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最近私信問我職業規劃的人很多,尤其是關於offer的比較與選擇,並且大量出現了

對比雙方是XX銀行XX行(總行分行)的管培生以及某某公司的Offer怎麼選。


提問的朋友們普遍對於銀行管培生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走上了金融高富帥的道路,他們一本正經的樣子讓我不知道用一個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嘲笑不禮貌,支持算說謊。


本著日行一善,能救一個是一個的原則,來整理一下銀行管培生的一些事情,希望能給面臨選擇或者已經在銀行坑裡的朋友們一點提醒,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我自己曾在銀行工作多年,中資行外資行都幹過,我的同學親戚朋友分佈在各大銀行的各種崗位中,對於銀行這點事兒,我太熟悉了。


一般來說,對於銀行管培生這種崗位諮詢,我一般會先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家庭條件、本外地人、專業、資源、offer的級別和方向),然後再給出一點針對性建議。當然多數情況下都是進行全方位打擊勸退的,並且喜歡對他們腦子裡對銀行的浪漫幻想進行嘲諷。


不是說管培生這個崗位不好,而是銀行的管培生這崗位的真實情況和大家幻想中的不太一樣,準確的說是沒那麼好。所謂的打擊勸退,我其實更傾向於是打破大家的幻想,降低期待值。畢竟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


說在前面的話

既然作為職場建議,那麼基礎就是要保證信息儘可能給全,不能誤導大家。


嚴格來說,管培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要先明確我所謂的需要勸退的管培生到底是哪一部分。為了保證內容不會產生誤導,在討論銀行管培生這一群體時,有幾個前提先要明確提出來。


前提01


本文所勸退的管培生群體,指的是省級分行及其以下(市級分行等)的通用崗管培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前提,管培生也是有鄙視鏈的。


總行管培生,或者是定向管培生(例如信息技術崗,數據崗,博士後留任等),都是非常棒的職業,不需要勸退,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大坑,待遇很棒,工作價值不低,是可以幹一輩子的職業。


唯一的缺點就是標準太高,要人太少。


前提02


不論如何,銀行管培生都並不是很差的崗位,不要認為銀行管培生不好,只是說有的選的情況下要謹慎。


勸退銀行管培生的前提一定是這位管培生明顯有更好的崗位選擇,好壞要靠對比才有說服力,單獨拿了一個銀行offer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可選性。


如果一個人沒有其他offer,那還勸退個鬼,老老實實在銀行幹著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很多地方,跳槽很難,銀行是為數不多的繳納五險一金的好單位,而且地位高。


前提03


政策性銀行以及外資銀行的管培生,和其他銀行的管培生不是一個崗位類型,政策性銀行=公務員。


外資後臺管培(非營銷類)=高級白領,例如我曾經供職過的某外資集團。


有一年,我手下新招的管培生的基礎薪資是15K/月起,比絕大多數互聯網類應屆生(非算法)都高,那可是很多年前的15K,當然他們確實是優秀的不行,他們去諮詢公司也能拿到差不多的薪酬。


前提04


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生活,所以一切選擇的前提都要以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核心訴求出發,不要過於極端的是或者不是,那沒有意義。


有的人就是不看重錢,就是要清閒,硬給人說哪裡錢多屬於吃飽了撐的。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前提05


家裡有錢的,在銀行有裙帶關係的,家裡有業務資源的二代們,對這類人而言,銀行是非常好的變現途徑,一般來說“你們是銀行的爹,行走的外掛”,不需要勸退。


為了更好的闡述問題,我用一次QA的方式來做論述,內容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問答,以下內容均與“如何勸銀行管培生走出大坑”有關。


案例一:國家電網 VS 基層支行


Q:我是XX大學的研究生,馬上要畢業了,現在手裡有2個offer,一個是國家電網基礎管理崗,一個是XX銀行X省省行管培生,要在基層支行待2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我該如何選擇?


