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老徐
禁放鞭炮我百分百支持,人身安全,火災造成的財產損失,空氣汙染,噪音汙染,環境汙染,想想環衛工人的辛苦吧,特別討厭某些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或黎明人們熟睡之時或其他不注意的時間段突然炸響。
燃放鞭炮是陋習,大多是上了一些年紀的人喜歡做,現在的年輕人即使不禁止,將來也會放棄燃放,這是文明的進步,素養的提高。
禁放可能會覺得失去年味,建議可以政府統一在除夕子夜之前的指定時間來燃放,既減少汙染,又安全節能,也算順應國際潮流,世界各國贏新年基本都是這樣做的。
鐵衣兄弟
鞭炮是驅邪的,不讓放鞭炮馬上就有瘟疫,報應啊!
花蕊之中水水
我這人不愛拐彎抹角,直說吧:禁放鞭炮實質就是取掉了過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過年的氣氛很重要,過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而熱鬧必須有氛圍。尤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遺傳下來的這個過年大節,它是華夏所有節中的之最,更許要氣氛的烘托。
古人選擇在慶祝這個大節時燃放鞭炮,不僅是有著幾重函意,而且囊括了人們對未來許多期望的。說穿了,就是避邪、震邪、祝捷、圖吉利。
所以說過節一旦沒有了氣氛的烘托,就等於失去了過節很大一部分“成色”。
一般的說來,一個民族傳統的文化習俗,尤其是己經形成了五千年的傳統習慣,如此這樣的磅礴氣勢,他就是上升到了這個民族的信仰高度,凝聚意志的高度。所以凡是民族精神的東西應該保持、傳承、弘揚。不應該刻薄,削弱、棄去。
、
風雨人生3293
過年燃放煙花爆竹是一項傳統節日風俗,但是現在的禁燃措施必然對春節傳統文化有所影響,但是受影響的主要是城市。很多城市採取禁燃舉措,是出於多方面考慮的。
<strong>
一、鞭炮的起源
鞭炮即煙花爆竹,起源於先秦時期已存在的“爆祭”。什麼是“爆祭”呢?即是燃燒柴火以“敬神驅邪”的一種祭祀行為。《周禮·春官》中記載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實就是燒,但其與一般燒火不同的是燃燒時要發出聲響。這是先秦時期流行的一種“用火”方式。
因為竹子在燃燒時,因受熱會猛然炸裂而發出很大的響聲,最能達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一種燃料,故“爆竹”流行開來。宋代,爆竹又衍變成了“燎竹”,宋代文人袁文的《甕牖閒評》書中有“歲旦燎竹於庭”的記載。其對“燎竹”的註釋是:“燎竹者,爆竹也。”
二、鞭炮與春節風俗
西漢辭賦家東方朔撰寫的《神異經》中有這樣一種說法:“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這裡所說的“山臊”是一種模樣怕人的猴科靈長類動物,又名“山魈”,如今在非洲仍然常見。或許是山臊身上帶有傳染性極強的病毒,“犯之則令人寒熱”,人接觸山臊後即生病,所以古人視之如妖魔鬼怪,傳說中怪獸“年”即是它的化身之一,故古人“爆竹”以驅之。《神異經》是部志怪小說,成書當不晚於六朝。這說明至遲在六朝時期,古人仍通過爆竹驅魅辟邪,並已移植於過年風俗中。
三、鞭炮的發展
過年燃放爆竹,唐代開始盛行。唐詩中爆竹有許多描述:“亂騎殘爆竹,爭唾小旋風”(元稹《生春二十首》)、“桃枝堪辟惡,爆竹好驚眠”(張說《嶽州守歲二首》)、“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就聚爆竿仄”(於鵠《早春》)。過年燃放爆竹之風到宋代更為普遍,宋代文人所記比唐代更加豐富:“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陳與義《除夜二首》)、“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黃公度《乙亥歲除漁梁村》……當然,最著名的還是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然而,這時廣泛流行的爆竹並不是用火藥製成的,而是當時流行的一種“燎竹”風俗,即燒真竹子,又叫爆竿。用火藥為原料的爆竹始於北宋末期,但那時使用火藥的爆竹叫“爆仗”,與軍事行為有關聯。這種“爆仗”即是現代爆竹的雛形。因燃放時聲響如炮,時人又稱之為“炮仗”。用火藥引燃的爆竹,到南宋時已很流行了。
