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暫停”一面加速,疫情下零售業的AB面

2020年的庚子鼠年註定讓人難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得猝不及防,讓本該熱鬧、生意紅火的春節黃金週遭遇“當頭一棒”,食、宿、行、遊、購、娛等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全國零售業來說,影響不可謂不大。但在面對疫情時,不同的零售企業遭遇也大相徑庭。

一部分零售企業,尤其線下可選消費,比如百貨商場不得不摁下暫停鍵。而暫停的不僅僅是春節檔的業務,還有其背後的產品、供應鏈的暫停。

而另一面,部分零售企業則需要加速。以商超、生鮮電商為代表的零售企業,無論是線下還是到家業務都取得爆發性增長。1月24日至2月8日期間,家樂福全國51個城市209家門店累計提供蔬菜11000噸,豬肉1340噸,水果3800噸,到家業務訂單量增長3.5倍。叮咚買菜大年三十的訂單量比上月增長超過300%;每日優鮮平臺除夕至初四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

而臨時加速的也不止是業務,還有它們作為零售企業的社會價值。業務的增速,直接體現了零售企業在民生供給方面為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

毋庸置疑,零售企業在應對疫情危機的過程中,既有危險也有機遇。不同企業由於商業模式的不同,當下處境也不相同,應對的方式也不一樣。而加速和暫停就是當前零售業在疫情下呈現出不同的AB兩面。

1.緊急暫停,不得不摁下的線下消費

疫情來臨,人們減少外出購物,勢必會對部分線下消費產生一些影響。任何以聚眾、到店消費形式的行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典型如線下百貨、餐飲娛樂等行業。

覆盤2003年非典期間零售業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從全年來看,2003年零售業整體收入並未受到非典疫情的明顯影響,2003年營收同比增速26.9%。但疫情對消費渠道影響較大,許多消費者可能轉向線上消費或家附近的小賣部消費,避開人流密集的百貨商場等場所。從消費渠道看,百貨等渠道企業收入受影響明顯高於整體,2003年百貨營收增速下滑至-23.6%。

以北京為例,2003年4月北京的19家百貨商場零售額同比下降17.6%,環比下降26.7%。與此同時,物美、家樂福等14家超市4月共實現零售額10億元,同比增長20.3%。

非典疫情穩定後, 消費者被抑制的消費需求迅速膨脹, 出現了消費反彈現象。北京市百貨大樓、西單商場等一些大型百貨商場日客流逐漸回升,銷售額也逐漸走高。2004年北京市百貨商場銷售總額為60.42億元,2005年達76.46億元,同比增長27%。以西單商場為例,2003年其營收為11.32億元,同比減少23.99%,2004年、2005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1.59%和37.62%。

可以預見,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消費遇冷。首當其衝的便是餐飲業,《西貝賈國龍: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一文刷爆朋友圈,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餐廳的西貝莜麵村,在疫情面前尚且迴天乏力,多數線下零售企業又如何“獨善其身”?且被暫停的時間越長,企業承壓越大。

為了抗擊疫情,全國各地幾乎除超市、社區便利店正常營業外,其他線下零售業態,尤其百貨商場等紛紛延長閉店時間,或調整營業時間,不少企業陷入經營困境。

銀泰商業CEO表示,疫情影響非常大,銀泰宣佈在商場閉店期間給予租金全免的扶持政策,而閉店結束的時間,要根據疫情的情況和政府的要求來決定,公司現階段入不敷出。但同時他也表示,線下零售要積極制定促銷活動計劃,為疫情之後的消費啟動做準備。

疫情對零售業的短期衝擊難免,但長期影響有限。正所謂福兮禍兮,危險來臨之際,也是變革孕育之時。

2、臨時加速,不能被隔離的生活連接

這場突發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減少出行、外食的需求轉為內食,直接增強了對超市、便利店、生鮮平臺的線上依賴。因此,這些能夠“破除”物理隔離,幫助人們繼續生活的零售業態則得到“臨時加速”。