A:這還需要選擇嗎小朋友,肯定是電網啊,銀行省行管培是沒法和電網這種機構比較的。


Q:但是我覺得國家電網的工作太確定了,沒有什麼壓力,晉升也比較受到侷限;但是銀行如果輪崗之後能夠回到省行的後臺部門工作,應該還是有前途的,比如投資銀行部,對公業務部等,就是不知道難度大不大,也不知道還有哪些崗位。


A:這些和你沒關係的,如果你家裡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背景,省分行的通用崗管培生,大概率是回不去的,就算回去了,也是省分行營業部的櫃員和客戶經理。而電網的正式編制,尤其還是管理類,是非常棒的工作,他們的福利待遇和穩定性遠不是一點點現金能比的。


Q:但是錄取我的時候,說的是雙向選擇,就是我可以選擇回去還是不回去。


A:你對於雙向選擇的理解有問題,雙向選擇不是指讓你選去哪裡,那不叫雙向選擇,叫龍傲天之手。在銀行語境裡,雙向選擇的意思是,省行要不要你,以及支行留不留你。只有在省行要你,且支行同意放人的情況下,你才能走。


就算省行要你,支行不當人,死活不放你,你也走不了。更魔幻的是你在下面乾的不好,省行肯定不要你;你在下面乾的太好,支行大概率不放你,所以你得做好回不去的生理準備和心理準備,你的學長們可能已經準備了很多年了。至於省行為什麼要把緊張的名額給你,而不是給那些關係戶資源戶,我覺得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這件事。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Q:我個人其實對金融非常感興趣,覺得也是有前途的行業。校招期間也投了一些金融機構但只有這一個銀行offer,可能因為比較看重專業對口吧。我看人們說,XX行類似業內的學校,培訓很多,桃李滿天下。如果把XX行作為金融從業的起點,以後跳槽到其他金融機構,如別的銀行券商信託之類,是否可行,難度如何?


A:首先,幹金融有前途和你幹金融有前途是兩碼事兒,金融行業的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0.1%的人盆滿缽滿,其他人也就是混個溫飽,你不能只看最光鮮的,這裡有個概率問題的。而且那些看起來光鮮的,你真以為他們光鮮麼?


其次,你知道業內學校是什麼意思嗎?意思是待遇低,破事兒多,晉升無望,逼的大家紛紛跳槽,所以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人。另外,別以為銀行培訓多是好事,你以為是給你培訓什麼CFA,註冊會計師這些對於職業生涯有助力的證書嗎?天真。


是給你培訓行裡的一些辣雞規矩,一些只有自己行裡才用的到的東西,還要背一大堆辣雞資料,還要浪費你們的休息時間,還不給你們錢,還要各種考試,考不過還要扣錢,銀行裡的人都恨死這些培訓了。


最後,XX行往其他金融機構跳槽,只有後臺的關鍵崗位才好跳槽,問題是你又不是直接進後臺,你最後大概率是櫃員和客戶經理,這有啥好跳槽的?跳去別的地方繼續當櫃員和客戶經理嗎?當然積累一堆熟客賣保險也是一種思路。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Q:我和輔導員聊過,輔導員說XX行招XX專業的人,往好裡想是要開展XX方面的業務,或者是給XX行業的企業貸款,也是有機會的。


A:首先,銀行如果要開展XX方面的業務,他們會直接收購一家XX方面的成熟公司,自己培訓應屆生的成本太高了也太慢了。


其次,銀行如果是給XX行業放款,也不會招你們這些小屁孩的,你們又不是行業大拿,銀行會花大價錢找行業諮詢顧問和三方風控機構的,既體面穩妥,又能吃點回扣,多好的事情。


然後,銀行招人,最看重的是學歷,不是專業,別看銀行找一堆管培生要的條件那麼高,很多最後都是去當櫃員和客戶經理的,當然對外可不那麼說,還搞的多神秘一樣,你們這些高學歷好學校的人去了,就是送人頭。


Q:您說的,和銀行HR說的完全不一樣啊,她說管培生都是未來的管理者,有很多成功案例。


A:因為我和你沒有利益衝突,所以我才說實話。你想想,HR的核心訴求是什麼,是儘可能多的招來高學歷的人,完成招聘任務,至於你乾的好不好,能不能留下來,關HR什麼事情?


