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石:原料告罄 產品累庫

  編者按 疫情當前,國內宏觀經濟及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一方面為應對疫情蔓延,各地出臺了交通管制、企業復工推遲等措施;另一方面,涉及到抗擊肺炎的醫療防護物資等相關領域從原材料生產商到下游製品商均在加班加點,力爭保障供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宗化工產品市場運行如何?面臨哪些困境?後期市場如何走向?本版特推出《疫情之下,化工市場影響幾何》系列報道,以供讀者參考。

  “面對近期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防控措施不斷升級,電石行業也面臨著嚴峻考驗。各地出臺的限行措施導致電石原料及產品運輸困難,部分企業原料已告罄,產品嚴重壓庫,全行業開工負荷一降再降,生存和發展受到嚴重挑戰。”上週,中國電石行業協會秘書長楊傳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開工率價格雙降

  電石—氯鹼行業對消毒液生產與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目前全國電石—氯鹼企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確保次氯酸鈉等產品供應穩定。

  據電石協會統計,2019年行業產能約為4000萬噸,開工率超過80%,但有600萬噸產能長期停產,實際開工率在70%以上。受疫情影響,目前行業整體開工率僅在30%左右。電石整體市場也處於低位運行,主流價格維持在2600~2700元/噸。

  原料告急產品累庫

  談到疫情對電石市場的衝擊,楊傳瑋表示,各地採取的封路及主產區煤礦停產措施,使電石生產的原材料蘭炭和電石產品外運告急。據各地電石企業反映,目前多數企業的原料庫存僅能維持7天左右的生產,企業已開始降低負荷生產。

  據悉,電石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陝西、內蒙古、寧夏等地區。國內電石生產以蘭炭和石灰石為主要原料,其中80%的蘭炭來自於陝西榆林地區。

  近期,榆林地區加強疫情防控,導致煤礦及洗煤企業大面積限產,同時嚴格控制大型運輸車輛進出,導致蘭炭產量與外運量急劇下降,電石企業原料供應即將中斷。楊傳瑋表示,目前大部分電石企業的蘭炭已經告罄或只能維持不足1周。如果道路管控和煤礦限產的措施延續一段時間,全行業都會因為缺蘭炭原料而停產,預計停產產能將佔到全行業的80%左右。

  此外,運輸受阻也導致電石產品外運幾近停滯。據介紹,除陝西外,內蒙古、寧夏等電石大省也面臨道路封鎖、產品無法外運的局面。目前大部分企業的電石庫存已經飽和,高庫存帶來的風險也使很多電石企業只能降低負荷甚至停產。

  尚無有效應對措施

  對於該如何應對當前的嚴峻形勢,楊傳瑋表示,電石企業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措施,只能降負荷或者停產。如果用焦炭替代蘭炭,1噸電石要增加成本約700元,根本不現實;如果用無煙煤替代,企業需要重新調整工藝參數,之前有用無煙煤的企業也只是小部分摻混,大量替代需要較長時間進行試生產。

  此外,行業也研發出一些新的不用蘭炭的工藝,但目前的情況屬於突發事件,推廣新工藝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楊傳瑋指出,突發的限運事件也為行業敲響了警鐘,讓廣大企業意識到原料過於集中帶來的問題。下一步,行業有必要加快蓄熱式等新型電石生產工藝的研發與推廣應用,降低對於蘭炭的依賴程度。

  同時,楊傳瑋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應協調榆林地區部分煤礦儘快復產,為蘭炭企業提供必要原料。同時,協調陝西、內蒙古、寧夏等電石大省,保障蘭炭、電石等工業產品的道路運輸通暢,確保電石生產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