宋末元初,爆竹已成時人過年時必備的“年貨”,燃放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開始使用“藥線”了,周密的《武林舊事》有相關記載:“至於爆仗,有為果子人物等類不一。而殿司所進屏風,外畫鍾馗捕鬼之類。而內藏藥線,一爇連百餘不絕。簫鼓迎春。”“一爇連百餘不絕”,就是將單一爆竹編連接在一起,這種放法,時人俗稱為“編炮”,與現代燃放方式已無區別。因炸時如舞長鞭般響震,又被叫做“鞭炮”。
從宋代起,“爆竹文化”豐富了起來,燃放更講究,民俗目的更明確。過年,從除夕之夜起,一直到正月十五,不同日子要燃放不同的爆竹,不同日子所放爆竹的意義也各有不同。除了大年三十燃放爆竹,年前的“臘祭”活動還會燃放“霸王鞭”。正月初一早上所燃放爆竹,叫“開門爆竹”,或“開門炮”。正月初五放的爆竹叫“開市爆竹”,又叫“燒利市”。古人還喜歡選擇在初八開門,初八是新的一年裡第一個“發日”,做生意的人當然最喜歡選擇在這一天開市,把爆竹燃放得響聲大大的,寓意“大發財”。過年燃放爆竹,古人特別講究“一響到底”,中間不能熄火或啞聲,否則不是好兆頭,新的一年裡會遇“厄運”。因為這個講究,古人對爆竹的質量很看重,不燃放“斷頭爆竹”。
四、鞭炮禁放的原因
最近幾年,全國各個城市密集出臺各種法規,禁止燃放各類煙花爆竹。也就是說,禁燃鞭炮的歷史很短,也就最近三年。一般禁燃主要是城市建成區禁燃,不包括鄉鎮。城市是人口密集集中的地方,禁燃煙花爆竹主要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出於安全考慮。城市樓玉林裡、人口密集,燃放煙花除了可能造成傷害故事外,還容易引發火災,一旦引發建築火災,可能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務損失。
二是出於環境汙染防治。燃放煙花爆竹回產生很大響聲和煙塵,造成噪聲汙染和大氣汙染,容易引發投訴,但是又不好溯源追責,相關法律法規也不健全。
其實,禁燃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大氣汙染防治的需要。2012年以來,全國的大氣環境質量每況愈下,2015年達到巔峰,柴靜的大型空氣汙染深度公益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發佈後,更是引發公眾關注和輿論的高潮。為了防治大氣汙染,國家和省市縣(區)多級政府機構陸續出臺了一些大氣汙染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甚至空氣環境質量納入政績考核,揚塵治理、裸土覆蓋、道路灑水、燃油提標、生產工藝提標改造……各種舉措都使了出來,自然也包括禁燃煙花爆竹。
五、禁放鞭炮對春節文化的影響
燃放鞭炮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一項重要風俗,一項風俗的演變往往需要幾代人、甚至成百上千年,突然在幾年之間禁燃一項傳統的風俗習慣難免會讓很多人無法接受,感覺失去了年味。好在目前禁燃只是在城市建成區,農村地區尚未受到波及。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也不過是近三十年的事,絕大多數人的根還在農村,逢年過節就會回到鄉土過節,所以很多人都說年味還是在農村,確實如此。
南國十年夢
爆竹聲聲辭舊歲,爆竹本來是驅趕年這個怪獸的,有驅除瘟疫之意,我不迷信,可上千的風俗不可一禁了之,可控,不可禁
華光照相
通過這次疫情,大家不開車,不出門,不上班,不運動,不放鞭炮,北方仍然好多天霧霾,充分證明了前面這些因素和霧霾成因無關。
親愛的香笙啊
