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逆行者”,卻溫暖了一座城

記事起,就沒聽過村委會的喇叭,而現在每天清晨,卻被村委會“防疫宣傳”的喇叭聲叫醒,妹子調侃,“一覺醒來竟發現自己睡回了解放前。”


而這麼多年來,我也第一次見到了“村長”。


在回老家的第二天早上,村長帶醫護人員進屋,第一句話就問“回來?幹嘛?”接著便是工作人員量體溫和對“外來人口”的背景調研……


沒有見面時的寒暄,只有一針見血的“防疫工作宣傳”。


而隔壁的姑姑家,更是大門緊鎖,就連工作人員都叫不開,一牆之隔的我們也要靠彼此間喊牆頭說話。


除了迎接新年那天化了個淡妝,我已經半個月未施粉黛,不出門也沒人上門。春節,沒有昔日的熱鬧,彼此間仿若變成了“六親不認”,而這卻成了彼此間最好的保護。


1

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有畏懼和擔憂。還記得,幾天前一條疫情新聞在短時間內衝上了微博熱搜,轉發、評論瞬間過萬。


這些城市“逆行者”,卻溫暖了一座城


因為在廣州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


對於普通社區居民,風險更多來自於間接接觸。


疾控專家說,“如果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自己的手觸摸到被汙染的物體表面後進食、揉眼睛等動作,可能會造成自己感染。”


所以小區物業清潔、消毒以及阻止病毒流入小區則是守護我們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


在疫情蔓延的今天,對物業工作人員來說,每一天都成為了不平凡的一天。面對疫情,平凡的人也能夠成為城市英雄。


2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不禁為物業人員在關鍵時期的盡職與擔當豎起大拇指。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在武漢融創社區裡卻寫著滿滿的感人故事,他們怕業主家裡的蔬菜見底,融創服務團隊把每一份菜送到每戶業主手上,包括那些被隔離在家的人群。


疫情面前,沒有人不畏懼,但職責面前卻沒有人退縮逃跑。


這些城市“逆行者”,卻溫暖了一座城


他們不是英雄,他們是父親,是母親,是兒子,是女兒,和我們一樣,是平凡生活裡的普通人,但是面對疫情,在疫情面前他們沒有因為害怕就不上,相反,他們更要認真做好清潔防範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瀋陽融創服務應急管理中,外來人員禁止入園,內部客戶進入園區除必須佩戴口罩外,也需要測量體溫、消毒後才可進入;針對廣州曾出現的疫情事件,瀋陽融創服務對住宅進戶門把手也進行了消毒殺菌。


不僅如此,為保障業主居住安全,在瀋陽融創服務對社區便利店、水果超市等高頻人員出現的地方,也協助客戶做好了商鋪消毒殺菌工作;融創服務不見面、不留名卻守護著每一位業主的安全。


這些城市“逆行者”,卻溫暖了一座城

這些城市“逆行者”,卻溫暖了一座城


他們為業主接訂單、細挑選、送上門,這種不見面的“管家跑腿“卻給宅在家裡的業主提供生活保障。



不只是融創,萬科、保利、龍湖、中海等每個物業小區也都發生著這樣的暖心故事,每個物業工作者都在防疫的特殊期為業主生活提供專屬保障。


這些堅守崗位的一線物業人員用肩膀挑起的,是壓力,是責任,更是擔當。他們和那些白衣天使一樣,防護在一線,他們是城市最美的“逆行者”。


如果說,2020年可以許下一個願望,那麼我們希望一覺醒來,疫情結束,全城解禁,英雄們可以安然回家,生活可以恢復如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