一部分專款作為慈善基金,賑災扶貧,傳遞關愛、祝福和信心。

为中国抗击疫情传递音乐的力量

圖為音樂會後觀眾為中國疫區進行募捐。焦授松供圖

为中国抗击疫情传递音乐的力量

圖為音樂會後各國觀眾在留言簿上為中國寫下的寄語。焦授松供圖

李煥之的《春節序曲》、中國女高音歌唱家董力溶現場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愛樂世家維也納交響樂團同奧地利鋼琴家冬卡合作的《黃河》……這些中國觀眾原本就耳熟能詳的樂曲,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奏響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讓不少中國觀眾頗為動容。

“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音樂,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暴發我們回不了國,如果不是在這樣一個特別壓抑的時刻和環境中,也許我們都不會像現在這麼感動。或許恰恰因為周遭持續幾周的陰鬱氣氛,和無法回國、回到親人身邊的距離感,讓我今晚在聽到這些中國樂曲時,熱淚盈眶!”奧地利中國留學生汪女士在音樂會現場告訴記者,自己原定本週末回國的航班因疫情被取消,眼看回國日程遙遙無期,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無法陪伴在父母親朋的身邊,獨在異鄉過年的煎熬和對家人安好的思慮掛念,讓她在聽到這些充滿回憶的中國樂曲的瞬間,再也不能自己……

愛樂世家維也納交響樂團指揮弗里德里希·菲佛爾破例在這場傳統古典音樂會尾聲時發言,號召奧地利觀眾響應時代精神,向中國展示友愛和支持,音樂會募捐所得善款將通過中國僑聯的協助捐獻給中國浙江紅十字會。“音樂屬於全世界人民,愛不分國界,這場音樂會是在中國疫情暴發的陰影下舉行的。但我相信音樂的力量,這一力量將通過我們這場音樂會抵達中國,疫情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結束。”弗里德里希·菲佛爾在加演曲目間隙深情地對全場觀眾如是表示。

奧地利國家歌劇院芭蕾舞演員芭芭拉·瑟紮在音樂會結束後表示:“音樂會上的中國樂曲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尤其是女高音歌唱家董力溶演唱的《我愛你中國》,我相信這一定是一支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歌曲,即便我無法聽懂歌詞,歌曲本身依然讓我非常感動。”她說,在疫情陰影下,藝術,尤其是音樂,是讓人們堅持夢想、團結一致的特殊使者,音樂可以把人們的愛、關心、需要都傳遞、表達出來,她相信疫情一定會盡快過去,中國人民一定能戰勝疫情。

奧地利人民劇院舞臺劇演員兼導演沃爾夫岡·格拉施邁爾表示,音樂最重要的就是靈魂,今天我們在這裡感受到的就是不同大洲的音樂靈魂在金色大廳裡的碰撞和交流。“音樂讓我們在這裡產生了心靈的交流,我們的臉上都掛著微笑,這就是音樂的力量。”談到對中國作品的感受,沃爾夫岡也非常感動:“當我在一首中國樂曲中聽到了彷彿鳥鳴的聲音,我自然而然地就握住了身邊我夫人的手,我倆都特別感動。音樂的力量是如此感人,中奧音樂在這裡同場交流,彷彿這一刻我還在奧地利滑雪,下一刻我就在中國享受著海風、棕櫚樹、鳥鳴……完全不一樣的異國風光。”對於中國正在面對的疫情,沃爾夫岡·格拉施邁爾表示身在奧地利的他也一直非常關注,聽說中國在8天內就新建起了醫院,效率令世人驚歎:“在任何災難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伸出援手,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真的將幫助落到實處。”

音樂會前後,不少中奧觀眾紛紛在簽名留言冊上寫下了對中國儘快戰勝疫情的美好祝福。音樂會結束後,更多的觀眾離場時在募捐箱裡留下了為戰勝疫情貢獻的愛心善款。

(光明日報維也納2月9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0日 1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