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的麻食是為什麼那麼好吃?

威廉163732064


你好!麻食是西北地區常吃的一種食物,特別到了冬天,來一碗熱熱的燴麻食,吃著筋道爽口的麻食,再喝口濃濃的湯汁,非常舒服。

今天,我分享一個懶人版的麻食家常做法。


1.和麵。盆中放入兩勺麵粉,加入一小勺鹽,把涼水一點一點加入,邊加邊攪拌,待盆中成呈面絮狀,停止加水,用手把面絮揉成麵糰。

(麵粉中加鹽可以增加面的筋度,做好的麻食會勁道爽滑)

2.把和好的麵糰蓋好或者用溼布包好,靜置醒面40分鐘,期間揉麵兩次。

(剛剛和好的麵糰,表面會有點粗糙不光滑,這個沒有關係,醒一會再揉就會很光滑了)





3.醒好的麵糰揉成圓形,用擀麵杖擀開。不要擀的太薄,稍厚點比較好吃。然後,用刀沿擀麵杖劃開。

4.用刀把面切成小方塊。


5.把切好的面塊抓散,撒一些麵粉,用兩隻手捧起來,多次揉搓,變成下圖的樣子。

6.準備兩個西紅柿,洗乾淨切小丁,鍋裡放油燒熱後,倒入西紅柿翻炒,加入生抽,鹽,五香粉翻炒出汁。


7.加入少許番茄醬,稍微炒一下加入水。水燒開後,把準備好的麻食倒入水中,再加入少許青菜,加蓋煮開。





8.打開鍋蓋,用小火繼續煮直到麻食煮熟。

9調味。加入鹽、醬油、醋、雞精,攪拌均勻就可以出鍋了。


花粉多多


麻食,也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 寧夏叫它"麻食子",四川習慣稱之為"次面子"或"魚兒鑽沙",中原人叫它"手撇面"、"捻面卷",南方人叫"貓耳朵"、"空心面"。

麻食,是西北地區(尤其在西安)的一道傳統小吃,一道居家麵食,主要做法是炒麻食和燴麻食。

大冷的天,不知道吃點啥好~總想著要是有啥有湯有菜熱乎乎的一大碗全解決了的吃食。燴麻食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給你,源源不斷的溫暖。

做法步驟

1、和麵,用涼水和麵,面要和的稍微軟一些,並醒二十分鐘。

2、將麵糰分成小塊,揉成圓柱形長條狀,然後切成均勻的小面丁。

3、案板上撒麵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輕微摁一下,藉著摁勁輕輕搓一下,面就會捲起來,像一個貓耳朵的樣子。

4、把原材料洗淨切成小丁備用。

5、鍋中加入油燒開,加入番茄醬,倒入切好的所有食材,加鹽、五香粉、花椒粉、少許醬油炒兩分鐘,再加入適量的水。

6、另取一鍋加水,水燒開之後,加入做好的麻食,煮5~8分鐘之後,放入炒好的菜,加入雞蛋液,成蛋花狀即可出鍋啦。

小貼士

1、注意用開水和麵和用涼水和麵做出來的口感不同,涼水和麵吃起來比較筋道,開水和麵吃起來比較軟。

2、愛吃辣子的吃貨們,給麻食裡面加上一些油潑辣子,味道也是撩咋咧。


愛看美食


用料:

南瓜(蒸熟):100克

栗子(蒸熟):三四個

麵粉:100克

雞胸肉:30克

香菇:兩三朵

胡蘿蔔:適量

玉米粒:適量

豌豆:適量

鹽:少許

備註:其中胡蘿蔔、玉米粒和豌豆,可以用什錦代替,超市中有售賣的,用其代替會更方便一些。

第一步:將南瓜、玉米、豌豆以及胡蘿蔔隔水蒸至軟爛,如果用什錦的話,用熱水燙一燙即可,什錦都是經過高溫蒸熟的,無需再次加熱。

第二步:將蒸熟的南瓜取出去皮,用勺子壓制成“爛泥”;然後加入準備好的麵粉,用筷子攪拌成絮。

第三步:將絮狀的“南瓜面”揉成麵糰,在揉麵團是需仔細感應麵糰的“軟硬度”,如果太“黏”的話,可以適當的加入少許麵粉,儘量避免加水。

第四步:將揉好的麵糰切成條,逐個將其搓成長條狀,然後將其切成約5毫米左右的小面段。在這裡需要注意一下,若孩子在8-12個月內,切5毫米左右即可,若孩子在1歲以上,稍大一些,可以適量的切成大面段。

第五步:用漏勺或者刀刃等工具,將面段打上條條“烙印”,這就是麻食了。

第六步:將雞胸肉涼水下鍋,煮熟後切成碎末(孩子大的話就切成條狀);香菇也要下熱水焯一下,隨後將香菇切成丁狀。

第七步:準備好炒鍋,鍋熱上油,因為是小孩吃的,油咱們儘量少放些,給孩子吃的東西,爸爸媽媽們務必記住“少油少料”的原則。蔥薑蒜爆香開始炒制香菇粒,然後依次倒入雞肉和時蔬。最後添加熱水,放入麻食,煮至麻食軟糯即可出鍋。


妙妙是個大吃貨


可能樓主是在銀川吃的麻食,不過麻食並不是銀川的特色,在西北很多地方都有,叫法也不一樣,麻食,貓耳朵,呲耳子 … 我在寧夏出生長大,老爸老媽是陝西人,呲耳子是家裡經常吃的一道麵食。老爸老媽的做法是和好面後,揪一個麵糰,搓成細圓棍。然後從細圓棍上揪個小疙瘩,用大拇指在另一手掌邊一搓,順勢一推,小疙瘩就會變成小卷兒。呲耳子好吃不好吃除了臊子本身的味道,面也很重要。我最愛吃的是蕎麥麵呲耳子,尤其是寧夏鹽池的蕎麵。不要純蕎麵,摻點兒白麵更好。多說一句,寧夏鹽池的蕎麵真是百吃不厭,蕎麵餄餎,呲耳子,剁面 … 配上老爸老媽做的羊肉湯、雞湯或者臊子,美極了。不行,又在流口水了 …


王的雜貨鋪


銀川不叫麻食,固原才這麼叫,銀川我們叫搓魚子,或者貓耳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