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每次給我家送東西的時候都說“啊!沒人要了,所以給你家送來。大家覺得我應該怎麼辦?

半夢半醒之間na


我婆婆也是,好的不好的,甚至過期了的都打包過來,還郵寄。她這份心意太難得,至於寄什麼都不重要。老人家好東西自己捨不得吃,都留過期了,我從來不說破,不行只有丟了。


總想找回ni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不經意間的親情

每次回鄉都有沉甸甸的收穫,一大兜子是母親的,一小兜子是三嬸的。母親捎回的東西多而雜亂,品象一般,母親總是說,都拿走吧,這擱咱家都沒人吃。三嬸是個精細的人,總是說咱自家的東西好,外邊的不能比。真的,就是同樣的綠豆丸子,三嬸炸的是圓圓的外焦裡嫩,母親的則要粗獷得多,一樣的辣椒醬母親做的是粗枝大葉用食品袋裝上,有時甚至連鹹菜罈子一起裝上車,三嬸的則是紅的流油,用罐頭瓶子裝得精緻得很。

我多次欣喜我這一生有兩位母親,母親生下我後因受父親的連累進了無休無止的學習班,三嬸把我攔在懷裡當親兒子養。其實她不是我家的三叔三嬸,父親姓王,三叔姓於,據說同是南下幹部,老家是東北一個屯子的,父親家是大地主,三叔家是長工,父親當兵的時候,三叔家的父母讓識文斷字的父親帶上三叔說將來有個前途,幾年後二人也確實這樣,三叔一直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最終都在這片黃泛區農場轉業了,父親任場長,三叔是生產隊長,後來又在這裡成了各自的家庭,兩家人其實就我這一個孩子,好象聽三嬸罵過三叔,應該是有毛病的吧。

我是在三叔家長到上三年級的時候父母才平反出獄了,三叔已經是場長了,父親任支部書記,母親出獄後為了彌補對我的虧欠,發瘋了般待我好,說什麼也不讓我再叫三嬸叫娘了,為此三嬸和母親從此便有了些疙瘩,我也只好改叫三嬸了,不過想吃好東西的時候,會偷偷地叫孃的,三嬸總是笑著帶淚給我拿東西,有時還會從三叔兜裡掏錢給我,三叔也只是一笑了之。

時間過得真快,父親、三叔都相繼去世了,空空的農場家屬院裡,幾位老人分別劃出各自的菜地範圍,種上了一年所需,等待著各自的兒女歸來,比試著各自的手藝,三嬸的手藝當然是最高的,無論是種是收是藏是醃都是一把好手,同樣的東西看上去就是比別家的好,母親卻不以為然,總說好看有啥用,不都是吃的嗎。

每次回家最難的事是給母親和三嬸購置禮品,一樣吧,母親不高興,不一樣吧,三嬸嘴上不說臉上帶著,為此總是先一樣對待,晚上再給母親從車上拿出一些,讓母親高興了,第二天再抽空給三嬸送去同樣的東西,說三嬸的養育之恩,三嬸自是高興一番,說我有良心,其實這種謊言把戲老人或許不知、或許老人早已知道,然而誰也不願說破罷了。

在又一次母親說多拿點,這個在家沒用,三嬸說,孩子這個好,可是我專門給你做的聲音裡告別三個月後,母親打電話哽咽著說:“孩子,快回來吧,你娘走了”。

 

 

   





一哥於一


婆婆每次送東西來說是沒人要的,所以給你家送來,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有心送你,怕你不收

我的婆婆就是這樣的,之前舅舅種的大棚茄子,秋季的時候。準備清棚,所以讓公公開電三輪過去拉了一車廂,回來也知道吃不完,但是因為是清棚處理的茄子都不是太好。送別人感覺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就告訴東西兩家鄰居,說家裡茄子很多,吃不完,讓鄰居過來,自己挑一些回去。

