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專家:北方的冰天雪地對新冠病毒有沒有抑制作用?

手機用戶73464172765


答案當然是不能!很簡單,如果冰天雪地真的管用,那麼-20℃—-40℃的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現在早就“人滿為患”了,那裡必將擠滿從南方溫暖城市“遷徙”過去的大量人馬了,然而並沒有!

我們人類都怕冷,一些人就假想是不是病毒也怕冷呢?如果是,北方-20℃—-40℃的冰天雪地,一下就可以殺掉病毒了,如果是真的這樣,那就簡單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病毒這個特殊的存在到底是什麼,它可以說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中間的一個特別的種類。如果它還沒有侵入活細胞,那麼,病毒就什麼也不是,如同一粒塵埃,一絲塵土,並不具備生命體的特徵,沒有自主活動能力,不能新陳代謝。然而,一旦讓病毒逮著存活的機會,他就開始耀武揚威,把活性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為他所用”,並進行自身核算的複製,讓病毒在細胞內繁殖。

明白了這個基本原理,再來看看常見病毒在低溫下的表現。以我們最熟悉的流感病毒為例,即使在下雪或者降溫後,數量也不會減少。流感病毒的特點是不耐高溫,而耐寒能力卻非常強,其中0-4℃能存活數週,到了零下20℃也不成問題,凍幹以後都可以長期存活。

而下雪天氣,只能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而降溫後,人體受寒,呼吸系統黏膜更容易受損,所以,可能導致呼吸道傳播的風險增大。

既然流感病毒如此,那麼新冠狀病毒又會怎樣呢?

毫無疑問,新冠狀病毒更加複雜,以至於現在都還不能明確其來源,甚至中間宿主都還待確認。但是它同很多其他病毒一樣,都是不耐高溫、不喜乾燥的環境,依稀記得2003年的sars病毒,也是隨著氣溫的升高到了5月份才逐步消失的。所以,新冠病毒可能對高強度的太陽輻射和專門的紫外線輻射病毒的耐受性也較差。

坊間甚至有這個說法:認為溫度越高病毒“失活”越快,室溫增高到30度能抗肺炎。但顯然這種說法又過於偏激了。

專家表示,通常的規律來看,不管在30度還是較低的冬天的氣溫裡,新型冠狀病毒都會慢慢失去活性,但是的確在較低的溫度失活比較緩慢(所以,冰天雪地對它沒用),在30度會快一點,而在56度失活的速度最快。

所以,從阻斷病毒傳播機制來說,30度肯定比冬天的氣溫要好一些,但是到底有多少作用,這個尚無有明確的證據,所以,大家也不要把空調室溫升到30度。

此外,專家建議,消毒劑對病毒的滅活效果是肯定的。所以,如果認為環境中會有病毒存在,並不建議靠開空調升高溫度進行控制,而建議通過使用合適的消毒劑進行處理。

至於低溫的北方的冰天雪地,對抗擊新冠病毒完全沒用,大家千萬不可自己胡亂猜想。

現在到了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大家儘量不要外出。畢竟除了呼吸道傳播,還存在接觸傳播途徑。如要外出,記得戴口罩、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護。


多試試美國科學課


我想是不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尼?請看接下來給你分析。

中國有句古話,叫瑞雪兆豐年,意思是下雪後,一些蟲子被凍死了,第二年莊家因為蟲害的減少,而莊家豐收,由此,很多人覺得從宏觀想到微觀,既然蟲害都能凍死,那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病毒是否也能凍死尼。下面來聽我講下我大學畢業那會做的一個試驗。

記得大四實習的時候,我被分配到一個煙科所實習,當時畢業論文寫的就是關於菸草花葉病毒的,什麼是菸草花葉病毒尼,其實就是病毒長在烤煙上,雲貴的人可能都知道烤煙是啥?就是我們平時抽的香菸最原始的材料。

菸草花葉病毒是人類最早發現的病毒,當時人們都以為感染人體的只有細菌,最終科學家證實,並最終發現菸草花葉病毒。

做實驗時是將貴州省各地市送來的烤煙葉進行研究,被菸草花葉病毒感染的烤煙中間會有黃的或者黑色的斑點,我們會用經過消毒處理後的剪刀把這些斑點剪下來,然後製作培養基,培養基我大概記得就是土豆、胡蘿蔔,葡糖糖等經過煮後得到的,煮好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冷卻,之後把剪好的菸草感染病毒的葉子處理後在無菌臺上接種。培養菸草花葉病毒。