管培生全名是管理培訓生。培訓生就是經過培訓,做的好的,當管理,做的不好的,該幹嘛幹嘛去。至於培訓的好不好,評價標準又不在你的掌控中,你憑什麼認為自己就是可以當管理的?


另外HR給你舉的案例,都不會告訴你真實情況的,她只需要拿100個管培生裡面那兩三個的光鮮來說事兒,就能既不撒謊,又能誤導你。

至於那兩三個光鮮的,到底是靠本身上來的,還是靠別的,你咋知道。倖存者偏差這個詞不用我教你吧,很多時候真話不說全,就夠誤導你了。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Q:既然招來了不給當管理,那幹嘛要招管培生?


A:直接說招櫃員和客戶經理,能把你們這些985/211/海歸吸引進來嗎?不管用不用得上,也不管後面怎麼樣,先把好人才弄進來再說,很多企業就是懷著這種心理的,這個社會的險惡你還是體會的不夠多。


案例二:四大審計 VS 銀行營銷崗


Q:現在我手頭有2個offer,一個四大事務所的審計,一個XX銀行的營銷崗,我該如何選擇?


A:選四大。


Q:能問下為什麼嗎?我聽說四大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工資也不是特別高,我拿到的offer只有8000不到,XX銀行有1W的底薪呢。


A:中資銀行的營銷崗就是社區擺攤送花生油+陪著大爺大媽跳廣場舞+挨家挨戶推銷信用卡POS機的。


而且你這1W底薪,不知道具體構成是怎樣的,有的銀行很雞賊,底薪都是對應業績的,例如10W業績對應5000底薪,30W業績對應7000底薪,合同籤是籤1W,但也可能是底薪+浮動績效,銀行很喜歡搞這種小聰明。


另外你這1W底薪能拿多久也是一個問題,銀行內部的銷售考核壓力是非常重的,很多新人是有半年到1年的保護期,保護期之後,收入全看績效排名,排名一直在底部的,可能就沒這錢了。


銀行的PIP和末尾淘汰制,挺變態的,

尤其是某些城商行,簡直不是在招人,是在招客戶,進來先給你全家來個全家桶。所以銀行銷售的1W底薪,你笑笑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家裡在當地有條件有資源,銀行也挺好的。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Q:可是我諮詢過很多學長學姐,他們說四大里面累成狗,而且感覺一眼看不到頭。


A:四大里面是前幾年累成狗,過幾年跳出來就是爹。找工作本質上就是要給自己的下一次跳槽找機會。


在銀行基層營銷,如果不是心思活泛找到機會創業的,或者特別會來事兒的,弄不好一輩子就那樣了。不信你自己去招聘網站上看看,5年以上四大出身的財務經理、審計經理、風控、外面開出的價格是多少?


再看看那些一線銷售崗位,除了少部分高專業性BD和FA,其他是不是都打著“給你平臺,上不封頂”之類的破雞湯?這就是差別。你就當前幾年在四大重新上高三好了,還有人給你發錢,不錯了。


案例三:要不要繼續當銀行櫃員


Q:我現在是一個銀行的櫃員,幹了半年了,現在有一個機會轉客戶經理,我的爸媽(國企,非銀行)告訴我櫃員要安心幹個3年才能理解銀行基礎業務,要踏踏實實幹下去,我覺得他們說的也有道理,你說我要不要安心幹啊?我不太喜歡當櫃員。


