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暢動員徹底服務到位 社區“阻擊戰”不慌不亂

信息通暢動員徹底服務到位 社區“阻擊戰”不慌不亂

信息通暢動員徹底服務到位 社區“阻擊戰”不慌不亂

社區

“你好,這裡有一戶湖北迴來的業主,你們能過來一下嗎?”掛上電話,東泰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立即上門。疫情防控必須迅速行動,一刻也不能耽擱,這是東城東泰社區工作人員這幾個星期來的工作寫照。同一時間,東城網格管理員林常培戴著口罩,手裡拿著疫情防控宣傳資料挨家挨戶地宣傳,詢問人員身體情況、體溫是否正常、是否有需求。

自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集暴發以來,東莞迎來“非典”後又一次防疫之戰。其中,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最近兩天,東莞連續發文指導社區防控工作。

2月6日,東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佈關於實施強化疫情防控“五嚴四必須”九項措施的通告,要求全市城鄉所有社區、小區、單位加強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一律測溫,避免不明身份人員和車輛進入,特殊情況由管理人員做好登記備案。春節後返莞人流即將到來,防疫工作到了緊要關頭。東莞市防控疫情的重心下移,要緊緊抓住社區防控這個關鍵環節。

事實上,在通知、方案下發前,東莞全市各個社區都已展開疫情防控,並建立立體防控體系。

返莞人員自行隔離的越來越多

小衛在網上下單,社區工作人員幫忙取回來,放在家門口。

因疫情關係,原本在湖北黃岡過年的小衛,大年初二從湖北迴莞。到了東莞,電話就響了。電話來自社區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小衛的身體健康信息、出發地等,並告訴他,要注意居家隔離。小衛選擇自行隔離,為了避免密切接觸,社區工作人員加了小衛微信。

自行隔離,家裡沒儲備年貨又無法出門,小衛在微信上列了個清單:麵包、麵條、礦泉水、生鮮蔬菜和豬肉。半小時後,社區工作人員將準備好的食材放到小衛家門口,並微信通知他。

隔離在家,小衛學會了做菜,閒暇時看看書。公司已經上班了,但沒要求他去報到,而是讓他在家辦公。每天早晚,他主動給社區工作人員報體溫。微信裡,社區工作人員總安慰她,需要什麼物品隨時聯繫。

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小衛看在眼裡。他認為,自己所在小區,從物業到社區,防控不慌亂、有秩序。

小衛的經歷並非個例。

同樣從湖北迴到東莞的袁帶群,一家三口從湖北開車回東莞後,也接到了社區的電話。

起初接到社區工作人員的電話,小袁有些吃驚。恍然間他明白,社區和小區物業一定經過了仔細排查,早就做好了應對機制。

跟小衛一樣,小袁一家選擇足不出戶,工作人員將他家需要的日用品送到家門口,他也加了社區工作人員微信,每天報告體溫和身體狀況。物業每天安排工作人員上門取走生活垃圾。

越來越多湖北返莞的人主動向社區或者小區物業報告行蹤,並主動自我隔離,“我問了好幾個老鄉,他們回到東莞,都主動向各自鎮街的社區報備。”小袁認為,不隱瞞,不害怕,社區給返莞的湖北籍人員很大的幫助,主動報備不僅僅是對家人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開展地毯式排查

住戶相關信息,何時回莞、自駕車還是乘坐公共交通,航班號或車次、是否經停湖北等,都一一詢問記錄。小衛和小袁的故事,在東莞各個社區上演。

東城網格管理員林常培天天戴著口罩,手裡拿著疫情防控宣傳資料挨家挨戶地宣傳,一直站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線。林常培通過電話聯繫、收集轄區物業及群眾提供的湖北返莞線索等方式,對轄區常住的湖北籍人員進行排查,主動提供上門健康服務,督促來自疫情高發地區的人員居家醫學觀察14天,並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對於一些無法電話聯繫的人,林常培提出上門走訪,詢問他們的去向,測量體溫,信息登記以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等。

