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貪官,“看臉”就能知道?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人們對於“貪官”有著敏銳的判斷。

在看新聞的時候,我們常常對著屏幕上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感慨:“這一看就不是好人!”,甚至還能像模像樣地說出諸如“尖嘴猴腮”、“口歪眼斜”的理由。這些從面相、眼緣就對陌生人的道德行為進行的預判,僅僅是吃瓜群眾們茶餘飯後的閒談,還是科學事實的反映呢?

今天介紹的這篇研究發現:人們通過觀察“面相”,對官員的腐敗程度有著驚人的直覺。在人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會更容易懷疑有過貪腐“前科”的官員是腐敗的、野心勃勃的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圖 | 被終身禁足的巴西前足協主席德爾內羅(中)

研究作者是來自加州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的Chujun Lin, Ralph Adolphs 和 R. Michael Alvarez。這項發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分別進行了四項實驗,來驗證人們通過官員外表對其廉潔性的判斷與真實情況的關係,並研究可疑貪汙人員的共同面部特徵。

首先,研究人員在2016年11月招募了100名現居美國、母語為英語、年齡在18歲以上的亞馬遜網絡社區成員,經過預先測試排除了不能給予有效回應的成員後,最終樣本中有42名女性,40名男性,平均年齡39歲(白人佔84%,黑人佔10%,黃種人佔5%)。

研究人員挑選的政府官員中,有無犯罪記錄的官員各佔一半,其中,在案官員選自維基百科的兩個數據庫: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客的犯罪名單和美國聯邦政客犯罪名單。為防止官員的個體差異對實驗產生影響,研究人員將有罪官員群體控制在年齡公開的白人男性中,並且選擇清晰的正面微笑照片;廉潔官員則來自無不良記錄、在同一州擔任同一職位、性別相同、種族相同、年齡相近(±12歲)的在任官員名單。

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將隨機觀看一系列政客的照片,並判斷這些政客在他們看來有多麼腐敗、不誠實、自私、值得信任和慷慨,他們需要從這五個方面的特性對官員的照片,快速、準確地做出判斷。參與者可以在照片出現時立即做出決定,也可以在照片消失後的4秒內做出選擇。此外,參與者也要針對是否認識畫面中的官員,回答一份簡單的問卷。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圖 | 參與者需要在4s內對官員的廉潔性進行評分,超時無效

分析結果顯示,參與者們對官員們是否腐敗的判斷高度一致,且與官員清廉程度的實際情況高度相關。

被參與者判斷為腐敗的官員,也被看作是不正直的,自私的,而被判斷為清廉的官員,也被認為是可信賴的,慷慨的

接下來,研究者將研究範圍向下延伸,驗證了這種面部特徵的判斷與官員腐敗記錄之間的關係,同樣存在於級別較低的官員中。

在第三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採取了與實驗1類似的志願者招募辦法,並進行了預測試排除,最終保留了85位參與者,42名女性,43名男性,平均年齡37歲(白人佔88%,黑人佔6%,黃種人佔4%)。參與者在觀看圖片後,需要回答的問題與之前不同:腐敗性、攻擊性、男子氣概、能力和野心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圖 | 官員面部特徵因素的非標準化迴歸係數作為官員腐敗記錄(1 =定罪,0 =廉潔)的迴歸量

結果發現,參與者們對官員腐敗性的判斷仍然高度一致,且官員的腐敗性與攻擊性也存在正相關關係;參與者對官員腐敗性的判斷與男子氣概、野心、能力之間並沒有顯著相關。主成分分析表明,官員面部特徵推斷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腐敗因素(腐敗性、誠實、自私、攻擊性、慷慨、可信度)、能力因素(能力和野心)、男性因素(男子氣概),分別解釋了方差數據的57%、19%和15%。進一步的邏輯迴歸分析發現,只有腐敗因素與官員的實際腐敗情況存在關聯。

為了整體研究實驗1、2、3中發現的官員面部特徵及腐敗因素對於腐敗判斷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實驗4a中,控制照片特徵統一(官方年齡、微笑程度、不戴眼鏡、鬍子形態、髮量、圖像清晰),調整臉部寬高比、眼部寬高、鼻部寬高、嘴部寬高等8個變量,再次進行實驗。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圖 | 控制變量後,對官員面部八項指標進行測試

結果發現,與臉型較瘦的官員相比,臉型較寬的官員在腐敗相關特徵上的評價更為負面。這一發現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於同一位民選官員而言,他的臉在照片中的寬度是否會影響人們對其腐敗程度的推測

實驗4b通過改變照片的面部寬度,對比同一官員的苗條、原始和肥胖版本照片的腐敗程度,直接驗證了這一假設。研究人員選取了150張真實選舉官員的黑白頭像,使用adobe photoshop面部感知液化工具對這150個原始照片進一步處理,使面部寬度增加7%、寬度減少7%,從而生成每個面部特徵的肥胖版和苗條版,共計450張照片。原始照片包括71張來自研究1的照片和79張來自研究2的照片。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圖 | 經過PS處理的苗條版、原版、肥胖版圖片

參與者的選擇與前面的實驗類似,最終得到包括80名參與者(37名女性,43名男性,平均年齡38歲,白人佔89%,黑人、亞洲人各佔5%)的樣本。他們仍然要像實驗1中說明的那樣,對每一位官員的照片在限定時間內做出屬性判斷,並完成一個關於是否認識該官員的簡短調查。

每個版本照片中每個官員的評分首先在參與者中取平均值,然後這些同一官員不同照片的綜合評分被用來計算感知偏差。結果顯示,同一官員、不同胖瘦的照片,並不會引起顯著的腐敗性判斷偏差

也就是說,人們通過觀察陌生官員的面部照片,可以得到與現實腐敗程度高度相關的推測。這種推斷與官員是否微笑、是否戴眼鏡、是否頭禿、是否留鬍子等都沒有明顯的關係,甚至臉的胖瘦也不是人們判斷的關鍵依據。被人們認為有腐敗行為的官員,也剛好被人們認為是懶惰貪婪、自私、不值得信任的,這些屬性之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儘管究竟是什麼因素幫助人們準確地識別“貪官”還不得而知,但人們對於“貪官”的敏銳判斷的確十分神奇。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作者名片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參考文獻:

Chujun Lin, Ralph Adolphs, and R. Michael Alvarez. (2018). Inferring whether officials are corruptible from looking at their fac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11), 1807-1823.

是不是贪官,“看脸”就能知道?

啥都別說,都寫在臉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