過春節放鞭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古代春節放鞭炮有辭舊迎新、去穢氣、驅瘟疫的習俗,因為古時沒有冰箱,很多地方的人們就把肉、魚等掛在外面風乾,這種情況下就招來很多動物來偷吃,這會給人們傳播很多疾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人們就放鞭炮嚇走這些動物,同時也慶祝來年風調雨順有更大的豐收。現在全面禁放煙花鞭炮,總覺得過春節時不是很習慣,缺少了一些年味,畢竟是幾千年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習俗,說禁就禁了有些不太適應的感覺。
點石成金留餘
我認為過年還是要放鞭炮的。聽到聲聲炮竹聲。覺得我們的新春來到了。原來老年人說放炮仗驅邪。我覺得,過年還是放炮仗好。可以限制數量。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浮生若夢crush
是的!準確的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損失!但是,鞭炮的禁放也是因為鞭炮製造者自我消亡的原因。假如製造者一直按照傳統工藝和要求去製作,我相信鞭炮是不會禁止的。傳統炮仗最多的是五百響的而且炮很小。為了追求利潤,炮逐漸增大了,威力也大了,隨之而來的是危險更大了!試想一下,一掛小鞭炮點燃鳴放不會出現大問題,即便能引發火災也能及時處理!如果燃放的是一萬響的鞭炮,點燃後,人好控制嗎?所以,若要保留春節傳統文化,還需從傳統工藝做起才好!
書畫快報晉藝軒
過節就圖個熱烈的氛圍,鞭炮就是烘托氣氛的,紅紅火火聲聲脆,熱熱鬧鬧驅瘟神。
放炮不光是聽那一陣噼裡啪啦的響聲,更是一種精神寄託,一種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繼承下來的禳災祈福的信仰,納福迎祥的儀式,和和美美的象徵,歡歡樂樂的表達。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為了生計,人們四處奔波,在收穫了一定的財富後,總覺有點缺憾,缺什麼呢?缺的是童年的快樂,親情的撫慰,歡樂的場景,熱烈的氛圍。春節,正是重溫童年、家人團聚、夥伴重逢的最佳時節,鞭炮,正是遊子們最想看到和聽得到的熟悉場景和親切的聲音。沒有了鞭炮,春節索然無味。
放鞭炮起源於古代社會的原始信仰,人們認為響聲能驅逐瘟神、惡鬼、邪魔和一切不吉利的事物,人們通過製造巨大的聲響來解除心中的不快,開啟新的生活,於是把竹節放在火上燒烤,讓竹節爆炸,來實現心中的願望,祈求上蒼保佑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這就是今天所說的爆竹的由來。
後來煉丹家,準確地說,是唐代,有個煉丹家和醫藥家孫思邈雲遊到湖南瀏陽一帶,在那裡定居併發明瞭火藥,湖南瀏陽鞭炮之所以聞名遐邇,得益於道家孫思邈。有了火藥,人們更加自信,以為有了抵抗一切邪魔的武器。
於是鞭炮便成了人麼逢年過節、喜慶祝賀必不可少的“禮器”和儀式,也不斷豐富著鞭炮的文化內涵,寄託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和美好期盼,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是,這樣一種節日必備的禮器說禁就禁了,理由是破壞環境,危及人身安全。我覺得這個理由不充分。工業汙染造成的空氣汙染何止鞭炮的千萬倍,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事故何止鞭炮的萬萬倍,為何沒有因噎廢食,禁止工業生產,禁止交通運輸?這說明,禁止不是好辦法。
那麼龐大的工業系統都可以按照環境法整改,那麼複雜的交通系統都可以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一個小小的鞭炮就沒有辦法該進嗎?為何一刀切,禁放了?不管做如何解釋,都不好理解。
回看我們的節慶文化,有那麼多、那麼好的文化項目,說廢棄就廢棄,卻被人家給申遺保護了,總不會是為了申遺才禁放鞭炮的吧?往深處就不便說了,也不能說人家懶政,畢竟是為了百姓安全嘛。
但環境無染和安全隱患應該從源頭抓起,從製造商抓起,不能一句話說禁就禁了。這道理那道理,別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