一些零售商稱現在的線上流量比雙十一期間還大,且呈上升態勢。

盒馬的線上商品,每天都是秒搶;

2月1日,永輝超市到家業務全國單日破20萬單,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蘇寧易購主站流量在春節期間同比增長超過50%,線上蘇寧超市業務翻倍增長,到家業務銷售同比增長近4倍;

多點的訂單大幅增長,問題在於運力嚴重不足。

運力不足確實是棘手的問題,春節期間業務爆發,導致部分到家業務需要支付較高配送費、預約配送時間,一二線城市也因此上演“搶菜大戰”。

這背後其實是零售企業面臨的疫情突圍戰。此時自營物流的價值凸顯出來,蘇寧等優勢明顯,它們在疫情期間均保持自營物流送貨,無特殊情況商品次日送達。

而在一二線城市,圍繞家樂福和蘇寧小店,蘇寧的“1小時場景生活圈”服務可以在門店三公里範圍內一小時到貨。這也是其到家業務增長近4倍的重要原因。

除運力問題外,需求爆發,對零售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做好線上線下的融合。而在這方面,蘇寧是做得最好的企業。

蘇寧通過線上各種渠道支持在線購物、社群營銷及到家業務。在沒有過多投入廣告費用的前提下,蘇寧易購主站流量在春節期間同比增長超過50%;蘇寧的線下門店則利用各類互聯網工具,通過14萬個線上社群進行產品傳播,社群轉化率超過25%。

經此一“疫”,將強化蘇寧全品類的用戶心智,改變蘇寧賣電器的刻板印象,加速突破在平穩市場很難突破的大快消板塊。

3、AB面背後,是零售業價值的再挖掘

疫情,短期內會影響零售業的經營數字;長期看,可以影響零售業的走向。

短期內,人們的消費方式和社會運轉模式發生改變,零售業暫停、加速的AB面就是印證。疫情帶動線上消費之際,消費習慣的變遷也不可逆,可能帶來長期變化。這一點,由2003年誕生的淘寶、京東在後續對零售業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可見一斑。

疫情過後,有些企業會暴露自己的短板,產品、業務會因此受到影響;有些企業的優勢將得到發揮,新產品、業務順勢被引爆,步入爆發期,典型如蘇寧。

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蘇寧商超到家、蘇寧小店等大快消業務的增長空間,及其匹配快速爆發業務量的“到家服務”實力。未來,蘇寧只要在快消上繼續做強供應鏈,提升終端服務,蘇寧的大快消業務有望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週期。

疫情對2020年國內消費零售市場整體存在一定負面影響,但危機中也孕育著機會。更重要的是,它將讓我們再度關注挖掘零售價值,而這次被挖掘的價值既包括商業價值,也包括社會價值。

商業價值方面,非典催生了電商,間接影響了中國零售業的走勢,蘇寧的“智慧零售”、阿里的“新零售”登上歷史舞臺;這次疫情,則會讓零售企業真正認識到雙線發展的重要性,開始自我進化。

社會價值方面,這次疫情對零售企業來說也是一場“大考”。阿里、蘇寧等企業在社會應急事件中的貢獻和影響力越大,也就說明其社會價值越大。特別是在物資流轉和調配方面,我們看到與2003年相比,零售企業除了捐款捐物之外,更是結合自身業務能力、資源優勢進行輸出,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武漢“封城”物理的阻隔率先帶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物資流轉和調配。疫情下,菜鳥物流、蘇寧物流既迎來挑戰,也迎來發展的大機遇。

蘇寧物流超過12000名物流倉儲和快遞人員、5800多輛運輸車輛堅持工作,將物資送往疫區。自1月25日,蘇寧物流為武漢地區開通救助物資免費“綠色通道”以來,已向湖北地區運送抗疫物資超過500噸。這顯示了中國零售企業在快速響應危機應對的實力。

不少零售企業因疫情面臨經營困境,硬幣的另一面則是,那些在危難時刻能夠挑大樑的零售企業,也將得到更多認可,贏得更多機遇,完成從“臨時加速”到“長期加速”的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