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讓上班人員全部坐通勤車,不允許個人自行上班,對嗎?

蹉跎歲月往事如煙


在當前疫情嚴重的關鍵時期,單位讓上班人員全部做通勤車,這種做法顯然不恰當,不合適,按政府規定任何人員不能聚眾,不能聚會,人員不能扎堆,不能到人多的地方,出門要帶口罩,人與人要保持距離,提倡自駕車與步行,也可坐車,要多種防控防疫措施,一種規定是不行的,要多種辦法並行,單位上班必須要確保防疫措施落實到位,早日實現防疫的勝利。


天夢1383789


在疫情發生的情況下,我們單位也出臺了新的政策,安排通勤車,接送員工。

上班後,為了做好防疫工作,避免員工接觸到一些具有隱患的人,便租用了一輛大巴車,每天接送員工上下班,中午不允許員工回家,單位安排午餐。

當然,我們單位以前搞過團購房,大部分員工都住在一個小區,員工相對比較集中,一輛通勤車,能給接送大部分的員工,對於其他零星的員工,司機師傅一趟線,也基本都能順路接送。對於幾個實在不方便大巴車接送的員工,單位安排了專門的轎車進行接送。

在通勤車的助力下,我們員工上下班非常方便,也很安全,深得同事們的讚揚。



單位安排通勤車的做法,值得讚賞。

安排通勤車,目的是為了員工的健康。我們單位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員工與外界的接觸,減少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讓廣大員工能給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同時,也不至於因為某個員工接觸了不良人員,甚至是發病,導致單位也連帶出現問題,保證單位能始終正常的運轉。


安排通勤車,也是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疫情發生後,當地政府為了防控疫情,公交停運,出租車停運,交通出行,成為影響員工工作的最大障礙,尤其是對於那些沒有私家車的同事。有了通勤車,徹底解決了員工出行難的問題。


安排通勤車,便於員工進出。不管是單位,還是小區,對人員進出都實行了嚴格的管理,有的根本不允許人員隨便進出。單位安排通勤車,統一制定了通行證、出入證,方便員工進出小區。



安排通勤車,需要注意幾個事項。

一是不能一刀切。安排通勤車是為了方便員工,杜絕感染。但是不能一刀切,不能不顧實際情況。題主的單位,不允許員工自行上班,這其實有點過分了。如果員工就住在單位附近,幾十米的路程,他自己走過去就可以,完全沒必要等著通勤車來。如果人員分散很嚴重,怎麼一趟車通勤?因此,制定通勤方案時,應該考慮實際情況。

二是做好消毒通風工作。通勤車,人員眾多,小範圍內形成了聚集,車不能太大,人數要少,而且上車前必須進行消毒,車內關閉空調,保持一定的通風。乘客要戴口罩,戴手套。接送結束後,要立即進行清理,打掃衛生,對扶手、座位等地方進行消毒。

三是合理安排路線。員工的居住,不一定是相對集中的,可能比較分散,要注意設計路線,規劃好行程,減少路上時間。同時,要多安排通勤車,每輛車少量員工。



總之,單位安排通勤車,是一件好事,值得讚揚。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注意細節,考慮周全。


職場百靈鳥


任何事情,即使出發點是好的,只要“一刀切”,就完全變了味道。

單位能提供通勤車給上班人員,這已經很不錯了。如果這個通勤車還是之前沒有的,此次特意因為疫情才開設的,那簡直要給單位點個贊,能如此切實地幫員工解決上下班的難題,讓沒私家車的員工免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風險,很棒。

其實單位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員工減少與外界不必要的接觸。

哪裡最容易有接觸啊?應該是上班路上,那我們就用通勤車,把所有員工接到單位上班,這不就減少與外界的接觸了嗎?

但是單位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有些員工是可以自己開車上班的,還有些員工,是騎車上班的。這些員工,路上基本上可以跟外界隔離開,尤其是開車的,想封閉在車裡也行,想打開窗戶一直讓空氣流通也可以,都是比較安全的。

要是讓我來評估這個安全係數,我會把自駕車放在第一,然後是騎車上班,再然後是通勤車。畢竟通勤車也有點聚集的意思,當然前提如果大家都做好防護,避免在車上密切接觸,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讓能開車上班的員工,捨棄自駕車,強制坐通勤車,我認為也是不太合理的。有點捨近求遠的意思,就像明明你有幾個N95的口罩,為了不被外界說三道四和“逼捐”,只好帶普通一次性口罩,完全沒這個必要。