經過幾天后,培養皿上會長出黑色的東西,長得好的可以長滿整個培養皿,整個絲壯的東西會把培養皿填滿。當然有時因為操作不當,會被細菌感染,細菌培養和病毒培養的顏色不一樣,細菌是白色的。

培養後的菸草花葉病毒在顯微鏡下看,你會看到很多孢子,有呈棒狀的,總之有很多形狀。

在這些培養後的病毒用滅菌水洗下來後放入試管中密封保存,放入-80℃的冷藏箱中保存,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發現試管里長得更黑了,這些黑的東西就是菸草花葉病毒。再將這些病毒接種到菸草上,它們任然有很強的致病能力,能將完好的菸葉感染。

雖然菸草花葉病病毒不是新冠病毒,但我想它們都是病毒中的一員,應該有相同之處,有共性。

冰雪天氣大家都知道水在0℃就會結冰,下雪天有時溫度還會高於0℃,那-80℃是個什麼概念,就是0下80℃,當時我不小心伸手進去冰櫃裡拿,手剛碰到,手就像在熱鍋上燙了一下似的,馬上變黃了,一般都是戴手套操作。

所以說冰雪天氣能凍死病毒我覺得不可能,說酒精、紫外線、84消毒液、高溫能滅病毒我倒是相信,因為在實驗室呆過,在藥廠呆過,他們用的消毒方式不過於這幾種。在藥廠生產過注射劑,潔淨區和生產車間每天下班都要用酒精拖地及牆、天花板等生產設備,員工出來後都要開紫外線燈消毒的。

上面說培養菸草花葉病毒所用的培養皿及其他一些玻璃設備,都是用牛皮紙包好放在121℃的消毒設備中放半小時,無菌操作檯等做完實驗都要開紫外燈的。

所以我相信高溫能殺死新冠病毒也不相信一般低溫能夠殺死它。


草根藥師


雖然本人不是病毒方面的專家,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對於病毒的瞭解倒是不少,同時自己也是一名從事生態環境方面的工作者,對於生態系統也有過專門的研究,針對這個問題自己試著答一下,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病毒作為自然界中一個“特例獨行”的存在,其生存狀態和行為特徵完全有別於別的生物,它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一個特殊的生物種類,而決定著它生態和行為狀態的主要分界線就是是否侵入了活性細胞。在侵入之前,它們就像一粒塵埃一樣,完全沒有生命體的特徵,沒有呼吸、沒有新陳代謝、沒有自主活動能力。但當它侵入活性細胞之後,就將出現180度的大轉彎,有時可以逃脫宿主免役系統的追蹤,把活性細胞中的組成物質和能量拿來所用,進行自身核酸物質的複製,推動自身在細胞內實現增生繁衍的目的。

自然界的病毒目前發現的有上千種之多,而且受限於我們觀測條件和認知水平的限制,肯定還存在著其它大量的我們尚未發現的潛在病毒。即使我們已經觀測到的病毒,其在宿主免疫系統的干擾和對抗情況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下,它們發生變異的速度也非常之快,致使很多由於病毒感染的疾病,我們人類根本來不及找到合適的藥物進行抑制,而這也正是病毒的可怕之處。好在,自然界的很多病毒與人類的交集並不是那麼廣泛,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的畢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病毒對於人體的影響,主要來源於它們的入侵目標細胞,現在看主要有三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傳播途徑主要依靠血液、飛沫、體液、直接接觸或者糞口傳播等。而對於絕大多數的病毒來說,其在傳播過程中,較低的溫度和較高的溼度是適合的環境,也就是說病毒通常都是不喜高溫、不喜乾燥,同時對於高強度的太陽輻射和專門的紫外線輻射病毒的耐受性也較差。

基於以上對病毒活動特徵的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低溫對於病毒的殺傷力遠遠沒有高溫有效果。即使冬季北方地區冰天雪地,也不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的途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效率而已,起不到殺死病毒的作用。對於那些依靠飛沫傳播的病毒,在冰天雪地的露天環境下,飛沫很快就會轉變為冰晶,但是細小的冰晶也具有在空氣中飄散的能力,只要接觸到人體,這些冰晶也會重新在體表融化,病毒也會被重新釋放出來。