婆婆說,想送人家,但是又覺得這個東西又不是啥太貴重的物品,還怕人家看不上,所以就叫人家自己過來挑選。

所以你婆婆竟然送你東西,說沒有人要,既然送來了你就收下,也不要駁了婆婆的面子,沒必要搞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讓提前打電話詢問

等婆婆送一兩次東西過來之後,你覺得那些東西你也不喜歡,也沒有必要的話,覺得可以直接告訴婆婆,下次如果要送東西來可以提前打電話詢問一下家裡是否需要這些東西,或者說他送過來的東西,你也已經買了送了就重樣了,拿過來也會被浪費,還不如讓他送給別人,還能落得一些人情,同時還可以搞好什麼鄰里關係之類的。

婆媳關係的解藥是丈夫

畢竟兒子離自己的親媽更親一點,有什麼話可以直接講。所以可以讓老公出面跟自己的媽媽說一下,那些沒有人要的東西。或者他們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沒有必要總是往自己家裡送。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婆媳之間的尷尬,也減少了不必要的矛盾的產生。同時也顧及了婆婆在媳婦跟前的面子問題。

我是大福豆豆,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補充。關注我,我們一起成長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大福豆豆


跟一個人相處,不要看她說了什麼話,而要看她做了什麼事!

我喜歡種花養草!婆婆沒事就要念叨我,說我吃了沒事做,養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東西!剛開始我很煩,感覺自己在這個家裡難道不能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嗎?難道非要無私奉獻做一個全職保姆才行嗎?一度感覺過不下去!直到後來,我花園裡沒土了,我那時候剖腹產剛兩個月,不能下重力,所以一點一點的去挖土!我婆婆看見了,一邊唸叨我沒事做,一邊揹著揹簍就去給我背了幾揹簍土回家!現在還有好大一堆沒用完!那時候我突然就釋然了!我婆婆其實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從那以後,我婆婆再念叨我,我也不往心裡去了!我知道她就是那樣的人!不管嘴上說什麼,我需要的東西她都會幫我弄好!雖然說著養花沒用,出門看見哪個親戚家有好看的花卻會給我帶回家!現在我的花園種滿了花,我和婆婆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所以你先不要生氣,老人說了不要的東西,其實你要看看是真的不要還是老人嘴上說不要!她之所以那樣說很可能是怕你有心理負擔,或者怕你們心疼她!如果是真的不要的東西,你不喜歡的,等她走了之後你默默丟掉就好了!但如果像瓜果蔬菜肉等東西,一看就是專門給你拿過來的那種,你就不要在意老人說了什麼了!說不定你大嫂還到處埋怨,說婆婆什麼都往你家送呢!老人給你東西,也是老人的一番心意!真的不需要她大可以直接丟掉!送到你家勞心費力的也沒必要!!

多體諒,相互理解吧!





立青姐姐


這是有一部分人,說話的習慣就是如此,他們擔心太貴重了,你不收,於是就這麼說話。


像我老爸,每次給我們送吃的,總會大聲說“你們快吃,家裡沒人吃!”其實,都是他特意為我們做的,這有什麼糾結的呢?

有一次,有個人給我們送了一箱泰國咖啡,而我們知道她才去了泰國,很顯然是給我們特意帶的特產,她大聲聲明到“啊,家裡沒人喝咖啡啊,才給你們拿來的呀,別浪費了呀!”你知道她才從泰國回來,這樣說,只不過怕你不收而已。

有一次,孩子嬸嬸給孩子買了一件名牌運動服,我一看就說太貴了。她卻說“不值錢不值錢!不值錢!”那就是人家客氣而已。

所以,有些老人家是不知道這麼說話會引起你的反感,你想,別人她還捨不得送呢,所以有時候太較真,在家庭裡和人際關係上,適當的裝聾作啞就得啦!