總結:單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可能忽略了自駕車員工的訴求。單位可以將要求做得更人性化一些,有自駕車能保證路上安全的,可以自駕,但是如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為了對自己和其他員工負責,還是應該乘坐單位提供的通勤車。

關注@職場綠皮書,職場軍師,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與你一起成長。認同我的回答,請點贊、轉發、評論。

職場綠皮書


單位讓上班人員全部坐通勤車,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證上班人員的安全;但不允許個人自行上班,就有些僵化了。

單位在疫情依然嚴峻的時刻,讓上班人員全部坐通勤車,目的是保障上班人員的健康安全,防止不被病毒感染,用意是好的,是為大家負責任的體現。

不允許個人自行上班,估計是擔心員工乘坐公共汽車不如單位的通勤車安全有保障。但是,如果員工開自己的私家車或者騎電動車、自行車不是安全係數更高嗎?

前幾天,我看了國家交通部一領導在國務院關於疫情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疫情防控經驗說,乘坐火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選擇錯位而坐。

現在的火車、長途汽車售票,都是按50%的上座率售票的。目的就是讓乘客錯位而坐,盡最大可能拉開人與人之間接觸的距離。

題主單位通勤車坐的人多不多?如果坐的人很滿,達不到錯位而坐的要求,還真不如鼓勵員工自己開私家車或者騎電動車、自行車上下班。

這樣的好處是,通勤車上人員坐的就不密集,就能最大可能地減少人員近距離接觸機會,對預防病毒傳染是有幫助的。

總之,如果員工不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是自己開私家車或者騎電動車、自行車來單位上下班,單位就沒必要強求上班人員全部坐通勤車。

【歡迎關注我@職言心語,20年職場工作心得,樂於與您分享。】

職言心語


單位讓上班的人員全部坐通勤車,不讓自行上班,對於這種規定,我認為可以理解。因為現在是防疫的關鍵期,上班的人員全部坐通勤車能較好的保證車輛的消毒安全,對上班的人也能全程管控。如果自行上班,其行程軌跡無法確定,無法保證不和他人接觸,如果一旦和病菌攜帶者有近距離接觸,染上病毒,想找傳染源都非易事。我想為了大局,為了自己,還是統一行動好一些。退一步講,如果在乘通勤車時被染上病毒,也會有人負責的。不知我的看法如何,歡迎大家指正。


退而不休的陳老師


在當前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單位為了確保安全,減少員工與外界人員的接觸,要求員工全部坐通勤車上班的做法是正確的。當然,如果自行開私家車上班,應該也是比較安全的方式,應該是可以的!

如果上班出行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則容易與非本單位人員接觸,你不會知道同車的人身體狀況如何,接觸了什麼人,就會存在較大不可預見的風險。

而同單位的人,因為復工時政府已要求單位建立了員工的健康檔案,知曉了所有復工上班的員工身體健康,監測了體溫正常,無發熱、乾咳、乏力等不正常情況。因此,與同單位的同事一起坐通勤車,在大家都佩戴了口罩的前提下,比起坐公共交通工具則安全的多。

總結:單位要求員工統一坐通勤車上班,禁止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是對員工負責,也是對員工健康的關懷。在當前疫情防控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員工應積極配合單位做好一切有利於疫情防控的事。上班坐通勤車或開私家車,在家不出門,戴口罩,勤洗手。自覺做好個人的防控工作,不給單位和國家添麻煩。


悠閒自得話職場


有些地方國有企業不讓買通勤車了,所有通勤車必須僱公交公司的公交車。這樣的雖然安全,但不方便。現在是特殊時期應特殊對待,待疫情過後,可能恢復正常。只要職工上班方便,還是允許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的。


藍天54948


有通勤[愛慕]真有福啊[玫瑰][祈禱]哪輩子積德甚深[愛慕][愛慕][愛慕]羨慕的要死了[大笑][大笑][大笑]多好的單位,我要有這樣的單位八輩祖宗為我自豪[祈禱][祈禱][祈禱]


歡樂6661


如今各地的要求全是亂的!有的地方規定,所有的人不允許開私家車上下班(公交工具運行不正常,自己想辦法);有的地方規定全部都只能乘坐通勤車上下班;有的地方規定為了減少感染風險,只能開私家車上下班……


拙筆淡靜


對,這是個負責任的單位。為你負責,為單位負責,也會國家負責。疫情期間,管住職工,不讓自己職工有可能接觸到疫情,就是穩住了企業的人心,就是穩定了企業,就有生產力,就是對國家做出了貢獻。大災面前,作為職工,要積極配合,做你該做的事情,不添亂,不生事,好好工作,珍惜生活,就是對小家,企業,國家的最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