因此,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抑制病毒特別是在病毒傳播比較迅速的時期,最有效的方法都是減少外出、減少與其他人直接接觸的機會,堅決做到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勤消毒、常通風,最大限度降低人與承載病毒有關介質的接觸概率,千萬不能心存僥倖和麻痺大意。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考慮,病菌如果是從毛髮的生物體產生的,那由該物種抗寒情況來確定了,如此次的病菌真的是由蝙蝠體產生的,那至少-10°以上應該是不能長時間存活的,北方的天氣雖然溫度比較低,如果不能達到哈氣成霜的情況,傳染性還是很強的,因為近距離的接觸相當於病菌在未棟死的情況下就再一次的得到了適宜的溫度,從而是病菌再一次復活。還是不要因為溫度低而有僥倖的心裡,疏於防範。一定要有很強的預防概念,以免引……



誠待天下


病毒這東西,由於他跟細菌不一樣,細菌是有細胞的,有細胞核,它對溫度的敏感度很高,溫度對它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病毒這種特種生物就不一樣,由於他沒有細胞細胞核。它對溫度的敏感度為微乎其微,生命力極強,所以一定要對它有敬畏,做好自我防護,千萬不能僥倖心理,減少流動,儘量呆在家裡:注意衛生,保持心態開心快樂每一天,做到防範為上策。


邵啟光



與北方的低溫天氣相比,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更敏感。 該病毒在4℃的適當維護溶液中中度穩定,並可在-60℃下儲存數年。 然而,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但它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達到一定溫度才能使病毒失活。 它可以在室溫下在不同的體液甚至物體表面存活2-10天。



溫度主要影響病毒的存活時間,而不影響其傳染能力。 因為冠狀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氣溶膠傳播,所以以各種方式滅活病毒並採取多方面的保護措施可以將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這種病毒對熱很敏感,當溫度達到56℃並持續30分鐘時,可以有效地使病毒失活。然而,不可能通過用空調加熱來提高環境溫度來達到滅活病毒的效果,並且不能通過加熱溫度來達到病毒的效果。除了在高溫下殺死病毒外,脂類溶劑如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乙酸和氯仿也能有效地滅活病毒。


空氣消毒方法: 1.每天打開窗戶兩次,每次30分鐘。 2.當有紫外線燈時,每天在無人房間照射紫外線燈一次,每次超過1小時。 3.環境物體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方法:用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和過氧化氫紙巾徹底擦拭消毒,每天兩次。

需要注意的是太陽的照射溫度不能達到56度,陽光中紫外線的強度不能達到紫外線燈的強度。 其次,它需要持續56度30分鐘,紫外線燈照射60分鐘。這些條件必須同時滿足,這在普通的外部環境中很難實現。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好象沒有必然關係!2O18年冬天一冬無雪也沒發生傳染病。而2O19春節前連降幾次雪卻發生了新冠肺毒病,而且很嚴重!所以,雪和嚴寒並不能抵禦病毒。即使在沒發生冠毒肺之前也有很多人患病毒性感冒,特別不愛好,一般得2O多天才痊癒,愈後又上嗓子,疼,啞,我就近一個月才好,打針,吃藥花了一千多,才好十幾天。與我累似的患者身邊也有很多例,普遍不愛痊癒。嚴寒和雪看來不起多大作用!不經意又寫錯字了:類似。(多麼低級的錯誤啊!我真可恥!)


霧靈老叟


北方的冰雪天氣對新冠肺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一定能殺滅病毒,目前還沒有該病毒在溫度多低時可以殺滅的試驗數據,因為做這樣的試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該病毒怕高溫不怕冷,56°C,30分鐘殺滅,零下20°以上估計凍不死。

不過下雪時雪花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氣體凝膠漂浮物,對淨化空氣有利。

為了安全防範病毒傳染,北方地區出門在外還是要帶上口罩為好。

希望能幫到你。


聞伯智庫


非專家,學過生物的都知道,細胞和病毒的結構是不同的。細胞內部需要進行各種複雜的生化反應,有各種膜結構以及液體環境,通常低溫會破壞這種環境,導致細胞死亡。但是病毒結構簡單,只有蛋白外殼以及rna內核,自身並沒有什麼代謝功能,低溫雖然會抑制其活性,但卻不能殺死它。


行無悔1


新冠狀病毒不怕冷,怕熱

所以說,寒冷對新冠狀病毒沒有一丁點的影響和抑制作用,

只會縱容新冠狀病毒的生長。

所以專家才會建議,不出門不出門不出門!!!

因為只是在人群中擦肩而過15秒,

你就有可能會被感染,

還是注意一些的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