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疫情下降拐點已出現 還潛藏上升拐點

(抗擊新冠肺炎)曾光:疫情下降拐點已出現 還潛藏上升拐點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電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12日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疫情下降的拐點已經出現,還潛藏著上升的拐點。

曾光在文中指出,在疫情分析中,拐點是指傳染病流行趨勢的轉折點,就是一個時點的概念。對流行病學工作者而言,經常看到流行趨勢圖中,全國或某一省市各種傳染病疫情下降的拐點和上升的拐點,以及升降拐點的交替轉換。因此,不要把拐點的概念複雜化,也不要簡單地理解拐點出現了就大局已定。

曾光表示,湖北以外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每日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下降6天,下降的拐點在2月5日左右。(注: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2月11日0—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377例,連續第8日呈下降態勢。)

“需指出,這是按確診病例數統計出的拐點,由於在每個患者確診前,都要經過暴露-感染-潛伏期-發病-就診-確診的全過程,實際拐點的出現應該比確診時間早得多。”曾光在文中說。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11日曾表示,從目前來看,疫情拐點還無法預測,但峰值應該在2月中下旬出現。疫情拐點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況決定。

“據我所知,國家疾控中心的疫情分析專家,也一直同時以確診時間和發病時間分別為統計分析拐點,他們按發病時間分析,1月23日‘武漢封城’後的3天內即已出現了疫情下降拐點,隨著時間的進展,這一拐點越來越明確。”曾光在文中解釋指出,“不難理解,由於專業不同有些學者對拐點有不同的認識。也不介意,媒體和網民圈對拐點的非專業的評議。”

曾光預測,受人口流動返程潮影響,在下降拐點之後,還難以避免又出現疫情上升拐點。

“切不可以低估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對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衝擊作用。”曾光指出,“上述流動大軍無論乘坐火車、長途汽車還是飛機返程,都處在密閉的環境中,容易導致病毒傳播。返城後能否平安度過一個最長潛伏期,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他在文中說,按發病時間估計,(上升)拐點比返程高峰推遲一個潛伏期出現,如果按確診時間估計,還要在後延一週左右的時間。

曾光表示,他最為擔心的是由於疫情統計拖後於感染時間,因此掩蓋了返程感染造成實際上升的趨勢,使人們放鬆了警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