A:一點道理都沒有,你爸媽就外行是瞎指揮,你抓緊轉客戶經理,櫃員這工作對於你提升轉行一點幫助都沒有,純粹浪費時間。


Q:我覺得從櫃員幹起挺有道理。


A:櫃員這工作幹一天都是在浪費你的生命,一丁點正向收益都沒有。你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 櫃員能學到什麼專業知識?
  • 學到識別假幣了?
  • 學到點鈔出神入化了?
  • 學到傳票打到2級不出錯了?
  • 學到把自己家的業務代碼背到滾瓜爛熟?
  • 學到給低素質客戶當孫子捱打捱罵不還手?
  • 學到天天擔心神秘訪客了?
  • 學到天天算賬算漏一筆全行都不能走?
  • 學到辛苦幹一年一點小差錯年終獎泡湯?
  • 學到做二休一和身邊所有人際關係脫鉤了?
  • 學到3天1小考5天1大考,天天背那堆垃圾材料了?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然後再問問自己,櫃員這一身所謂的技能,就不說離開銀行吧,就說在自己行裡,還有哪個崗位用得上?


早點看清楚,櫃員就是披著銀行外衣的低端流水線操作工,科技進步銀行業第一步就是減少櫃員,如果有的選,趕緊轉行吧,客戶經理多少還能靈活一點。


嚴重的戰略失誤會讓自己“降維”

我不覺得管培生不好,實際上省級以上的管培生以及定向管培生,非常好。


我只是一直非常反對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被銀行忽悠去做櫃員和客戶經理,尤其是發現最近他們改用管培生這個洋氣的名字來忽悠了,放棄了更好的選擇。


據我所知,大多數的通用崗管培生的最終結局都是櫃員或者客戶經理。然後要麼熬不下去離開,要麼就熬在銀行裡。


有完全靠自己沒有任何關係背景資源而冒頭的嗎?當然有!但是5%不到。你自信你在這些碩士博士海龜人精中能排到top?大前提還得是有領導看你爽。有這個本事的人,乾點什麼不能迅速出人頭地?


你高考、研究生考試、博士論文,拼命幹掉了這麼多競爭者,去銀行再拼這點幾率?有意義麼?


你要知道,銀行裡面從來不缺人才。管培生,在銀行只是個相對委婉的說法。


銀行要是直接告訴你說招定向櫃員招客戶經理你來麼?而且一個個管培生的學歷都很不錯,在銀行浪費個一兩年,真的是可惜了。


新興行業才是未來,銀行的黃金二十年已經過去了,現在銀行業競爭真的是一片血海。只有在新的,冉冉上升的行業才有機會吃到紅利。


銀行管培生的人生美夢,該醒醒了

有人說是金子哪裡都發光,我不否認這句話,但也要區分場景討論。


但是假使你會微積分,普通人只會四位數加減法。現在有一份工作,讓你們兩個一起背九九乘法表,你還真不一定比普通人背的快。懂嗎?背九九乘法表需要你口快!不需要你懂微積分!你這是殺雞用原子彈。


而做銀行基層營銷,就是九九乘法表的水準,考研的是你的話術,臉皮以及隨機應變。這些當然是很重要的只是,但這同樣是在浪費你的學歷和知識。


你一個掌握微積分的人,幹嘛和人比乘法表?這屬於嚴重戰略失誤,你被自己降維了。


在銀行這種地方,看的很多時候成就不完全看個人能力,資源是更重要的,有沒有資源,區別就是完全相同的崗位,有的人盆滿缽滿步步高昇,有的人溫飽費勁黯然落幕。


請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掌握的知識,放到更高級別的戰場,去燃燒。當然,一切的前提都是你有的選,脫離前提沒法討論問題。


如果你翻來覆去就這一個銀行offer的話,其實也不用問。問就是銀行對你而言已經足夠好了,先幹著吧,銀行混個溫飽真的不差。


有時候眼高手低也是一種魔幻,你說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