茶山圩社區,一早就組建了疫情防控工作隊,工作隊還分設落戶組、電話排查報備組、居家觀察關懷組、環境清潔組、健康宣教組、數據簡報報數組和嚴控集體性活動組七個小組,並將社區劃分成四個網格,逐戶上門拉網式排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社區黨工委書記張妍妍說:“對排查出來在社區居住的重點地區人員,該社區逐一建檔、每日報告,並且儘可能勸導相關人員暫緩回莞,對其中已返回社區的,嚴格實行居家觀察。”

從社區到鎮街,排查和防控工作量龐大,僅靠社區居委會勢單力薄。形成多主體協商聯動的立體防控體系,勢在必行。“小區物業和居民也是防控工作中的堅實力量。”東城東泰社區委員黃嘉琪介紹,社區以小區為網格,實行網格化管理,聯合物業、業主委員會等單位,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跟蹤等方式,逐門逐戶開展疫情排查登記,每天瞭解掌握轄區內流動人員情況,重點摸清本轄區內居住、就業的湖北籍人員及在湖北工作、就學的回莞人員情況。

社區立體防控的進步

東城東泰社區面積有4.2平方公里,社區有10萬常住人口來自全國各地,在構成主體上,東泰社區有它的特殊性,該社區除了有16個住宅小區外,還包含寫字樓、大型商場、大單位、上千家企業等,多元構成,光靠街道管不過來,“哪兒有那麼多人力物力?各單位必須發揮好主體責任。”

東泰社區黨工委根據轄區內花園小區眾多的實際,以小區為網格,實行網格化管理,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社區聯合物業、業主委員會等單位,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跟蹤等方式,逐門逐戶開展疫情排查登記,每天瞭解掌握轄區內流動人員情況,重點摸清從主要疫區來(返)莞人員情況。為了嚴防疫情輸入,社區要求小區物業嚴把各小區出入門崗,勸阻快遞、快餐配送、外來人員進入小區,做好小區業主出入時的體溫檢測工作。如今社區建立了三道防線,即社區、小區、樓棟。

東泰花園是東莞最大的住宅小區,如今關閉了多個出入口,嚴控人員出入。到每個樓門口,還有保安站崗,登記出入人員信息。每天,東泰花園小區以社區居委會、業委會以及物業公司為基礎,聯合社區民警、網格員、物業等,會商研判最新形勢。每個人的動態,時刻在變化。為便於管理,社區建立了數據庫,如果發現了重點人群,列出來重點管理。

針對300多名居家觀察人員,社區在小區網格里以居家觀察對象為單元,每單元成立居家觀察人員幫扶服務小組,積極協調小區物業、駐點團隊、黨員幹部、衛生服務中心等進行點對點幫扶,幫助居家觀察人員購買生活用品,解決生活困難,定期與居家觀察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交流、談心,疏導情緒。醫學觀察滿14天無異常,將解除觀察。

茶山圩社區還精心製作了“愛心貼”,當工作人員為觀察對象送上當天的生活所需物資,等他們把東西拿進家後,在其門縫處貼上愛心便條,在表達“健康祝福”的同時,通過巡查“愛心貼”是否被撕開,可以掌握到居家觀察人員是否有外出,以達到居家觀察目的,既讓服務更加溫馨又確保疫情不擴散。元宵節那天,茶山圩社區還給每戶居家觀察人員送上湯圓。張妍妍說,“這些雖然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卻關係著他們的切身感受。”

小衛感覺,現在社會交流增多,互聯網飛速發展,信息更通暢。社區動員也比原來普遍,市民自身的監控安全意識也在提高,大家都重視,不留死角。

至2月11日,小衛已經隔離了14天。他準備到社區去開具解除隔離證明,他說,這十四天的感受就是“不慌,不亂”。

統籌:南都記者 肖佩佩

採寫:南都記者 唐建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