Longsuixinyuan


那你為什麼不會一個角度想想,也許,你婆婆怕你不要,拒收,或不好思,難為情,因為,任何人情,不管大小,都要還禮的,禮尚往來或心意…沒人要的東西,送給你,不會有精神負擔,你要就拿著唄!有時候,我也會這樣說,我們不要吃了,我們不要了或邦我吃了,要不然要壞了,為什麼怎樣說呢?因為,怕還禮,怕增加對方想法!因為,不值錢,不要放在心上,開心就好!如果換一句話說,這東西很好,我吃過了,分一點給你分享,嚐嚐,那說多光漂的一句話,心裡暖洋洋,你感激不盡,增加了你對於送禮的好感。天長日久,你會怎樣做人呢?學會看一個人一貫以來對你好不好,也許是每個人的處事方式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不同!要看一個人的出發點好不好,就可以了!!


1fafa88


我每次給鄰居送點吃的東西,我也會說,太多了我吃不完,分給你一點,幫幫忙,要不壞了浪費了。這樣說,別人心裡沒有壓力,否則我送她,她肯定記住要還我點什麼。有一次我去不遠的地方旅遊,後來有事不能去,其實也可退票,我怕麻煩,於是給鄰居,她要給我錢,我就說,我不去錢就浪費了,還不如你幫我個忙吧。其實你婆婆是好心,怕你有心理負擔。送你東西你就說聲謝謝媽 ,就行了。婆婆如此用心,你可要待她好點哦!


原上草86


那得看她送的是什麼,如果是好東西,你用得上的,願意吃的,那就算了,可能你婆婆真像他們說的是好心,如果都是破爛,舊東西,剩下的食物,那你就明確說不要,再送來就給她送回去。怕她生氣沒必要,都能拿你當垃圾桶了你還怕她生氣?


幸運的蜜桃桃


我也是有婆婆的人,像他們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是很節儉的,家裡的東西都是很珍惜的,幾乎不會存在不愛吃,沒人要,佔地方的情況,他們還喜歡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都吧啦出來,分成幾份,每家分一點,給的時候卻說,這是不愛吃的,那是佔地方的,只是想讓子女能夠收下。

記得小學的時候有篇作文,孩子愛吃魚,媽媽每次做給他吃,都是把魚肉給給她,自己留著吃魚頭和魚骨頭,孩子問她:“媽媽,你為什麼不吃魚肉,吃魚骨頭?”媽媽說:“媽媽不愛吃魚肉,媽媽喜歡吃魚頭。”於是,孩子一直以為媽媽喜歡吃魚頭。其實媽媽是喜歡吃魚頭嗎?她只是捨不得吃,於是她說自己不愛吃,孩子就會開心的吃掉,沒有任何心裡負擔。

我婆婆給我東西,有時我說家裡,你們留著吃吧,婆婆都說,我們不愛吃這個,放家裡也沒人吃,你妹妹她們也都不喜歡吃,我從來不把婆婆的不愛吃當真,我知道她只是想讓我收下,更不會覺得不高興。

試想,若是不親近的,不想給的,哪怕不吃的,不用的,誰又會給你一點東西?能給你送東西的人都是對你有情分的,她只是不會表達。說是你大嫂不要的東西,我覺得她在你大嫂家估計也這麼說,東西是你不要的。

有時候老人說話口不對心,別那麼較真,老人的東西都是老人的心意,高高興興的收著,說些好聽的話,這些我能用,我喜歡吃啥的,老人也高興。


有詩想


老人家習慣說話方式,我親媽殺只老母雞還說她不吃,讓我一頓吃完!她有心送你就收下,不喜歡的,或吃不了的送鄰居好了,就說婆婆送來的,多了吃不了!(你看,實心實意送人東西時習慣這樣說,是為了讓對方收下,不帶仼何目的,希望不要有負擔呀,你收下幫我大忙了!)這樣既讓婆婆滿意,也和睦了鄰居,何樂不為,實在不能吃的,就背地裡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